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流畅的语言介绍,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3.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2.交流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3.师生交流资料;4.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课文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设疑: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吧;2.那些段落分别介绍了蝙蝠和雷达的内容?默读课文找一找;3.师生交流,老师板书:(3-7)蝙蝠的实验研究;(8)发明雷达;4.课文的1、2段讲了什么内容?在课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5.齐读课文,师生交流,老师板书:(1-2)人们发现问题;6.第二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问题引领,合作交流
1.设疑: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第3-7自然段,谈谈自己的发现。重点围绕问题:(1)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2)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2.小组交流,完成表格;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4. 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5.师生交流,画线路图,看图理解并说一说蝙蝠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6.出示课件: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我们要学习他们不怕辛苦、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对科学严谨的态度。
三、自主学习,思考感悟
1.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创造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八自然段,试着用画图的方式来理解课文;2.反馈交流;展示学生的示意图,并说说自己的理解;3.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师根据板书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巩固理解;4.填空。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四、拓展延伸,了解仿生学
1. 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2.小结:这种从动物身上的特殊本领中得到启示并模仿进行的发明创造,我们就叫他仿生学,这是一门大学问,已经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3.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五、作业设计
1.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报仿生学的知识;2.完成语文练習册,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1、抓住主线,理清文章脉络。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沿着的文章线索进行教学;2、问题引领,自主互助学习:(1)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结论是什么?(2)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3.小组交流,完成表格。学生带着疑问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亲自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在小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得到了练习的机会,人人动脑,个个交流。学生自学后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蝙蝠飞行探路不是靠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有一种成就感。此外,让学生利用肢体语言表演一下,或者画图来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也让这节课有了亮点;4.品味词句,感受语言魅力。科普类的文章一般具有科学严谨性,为了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抓住“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个句子和重点词,让学生理解感悟:从“反复研究”“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发深度思考,使他感受到这些词语使用的准确性,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5、搜集资料,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仿生学,并通过课后的资料袋、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搜集了很多资料在多媒体上播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2.交流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3.师生交流资料;4.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课文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设疑: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吧;2.那些段落分别介绍了蝙蝠和雷达的内容?默读课文找一找;3.师生交流,老师板书:(3-7)蝙蝠的实验研究;(8)发明雷达;4.课文的1、2段讲了什么内容?在课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5.齐读课文,师生交流,老师板书:(1-2)人们发现问题;6.第二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问题引领,合作交流
1.设疑: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第3-7自然段,谈谈自己的发现。重点围绕问题:(1)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2)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2.小组交流,完成表格;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4. 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5.师生交流,画线路图,看图理解并说一说蝙蝠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6.出示课件: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我们要学习他们不怕辛苦、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对科学严谨的态度。
三、自主学习,思考感悟
1.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创造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八自然段,试着用画图的方式来理解课文;2.反馈交流;展示学生的示意图,并说说自己的理解;3.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师根据板书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巩固理解;4.填空。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四、拓展延伸,了解仿生学
1. 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2.小结:这种从动物身上的特殊本领中得到启示并模仿进行的发明创造,我们就叫他仿生学,这是一门大学问,已经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3.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五、作业设计
1.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报仿生学的知识;2.完成语文练習册,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1、抓住主线,理清文章脉络。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沿着的文章线索进行教学;2、问题引领,自主互助学习:(1)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结论是什么?(2)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3.小组交流,完成表格。学生带着疑问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亲自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在小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得到了练习的机会,人人动脑,个个交流。学生自学后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蝙蝠飞行探路不是靠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有一种成就感。此外,让学生利用肢体语言表演一下,或者画图来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也让这节课有了亮点;4.品味词句,感受语言魅力。科普类的文章一般具有科学严谨性,为了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抓住“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个句子和重点词,让学生理解感悟:从“反复研究”“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发深度思考,使他感受到这些词语使用的准确性,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5、搜集资料,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仿生学,并通过课后的资料袋、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搜集了很多资料在多媒体上播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