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幼儿园区域游戏教学提升了新高度,要求教师将价值和功能合理应用。教师作为区域游戏的“制作者”“计划者”“主导者”应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新思想,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受教空间,应根据区域游戏的特点剖析,认真指导和观察幼儿的行为,以此提升幼儿的游戏能力,从而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园;观察指导策略
前言:
活动区域游戏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游戏形式,是幼儿自主学习阶段的形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幼儿可以根据所需选择材料和同伴,搭建独立的游戏天地。在“以幼为本”观念下,教师要谨记自己的责任,打造价值与功能的融合。幼儿园区域游戏使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授课方式,从实质上得到主动、自主、和谐的发展。
一、对幼儿区域游戏的观察
观察是幼儿游戏的前提,在幼儿进行游戏过程中,教师所要观察的主体为:幼儿、材料。区域游戏进行中,教师应观察幼儿的状态,并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幼儿的活动范围和水平,将幼儿的实际发展记录下来。根据幼儿日常活动的范围和分类,了解哪些材料的使用率高,深受幼儿喜爱;了解哪些活动参与率高;哪些材料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哪些活动容易造成纷乱等等。像一些材料并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容易在使用过程受到伤害,出现困难,教师要及时解决问题,尽可能更换一些其他材料来满足幼儿使用。幼儿在游戏时可能需要帮助,教师要密切观察提供合理帮助,最好是适当引导幼儿如何来做,以此促进发展,这样幼儿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学会了思维的变换。
比如阅读区,是幼儿不甚喜欢的区域,不喜欢主动翻阅课本,可能有以下原因:阅读区域的书籍与幼儿的年龄不符,他们在阅读时不理解里面的内容,导致乱看、乱翻情况;或者是把书当玩具,时间一久书本破坏,幼儿更不愿意进入阅读区域了。通过以上问题,教师之间展开探讨,更换与幼儿年龄符合的儿童书,与家长线上联系,做到放学后每日读书的习惯,家长可一同陪伴,讲解书上的内容。幼儿阶段的幼儿通常话多,喜欢与他人分享日常琐事,教师利用这个特点让幼儿将自己读过的书讲给其他同伴听,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大家争先恐后的分享小故事,那么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再比如小班幼儿,他们刚接触校园生活,有很多地方不习惯,最受欢迎的游戏就是“过家家”,幼儿在区域内自由扮演家庭成员,模仿爸爸妈妈生活的样子进行做饭、洗衣、聊天、收拾家具等等,以此体验成人的生活习惯。在模仿过程中,可以提升幸福感、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在区域内,校园提供的是一些简单仿制品,大多以塑料材质为主,幼儿开始觉得颜色艳丽、外观可爱,十分有吸引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失去兴趣,此时,教师要及时更换游戏材料,比如采购一些仿真水果,像苹果、橘子、蜜桃等等,但同時要时刻关注幼儿以防出现吞食现象,再到年龄大一些可以采用面粉,制作手工小饼干,让幼儿体验到操作的快乐,并与家长分享。
二、对幼儿区域游戏的指导
在区域游戏过程中,幼儿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喜欢的区域都蜂拥而上、络绎不绝,不喜欢的区域冷冷清清、空无一人。鉴于以上现象,教师可以做出对策,实行卡牌制。得到相应区域的卡牌的幼儿才可能进入,卡牌不符的不能进入,当然做好心理疏通也至关重要,教师要合理引导幼儿,让其开心的进行活动。
(一)幼儿遇到操作困难时
例如:卡片制作区域游戏活动,幼儿在美工区制作精美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前期的裁剪环节一切正常,但是在选择粘贴材料时,幼儿会遇到困惑,那么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建议,以此增加师生情。
(二)幼儿表现消极或打发时间时
美工区域虽然受到幼儿喜爱,但是也有厌倦的时候,每次都是进行同样的剪裁、装饰,自然会觉得没有意思。这时教师可以创新美工课程,问幼儿们“同学们喜欢什么颜色、喜欢什么卡通人物和动物,我们自己制作一份卡片给十年后的自己好不好?”小朋友的热情又会重新点燃,选择喜欢的东西粘贴在卡片上,忙着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三)针对活动区域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要做好评价,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用积极、向上、乐观的语言给予鼓励,表示尊重幼儿的劳动成果,因为幼儿处在发育阶段,个体存在差异是普遍现象。以此,在引导过程中要结合观察,调整游戏的难度,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以及被人关心的感觉,以此不断在游戏中提升各项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是对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策略的浅析。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会展现各项能力,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尤为重要,只有每位教师秉承“春蝉到死丝方尽”的精神,必定会为幼儿提供不一样的受教环境,也会发挥区域游戏的培养效果。同时相信教育事业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参考文献
[1] 余英姿.教师如何指导大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记录的实践研究[J].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9,(12):52-54.
