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高度彰显与健康相关的核心要义“掌握技能和强化体能”的重要性。体育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练习手段,能够诱发学生学练动机与兴趣,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感悟和享受运动之乐,已被体育教师广泛地运用到学生的体能发展上,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发展体能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而且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吃饱”。
一、统筹构建游戏单元,推动体能全面发展
为了弥补体能发展缺位或不到位的现象,《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体能小单元”和“准备兼体能”等指导思想,浙江省教育部门对体能单元教学的行政干預,迫使体育教师用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来发展学生体能。浙江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提出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这有利于体育教师树立单元意识,重视体能构建,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从三个维度分解教材内容使得单元构建目标层次分明,并逐步提升。第8次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教师更多的内容选择权限,体能练习内容更多体现了趣味化。游戏体能组合练习融入到技能单元教学中,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规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而且能够有效推动学生体能全面发展。
在参与南通市教学科学研究中心倪胜勇老师的研究课题《中小学生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中,笔者根据课题研究精神,在设计水平四排球“垫、传球及组合技术”单元教学计划中增设了个性化的“体能练习游戏”。如,在第1课时中,笔者安排的是“松鼠赛跑”游戏,发展学生的移动速度;第2课时安排的是“俯撑传球”游戏,发展学生的指腕力量;第3课时安排的是“夹球抛接”游戏,发展学生的腰腹力量;第4课时安排的是“夹球跳接力”游戏,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第5课时安排的是“仰卧传球接力”游戏,发展学生的背肌力量;第6课时安排的是“跑位传垫球接力”游戏,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对体能练习游戏进行全方位、有目的、针对性的设计,使学生排球运动所需要的体能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排球技能教学。
二、科学设计游戏内容,实现体能强度调控
为追求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确保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课堂教学中介入体能练习游戏,通过对不同学段不同项目动作技能学习过程进行针对而有效的设计,能帮助和促进学生更快、更好、更牢固地掌握技术动作,并达成技能和体能同步发展的目的。在设计中,要选择与学练内容有内在联系并与之互为匹配的与健康相关和与动作技能相关的游戏内容,且应当贯穿于动作技能学练过程,通过全方位的设计、有目的地教、针对性地学和科学地练等综合作用而得以发展。
在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自我设计时,体育教师还需要进行适度把控,根据中小学生的学情,合理把握各项体能要素发展的敏感期,科学、适量地安排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使学生承受恰当的生理负荷,从而保证各项体能均衡发展。体能练习的游戏时间安排一般在5~10min之间,可通过改变游戏项目的一些基本要素来灵活安排、适度调控运动负荷。如,在水平四排球单元的“夹球抛接”的腰腹力量练习游戏中,在学生整个动作完成快速、到位,相互之间能协调配合的情况下,练习时间为20s一组,竞赛计数,练习组数为5~8组。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调节学生之间的距离、交换练习对象、改变练习人数与抛接顺序等方式让学生的生理负荷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使学生的体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优化游戏实施策略,促进体能效果提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体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心理素质等内部潜在能力实施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设置体能练习游戏任务和内容,选择适宜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从而确保每一名不同层次体能的学生在原有体能的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如,针对体能好、“吃不饱”的学生,体能练习内容的设计可以是与主要技术动作学习有内在联系的附加性或增补性的游戏练习,从而确保这部分学生能“吃得饱”。而对于那些体能和技能都较差的学生的体能练习内容的设计,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预设,做好备用游戏练习预案。如果出现课前预案中没有的情况,则需体育教师在课上当机立断,现场提供针对性的决断措施,从而确保这部分学生能“吃得了”。
为了减缓或扭转体能练习游戏中的不利因素,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非常有必要增加学习效果的评价。即根据体能发展目标、设置练习的量增设评估检测环节。如,上述排球“夹球抛接”体能练习游戏中,男生和女生设置的距离分别为2m和1.5m,要求20s内抛接次数力争达到15个。游戏练习结束后,可安排学生对蹲下的幅度、收腿的时机和抛球的角度,通过自我评议、小组评议或组间评议等方式,达成促进学习的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发展性、过程性评价。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性语言、小组的合作展示等也是学习效果评估的重要环节。介入学习效果评价能更好地实现体能练习游戏教有标准、学有目标、评价促学等目标。
