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其次要营造一个和谐、开放、合作的的教学氛围,再次要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文;有效教学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进行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效、无效问题。如何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探讨的问题。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1 激发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远大理想的教育,引导学生把学习语文与祖国建设的需要、人类生存的需要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在课堂教学结构中,应特别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运用听音乐、猜谜语、读图画、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等方法导入新课,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的感受,一种学习的冲动。例如学习《看云识天气》时,我先带领学生去观察云像的形态变化、色彩变化,然后提问:能否说出今天的天气状况,有什么科学依据等,激发他们一探究竟的学习兴趣。又如学习《散步》一文,我让学生撷取记忆里的温馨花絮与同学共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又升华了对文章的理解,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2 营造良好氛围
心理学表明:在良好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敏捷活跃,比较乐于接受新的知识。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最重要的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会精神轻松,注意力集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情辞恳切、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观点中的闪光点,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讨论,乐于讨论。例如我在教学《雨说》这篇课文时,当讨论“这首诗把春雨塑造成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时,有的同学认为春雨是一个关爱中国儿童的革命者形象,有的则认为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天使形象,结合诗歌的具体词句和春雨具有的特点,同学们讨论得出的结果认为春雨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天使比较恰当,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肯定了持另一种意见的同学,表扬了他们认真探究的精神。事实证明,这种充分尊重学生不同见解的做法,不但构建了师生的和谐关系,还使学生的一些新奇而富有创造的观点不时在课堂中涌现出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营造开放、合作的教学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一是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二是讲课时,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善于启发诱导,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例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采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将这篇童话故事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变,可在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为了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反复阅读课文,讨论有争议的内容,并找老师求证,高质量地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的;为了表演好节目,小组同学人人主动、热心地参与讨论、改编和排练,提出改进意见,收到了合作学习的高效。这就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环环相扣的过程,从而保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我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3 实施激励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积极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应在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实行鼓励性教学,设计问题时力求简洁明了,当回答问题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正确答案。在教学形式上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解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当学生朗读课文后,我常用“你读出了感情,很好”、“你读得很流畅,能大声一点效果就会更好了”、“如果你多练习一下,一定会读得更好”等语言来激励学生;当学生有精彩发言后,我常用“回答得真精彩,你这节课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大声地说一遍”、“你表达得清晰、完整、流畅,真的很棒” 等语言来激励学生;当学生理解有误时,我常用“你的想法很有意思,再用心体会一下,你会有更令人满意的答案”、“你的回答虽然不够完美,但仍体现出你是一个喜欢动脑筋的同学”、“你有勇气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等语言来激励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吞吞吐吐时,我常用“别急,再想一想,你一定会说好的”、“我想你还需要时间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等语言来激励学生。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由此可见,教师的激励语言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但在表扬激励时,教师应注意灵活表达,既要能树立学生自信心,满足其荣誉感,也不宜言过其实,让学生盲目自大。同时,还要注意语气语调的使用,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宜采用比较平静的语调,避免优生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傲气,让他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对学困生,则采用直接表露欣喜的语气,让其对自己的成功有深刻的印象,逐步培养学习的自信。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有效教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第1版
【关键词】语文;有效教学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进行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效、无效问题。如何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探讨的问题。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1 激发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远大理想的教育,引导学生把学习语文与祖国建设的需要、人类生存的需要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在课堂教学结构中,应特别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运用听音乐、猜谜语、读图画、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等方法导入新课,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的感受,一种学习的冲动。例如学习《看云识天气》时,我先带领学生去观察云像的形态变化、色彩变化,然后提问:能否说出今天的天气状况,有什么科学依据等,激发他们一探究竟的学习兴趣。又如学习《散步》一文,我让学生撷取记忆里的温馨花絮与同学共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又升华了对文章的理解,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2 营造良好氛围
心理学表明:在良好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敏捷活跃,比较乐于接受新的知识。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最重要的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会精神轻松,注意力集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情辞恳切、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观点中的闪光点,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讨论,乐于讨论。例如我在教学《雨说》这篇课文时,当讨论“这首诗把春雨塑造成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时,有的同学认为春雨是一个关爱中国儿童的革命者形象,有的则认为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天使形象,结合诗歌的具体词句和春雨具有的特点,同学们讨论得出的结果认为春雨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天使比较恰当,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肯定了持另一种意见的同学,表扬了他们认真探究的精神。事实证明,这种充分尊重学生不同见解的做法,不但构建了师生的和谐关系,还使学生的一些新奇而富有创造的观点不时在课堂中涌现出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营造开放、合作的教学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一是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二是讲课时,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善于启发诱导,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例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采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将这篇童话故事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变,可在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为了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反复阅读课文,讨论有争议的内容,并找老师求证,高质量地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的;为了表演好节目,小组同学人人主动、热心地参与讨论、改编和排练,提出改进意见,收到了合作学习的高效。这就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环环相扣的过程,从而保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我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3 实施激励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积极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应在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实行鼓励性教学,设计问题时力求简洁明了,当回答问题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正确答案。在教学形式上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解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当学生朗读课文后,我常用“你读出了感情,很好”、“你读得很流畅,能大声一点效果就会更好了”、“如果你多练习一下,一定会读得更好”等语言来激励学生;当学生有精彩发言后,我常用“回答得真精彩,你这节课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大声地说一遍”、“你表达得清晰、完整、流畅,真的很棒” 等语言来激励学生;当学生理解有误时,我常用“你的想法很有意思,再用心体会一下,你会有更令人满意的答案”、“你的回答虽然不够完美,但仍体现出你是一个喜欢动脑筋的同学”、“你有勇气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等语言来激励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吞吞吐吐时,我常用“别急,再想一想,你一定会说好的”、“我想你还需要时间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等语言来激励学生。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由此可见,教师的激励语言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多么重要。但在表扬激励时,教师应注意灵活表达,既要能树立学生自信心,满足其荣誉感,也不宜言过其实,让学生盲目自大。同时,还要注意语气语调的使用,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宜采用比较平静的语调,避免优生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傲气,让他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对学困生,则采用直接表露欣喜的语气,让其对自己的成功有深刻的印象,逐步培养学习的自信。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有效教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6.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