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o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今时代,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尤为迫切。作为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自然科学之一——化学,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就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提升观察能力,激发创新思路
  要创新就要有新发现,观察就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那么化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呢?
  观察态度要端正。“态度决定一切!”观察时要认真细心,不能走马观花,否则容易丧失新发现的良机。教给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教学时,教给学生观察的程序,让学生全面系统并且主次分明地观察思考,提高观察效率,激发创新灵感。课堂教学注重实验观察。每次演示实验,都要尽力做到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精炼,以此让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培养观察力。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不先讲氧气的鉴别方法,先做一个实验:用一个带有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这样兴趣盎然的观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这样,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才有可能随时有新的发现。
  二、培养实验能力,夯实创新基础
  化学实验是一项动手、动脑的创造性活动,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首先要注重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一些探索性实验,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上探索性实验不多,在教学中也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可以按照“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一顺序去进行,激发学生探索化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例如:在卤族元素的性质实验时,同学发现在用淀粉化钾试纸检验氯水时,会在试纸中央出现白色,许多同学认为是氯水的漂白作用造成的。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可以把生成的I氧化成IO,故不出现蓝色。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将新制氯水逐滴滴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观察到先变蓝再褪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结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培养思维能力,抓住创新本质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释疑解难、乐于析疑拓展,教育学生要会学习,会探索、会创新,并不断去探究、发现和发展,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兴趣、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进行探索,揭示矛盾;重視研讨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和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善于找出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不盲目地迷信书本和前人,敢于善于设想,发表创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阐述观点、不盲从的思维品质。就能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和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课外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有益的。因此,我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验条件,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成立了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班,利用每周四下午的第八节活动课开设了化学实验课外活动课。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广泛的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考察实际生活。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组织化学晚会,举办化学讲座等。如:在家庭小实验中增设如何用碘酒鉴别牛奶和米汤;又如:举办“环境与化学”等专题讲座。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巩固创新动机,锻炼创新意志,培养与提高创新的综合能力,并进行总结、评比,从而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多种角度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课外实践能力,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今后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认知的发展,体育观念的更新,体育技能的提高以及思维品质的改善,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渴望引起体育教学从观念到形式的变革,从而推动素质教育。  关键词:多媒体体育教学  21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科学化、 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新世纪里,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在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这一个阶段中,学生的知识框架刚刚从大脑中构建出来,因此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小学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今国家发展素质教育在即,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表现出这个理念,这个问题需要每个小学数学老师去思考。  关键词:成长;小学数学;理念  现如今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教育家对小学教育有了高度重视。因为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所以素质教育这个理念是否可以顺利推广与其息息相关
期刊
摘 要:社会呈越来越复杂化,学生出现了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新一代中学生,其思想也趋于复杂多样,五彩缤纷。中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繁重在于它要承担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的重任;艰巨在于德育问题越来越复杂,既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它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和长期的奋斗才能成功。下面就中学德育工作的低效与对策作一些探讨。本文从三面进行阐述:一是中学德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学生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根据数学的教学目的,数学教学中所要的培养的能力,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可主要概括为四种数学的特殊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些能力的着眼点,在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
期刊
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下,崭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鮮明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关键词:教学 无为而为 学生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提出自己的“无为”主张。在这里,“无为”虽然是针对“有为”而言,但并非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类的交往与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频繁,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效,對于教育与学习亦是如此。如今,合作学习已逐渐成为当今应用最广泛且应用效果最明显的教学方法之一,是社会发展得必然趋势。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合作学习的意见与措施,以期能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  关键词:合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素养成为现代社会生活每个公民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为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努力工作是责无旁贷的。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问题。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兴趣 技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期刊
当流云镀满霞光,山林披上春色,花木摇曳万紫千红,我们感觉到自然的赏心悦目。  当脸庞绽放微笑,梦想陪伴青春,岁月深巷流金溢彩,我们体悟到生命的灿烂丰满。  当文章根植生活,语言注入真情,思想穿上文化彩衣,我们认识到作文的厚重深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杨柳之婀娜,翠竹之秀丽,兰草之清幽,青松之壮美。大自然中每一个事物都张扬着自己的个性,洋溢着勃勃生机,并给人以无尽的启示。如果我们
期刊
摘 要:面对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教学方法的层出不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景设计与表演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景表演的开展和常见形式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实际,针对情景设计和表演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进行论述。情景表演与设计蕴含着现代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小学生教育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表演;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新的教学方法也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学习阶段,面对的多是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教学,语文知识本身较为庞杂、僵硬,在这种情況下,很容易导致学习的枯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探索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素材;生活化教学  美国教育家曾将语文与具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认为它们的外延其实是相同的。这似乎在暗示我们,应该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