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课堂互动话语运作机制的探寻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_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和价值取向
  1.探寻缘起
  在教育界,课堂互动话语是毋庸置疑的核心关注,也是历久弥新的研究热点。课堂话语是课堂互动的集中体现,若想通达学科腹地、参悟学习规律、直抵课堂内核、切中教学本质,唯有聚焦课堂互动话语的运作机制进行持续而深入的探索。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曾批判课堂话语中由于第一人称缺失造成的非人称化和非主体化现象,他认为这会导致师生的个人关系失去了“我与你”的对话关系的性质,而变为内化了权力关系的“师生关系”。虽然教学变革一直强调师生平等对话,以学习为中心等理念,但现实教学中教师有意无意地主导课堂话语、控制课堂互动、约束学生行为,诸如此类的劣质低效对话问题并不鲜见。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而没有话语方式的转变就不会有真正的课堂变革。消解教师话语霸权地位,研讨课堂话语重建路向,探寻互动话语运作机制,促进课堂学习效益提升,已经势在必行。
  2.主题解读
  语言意义实现的最高宗旨是主体间的默契与交流,因而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2019年立项的区级重点课题《培育初中生对话素养的实践研究》中把“对话”的内涵界定为:基于平等主体间的用言语方式进行沟通,注重共情、努力达成理解与形成共识、产生正向效果的人际交往过程,倡导的是“平等交流、理性交往、民主协商、宽容理解、承认接纳、同理共情、共同体”等具有现代性意蕴的概念。具有对话素养的个体能够正确适度地表述自己的意见与感受的同时,尊重不同人的个性和立场,理解与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思考方式,以宽容体谅的态度采取恰当的言行,建构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便是高质量的话语互动。
  为推动龙头课题深入研究,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对话课例精修坊将本次课例研究的核心词锁定为“高质量的课堂话语互动”。课堂中的话语互动是一个生态系统,话语的内容、形式和话语的社会文化情境均蕴含其中,因而应从整体入手看到话语建构的意义,明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与复杂性,而不只是获得孤立、零散的、死板的话语碎片。课堂话语互动不仅包含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实践,还涉及心智理解、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因为教育本身除却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还具有精神熏陶和生命滋养的功能。
  3.愿景规划
  2020学年成立的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对话课例精修坊集合不同學科的20余位教师,确定了跨多学科、典型引路式的整体推进策略。
  精修坊把“让高质量的课堂话语互动真实地发生”作为确定课程目标、遴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实施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期待通过课堂观察的事件捕捉,量化研究的数据支持,质性分析的意蕴解读,多科老师的描述分析,专业人士的阐释评论,信息技术的助力加持,在不断接近教学真相的过程中,打开教室的“黑匣子”:提炼高质量课堂互动话语的本质特征,揭示高质量课堂互动话语的多元意义,探寻高质量课堂互动话语的运行机制,明确高质量课堂互动话语的实践路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师生的话语方式以调控课堂的互动氛围、对话内容、话语功能、知识建构方式和学习结果,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教学组织管理等领域的全方位改革,促进学生整体建构、深入思考、灵活迁移等能力的形成,并获得人格的健全和心灵的成长,拥有对话自我、对话他者、对话世界的力量。
  二、教学设计和活动实施
  精修坊聚焦在学生的对话意识、对话情意和对话能力的培育,定位于课堂上高质量的话语互动是否真实发生,展开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匆匆》的课例研究。起始课与改进课为同一篇目,任教班级为平行分班,学习风格有所不同。精修坊成员成立《匆匆》一文的集体备课组,经过线上的热烈研讨,几位语文老师合力完成了包含表格、选择、排序、问答四种题型的前后测问卷,并将“创意演读活动”作为本课开展对话教学的核心任务,非语文学科老师设计了课堂观察表。每次课前,先由执教老师陈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备课团队的教师代表分析学生问卷的调研结果,精修坊负责人预先将研修目标和观察重点提示给同仁们。老师们有的放矢地深入小组观察、记录、并于课前课后展开访谈、积累实证。研讨环节,大家针对各自的研究方向展开多视点、全方位的分享与交流,在此过程中,浦东教发院三位科研员捕捉细节、适时引导、提出建议。由于研究主题的确立与明晰、观察量表的开发与分析、教学方案的共研与合作、观察任务的分工与协作、课后研讨的民主与开放,教学设计和活动实施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1.整体而深入的教材分析
