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语文课程标准》下“双自主”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
新《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设计课程目标和评价准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语文课程性质所在,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语文课改的实质。
“双自主”教学法是落实新《课标》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法。“双自主”即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种教学一扫往日传统教学、应试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由教师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训练变为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实践的全新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资助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主动参与者、实践者、评判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鉴赏能力不断提高,新知识结构不断构建,潜在能力不断发展,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不断更新,为他们终身学习、终生发展和个人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成性是“双自主”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双自主”教学中,课堂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场所,针对教学文本和教学目标,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多较成功的课能出现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而且教师驾驭得好,能使这种生成达到精彩。
精彩的生成应该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明确的教学目的
每节课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一堂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心中须一清二楚。要把握教材独特的个性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教学内容精心剪裁、处理详略、突出重点。这样教学起来有的放矢,学生学起来事半功倍。
2、来自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实施“双自主”教学,很多教师有意追求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精彩的生成场面,却忽视了对课文字、词、句的学习,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母语,是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无论什么时候,语文老师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导师”,只有引导学生把课文的语言揣摩透了,基本把握了课文的整体内容,才能引导学生上升到对一些较深问题的探讨,才能出现合理的精彩的生成场面。有的文章不进行文字疏理,不扫除语言障碍,不能结合语句具体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果学生连课文都没有读熟,这种没有语言基础的生成有什么效果,又谈何精彩呢?
3、来自问题的巧妙设计
教师所提问题独具匠心,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直入学生心灵,成为学生个性生成、生长的支点。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探讨性、趣味性,不琐碎、不单薄,层次不只在一个平面上,便于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激发学语文的兴趣,形成阅读课文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重点语段蕴含的思想,使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加以运用,感受和鉴赏自己喜欢的语段,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发言,滔滔不绝地陈述,毫不相让地辩论。学生回答问题会不只限于老师的问题,不只限于课本所学,能旁征博引,纵横古今。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积累整合能力、应用拓展能力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后教师引领学生把握全文,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
4、来自问题的适时提出
如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帮助学生把握杜十娘的性格后,及时提出:“假如不让杜十娘死,你给她设计一个结局,该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之后发言。”同学们会从多角度加以构思,进行作品再创造。这时,老师又提出:“杜十娘为什么投江?作者为何这么安排杜十娘的结局?”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认识悲剧的价值。教师有效地调控和组织教学过程,不断地及时地给学生创造思考、讨论、批判、反思、质疑的机会,搭筑学生与教师交流、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使课堂上随着对文本的学习,逐渐生成出更多的精彩。
5、来自学生大胆地质疑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是生成的保证。没有质疑,不会加深对作品的领悟;没有质疑,不会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没有质疑,不会增强思维的严密性和批判性;没有质疑,不会有激烈的心灵交流和思想碰撞。正是这种大胆的质疑,才使学生敢于陈述自己的看法,敢于辩论。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学习品质!
三、 生成偏轨则应及时制约
生成有时可以预约,有时无法预约。没有预约的生成能够达到精彩,但也常常出现偏离教学目标、偏离所学课文内容的现象。因此,当生成偏轨时教师应及时制约。
1、教师要有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促使课上经常出现讨论、辩论的场面,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听辨、纠错及说服能力。面对学生回答及辩论中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语文的根本目的是学会听说读写。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深入挖掘教材,当自己预设的教程遭到学生的有力挑战时,不理睬或含糊其词,都是不对的,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程。了解学生的状态和需求,有效地调控和组织教学过程。这似乎只是教学技艺的问题,实则体现了一个教师的学养和智慧,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是知识的百宝箱,学生的知识积累也可能远远超越教师。课上被学生问住,无法为学生及时“解惑”,也是较常见的现象。不知不为过,但教师要敢于正视自己,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这也是以后自己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切不可因暂时的“无知”而乱了方寸,使课上生成偏轨,探讨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扭曲语文课的性质。若果真被学生问住,教师可把这一问题放到课下讨论。这种截住问题的做法不是回避问题,是为了将偏轨的生成出现转机,既尊重了学生,又照顾了自己。
2、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养和智慧
教师能不能有效地调控和组织教学过程,靠的是自己的学养和智慧,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和手段。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法,钻研新《课标》、教材和参考书,阅读课外资料。教学功底厚,教材吃得透,有了这些足够的思想和智慧的准备,当偏轨的生成发生时,就会迎刃而解。
