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o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方法十分独特,在激发兴趣、作文选材、语言锤炼和读中学写等方面值得借鉴。为什么原本沉闷的作文教学经过于老师的演绎能熠熠生辉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唤醒生活,激活情感
  朱作仁教授多次说过:“作文教学要注意三个积累——生活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感受的积累,三者缺一不可。”写同一件事,有的同学的作文生动感人,有的同学的作文寡淡如水,原因就是有没有感受。感受来自对生活所见所闻的的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感受。于永正认为,情感是写作的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美文。请看教学片段:
  师:谁能读出小猴子和猴妈妈的语气?
  (学生大声地练习朗读)
  师:猴子的姿势很有趣。(说完,于老师就双手下垂,放于胸前,同时,脖子一缩,眨巴眼睛东张西望。众生大笑。)猴子还有一个经典动作——抓耳挠腮(说完,于老师学猴子挠挠脑袋,又挠挠脖子,众生笑)。同学们再想想猴子还有什么标志性动作?
  师:谁来试一试?给大家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
  师:表演得真好,请大家把刚才小猴子向妈妈要桃子吃的情节写下来。要求:第一,写对话要分段;第二,写好提示语——把猴妈妈和小猴子说话时的神情、动作写出来;第三,提示语的位置要有变化,可以在说话的前面,也可在中间,还可在后面。
  教学时,于老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写,而是先自己表演,让学生仔细观察动作,接着让学生表演,这样不但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而且再现了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不再言之无物,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形象生动的作文。
  二、当面点评,学习表达
  一些教师过于认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大手术”,甚至将作文改得面目全非。这样做,对于学习认真、喜欢思考的学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对于那些不认真,看一眼成绩就把作文本束之高阁的学生,教师的汗水就会白流。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随机修改学生的作文,而且是在听学生读的同时直接修改,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请看教学片段:
  师:有需要修改的部分吗?
  生:有。“出汗”的“汗”不是“男子汉”的“汉”。
  师:是啊,满头都是男子汉,谁受得了啊!(众生笑)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品读,看看还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把第一句中的“在”字去掉行吗?(生回答:行。)回答正确,“在”字放在这个地方多余。第三句话前还应该加点内容,解释他为什么跑回家要桃子吃,加什么?
  生:他玩着玩着,觉得肚子咕咕叫。
  师:加上这句话,事情才有了起因,因为饿了所以跑回家向妈妈要桃子。
  生:“缩着脖子,用手挠着头”这句话写得很好,刚才您就是这样表演的。
  师:动作写得十分传神,读到这句话,就像看到了小猴子说话时的樣子。
  生:这一段我是这样写的:“太多了,太多了”,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搂着妈妈的脖子说:“谢谢妈妈,谢谢妈妈!”
  师:这位同学的提示语写得很好,放到了说话内容的中间,而且写出了小猴子说话时的动作。
  学生在读的时候,能发现一些语法和用词方面的问题,教师趁机指导,不仅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能对其他同学起到警示作用,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谴词造句的能力。
  三、抓住教材,读中学写
  读和写巧妙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能相得益彰。于老师非常注重读与写的结合,重视写的训练,因为语文能力最重要的标准是“会写”。学生学语文,主要是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不读不写,写作能力就无法提高。只有在读中学写,使读写紧密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下面是于老师教学《新型玻璃》的教学片段:
  师:这节课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生:介绍了5种新型玻璃。
  师:同学们,这5种新型玻璃有哪些特点、用途?请边读边想。
  师:我不打算让你们说新型玻璃的特点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在黑板上写下“自述”两个字。)
  于老师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课文读熟了,难点突破了,对课文内容自然也就理解了;二是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写作训练,采用“自述”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把课文的语言稍加改动,变成自己的语言,能在读与写之间架起一座知识迁移的桥梁。这真正体现了教的是“语文”,而不是“课文”。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要唤醒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推敲作文语言,让学生逐步学会表达。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写作是抒发情感的活动,是运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文学素养的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小学是写作教学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打好基础对于今后的语文学习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作文教学。基于此,本文对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写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能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感受世界。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制定恰当的教学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大多转变了教学观念,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各种新型教学方式不断出现和应用,教学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体验。但仅仅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教师还应在工作之余进行反思,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各类教学问题,制定更加适合学生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教育的初始阶段体会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价值,从而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师需要重视写作知识的
期刊
作文是交流的工具,是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途径。在作文中,学生能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看法,满足倾诉与发泄的需要。虽然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但作文教学也必须从生活这一维度出发,让孩子把对日常生活中某人、某事的看法、感受等表达出来,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联系生活,表达感触,书写“心灵篇章”。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这门明明最应该贴近生活、最有趣的学科,却成了学生眼中食之无味的“鸡肋”
期刊
作文讲评不是对作文的简单评价,而是作文过程的延续和积累,因此,没有讲评的作文教学是不完整的,作文讲评完全被教师包办也是不科学的。从本质上讲,作文讲评教学应该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教师如果能够以趣味的讲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在无形中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写作任务,而不需要外力的强迫。学生自然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表达想法,从而激活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
期刊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升学考试中分值占比很大。但当前的作文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不知道写什么,没有写作思路的情况。此外,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阅读积累不够,导致即便写出了文章,也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采用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策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入手,并借助生活化情境、素材、语言以及实践等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
期刊
写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思维活动,不是简单重复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内心思想情感的自然流淌和宣泄。今年的六年级期末测试作文题依然秉持这个理念,要求学生“写一件发生在你和爸爸(也可以是妈妈、爷爷和奶奶)之间的事,先想好中心意思,再把事情写具体,注意适当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题目自定。”命题人意在引导学生写亲身经历,以检验他们表达情感和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然而,尽管命题如此宽泛,学生还是觉得力
期刊
部编教材的作文单元自成体系,以作文水平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每单元都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試身手、作文例文与作文几部分内容组成。这几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作文单元精读课文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现在以《麻雀》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个人的一点思考。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故事写清楚的。2.写一件事,把事写清楚。梳理一下,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表达基础。在阅
期刊
做好写作教学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基层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致力于寻找可行的、高效的教学策略,发现恰当运用以读促写手段能明显提升写作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本文中,笔者就以读促写理念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话题,发表几点个人的认识与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以读促写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1.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  阅读与写作是密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为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追求“美感”课堂,力求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美育教育。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和体验,甚至能让学习者的心灵获得美的熏陶。因此,在小学读写课堂上,教师要站在美育的角度,用美的眼光来审视语文教学,充分利用并挖掘教材内容,在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开展品读训练,培
期刊
文 题  搜集新闻素材或身边事件,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写一则消息。  写作指导  消息是新闻的一种,用来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许多新闻事件,那么,如何把这些素材写成消息呢?  首先,素材要有“料”。即选取的素材应该有价值。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有新闻价值,都值得报道。比如张家今天中午包了饺子,李家两口子吵架了,王家走失的小猫回来了……这些素材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