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生活是属于儿童的生活,有其独特性。人要得到长久发展需接受教育,教育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然而,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质量并没有像幼儿园园所数量增长的速度一样快速提升,脱离儿童生活的教育形式比比皆是。教育与生活的一体性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初始性都决定了幼儿园教育须回归儿童生活。
【关键词】幼儿;儿童生活;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71-02
我们通常所说的幼儿指的是3-6、7的儿童,幼儿园指的是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只负责安置幼儿的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幼儿教育机构,承担着教育幼儿的社会责任。作为专为幼儿开设的教育机构,幼儿园教育应该回归到幼儿本身。
一、幼儿园教育社会现状以及原因
随着国家发展基础教育政策的出台,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了中国的各个地区,幼儿园数量的提升远超于幼儿园教育质量,在教育上突出反应的就是教育与生活的脱节。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为:
(一)从家庭来看,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影响以及小学取消学前班的设置,家长要求幼儿园开设各类小学学科课堂,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小学化。还有些家长,忽视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作用,误判幼儿园教育,认为幼儿园只需承担照看孩子责任。
(二)从幼儿园来看,缺乏拥有系统专业知识的幼教者。因为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增加,加之社会普遍认为幼儿教师是专业性不强的职业,所以幼儿园存在着很多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专任教师和保育员,不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科学系统的教育和保育方法。
(三)从行政方面看,幼教科研机构以及管理部门的缺乏或不专业。笔者从多个城市了解到地区学前缺乏科研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有的教育教研员和管理幼儿教育的行政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幼儿教育知识培训,有的是半路出家。
以上三个方面原因能反应的核心问题是人们不了解幼儿,不了解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幼儿园教育将影响孩子们一生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是属于幼儿的教育,要回归到生活本身,回归到儿童生活的的基础之上。
二、儿童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
儿童、成人、老年人是三个年龄阶段,人们常以“儿童生活”、“成人生活”、“老年生活”来表达不同生命阶段的生活,“儿童生活”作为起始阶段有其独特性。了解儿童生活从了解“生活”这个上位词开始。
我们所谈论的是人类生活,它是人类所有的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是由个体自发的、主动的、亲历性的行为方式构成的活动。生活发生在社会中,行为主体是人,因此它还具有情境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那么什么是儿童生活呢?儿童生活是属于儿童的生活,区别于成年生活与老年生活。儿童首先是人,他们处于人生的早期阶段,从身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各方面呈现出一种弱势的形态,表现出了对成人的依靠性;其次,从心理上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智发育处于萌芽阶段,由于儿童缺乏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处于对世界热情探索的懵懂期,他们表现出极强的想象力、创造性和冲动性。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儿童生活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儿童生活是主动的。“生”是主动的活动,任何人不能被他人代替活着,儿童就是儿童生活的主体。
第二,儿童生活是亲历当下并指向未来的发展过程。儿童处于身体和心理飞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生活使儿童积累大量经验、发展思维等,这一时期的生活儿童亲身经历,逐步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
第三,儿童生活是丰富的。丰富的儿童生活包括现实生活世界及精神世界。首先,儿童出生于现实生活世界,这一世界包括了多样的大自然、復杂的社会关系、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社会产物等;另外,儿童给自己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里面有他们的想象、思维方式、情感等,并且通过精神世界解读现实世界。
第四,儿童生活是以游戏为主的生活。儿童生活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指向性以及目的性,对世界认识的缺乏,导致他们对周围世界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儿童对认识世界的渴望从好奇开始,兴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最大驱动力。游戏是儿童倍感兴趣的活动,佐伯胖指出,游戏是幼儿自发的自我扩大的活动。游戏使儿童将储藏在身心内部的能量向外释放,游戏是儿童通过各种社会角色体验自身之外的生活,满足了儿童对成人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三、幼儿园教育要回归儿童生活
