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华五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流传下来一块温润而静雅的璞玉——传统古诗词。近几年,古诗词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旨在让学生领略我国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文学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与提升,从而促使其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艺术风格较为独特,还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意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基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古诗词,感受其中蕴含的诗情画意。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的教育中,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偏误。何为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本文从教师、学生这两个角度分析了在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应试化
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古诗词教学并没有真正成为一种品析文学作品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在新课程要求下根据中考试卷以及考点而开展的知识性的针对性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确保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有效应对考题,不丢分[1]。这样一来,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是直接翻译,或者直接复述教学资料,并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去诵读、欣赏、品析古诗词,整个课堂十分死板,缺乏趣味性。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也没有融入人文性色彩以及精神性熏陶,学生的笔记从表面上看非常多,对课堂知识也有全面掌握,但其实是为了应对考试。长时间下去,不仅教师教得越来越“吃力”,學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越来越“乏味”“无趣”,而同时这也失去了古诗词教学原有的特点。
2.教学方法概念化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从古诗词的字词出发,而是直接将作者所处时代环境、古诗词意思、表现手法等作为知识点讲解给学生,学生则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直接死记硬背概念化的知识。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难,但是将一首古诗词七零八落地分散开来,那这首古诗词的美感便会消失殆尽,与孔子所言的“微言大义”相违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导致古诗词的美感无法展现出来,还严重制约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致使学生难以有效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进而难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思维以及文学品位的目的。
3.教学主体单一
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一切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古诗词教学也不例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持传统教学理念,课堂模式还是“一言堂”,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背离,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在讲,学生被动地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对话非常少,甚至没有,这样会使情感丰富、有血有肉的古诗词变得枯燥乏味,没有感情,同时,这种教育方法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没有将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越来越低。
4.教学路径程序化
现阶段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步骤一样,即古诗词诵读—题目讲解—字词翻译—内容品读—情感分析[2]。这种教法陈旧、刻板,且程序化。虽然这种教学路径步步清晰,并且层层递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非常容易流于表面,无法将该教学路径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长期下去,教学方式就更加单调,课堂教学氛围也更为枯燥,缺乏热情。此外,现阶段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多媒体就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教学工具,但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有效借助多媒体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多是采用上述的教学程序,这样就导致课堂环境越来越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进而致使学生离古诗词世界越来越远。
(二)学生方面
1.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学习期待与学习需求,这两个内容对古诗词学习成效有直接影响。笔者在研究该问题的时候,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态度,在课余时间与多名学生进行了交谈,最后经过总结发现很多学生是为了考而学。确实,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古诗词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不明显,并且十分缓慢,因而使学生产生了“古诗词无用论”的心理。另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外界因素十分容易对其产生影响,在空闲时间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对古诗词的学习是“不得已而为之”,学习积极性与期待性比较低,学习动机缺乏。
2.学习能力较差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内容晦涩难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必须要付出较多精力与耐心。但是笔者发现,初中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主要是依靠教师课堂讲解以及课外参考资料,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而这样所出现的结果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缺乏探究意识,无法有效地联系与结合课堂知识,并且也没有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一旦遇到陌生的古诗词那么学生就会显得束手无策。长此以往,学生这种不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思维导致其学习古诗词的能力越来越差。
3.学习途径狭窄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都较为扎实,文学素养也比较高。但是在经过与学生的交谈后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反正考试内容都是书上的,只要把教师要求背诵的古诗词背熟就好。可见,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古诗词在陶冶情操、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学习途径比较狭窄,仅仅是依靠教师讲授,没有通过课外自学、生活实践、信息技术等渠道进行深度学习。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艺术风格较为独特,还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意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基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古诗词,感受其中蕴含的诗情画意。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的教育中,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偏误。何为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本文从教师、学生这两个角度分析了在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应试化
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古诗词教学并没有真正成为一种品析文学作品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在新课程要求下根据中考试卷以及考点而开展的知识性的针对性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确保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有效应对考题,不丢分[1]。这样一来,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是直接翻译,或者直接复述教学资料,并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去诵读、欣赏、品析古诗词,整个课堂十分死板,缺乏趣味性。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也没有融入人文性色彩以及精神性熏陶,学生的笔记从表面上看非常多,对课堂知识也有全面掌握,但其实是为了应对考试。长时间下去,不仅教师教得越来越“吃力”,學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越来越“乏味”“无趣”,而同时这也失去了古诗词教学原有的特点。
2.教学方法概念化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从古诗词的字词出发,而是直接将作者所处时代环境、古诗词意思、表现手法等作为知识点讲解给学生,学生则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直接死记硬背概念化的知识。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难,但是将一首古诗词七零八落地分散开来,那这首古诗词的美感便会消失殆尽,与孔子所言的“微言大义”相违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导致古诗词的美感无法展现出来,还严重制约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致使学生难以有效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进而难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思维以及文学品位的目的。
3.教学主体单一
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一切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古诗词教学也不例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持传统教学理念,课堂模式还是“一言堂”,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背离,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在讲,学生被动地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对话非常少,甚至没有,这样会使情感丰富、有血有肉的古诗词变得枯燥乏味,没有感情,同时,这种教育方法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没有将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越来越低。
4.教学路径程序化
现阶段大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步骤一样,即古诗词诵读—题目讲解—字词翻译—内容品读—情感分析[2]。这种教法陈旧、刻板,且程序化。虽然这种教学路径步步清晰,并且层层递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非常容易流于表面,无法将该教学路径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长期下去,教学方式就更加单调,课堂教学氛围也更为枯燥,缺乏热情。此外,现阶段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多媒体就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教学工具,但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有效借助多媒体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多是采用上述的教学程序,这样就导致课堂环境越来越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进而致使学生离古诗词世界越来越远。
(二)学生方面
1.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学习期待与学习需求,这两个内容对古诗词学习成效有直接影响。笔者在研究该问题的时候,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态度,在课余时间与多名学生进行了交谈,最后经过总结发现很多学生是为了考而学。确实,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古诗词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不明显,并且十分缓慢,因而使学生产生了“古诗词无用论”的心理。另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外界因素十分容易对其产生影响,在空闲时间他们更喜欢打游戏,对古诗词的学习是“不得已而为之”,学习积极性与期待性比较低,学习动机缺乏。
2.学习能力较差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内容晦涩难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必须要付出较多精力与耐心。但是笔者发现,初中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主要是依靠教师课堂讲解以及课外参考资料,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而这样所出现的结果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缺乏探究意识,无法有效地联系与结合课堂知识,并且也没有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一旦遇到陌生的古诗词那么学生就会显得束手无策。长此以往,学生这种不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思维导致其学习古诗词的能力越来越差。
3.学习途径狭窄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都较为扎实,文学素养也比较高。但是在经过与学生的交谈后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反正考试内容都是书上的,只要把教师要求背诵的古诗词背熟就好。可见,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古诗词在陶冶情操、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学习途径比较狭窄,仅仅是依靠教师讲授,没有通过课外自学、生活实践、信息技术等渠道进行深度学习。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