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今时代,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尤为迫切。作为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自然科学之一——化学,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就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提升观察能力,激发创新思路
要创新就要有新发现,观察就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那么化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呢?
观察态度要端正。“态度决定一切!”观察时要认真细心,不能走马观花,否则容易丧失新发现的良机。教给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教学时,教给学生观察的程序,让学生全面系统并且主次分明地观察思考,提高观察效率,激发创新灵感。课堂教学注重实验观察。每次演示实验,都要尽力做到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精炼,以此让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培养观察力。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不先讲氧气的鉴别方法,先做一个实验:用一个带有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这样兴趣盎然的观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这样,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才有可能随时有新的发现。
二、培养实验能力,夯实创新基础
化学实验是一项动手、动脑的创造性活动,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首先要注重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一些探索性实验,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上探索性实验不多,在教学中也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可以按照“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一顺序去进行,激发学生探索化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例如:在卤族元素的性质实验时,同学发现在用淀粉化钾试纸检验氯水时,会在试纸中央出现白色,许多同学认为是氯水的漂白作用造成的。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可以把生成的I氧化成IO,故不出现蓝色。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将新制氯水逐滴滴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观察到先变蓝再褪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结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培养思维能力,抓住创新本质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释疑解难、乐于析疑拓展,教育学生要会学习,会探索、会创新,并不断去探究、发现和发展,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兴趣、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进行探索,揭示矛盾;重視研讨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和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善于找出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不盲目地迷信书本和前人,敢于善于设想,发表创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阐述观点、不盲从的思维品质。就能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和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课外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有益的。因此,我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验条件,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成立了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班,利用每周四下午的第八节活动课开设了化学实验课外活动课。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广泛的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考察实际生活。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组织化学晚会,举办化学讲座等。如:在家庭小实验中增设如何用碘酒鉴别牛奶和米汤;又如:举办“环境与化学”等专题讲座。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巩固创新动机,锻炼创新意志,培养与提高创新的综合能力,并进行总结、评比,从而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多种角度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课外实践能力,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今后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提升观察能力,激发创新思路
要创新就要有新发现,观察就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那么化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呢?
观察态度要端正。“态度决定一切!”观察时要认真细心,不能走马观花,否则容易丧失新发现的良机。教给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教学时,教给学生观察的程序,让学生全面系统并且主次分明地观察思考,提高观察效率,激发创新灵感。课堂教学注重实验观察。每次演示实验,都要尽力做到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精炼,以此让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培养观察力。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不先讲氧气的鉴别方法,先做一个实验:用一个带有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仔细观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这样兴趣盎然的观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这样,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才有可能随时有新的发现。
二、培养实验能力,夯实创新基础
化学实验是一项动手、动脑的创造性活动,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首先要注重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一些探索性实验,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上探索性实验不多,在教学中也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可以按照“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一顺序去进行,激发学生探索化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例如:在卤族元素的性质实验时,同学发现在用淀粉化钾试纸检验氯水时,会在试纸中央出现白色,许多同学认为是氯水的漂白作用造成的。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可以把生成的I氧化成IO,故不出现蓝色。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将新制氯水逐滴滴入碘化钾淀粉溶液中,观察到先变蓝再褪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结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培养思维能力,抓住创新本质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释疑解难、乐于析疑拓展,教育学生要会学习,会探索、会创新,并不断去探究、发现和发展,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兴趣、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进行探索,揭示矛盾;重視研讨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和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善于找出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不盲目地迷信书本和前人,敢于善于设想,发表创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阐述观点、不盲从的思维品质。就能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和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课外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有益的。因此,我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验条件,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成立了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班,利用每周四下午的第八节活动课开设了化学实验课外活动课。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广泛的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考察实际生活。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组织化学晚会,举办化学讲座等。如:在家庭小实验中增设如何用碘酒鉴别牛奶和米汤;又如:举办“环境与化学”等专题讲座。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巩固创新动机,锻炼创新意志,培养与提高创新的综合能力,并进行总结、评比,从而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多种角度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课外实践能力,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今后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