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动探究课堂”教学的理念要求我们要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充分交流与沟通的课堂,这节课两位老师把这种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学生愉快学习,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并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互动探究课堂;导学案;教学容量
我校实施“互动探究课堂”模式教学已有5年了。本学期继续开展“互动探究课堂”课例研究研讨课活动,活动要求同备课组两位老师同课同构或同课异构展示一节课。
“互动探究课堂”的含义就是指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小组合作探究,四动开展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互动”就是指“四动”,即师动、生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探究”指小组合作学习。“师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强调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强调师生对话。“四动”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也体现了新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指导”的教学观。
“互动探究课堂”的导学案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课前导学案;三是课堂导学案。课前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与本节课联系比较密切的上节课的知识,二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两部分内容都通过问题或练习的形式呈现。课堂导学案由例题讲解和当堂训练两部分组成。是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分成几个层次或方面,针对每一个层次或方面分别设计一些问题和练习,通过这些问题和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当堂训练是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定层次、形式多样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达到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形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规律。
本学期第八周我们备课组的两位老师展示了《整式的加减》第五课时这节课的教学。他们是同课同构的,在教学过程中,他们都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各有特色。下面谈一谈本人听完这两节课后的几点体会。
一、 优化课前导学案,是成功开展“互动探究课堂”的开端
本节课的课前导学案:
1. 计算:
【归纳】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就,然后再。
从设计上看,第1题的目的是为了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以填空题形成出现是使这个环节不占用太多的时间完成,复习的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设计第2题的目的是为了下面学习的例1所作的准备,只需列式不用计算既节省了时间也突出了这道题的关键是求几个多项式的和或差时需要加上括号。第3题的出现就是确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了,从而自然而然地归纳出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
这课前导学案虽是几分钟的时间,但两位老师在处理上也有一点点不同,第一位老师先在上课的前两分钟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相探討,共同讨论,然后展示学生的成果,学生通过交流后,展示出来的效果比较理想,正确率高,教师很顺地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课堂导学案的教学。
第二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一上课老师就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了一位学生的成果,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这位学生第1题计算是没问题的,但是第2题学生的答案是这样的:
讲到这道题时,学生开始议论起来了,老师看此情形,就随便学生在下面讲,很快学生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了,老师马上提问一个小组,他们派了一个代表回答,学生回答:两个多项式的加减应该把两个多项式用括号括起来,不然结果会跟实际不相符,然后在黑板上写出了正确答案,同学们都认同他的答案。此时课室响起了响亮的掌声!
这位老师没有回避学生的过失,正面指导学生,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最后老师还利用课件展示正确答案,而且课件展示的效果清晰美观,并加以小结。学生愉快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执教的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
二、 优化教学环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本节课的课堂导学案
(一) 例题讲解
在课堂导学案的教学这一环节,两位老师的处理手法大同小异,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体现“四动”中的“生动”。学生已经在课前导学案第2题初步认识到两个多项式相加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了,所以例1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列出式子,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漏加括号,例2难度加大,系数变为分数,学生觉得计算困难,对自己做出的结果不敢肯定,他们渴望与其他同学交流。老师在学生做题时一边巡视,等学生完成得差不多时组织学生讨论,让小组内各成员交流各自的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共识,得出结论,体现“四动”中的“生生互动”。接着两位老师创造机会给学生展示交流,展示交流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最后老师作出相应的点评和归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并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这个过程体现“师动”和“师生互动”。
“互动探究课堂”教学的理念要求我们要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充分交流与沟通的课堂,这节课两位老师把这种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学生愉快学习,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并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三、 充实课堂的教学容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有选择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规划。既要避免学生因课堂教学容量太小而在课堂上“无所事事”,又要避免学生由于过大的课堂教学容量而“难以消化”。
必须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随时调控教学容量。
看到本节课的课堂导学案的第二部分当堂训练:
(二) 当堂训练
如何评价这节课的课堂容量呢?本人觉得这个容量大小的问题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应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要是没有一定的容量,学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收获。学生基础薄弱的,接收信息的速度慢,那么课堂容量适当小些,课就容易上得有效。上这节课的两位老师由于是同课同构的,但两个班的基础不同,差异较大,实际上基础好的班除了把B组题留到课后思考外,当堂训练A组题全部完成,而另一个班由于基础较差,解题速度慢,仅仅完成了例2。当堂训练不仅总结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解题规律等,还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反映了老师的教学效率。
由于两个班的学生基础差异较大,不适宜同课同构,应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设计适宜本班学习的导学案。建议这两位老师进行同课异构。
任何一节课,即使经过精心设计,也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但我们每个教师正是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慢慢总结,寻找策略,让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得以一次次提高。
我校的这次活动,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克民.以导学案为载体 积极构建高效教学[EB/OL].2012.
[2]陈启芳.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互动探究课堂”[EB/OL].2016.
[3]增城区荔景中学.“互动探究课堂”的行动研究论文成果集,“互动探究课堂”课例研究论文成果集[C].