作为人类中的个体,之所以有教育的需要性,因为社会个体要在社会中生存。由于幼儿生存技能的匮乏,要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赖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儿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的事业。人离不开教育,儿童要长久发展需要接受教育。儿童不可能没有生活,幼儿园教育作为儿童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须回归儿童生活。
(一)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
教育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发出者是幼儿,因此教育主导者是幼儿。近几年倡导的“把课堂还给儿童”,简单地设计的活动让幼儿参与,让幼儿有更多的发言权,让幼儿有更多玩耍的机会就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幼儿了吗?在教育这件情上,幼儿与的成人关系是平等的,幼儿甚至是更有发言权和决定权的主体。教师应该听孩子的声音,给孩子机会,与孩子一同成长,让孩子成为教育主体,主导教育。然而,幼儿主导不等于放纵幼儿,成人要保持对儿童的高度敏感性,帮助幼儿在现实的生活中主动感受知识而不是被迫的接受知识。
(二)帮助幼儿从感受当前的生活中形成指向未来的能力
生活不仅仅是当下的还会为未来奠定基础。家长们之所以希望孩子在上小学之前有前知识的基础,为的就是让孩子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好的表现,能出色地立足于社会。学校学习根本目的不应该是一味追求优异的成绩,而应该是在当前的教育中形成自我,并形成在未来中稳固自己的能力,整个过程还应该是快乐的。儿童阶段是整个人生的开端,是基础阶段,现阶段形成的能力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儿童的生活是发生在当下的,是此时此刻的生活,幼儿园的教育要立足于儿童生活并保持前瞻性,发展助力未来的能力。 (三)幼儿园教育是自在的教育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需求层层递进。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人的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健康能得到保障,那么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安全需求,一个人缺乏安全感会感到自己以及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变的紧张、彷徨不安。幼儿未进入幼儿园之前与家长生活在一起,入园后对陌生的周围环境的难免感到彷徨不安。幼儿能够把幼儿园的生活当成是自己的生活来体验,前提就是他在同伴群体中具有存在感和安定感。教育不是驯化,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更有助于儿童对知识的主动内化,这种内化是在自发的活动中形成的,幼儿园中的教育孩子们是自在舒心的,职工们也应该是快乐的。
(四)幼儿园教育是通过环境进行的教育
儿童生活包括现实生活世界及精神世界,环境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对周围环境开展探究活动。高杉自子认为:每一名幼儿在与自己以及周围的事物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和周围事物的看法及作用方式,在体验扩展自己世界的惊喜感中逐渐成长进步。因此要反思,幼儿园作为幼儿的生活场所之一,园内的环境适合幼儿发展吗?
幼儿园环境应包含这些要素:第一,安全性,园内的环境是安全的;第二,吸引性,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具有吸引力;第三,适宜性;教师认为的不一定是幼儿认为的,所创设的环境以及所选用具应该建立在儿童选择上;第四,挑战性,教育者要思考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否让儿童有能力企及且富有一定的挑战性;第五,自由性,活动设施能让幼儿自由发挥,有主导的权利;第六,互助性,人是群體性动物,与他人的交往不可或缺,因此幼儿的环境创设要思考是否引发交往行为;第七,认知性,幼儿园的环境要能促进幼儿对世界的认知;第八,平等性,幼儿园内,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同伴之间是和谐的,没有压迫感、欺凌感,幼儿园就是自己的生活场。
(五)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
教师以小学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幼儿知识,幼儿习得的知识是抽象的并且在实际生活中难以运用。幼儿园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当然,游戏不是纯粹的玩乐,而是通过活动之后幼儿能增加知识、发展能力,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园游戏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开展适宜儿童发展的引起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教学活动,仍需要更多的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总之,幼儿期是整个人生的基础阶段,幼儿时期的发展影响着人的一生。长久以来,人们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号,拼命给孩子灌输知识,孩子学得痛苦,教师教得辛苦。让孩子从幼儿开始就挣扎在学习的痛苦之中,为了无法预知的十几二十年后的生活剥夺孩子的快乐,这真的是幼儿教育的本质吗?我们希望能生活得幸福快乐,那么儿童作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同样希望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让孩子在快乐中发展能力,回归儿童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基础。
参考文献
[1]侯莉敏.儿童的生活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高杉自子.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幼儿教育的原点[M].王小英,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项贤明.论生活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逻辑关系[J].教育研究,2013,403(8).
