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创新的道路上成长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思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教师。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质疑问难,点燃创新火花
  
  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说道:“做学问,需要问,学会答,非学问。”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学会提出问题是任何创造发明的源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时,要创设出“疑”的情境,鼓励学生在“疑境”中质疑,在“疑境”中学习探索,进行创新。如在教“梯形认识与面积计算”时。先出示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教师提出:“你认识哪些图形?了解这些图形的哪些知识?不认识的图形你又想知道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积极动脑思考,谈出不懂的问题,谈不同在看法,有的学生说:“梯形横放时,两个底能不能叫左底和右底”;有的学声问:“计算梯形面积可不可以用割补法”;有的还说:“连一根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面积计算公式很快就可以得出来了;”还有的说:“这个公式也可用于矩形、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有重点的讨论:“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这种自学讨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质疑问难,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对新认识的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思维驰骋于知识海洋。
  
  二、改革教法,激发创新意识
  
  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勇气和敢于尝试探索的精神。改变知识表现的形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教材变为适合学生探讨的素材。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
  例如,教学“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一课时,教材通过“姐姐比弟弟大4岁”这一条件,用式子表示姐姐岁数及姐姐与弟弟岁数之间的关系。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问:“同学们说说,我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是师生关系后。又问:“还可以是什么关系?”学生争着说出是朋友关系、大人与小孩关系等。又亲切地问一个学生:“你今年多大?”生答:“我今年u岁。”接着说:“我比你大35岁,你知道我今年几岁吗?”学生回答后,又问:“老师与你有什么关系?”生答出:“老师比我大35岁。”或“我比老师小35岁。”这时老师又问:“这位同学1岁时,老师几岁?2岁、3岁时呢……”最后,教师又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再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出这一关系。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发现之乐。
  
  三、鼓励联想,激活创新潜能
  
  联想是由来源材料分化出的多种因素形成发展思维的中间环节,善于联想就有助于从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经验证明,经过联想训练的学生,创造意识就强,常用的联想有:
  因果联想:例如,看到上午运来苹果160筐——想到一天运来苹果多少筐?
  看到下午运来苹果160筐——想到下午的筐数是上午的几倍?
  相似联想:例如,看到甲数比乙数多10——想到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0。
  看到加法交换律(a+b=b+a)——想到乘法交换律(aXb=bXa)。
  对比联想:即从有相反特点的知识想起,数学中的逆命题,逆叙题目和公式的反向应用,都属此种联想,如看到“约数”——想到“倍数”,看到“质数”——想到“合数”,看到长方形面积=长×宽想到宽(或长):面积÷长(或宽)。通过展开联想,学生的眼界放宽,思维也尽情地活跃起来,就会由单纯的数量,想象出多种的数量关系,促使学生的思维在联想中闪出创造的火花。
  
  四、乐于求异,诱发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开阔学生视野,注意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精心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如:“某修路队修一段路,原计划每天修800米,9天完成任务,实际只用8天就全部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多少米?”按照常规解法为:800X 9÷8-800=100(米)。有的学生说:“800÷8就可以了。”“9天任务8天完成,提前了一天,原来一天修的800米就必须分8天内完成,因此800÷8也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的米数了”。当问题已经解决时,有的学生思考仍在继续,这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时机,这时老师要细心呵护这种求异的思维火花,要鼓励他们获得成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从而形成创新性思维。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为学生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创新的道路上成长。
其他文献
以前常听一些教师说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作文起步教学最难,教了一学年的三年级语文,才真正体会到作文教学的难度之大。面对一篇新的训练题目,老师不讲,学生审不透题目要求,无处下手;老师一讲,又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犹如一个模型套出来似的。其次,学生年龄小,表达能力不够,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条理性,语句也不通顺,一篇作文批改下来往往是老师重新给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至于立意、选材这些更是无从谈起,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针对阅读教学的特点,努力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性阅读的指导,突出“导”字。    一、设境导入,初读感知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张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怎样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氛围,使之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张扬自己个性的平台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调动学习热情    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
期刊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电化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计算机多媒体可以适时地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学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    一、虚拟实验演示模式    有的演示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或仪器药品缺乏或危险性大,不宜课堂演示。
期刊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为本位,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是从知识到知识的“满堂灌”,最高目标也仅是从知识到解题的“模仿秀”,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框框内进行思维活动。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思维受到限制,受到束缚,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僵化,对数学学习缺少热情,兴趣淡漠,怎样使学生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质疑问难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课上“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认为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期刊
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下面就我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和引发的思考。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有三个世界: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且还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求
期刊
众所周知,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心理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造出一定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别,这种差别会引起学生的惊奇,并促使其潜心研究和进一步探索,直到把问
期刊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呼声越喊越响,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深入地细细品味。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以文为本,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空间,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要落实到每次的阅读教学中,重视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以帮助学生理解,在不断品味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增强语感。以《不合群的小蝌蚪》为例,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