  备课团队通过现场和线上的混融教研,从课程价值、文本解读、教学转化等角度作出了以下分析:
  作为六年级第二单元的教读课文,朱自清的《匆匆》与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何紫的《别了,语文课》编为一组。从选文的特点上看,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感的抒发真切自然而又各有特色,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把握作者情感及不同的抒情方法的基础上,丰富情感体验,增加语言积累,教学中需要兼顾本单元课文的共性与个性。
  《匆匆》一文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富并饱含哲思,寓典雅于通俗,寄情理于平淡,将抽象的时间刻画得具体可感,文章中的情感跌宕起伏而又一气呵成。教学中除了要把握时间特质、体悟作者情志之外,也要梳理行文思路、关注语言形式,还可以通过同类文本的组合与关联进行群文阅读的拓展,从而增加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培养受益终生的阅读习惯,获得理解深刻性、情感丰富性、语言精致性、思维关联性几个维度的综合提升。
  若想提升阅读素养,培养阅读技能,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本课教学试图引导学生突破浮光掠影的“躁读”与“粗读”、断章取义的“误读”与“碎读”、孤立割裂的“个读”与“浅读”。
  精修坊集思广益的教材分析明晰了单元学习主题,关注了学生素养培育,确定了核心教学内容,为教师进行适切的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2.有效而准确的学情评估
  通过前测问卷,老师们发现读懂《匆匆》的文本内容并非难事,但对于缺乏波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的散文篇目,预备年级的学生往往因走马观花只停留于一知半解或是貼标签式的概括。前测问卷表格题目的填写结果提示执教者: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分别呈现出时间的哪些特质?在每个段落中寄寓的思想情感究竟有何不同?大多数学生在自读中无法把握。老师需要设计驱动性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细描画面、咀嚼文字进入情境加以辨析和品味,多维度明晰时间特质、多视角感悟作者情感,借此来真正理解作品所阐述的思想意义……此外,起始课前测问卷中团队成员们设计了一些语言变形的测试题目,搭建把握文脉、梳理结构的思维支架,比如将第四段中的8个句子打乱,让学生按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以下句子,并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关注节奏快慢对应的情感张弛,进而推断出作者的思想进程。测试结果只有20名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占回答该题目学生总数的46.51%。可见很多学生还存在着散点状、碎片化的分析,浅表化、程式化的回答。改进课中为了让学生构建起阅读的大局观、形成思维的精细度,备课组老师们集体设计教学流程时努力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还原层进式的抒情路径,反刍个性化的言语表达,感受那些重复出现、前后勾连的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变化,通过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团队创意演读,让学生自己发现、自主感悟、自觉推敲,并通过适时的板书重点强调,后测问卷中欣喜地发现阅读整体感的建立和语言敏感性的培养均有成效。
  虽然前后测问卷和分析图表的信度与效度尚需完善,但老师们已形成了科学评估和测量的意识,部分图表如图2所示:
  3.开放而挑战的任务设计
  《匆匆》一课,整节课有将近20分钟的时间都用于学生小组“合作创意演读”的设计、展示和评析,将“教”缩到最少,把“学”扩到最大,让学生在文本细读、观点碰撞和合作演绎的过程中,呈现自我的阅读体验与群思的智慧火花,这是“学为中心,以生为本,以学生活动推进课堂”教学理念在这堂课中的一个重要载体。
  演读小组和点评小组的任务要求如下。
  演读小组任务要求:
  “演读”是指读者在朗读作品时依据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变化并借助态势语言进行有感情的表演性朗读活动。