[4]孟建伟.教育与生活[J].教育研究,2012,386(3).
【关键词】幼儿;儿童生活;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71-02
我们通常所说的幼儿指的是3-6、7的儿童,幼儿园指的是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只负责安置幼儿的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幼儿教育机构,承担着教育幼儿的社会责任。作为专为幼儿开设的教育机构,幼儿园教育应该回归到幼儿本身。
一、幼儿园教育社会现状以及原因
随着国家发展基础教育政策的出台,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了中国的各个地区,幼儿园数量的提升远超于幼儿园教育质量,在教育上突出反应的就是教育与生活的脱节。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为:
(一)从家庭来看,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影响以及小学取消学前班的设置,家长要求幼儿园开设各类小学学科课堂,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小学化。还有些家长,忽视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作用,误判幼儿园教育,认为幼儿园只需承担照看孩子责任。
(二)从幼儿园来看,缺乏拥有系统专业知识的幼教者。因为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增加,加之社会普遍认为幼儿教师是专业性不强的职业,所以幼儿园存在着很多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专任教师和保育员,不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没有科学系统的教育和保育方法。
(三)从行政方面看,幼教科研机构以及管理部门的缺乏或不专业。笔者从多个城市了解到地区学前缺乏科研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有的教育教研员和管理幼儿教育的行政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幼儿教育知识培训,有的是半路出家。
以上三个方面原因能反应的核心问题是人们不了解幼儿,不了解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幼儿园教育将影响孩子们一生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是属于幼儿的教育,要回归到生活本身,回归到儿童生活的的基础之上。
二、儿童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
儿童、成人、老年人是三个年龄阶段,人们常以“儿童生活”、“成人生活”、“老年生活”来表达不同生命阶段的生活,“儿童生活”作为起始阶段有其独特性。了解儿童生活从了解“生活”这个上位词开始。
我们所谈论的是人类生活,它是人类所有的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是由个体自发的、主动的、亲历性的行为方式构成的活动。生活发生在社会中,行为主体是人,因此它还具有情境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那么什么是儿童生活呢?儿童生活是属于儿童的生活,区别于成年生活与老年生活。儿童首先是人,他们处于人生的早期阶段,从身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各方面呈现出一种弱势的形态,表现出了对成人的依靠性;其次,从心理上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智发育处于萌芽阶段,由于儿童缺乏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处于对世界热情探索的懵懂期,他们表现出极强的想象力、创造性和冲动性。基于这样的身心特点,儿童生活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儿童生活是主动的。“生”是主动的活动,任何人不能被他人代替活着,儿童就是儿童生活的主体。
第二,儿童生活是亲历当下并指向未来的发展过程。儿童处于身体和心理飞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生活使儿童积累大量经验、发展思维等,这一时期的生活儿童亲身经历,逐步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
第三,儿童生活是丰富的。丰富的儿童生活包括现实生活世界及精神世界。首先,儿童出生于现实生活世界,这一世界包括了多样的大自然、復杂的社会关系、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社会产物等;另外,儿童给自己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里面有他们的想象、思维方式、情感等,并且通过精神世界解读现实世界。
第四,儿童生活是以游戏为主的生活。儿童生活并没有特定的社会指向性以及目的性,对世界认识的缺乏,导致他们对周围世界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儿童对认识世界的渴望从好奇开始,兴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最大驱动力。游戏是儿童倍感兴趣的活动,佐伯胖指出,游戏是幼儿自发的自我扩大的活动。游戏使儿童将储藏在身心内部的能量向外释放,游戏是儿童通过各种社会角色体验自身之外的生活,满足了儿童对成人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三、幼儿园教育要回归儿童生活
作为人类中的个体,之所以有教育的需要性,因为社会个体要在社会中生存。由于幼儿生存技能的匮乏,要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赖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儿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的事业。人离不开教育,儿童要长久发展需要接受教育。儿童不可能没有生活,幼儿园教育作为儿童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须回归儿童生活。
