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受到人文熏陶,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练笔是有效的训练形式之一。
【关键词】随文练笔;生活练笔;表达方式
小学习作的重点应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做到这些,必须要进行合理的训练。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平时注意学生的随文练笔和生活练笔的练习,使学生写作水平稳步提高。
一、随文小练笔,激发写作热情
我们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范文,因文而异,适时穿插仿写、改写、续写等练习来加大练笔量,让课堂小练笔与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喜欢写小练笔,并能尽情表达,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1.仿精彩段落,学习写作方法
我们的教学文本就是优秀范文,可以借助文本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让文本运用鲜活起来。
教学《草原》时,我让学生仿照第1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仿写大自然的美景,小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处处流露出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更加引起学生对随文练笔的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诗歌《我想》写了孩子美妙的幻想,体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我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出乎意料,充满想象的小诗诞生了:“我想把耳朵/安在柳树上,/听垂柳的烦恼,/听知了的喜悦,/ 听啊,听——它们的话儿是我睡前的故事。”“我想把耳朵/装在大海边,/带着一丝丝喜悦,/牵着万缕阳光,/听啊,听——/听见大海的欢呼。”“我想把耳朵/粘在大地上。/倾听小溪的流淌,/聆听小虫的歌唱,/听啊,听——/倾听大自然的歌曲。”…… 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2.改表达方式,提高读写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文体,从不同的变换叙述角度进行改写训练。如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也是提高读写能力的好方法。《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全词意境优美、内容浅显,要求学生借助插图发挥想象,把词中所描绘的情景通过记叙文的形式描述出来。学生通过练笔,耳边仿佛听到了词中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茅屋里互相逗趣取乐的笑谈声,眼中仿佛看到了三个儿子各自在做着自己的事情,好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诗文改写中各有所获,其乐无穷。这样的改写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抒动情之处,迸发强烈情感
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挖掘情感蓄积点,将学生置于独特的情境之中,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及时指导学生把激情转化为文字,趁热打铁,安排练笔,学生胸中的情感便会流溢于笔尖。
学了《桂林山水》后,让学生以诗、词或散文的形式写自己的感受。周同学写的诗句,即“千山异,清玉水,旋空雾,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真不枉桂林山水甲天下。” 陈同学的词《南乡子·桂林山水》:“ 乘江上小舟,无限美景眼底收。碧绿河水缓缓流。飘悠,只觉身在画中游。两岸峰俊秀,巨象骆驼山上楼。天下风光谁最美,卧舟,桂林山水拔头筹。”李同学写了《桂林美》:“是处奇峰挺立,清幽绿水浮舟。试问景中人,却道得天独厚,是否?是否?桂林一枝独秀。”他们在诗词中都能精炼地描绘出桂林的山水,抒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动情点,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其表达冲动。
4.续悬念结尾,发挥大胆想象
不少课文的结尾都是“言虽尽,意未穷”,都写得比较留有余地,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如《凡卡》这篇课文,以“梦”结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合乎情理的文章,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人文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将文本的寓意自然地揭示,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二、生活小练笔,积累丰富素材
把阅读、习作、生活结合起来,把小练笔延伸到社会、家庭,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积累丰富的素材,在作文中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班级日志,记录身边“镜头”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在学习、生活中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把它们记录在班级日志里,作为写作时的素材,“生活小镜头”成了同学们作文内容的源泉、活水。比如,我班每天都轮换值日生,由值日生每天负责记录当天发生的事记叙下来,要求是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以及可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这样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走出课堂,乐于积累练笔
平时,我会告诉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去积累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比如,春天来了,我让学生去野外寻找春天;夏天,让学生观察日出、日落以及夏天的雨景;秋天,观察农村丰收的景象,树木的变化,人们穿着的变化;冬天,又不失时机让学生们感受冬的寒冷等等。学生们在欣赏、娱乐中乐于练笔,积累素材。春节,要求学生收集对联,拜访师长,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等一系列的小练笔,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体验活动,丰富情感世界
在学校、在校外都会让学生去多体验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班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班开展了一项保护鸡蛋的活动,学生们想尽各种办法保护随身携带的鸡蛋,活动时间为四天。通过活动,学生学会了细心呵护,培养了爱心。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所以写出的文章真实感人,富有童趣。
4.每周一文,练习多种体裁
“小作文”的内容以周记为主,学生想写就写,但有时是老师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是为了让学生练习多种体裁的习作,如观后感、说明文、诗歌等。我每周都会对“小作文”进行认真批改、讲评,老师适当地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
总之,教师只要活用文本,让学生走进生活,把握时机,捕捉练点,结合必要的写法指导,将读和写有机结合,利用小练笔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师用书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教师用书研究开发中心.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五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张香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3]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编.上海市小學语文教学优秀论文选2013[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