  请小组同学们通过语音语调、表情动作、角色分配、队形变化等形式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文章的语言特点。
  点评小组任务要求:
  认真观看,结合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品评展示组的演读设计。
  示例:我注意到这一小组在读第1段第1句时,节奏明快,让我感受到了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生机。接着他们重读了“但是”“一去不返”两个关键词,又让我体会到作者的因时光一去不返而失望无奈的情感。
  当然学习时间与活动形式只是外部特征,对话课堂变革的核心应是: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过程反映学生的学习障碍与生成过程,学习结果使学生在某方面有所改变,而不是仅仅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合作创意演读”包含调控性实践、探究性实践和社会性实践,有助于学生细致地触摸语言,整体地梳理行文思路。“合作创意演读”追求的不是热闹的表演,而是期待通过有效的言语实践活动扩大富有学科特质的“对话素养”内涵:文本细读和分析阐释是阅读能力的磨砺,创意设计和协同合作是团队意识的培养,展示互动和公开成果是自我效能的增强。“合作创意演读环节”的设计,目标让学生清楚,疑问让学生讨论,过程让学生经历,结论让学生得出,方法让学生总结,感悟让学生分享,突破了简单的师生问答模式不利于学生体验互动的复杂性之弊病。
  4.多元而立体的关系重构
  高质量互动话语势必带有高阶思维的培养、情意相通的实现、双向成长的达成等特征,转型后的对话课堂的另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合作伙伴模式的形成。创意演读环节,教师充分放权,把学生推到课堂的中心、学习的前台,小组协作完成。因是全员参与,团队统筹时会考虑到每个成员特点,比如女生读情感舒缓的部分,男生读情感激昂的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读沉郁的部分,性格开朗的学生读积极的部分……每个人朗读的节奏快慢、吐字轻重、声调高低体现着不同朗读者自身的特点及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融为一体后和谐交响又各具风采。各小组的展示给师生提供了分享和共研的平台,在点评环节老师引导各组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贯穿起段落间的关联,品析出语言中独有的特色,实现了师与生、读者与作者、展示组与点评组之间多元而立体的对话。
  课后的调控性实践作业,是课堂高质量话语互动的一种延伸。比如一个小组在听取了大家的建议和欣赏了别组的展示后,经过团队协作形成了如下改进方案:“全文最后一句,我们发现作者是有一些不甘的,但课上理解成了无奈,读时便有些疑惑的语气,这个反问句其实在说不能白白走这一遭,暗含了作者要在无痕的岁月里留下有迹的奋斗、从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无穷的价值的情感,所以要重读‘偏要’‘白白’等词。”学生的自我调整和积极反馈让教师能够更全面和深入地省察课堂教学,由此可见,对话课堂激活了反思型教师的专业内驱力和成长型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形成了具有协作共生力的研究型生态。
  5.聚焦而切实的课例研讨
  研讨活动中,老师们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围绕对话教学细致描述课堂实践的具体细节,基于证据真切地理解师生互动话语中的真正意义,比如以下这位老师的观课记录节选:
  本教学片段时长大约10分钟。有2位同学参与朗读,4位同学直接参与到对话中,人均每次发言字数在138字以上。从这一数据来看,执教老师设计的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开放度,让孩子们有兴趣对话,且言之有物。……从学生发言涉及到的要点来看,针对这一问题,他们考虑到了句序的差别、视线的差异、读者的思考空间、本体喻体的先后、用词的精妙等。互动话语质量非常高,并不是在同一个平面来回打转,而是螺旋式上升,思维在对话中不断深化……从几位学生发言时用到了这样的表述:“我想先补充一下……”“我想补充一下有关‘思考空间变少’……”。说明这是一群很会倾听的孩子,他们的发言不是独白,是受之前发言同学的启发,进而补充深化的。当然,这种倾听与表达的习惯、对话氛围的营造并非一日之功,还需持续关注与培育……   课例研究中形成的执教者和观察者之间真诚的欣赏与倾听,激发了教师对课堂、对教材、对学生、对教者自己已有观念的回放和审视,进而出现新的教学认识和价值追求,并期待尝试不同的教學实践行为。
  三、探索成果和实践启示
  如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和针对性的学习内容、真实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以及科学而多元化的学习评估方式,对话课例精修坊的老师们在不断实践中成长,在不断研究中创新,在不断反思中前行,大家在课例研究中攻坚克难,际遇了教学的真实,获得了专业的新生。
  (一)探索成果
  1.核心要义