作者简介:
单雪红,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
关键词:互动探究课堂;导学案;教学容量
我校实施“互动探究课堂”模式教学已有5年了。本学期继续开展“互动探究课堂”课例研究研讨课活动,活动要求同备课组两位老师同课同构或同课异构展示一节课。
“互动探究课堂”的含义就是指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小组合作探究,四动开展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互动”就是指“四动”,即师动、生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探究”指小组合作学习。“师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强调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强调师生对话。“四动”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也体现了新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指导”的教学观。
“互动探究课堂”的导学案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课前导学案;三是课堂导学案。课前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与本节课联系比较密切的上节课的知识,二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两部分内容都通过问题或练习的形式呈现。课堂导学案由例题讲解和当堂训练两部分组成。是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分成几个层次或方面,针对每一个层次或方面分别设计一些问题和练习,通过这些问题和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当堂训练是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定层次、形式多样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达到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形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规律。
本学期第八周我们备课组的两位老师展示了《整式的加减》第五课时这节课的教学。他们是同课同构的,在教学过程中,他们都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各有特色。下面谈一谈本人听完这两节课后的几点体会。
一、 优化课前导学案,是成功开展“互动探究课堂”的开端
本节课的课前导学案:
1. 计算:
【归纳】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就,然后再。
从设计上看,第1题的目的是为了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以填空题形成出现是使这个环节不占用太多的时间完成,复习的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设计第2题的目的是为了下面学习的例1所作的准备,只需列式不用计算既节省了时间也突出了这道题的关键是求几个多项式的和或差时需要加上括号。第3题的出现就是确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了,从而自然而然地归纳出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
这课前导学案虽是几分钟的时间,但两位老师在处理上也有一点点不同,第一位老师先在上课的前两分钟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相探討,共同讨论,然后展示学生的成果,学生通过交流后,展示出来的效果比较理想,正确率高,教师很顺地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课堂导学案的教学。
第二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一上课老师就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了一位学生的成果,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这位学生第1题计算是没问题的,但是第2题学生的答案是这样的:
讲到这道题时,学生开始议论起来了,老师看此情形,就随便学生在下面讲,很快学生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了,老师马上提问一个小组,他们派了一个代表回答,学生回答:两个多项式的加减应该把两个多项式用括号括起来,不然结果会跟实际不相符,然后在黑板上写出了正确答案,同学们都认同他的答案。此时课室响起了响亮的掌声!
这位老师没有回避学生的过失,正面指导学生,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最后老师还利用课件展示正确答案,而且课件展示的效果清晰美观,并加以小结。学生愉快地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执教的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
二、 优化教学环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本节课的课堂导学案
(一) 例题讲解
在课堂导学案的教学这一环节,两位老师的处理手法大同小异,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体现“四动”中的“生动”。学生已经在课前导学案第2题初步认识到两个多项式相加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了,所以例1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列出式子,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漏加括号,例2难度加大,系数变为分数,学生觉得计算困难,对自己做出的结果不敢肯定,他们渴望与其他同学交流。老师在学生做题时一边巡视,等学生完成得差不多时组织学生讨论,让小组内各成员交流各自的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共识,得出结论,体现“四动”中的“生生互动”。接着两位老师创造机会给学生展示交流,展示交流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最后老师作出相应的点评和归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并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这个过程体现“师动”和“师生互动”。
“互动探究课堂”教学的理念要求我们要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充分交流与沟通的课堂,这节课两位老师把这种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学生愉快学习,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并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三、 充实课堂的教学容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有选择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规划。既要避免学生因课堂教学容量太小而在课堂上“无所事事”,又要避免学生由于过大的课堂教学容量而“难以消化”。
必须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随时调控教学容量。
看到本节课的课堂导学案的第二部分当堂训练:
(二) 当堂训练
如何评价这节课的课堂容量呢?本人觉得这个容量大小的问题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应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要是没有一定的容量,学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收获。学生基础薄弱的,接收信息的速度慢,那么课堂容量适当小些,课就容易上得有效。上这节课的两位老师由于是同课同构的,但两个班的基础不同,差异较大,实际上基础好的班除了把B组题留到课后思考外,当堂训练A组题全部完成,而另一个班由于基础较差,解题速度慢,仅仅完成了例2。当堂训练不仅总结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解题规律等,还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反映了老师的教学效率。
由于两个班的学生基础差异较大,不适宜同课同构,应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设计适宜本班学习的导学案。建议这两位老师进行同课异构。
任何一节课,即使经过精心设计,也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但我们每个教师正是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慢慢总结,寻找策略,让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得以一次次提高。
我校的这次活动,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克民.以导学案为载体 积极构建高效教学[EB/OL].2012.
[2]陈启芳.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互动探究课堂”[EB/OL].2016.
[3]增城区荔景中学.“互动探究课堂”的行动研究论文成果集,“互动探究课堂”课例研究论文成果集[C].
作者简介:
单雪红,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