新《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设计课程目标和评价准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语文课程性质所在,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语文课改的实质。
“双自主”教学法是落实新《课标》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法。“双自主”即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种教学一扫往日传统教学、应试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由教师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训练变为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实践的全新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资助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主动参与者、实践者、评判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鉴赏能力不断提高,新知识结构不断构建,潜在能力不断发展,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不断更新,为他们终身学习、终生发展和个人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成性是“双自主”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双自主”教学中,课堂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场所,针对教学文本和教学目标,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多较成功的课能出现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而且教师驾驭得好,能使这种生成达到精彩。
精彩的生成应该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明确的教学目的
每节课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一堂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心中须一清二楚。要把握教材独特的个性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教学内容精心剪裁、处理详略、突出重点。这样教学起来有的放矢,学生学起来事半功倍。
2、来自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实施“双自主”教学,很多教师有意追求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精彩的生成场面,却忽视了对课文字、词、句的学习,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母语,是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无论什么时候,语文老师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导师”,只有引导学生把课文的语言揣摩透了,基本把握了课文的整体内容,才能引导学生上升到对一些较深问题的探讨,才能出现合理的精彩的生成场面。有的文章不进行文字疏理,不扫除语言障碍,不能结合语句具体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果学生连课文都没有读熟,这种没有语言基础的生成有什么效果,又谈何精彩呢?
3、来自问题的巧妙设计
教师所提问题独具匠心,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直入学生心灵,成为学生个性生成、生长的支点。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探讨性、趣味性,不琐碎、不单薄,层次不只在一个平面上,便于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激发学语文的兴趣,形成阅读课文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重点语段蕴含的思想,使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加以运用,感受和鉴赏自己喜欢的语段,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发言,滔滔不绝地陈述,毫不相让地辩论。学生回答问题会不只限于老师的问题,不只限于课本所学,能旁征博引,纵横古今。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积累整合能力、应用拓展能力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后教师引领学生把握全文,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
4、来自问题的适时提出
如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帮助学生把握杜十娘的性格后,及时提出:“假如不让杜十娘死,你给她设计一个结局,该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之后发言。”同学们会从多角度加以构思,进行作品再创造。这时,老师又提出:“杜十娘为什么投江?作者为何这么安排杜十娘的结局?”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认识悲剧的价值。教师有效地调控和组织教学过程,不断地及时地给学生创造思考、讨论、批判、反思、质疑的机会,搭筑学生与教师交流、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使课堂上随着对文本的学习,逐渐生成出更多的精彩。
5、来自学生大胆地质疑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是生成的保证。没有质疑,不会加深对作品的领悟;没有质疑,不会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没有质疑,不会增强思维的严密性和批判性;没有质疑,不会有激烈的心灵交流和思想碰撞。正是这种大胆的质疑,才使学生敢于陈述自己的看法,敢于辩论。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学习品质!
三、 生成偏轨则应及时制约
生成有时可以预约,有时无法预约。没有预约的生成能够达到精彩,但也常常出现偏离教学目标、偏离所学课文内容的现象。因此,当生成偏轨时教师应及时制约。
1、教师要有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促使课上经常出现讨论、辩论的场面,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听辨、纠错及说服能力。面对学生回答及辩论中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语文的根本目的是学会听说读写。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深入挖掘教材,当自己预设的教程遭到学生的有力挑战时,不理睬或含糊其词,都是不对的,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程。了解学生的状态和需求,有效地调控和组织教学过程。这似乎只是教学技艺的问题,实则体现了一个教师的学养和智慧,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是知识的百宝箱,学生的知识积累也可能远远超越教师。课上被学生问住,无法为学生及时“解惑”,也是较常见的现象。不知不为过,但教师要敢于正视自己,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这也是以后自己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切不可因暂时的“无知”而乱了方寸,使课上生成偏轨,探讨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扭曲语文课的性质。若果真被学生问住,教师可把这一问题放到课下讨论。这种截住问题的做法不是回避问题,是为了将偏轨的生成出现转机,既尊重了学生,又照顾了自己。
2、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养和智慧
教师能不能有效地调控和组织教学过程,靠的是自己的学养和智慧,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和手段。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法,钻研新《课标》、教材和参考书,阅读课外资料。教学功底厚,教材吃得透,有了这些足够的思想和智慧的准备,当偏轨的生成发生时,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