  在对话课堂中,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都能与教师真诚而平等地对话,均会得到来自于指导者的驱动性任务、针对性援助,以促进自身认知水平的持续提升;与教材深入而充分地对话,面对文本学生不局限于字面理解还能运用推理、展开评论,并且重视言之有据,批判性思考的同时尝试去细致赏析其语言特点;与同伴密切而友好的对话,学生合作完成任务时,能明确分工,通过沟通和协调,获取信息、碰撞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善于倾听、理解、回应他人以达成趋近团队目标的共识;与自我清醒而正向地对话,多元而综合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调控、反思、计划性、时间管理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影响高质量课堂话语互动运作的条件具有多维性和复杂性,但不断求索的过程中老师们已经触摸到了其核心要素和基本范式:
  不同的学习起点和动机,不同的认知水平和个性,不同的探究能力和风格,不同的班级文化和家庭背景,教学实践必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个框架自然不能适合每种课型,做到放诸四海皆准,还有待不同学科、不同特点的教师去完善去突破,但至少让一线教师明确了一类取向、开拓了一个视角、梳理了一套流程、提供了一种路径,深深感受到学生的潜能无限、对话的精彩无比和课堂的魅力无穷。
  3.操作策略
  教学关涉学习内容的心智理解与情感体验,不仅是一项认知性实践,更是伦理的、社会的、政治的实践。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智慧潜能的挖掘、思维品质的培养、责任意识的形成等都离不开高质量的话语互动,社会情感支持的作用应该受到关注。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卷入课堂对话,如何在教学中展开触及心灵的更为深入的交流,如何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主动、深度地学习,老师们经过实践与研究,提炼出六大操作要义:
  (二)实践启示
  1.形成教师队伍的愿景共识力是高质量课堂话语互动的先决条件
  共同的愿景和主人翁感是高质量变革过程的结果而非前提。让教育科研、专业发展和生命更新成为一种自觉,这不仅是对话课例精修坊成员们共同期待的美好未来,也诠释着老师们已经开启的“拥抱变革”的高品质教育人生。在学习和分享触手可及的互联网时代,创造性、持续性、不断检省和合作精神是教育者的必备素养,教育领域最大的规则改变者不是科技,而是乐于接受创新的从教者。
  老师们认识到,教学不应再将学生圈定在寻找教师已经掌握的固定答案之中,只被动接受教师提出的观点或者接受对知识掌握的变相考察,教师也不再霸占知识的权威性、话语的掌握力、课堂的操控权,而是由学习历程的先驱者变为同行者,由学习资源的独占者变为共享者,由学习任务的教授者变为设计者,由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由学习成果的评价者变为受益者。价值共识让对话课例精修坊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氛围,形成了充满向心力的专业发展“场”,这也将成为学校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
  2.正视教学变革的系统复杂性是高质量课堂话语互动的切实保障
  虽然大家都十分认同课例研究的意蕴和价值,但如何切实保障课堂变革持续长久并取得实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毋庸置疑,对话课堂倡导的真实的情境代入和高阶的思维建构让孩子们拥有更快乐的学习、更主动的探究和更多维的成长,但与传统教学快速而显性的效果、纸笔测试便捷而直观的优势、教师的主导与首席的作用,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多样化并存才是和谐的生态,寻找改良应该也是一种调适。如何聚焦和学科本质相关的核心概念作为教学统摄的灵魂,如何设计适切的言语实践活动更精准地契合需求、更科学地提升效益;如何协调教学进度和实施时间的矛盾,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高参与、高互动中被看见、获成长?唯有不断地审察和反思、检视与修正,才能保障高质量课堂话语互动的真正实现。
  3.提升测量评估的工具信效度是高质量课堂话语互动的有力支撑
  课堂情境中的话语数量、提问方式、话轮转换、反馈方式等信息仅靠感官难以捕捉,为了更细致更深入地挖掘课堂的真实,必须借助专业的诊断工具。工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直接决定观察结果的真实可靠,工具正义、程序正义才能做到结果正义,课堂观察不仅仅是语料的分析,还应借助信息技术揭示互动话语的多义性和复杂性,只有一帧一帧地细描和深研,方可展现出隐秘而幽微的机制,揭示课堂话语的多元意义,让结论更具可信度、说服力和指导力。但这对于忙碌的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非常艰巨的挑战。
  结语