[2] 常晓晓.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2020,17(1):252.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园;观察指导策略
前言:
活动区域游戏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游戏形式,是幼儿自主学习阶段的形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幼儿可以根据所需选择材料和同伴,搭建独立的游戏天地。在“以幼为本”观念下,教师要谨记自己的责任,打造价值与功能的融合。幼儿园区域游戏使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授课方式,从实质上得到主动、自主、和谐的发展。
一、对幼儿区域游戏的观察
观察是幼儿游戏的前提,在幼儿进行游戏过程中,教师所要观察的主体为:幼儿、材料。区域游戏进行中,教师应观察幼儿的状态,并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幼儿的活动范围和水平,将幼儿的实际发展记录下来。根据幼儿日常活动的范围和分类,了解哪些材料的使用率高,深受幼儿喜爱;了解哪些活动参与率高;哪些材料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哪些活动容易造成纷乱等等。像一些材料并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容易在使用过程受到伤害,出现困难,教师要及时解决问题,尽可能更换一些其他材料来满足幼儿使用。幼儿在游戏时可能需要帮助,教师要密切观察提供合理帮助,最好是适当引导幼儿如何来做,以此促进发展,这样幼儿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学会了思维的变换。
比如阅读区,是幼儿不甚喜欢的区域,不喜欢主动翻阅课本,可能有以下原因:阅读区域的书籍与幼儿的年龄不符,他们在阅读时不理解里面的内容,导致乱看、乱翻情况;或者是把书当玩具,时间一久书本破坏,幼儿更不愿意进入阅读区域了。通过以上问题,教师之间展开探讨,更换与幼儿年龄符合的儿童书,与家长线上联系,做到放学后每日读书的习惯,家长可一同陪伴,讲解书上的内容。幼儿阶段的幼儿通常话多,喜欢与他人分享日常琐事,教师利用这个特点让幼儿将自己读过的书讲给其他同伴听,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大家争先恐后的分享小故事,那么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再比如小班幼儿,他们刚接触校园生活,有很多地方不习惯,最受欢迎的游戏就是“过家家”,幼儿在区域内自由扮演家庭成员,模仿爸爸妈妈生活的样子进行做饭、洗衣、聊天、收拾家具等等,以此体验成人的生活习惯。在模仿过程中,可以提升幸福感、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在区域内,校园提供的是一些简单仿制品,大多以塑料材质为主,幼儿开始觉得颜色艳丽、外观可爱,十分有吸引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失去兴趣,此时,教师要及时更换游戏材料,比如采购一些仿真水果,像苹果、橘子、蜜桃等等,但同時要时刻关注幼儿以防出现吞食现象,再到年龄大一些可以采用面粉,制作手工小饼干,让幼儿体验到操作的快乐,并与家长分享。
二、对幼儿区域游戏的指导
在区域游戏过程中,幼儿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喜欢的区域都蜂拥而上、络绎不绝,不喜欢的区域冷冷清清、空无一人。鉴于以上现象,教师可以做出对策,实行卡牌制。得到相应区域的卡牌的幼儿才可能进入,卡牌不符的不能进入,当然做好心理疏通也至关重要,教师要合理引导幼儿,让其开心的进行活动。
(一)幼儿遇到操作困难时
例如:卡片制作区域游戏活动,幼儿在美工区制作精美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前期的裁剪环节一切正常,但是在选择粘贴材料时,幼儿会遇到困惑,那么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建议,以此增加师生情。
(二)幼儿表现消极或打发时间时
美工区域虽然受到幼儿喜爱,但是也有厌倦的时候,每次都是进行同样的剪裁、装饰,自然会觉得没有意思。这时教师可以创新美工课程,问幼儿们“同学们喜欢什么颜色、喜欢什么卡通人物和动物,我们自己制作一份卡片给十年后的自己好不好?”小朋友的热情又会重新点燃,选择喜欢的东西粘贴在卡片上,忙着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三)针对活动区域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要做好评价,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用积极、向上、乐观的语言给予鼓励,表示尊重幼儿的劳动成果,因为幼儿处在发育阶段,个体存在差异是普遍现象。以此,在引导过程中要结合观察,调整游戏的难度,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以及被人关心的感觉,以此不断在游戏中提升各项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是对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策略的浅析。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会展现各项能力,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尤为重要,只有每位教师秉承“春蝉到死丝方尽”的精神,必定会为幼儿提供不一样的受教环境,也会发挥区域游戏的培养效果。同时相信教育事业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参考文献
[1] 余英姿.教师如何指导大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记录的实践研究[J].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9,(12):52-54.
[2] 常晓晓.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2020,17(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