【关键词】随文练笔;生活练笔;表达方式
小学习作的重点应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做到这些,必须要进行合理的训练。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平时注意学生的随文练笔和生活练笔的练习,使学生写作水平稳步提高。
一、随文小练笔,激发写作热情
我们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范文,因文而异,适时穿插仿写、改写、续写等练习来加大练笔量,让课堂小练笔与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喜欢写小练笔,并能尽情表达,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1.仿精彩段落,学习写作方法
我们的教学文本就是优秀范文,可以借助文本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让文本运用鲜活起来。
教学《草原》时,我让学生仿照第1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仿写大自然的美景,小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处处流露出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更加引起学生对随文练笔的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诗歌《我想》写了孩子美妙的幻想,体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我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出乎意料,充满想象的小诗诞生了:“我想把耳朵/安在柳树上,/听垂柳的烦恼,/听知了的喜悦,/ 听啊,听——它们的话儿是我睡前的故事。”“我想把耳朵/装在大海边,/带着一丝丝喜悦,/牵着万缕阳光,/听啊,听——/听见大海的欢呼。”“我想把耳朵/粘在大地上。/倾听小溪的流淌,/聆听小虫的歌唱,/听啊,听——/倾听大自然的歌曲。”…… 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2.改表达方式,提高读写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文体,从不同的变换叙述角度进行改写训练。如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也是提高读写能力的好方法。《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全词意境优美、内容浅显,要求学生借助插图发挥想象,把词中所描绘的情景通过记叙文的形式描述出来。学生通过练笔,耳边仿佛听到了词中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茅屋里互相逗趣取乐的笑谈声,眼中仿佛看到了三个儿子各自在做着自己的事情,好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诗文改写中各有所获,其乐无穷。这样的改写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抒动情之处,迸发强烈情感
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挖掘情感蓄积点,将学生置于独特的情境之中,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及时指导学生把激情转化为文字,趁热打铁,安排练笔,学生胸中的情感便会流溢于笔尖。
学了《桂林山水》后,让学生以诗、词或散文的形式写自己的感受。周同学写的诗句,即“千山异,清玉水,旋空雾,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真不枉桂林山水甲天下。” 陈同学的词《南乡子·桂林山水》:“ 乘江上小舟,无限美景眼底收。碧绿河水缓缓流。飘悠,只觉身在画中游。两岸峰俊秀,巨象骆驼山上楼。天下风光谁最美,卧舟,桂林山水拔头筹。”李同学写了《桂林美》:“是处奇峰挺立,清幽绿水浮舟。试问景中人,却道得天独厚,是否?是否?桂林一枝独秀。”他们在诗词中都能精炼地描绘出桂林的山水,抒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动情点,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其表达冲动。
4.续悬念结尾,发挥大胆想象
不少课文的结尾都是“言虽尽,意未穷”,都写得比较留有余地,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如《凡卡》这篇课文,以“梦”结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合乎情理的文章,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人文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将文本的寓意自然地揭示,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二、生活小练笔,积累丰富素材
把阅读、习作、生活结合起来,把小练笔延伸到社会、家庭,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积累丰富的素材,在作文中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班级日志,记录身边“镜头”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在学习、生活中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把它们记录在班级日志里,作为写作时的素材,“生活小镜头”成了同学们作文内容的源泉、活水。比如,我班每天都轮换值日生,由值日生每天负责记录当天发生的事记叙下来,要求是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以及可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这样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走出课堂,乐于积累练笔
平时,我会告诉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去积累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比如,春天来了,我让学生去野外寻找春天;夏天,让学生观察日出、日落以及夏天的雨景;秋天,观察农村丰收的景象,树木的变化,人们穿着的变化;冬天,又不失时机让学生们感受冬的寒冷等等。学生们在欣赏、娱乐中乐于练笔,积累素材。春节,要求学生收集对联,拜访师长,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等一系列的小练笔,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体验活动,丰富情感世界
在学校、在校外都会让学生去多体验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班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班开展了一项保护鸡蛋的活动,学生们想尽各种办法保护随身携带的鸡蛋,活动时间为四天。通过活动,学生学会了细心呵护,培养了爱心。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所以写出的文章真实感人,富有童趣。
4.每周一文,练习多种体裁
“小作文”的内容以周记为主,学生想写就写,但有时是老师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是为了让学生练习多种体裁的习作,如观后感、说明文、诗歌等。我每周都会对“小作文”进行认真批改、讲评,老师适当地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
总之,教师只要活用文本,让学生走进生活,把握时机,捕捉练点,结合必要的写法指导,将读和写有机结合,利用小练笔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师用书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教师用书研究开发中心.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五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张香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3]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编.上海市小學语文教学优秀论文选2013[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