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的教育只有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才有意义。语文教学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尽量挖掘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质,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自身发展的需求,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 生活化教学 阅读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如果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指日可待。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入生活情境
兴趣是人认识上的需要和爱好的一种倾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了,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想学习的心理趋向。所以,我在教学中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探索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引入特定的生活情境。
(一)以故事导入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最爱听故事,娓娓动听的故事会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于是,我常常采用故事导入新课。例如,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采用故事来导入新课,提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出示插图,让学生仔细看图后,再设问:“看图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乌鸦嘴里的东西怎么会掉下来?狐狸想干什么?)”从而引起学生听的兴趣。我还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边听边思考,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听完后,再让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这样,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满足感,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告诉学生:“刚才大家听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大家想不想读啊?”在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读书的欲望一下子就被激起了。
(二)从插图入手
教材中的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教师可利用插图导入新课。如我在教学《笋芽儿》时,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告诉学生刚刚破土而出的竹子就是笋芽儿,让学生从画面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以激发学生更想了解笋芽儿生长过程的愿望,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事物。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能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会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
二、重视语文阅读的生活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并不是教师把自己对某篇作品的感受、理解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会有同样的感受、理解。教学不应只是告知、传递、赠送知识,而应设计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点,从而引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愿望。从设计的角度看,阅读教学是教学;从碰撞的角度看,阅读教学又是生活。阅读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让教材教,让学生学。
(一)寓识于读,科学认读
要认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并能辨别字音,明白字义。只有扫除生字障碍,才有正确朗读的可能。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不添字,不丢字,字字入目,读准字音。检查自读时,及时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准句子中的重音和停顿,自读后强化识记生字的音、形、义,要求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词句训练。
(二)激发热情,读通课文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的活动氛围,使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受到思维的训练。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容易被激起,但不能持久,课文读了一遍就不愿再读了。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把读好书变成一种内在的热情,一种自觉的行为。
三、强化语文训练生活化
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课堂,知识、能力的应用都更加趋向综合化。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接收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并使人格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创设生活情景
教师要学会创设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以诵读为主,启发学生解放自己的嘴巴,让学生想说就说,能发表独立见解,允许有问题就问,提倡标新立异。
(二)引导演读感悟
演一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低年级学生受年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的限制,缺少体态语的感受和体验,表演能力较低。通过演读课文,学生能够很好地锻炼语文综合能力。为让学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体验,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如播放音乐,提供头饰道具等。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在学生细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们戴上狼和小羊的头饰来扮演狼和小羊,其余的学生一起读课文,担任解说员。这样,学生们兴趣盎然,通过朗读熟记了精彩段落,并读出了狼和小羊的不同语气,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从中受到启发。在精彩的表演之后,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思维得到发展。
人的教育只有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才有意义。语文教学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尽量挖掘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质,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自身发展的需求,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存升.重视学生阅读 提高学生素质[J].保山师专学报,2005(04).
[2]郭元祥.论“生活世界”的教育——兼论教育中的生活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05):8-13.
[3]聂长青,刘基远.试论语文的生活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5).
【关键词】语文课堂 生活化教学 阅读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如果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指日可待。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入生活情境
兴趣是人认识上的需要和爱好的一种倾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了,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想学习的心理趋向。所以,我在教学中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探索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引入特定的生活情境。
(一)以故事导入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最爱听故事,娓娓动听的故事会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于是,我常常采用故事导入新课。例如,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采用故事来导入新课,提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出示插图,让学生仔细看图后,再设问:“看图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乌鸦嘴里的东西怎么会掉下来?狐狸想干什么?)”从而引起学生听的兴趣。我还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边听边思考,了解文章大概内容。听完后,再让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这样,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满足感,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告诉学生:“刚才大家听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大家想不想读啊?”在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读书的欲望一下子就被激起了。
(二)从插图入手
教材中的每一课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教师可利用插图导入新课。如我在教学《笋芽儿》时,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告诉学生刚刚破土而出的竹子就是笋芽儿,让学生从画面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以激发学生更想了解笋芽儿生长过程的愿望,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事物。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能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会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
二、重视语文阅读的生活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并不是教师把自己对某篇作品的感受、理解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会有同样的感受、理解。教学不应只是告知、传递、赠送知识,而应设计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点,从而引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愿望。从设计的角度看,阅读教学是教学;从碰撞的角度看,阅读教学又是生活。阅读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让教材教,让学生学。
(一)寓识于读,科学认读
要认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并能辨别字音,明白字义。只有扫除生字障碍,才有正确朗读的可能。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不添字,不丢字,字字入目,读准字音。检查自读时,及时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准句子中的重音和停顿,自读后强化识记生字的音、形、义,要求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词句训练。
(二)激发热情,读通课文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的活动氛围,使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受到思维的训练。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容易被激起,但不能持久,课文读了一遍就不愿再读了。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把读好书变成一种内在的热情,一种自觉的行为。
三、强化语文训练生活化
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课堂,知识、能力的应用都更加趋向综合化。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接收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并使人格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创设生活情景
教师要学会创设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以诵读为主,启发学生解放自己的嘴巴,让学生想说就说,能发表独立见解,允许有问题就问,提倡标新立异。
(二)引导演读感悟
演一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低年级学生受年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的限制,缺少体态语的感受和体验,表演能力较低。通过演读课文,学生能够很好地锻炼语文综合能力。为让学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体验,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如播放音乐,提供头饰道具等。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在学生细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们戴上狼和小羊的头饰来扮演狼和小羊,其余的学生一起读课文,担任解说员。这样,学生们兴趣盎然,通过朗读熟记了精彩段落,并读出了狼和小羊的不同语气,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从中受到启发。在精彩的表演之后,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思维得到发展。
人的教育只有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才有意义。语文教学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尽量挖掘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质,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自身发展的需求,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存升.重视学生阅读 提高学生素质[J].保山师专学报,2005(04).
[2]郭元祥.论“生活世界”的教育——兼论教育中的生活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05):8-13.
[3]聂长青,刘基远.试论语文的生活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