  皮克斯的奥斯卡获奖导演布拉德·伯德说,那些能够一直保持卓越的组织都充满了持续的不安——这种不安感的根源在于,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从而产生不断创新的强烈要求。高质量课堂互动话语运作机制的探寻之路,道阻且长,建平实验人将永怀敬畏与探索之心,不断前行。
其他文献
所谓同课同构是指两位老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上课的方式分两种:一种是两位老师共同上一节课;另一种是某位老师先上一节,另一位接着上下一节。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两人共同上一节课的上课方式。八年级信息技术《电子相册》这一课,学校尝试采用“同课同构”的教学模式。两位上课老师有一定的年龄差距,旨在通过共同备课,共同上课这样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共同学习和提高。年轻与成熟的碰撞,希望能给彼此的日常教学带来更多
本文呈现关景双老师带教“师之蕴营口实验学校初中语文工作室”《老王》教学课例,体验九年一贯制学校“初小衔接目标贯通的散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课例主题】  关老师第3次现场带教研修主题“初小衔接目标贯通的散文教学”。  【观察要点】  营口实验语文教师继续学用观察要点“课时目标的具体化;课堂环节对应性;师生互动启发性;自主建构的有效性”来观课。  【文本解读与学情分析】  《老王》是杨绛写于198
快速冰镇饮料
期刊
城堡的制作  1.从报纸上剪下一个长方形作为城堡主体,把它粘貼在黑纸上,再添加上一些防御工事。  2.用报纸深色的部分做窗户,贴在城堡上。  3.用打孔器打出一些圆环作为城堡的圆形窗户。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应掌握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阅读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因此,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小学是处于发展英语阅读能力的初级阶段,阅读的目标是:通过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逐步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发展学生的阅读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研究课题 普通拖把只能拖平面,所以拖到墙角时,拖把头往往会把墙壁弄脏。于是我想发明一个可以折成直角的拖把,这样拖把既可以拖地面,又能拖墙角了。  研究过程与心得 首先,我找来一个普通拖把,在爸爸的帮助下把拖把头上的布取下來,然后将拖把头的一端锯断,找一个铰链安装上去,这样拖把就可以折叠了。不过,这时出现一个问题:拖把折叠的角度太大,靠着墙角时根本没有力量抵住墙面。于是,我在折叠的地方安装了一个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职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首先,教师在为中职学生推荐书目时,要从中职学生的学科特征和年龄特征两个方面入手。其次,本文重点要探究的关于中职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几种具体方式:一是引导学生制作图表;二是师生共同探究所提出的的议题;三是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相信通过这些方式的应用,中职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和技巧、探究思辨能力、语文综合素养都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并会对他们的终身发展
改革开放40年,城镇化的滚滚洪流吸引2亿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随之在城镇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具有坚强、勇敢、乐观、质朴的天然“根茎”, 同时几乎每个流动儿童都身陷代际传递、社会融合等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如何让流动儿童的“根茎”不断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润泽整个人生,值得社会和每一个教育者思索。  案例描述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那年,我认识了一个清秀的一年
邹贤尧的中短篇小说集《空中隐约的耳语》(其中大部分发于《作家》《青年文学》《长江文艺》《山东文学》《清明》《西湖》《北方文学》《青年作家》等刊物),以细腻的笔触和智性书写将当代学者小说鞭辟入里的思想以幻梦的形式表征出来,结合蒙太奇与导演脚本的跨学科交叉的叙事艺术,彰显出一种对现代小说破碎形式的回归。多元化主题和包孕性形式统筹于元现代文论的视域之内,以游牧式的历史离散观为纯文学祛魅,体现一种元理论创
冰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