—张烨(江苏省南通市观河中学,226014)整理
一、统筹构建游戏单元,推动体能全面发展
为了弥补体能发展缺位或不到位的现象,《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体能小单元”和“准备兼体能”等指导思想,浙江省教育部门对体能单元教学的行政干預,迫使体育教师用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来发展学生体能。浙江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提出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这有利于体育教师树立单元意识,重视体能构建,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从三个维度分解教材内容使得单元构建目标层次分明,并逐步提升。第8次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教师更多的内容选择权限,体能练习内容更多体现了趣味化。游戏体能组合练习融入到技能单元教学中,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规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而且能够有效推动学生体能全面发展。
在参与南通市教学科学研究中心倪胜勇老师的研究课题《中小学生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研究》中,笔者根据课题研究精神,在设计水平四排球“垫、传球及组合技术”单元教学计划中增设了个性化的“体能练习游戏”。如,在第1课时中,笔者安排的是“松鼠赛跑”游戏,发展学生的移动速度;第2课时安排的是“俯撑传球”游戏,发展学生的指腕力量;第3课时安排的是“夹球抛接”游戏,发展学生的腰腹力量;第4课时安排的是“夹球跳接力”游戏,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第5课时安排的是“仰卧传球接力”游戏,发展学生的背肌力量;第6课时安排的是“跑位传垫球接力”游戏,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对体能练习游戏进行全方位、有目的、针对性的设计,使学生排球运动所需要的体能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排球技能教学。
二、科学设计游戏内容,实现体能强度调控
为追求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确保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课堂教学中介入体能练习游戏,通过对不同学段不同项目动作技能学习过程进行针对而有效的设计,能帮助和促进学生更快、更好、更牢固地掌握技术动作,并达成技能和体能同步发展的目的。在设计中,要选择与学练内容有内在联系并与之互为匹配的与健康相关和与动作技能相关的游戏内容,且应当贯穿于动作技能学练过程,通过全方位的设计、有目的地教、针对性地学和科学地练等综合作用而得以发展。
在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自我设计时,体育教师还需要进行适度把控,根据中小学生的学情,合理把握各项体能要素发展的敏感期,科学、适量地安排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使学生承受恰当的生理负荷,从而保证各项体能均衡发展。体能练习的游戏时间安排一般在5~10min之间,可通过改变游戏项目的一些基本要素来灵活安排、适度调控运动负荷。如,在水平四排球单元的“夹球抛接”的腰腹力量练习游戏中,在学生整个动作完成快速、到位,相互之间能协调配合的情况下,练习时间为20s一组,竞赛计数,练习组数为5~8组。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调节学生之间的距离、交换练习对象、改变练习人数与抛接顺序等方式让学生的生理负荷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使学生的体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优化游戏实施策略,促进体能效果提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体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心理素质等内部潜在能力实施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设置体能练习游戏任务和内容,选择适宜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从而确保每一名不同层次体能的学生在原有体能的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如,针对体能好、“吃不饱”的学生,体能练习内容的设计可以是与主要技术动作学习有内在联系的附加性或增补性的游戏练习,从而确保这部分学生能“吃得饱”。而对于那些体能和技能都较差的学生的体能练习内容的设计,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预设,做好备用游戏练习预案。如果出现课前预案中没有的情况,则需体育教师在课上当机立断,现场提供针对性的决断措施,从而确保这部分学生能“吃得了”。
为了减缓或扭转体能练习游戏中的不利因素,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非常有必要增加学习效果的评价。即根据体能发展目标、设置练习的量增设评估检测环节。如,上述排球“夹球抛接”体能练习游戏中,男生和女生设置的距离分别为2m和1.5m,要求20s内抛接次数力争达到15个。游戏练习结束后,可安排学生对蹲下的幅度、收腿的时机和抛球的角度,通过自我评议、小组评议或组间评议等方式,达成促进学习的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发展性、过程性评价。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性语言、小组的合作展示等也是学习效果评估的重要环节。介入学习效果评价能更好地实现体能练习游戏教有标准、学有目标、评价促学等目标。
—张烨(江苏省南通市观河中学,226014)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