(一)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
教育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发出者是幼儿,因此教育主导者是幼儿。近几年倡导的“把课堂还给儿童”,简单地设计的活动让幼儿参与,让幼儿有更多的发言权,让幼儿有更多玩耍的机会就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幼儿了吗?在教育这件情上,幼儿与的成人关系是平等的,幼儿甚至是更有发言权和决定权的主体。教师应该听孩子的声音,给孩子机会,与孩子一同成长,让孩子成为教育主体,主导教育。然而,幼儿主导不等于放纵幼儿,成人要保持对儿童的高度敏感性,帮助幼儿在现实的生活中主动感受知识而不是被迫的接受知识。
(二)帮助幼儿从感受当前的生活中形成指向未来的能力
生活不仅仅是当下的还会为未来奠定基础。家长们之所以希望孩子在上小学之前有前知识的基础,为的就是让孩子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好的表现,能出色地立足于社会。学校学习根本目的不应该是一味追求优异的成绩,而应该是在当前的教育中形成自我,并形成在未来中稳固自己的能力,整个过程还应该是快乐的。儿童阶段是整个人生的开端,是基础阶段,现阶段形成的能力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儿童的生活是发生在当下的,是此时此刻的生活,幼儿园的教育要立足于儿童生活并保持前瞻性,发展助力未来的能力。 (三)幼儿园教育是自在的教育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需求层层递进。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人的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健康能得到保障,那么对于幼儿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安全需求,一个人缺乏安全感会感到自己以及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变的紧张、彷徨不安。幼儿未进入幼儿园之前与家长生活在一起,入园后对陌生的周围环境的难免感到彷徨不安。幼儿能够把幼儿园的生活当成是自己的生活来体验,前提就是他在同伴群体中具有存在感和安定感。教育不是驯化,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更有助于儿童对知识的主动内化,这种内化是在自发的活动中形成的,幼儿园中的教育孩子们是自在舒心的,职工们也应该是快乐的。
(四)幼儿园教育是通过环境进行的教育
儿童生活包括现实生活世界及精神世界,环境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对周围环境开展探究活动。高杉自子认为:每一名幼儿在与自己以及周围的事物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和周围事物的看法及作用方式,在体验扩展自己世界的惊喜感中逐渐成长进步。因此要反思,幼儿园作为幼儿的生活场所之一,园内的环境适合幼儿发展吗?
幼儿园环境应包含这些要素:第一,安全性,园内的环境是安全的;第二,吸引性,幼儿园的环境对儿童具有吸引力;第三,适宜性;教师认为的不一定是幼儿认为的,所创设的环境以及所选用具应该建立在儿童选择上;第四,挑战性,教育者要思考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否让儿童有能力企及且富有一定的挑战性;第五,自由性,活动设施能让幼儿自由发挥,有主导的权利;第六,互助性,人是群體性动物,与他人的交往不可或缺,因此幼儿的环境创设要思考是否引发交往行为;第七,认知性,幼儿园的环境要能促进幼儿对世界的认知;第八,平等性,幼儿园内,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同伴之间是和谐的,没有压迫感、欺凌感,幼儿园就是自己的生活场。
(五)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
教师以小学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幼儿知识,幼儿习得的知识是抽象的并且在实际生活中难以运用。幼儿园应该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当然,游戏不是纯粹的玩乐,而是通过活动之后幼儿能增加知识、发展能力,真正做到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园游戏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开展适宜儿童发展的引起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教学活动,仍需要更多的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总之,幼儿期是整个人生的基础阶段,幼儿时期的发展影响着人的一生。长久以来,人们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号,拼命给孩子灌输知识,孩子学得痛苦,教师教得辛苦。让孩子从幼儿开始就挣扎在学习的痛苦之中,为了无法预知的十几二十年后的生活剥夺孩子的快乐,这真的是幼儿教育的本质吗?我们希望能生活得幸福快乐,那么儿童作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同样希望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让孩子在快乐中发展能力,回归儿童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基础。
参考文献
[1]侯莉敏.儿童的生活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高杉自子.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幼儿教育的原点[M].王小英,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项贤明.论生活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逻辑关系[J].教育研究,2013,403(8).
[4]孟建伟.教育与生活[J].教育研究,2012,3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