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教育的各个角落,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呈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知识面变广了,学得也活了,学习兴趣变浓了,课堂也开放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亲和力也增强了。我们在惊喜地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也需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课改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反思。下面就对几个问题简要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过分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忽视解题基本思想与方法的渗透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为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提供了空间,也为开拓学生的思维创造了机会。但在教学中,是不是要把所有算法都展示出来?算法有没有好坏之分?这么多的算法,需不需要优化?如果让学生“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就用哪一种计算”,是否恰当呢?教师注重算法的多样化,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的教师有责任突出数学当中的一般方法的渗透,有必要让学生感受到在众多方法中还存在着比较简单、便捷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必追求算法的全面化,也没必要反复启发,刻意追求,把所有方法都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而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进行适当的引导。待学生想出多种方法以后,我们应该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引导学生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合适。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去发现基本法则,而不应该过分强调“喜欢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学生没掌握怎么办呢?
这样下来学生的方法变得多又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可能会眼花缭乱、不知所从,导致到最后连一种方法都没掌握好。众多的方法要不要让学生都掌握呢?要不要分优劣让他们选择呢?我们应更多关注学生的思维表现和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他们认为的好方法,就应该鼓励。尤其是在学生学习一部分知识之初,对不同的学生来说,方法只有特点上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好”、“更好”。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比较这些算法,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思维的主动权,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找到最一般、最基本的方法。如果对此学生有困难,教师有责任推荐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然后,教师作为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的一员,参与到对各种算法的讨论中,让他们知道、了解一些算法的局限性,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基本方法。应由学生主动的去选择,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
二、过分强调生活中的数学:忽视是否该与“生活”攀太近的亲
我想说:“结合实际不要太牵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对儿童来说,是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把数学教学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如在教学中,有的通过调查商品标价引入小数,调查一亩田一季度的收入計算多位数加减法,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但是,在课改实践中,我们有时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数学问题是不是都必须从儿童的生活实际中提出?”“教三角形内角和怎样从生活实际引入?”“循环小数又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正因如此,有的课已上了十几分钟,还停留在大量的情境渲染之中,丝毫没有涉及到所学知识的内容,犹如皮厚的“沙田柚”剥不开也吃不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邱学华老师《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一文中第一条就明确说明了开门见山式教学的优势。
?应该看到,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就如前面所说,不能硬套生活,如让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不会差。我这里有几条愚建,可供大家参考:1、及早出示课题,让学生一目了然。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时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要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自己说:“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2、先让学生尝试,将学生推到主动的位置上。先练后讲,先学后教,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方法。3、让学生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学的重要形式。……前面提到的“三角形内角和”,如果采用由学生看标题说想法的方法,三言两语,就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看问题必须全面,不能绝对化,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须认清,我们反对的是过度的形式化,而不是不要形式。数学的形式化是数学固有的特点,我们既要注重应用,又要注重抽象、概括、推理,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提炼出数学知识,利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所以,重要的数学概念、规律应加以概括,常见的数量关系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仍要揭示,在重视直觉思维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一、过分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忽视解题基本思想与方法的渗透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为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提供了空间,也为开拓学生的思维创造了机会。但在教学中,是不是要把所有算法都展示出来?算法有没有好坏之分?这么多的算法,需不需要优化?如果让学生“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就用哪一种计算”,是否恰当呢?教师注重算法的多样化,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的教师有责任突出数学当中的一般方法的渗透,有必要让学生感受到在众多方法中还存在着比较简单、便捷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必追求算法的全面化,也没必要反复启发,刻意追求,把所有方法都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而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进行适当的引导。待学生想出多种方法以后,我们应该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引导学生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合适。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去发现基本法则,而不应该过分强调“喜欢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学生没掌握怎么办呢?
这样下来学生的方法变得多又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可能会眼花缭乱、不知所从,导致到最后连一种方法都没掌握好。众多的方法要不要让学生都掌握呢?要不要分优劣让他们选择呢?我们应更多关注学生的思维表现和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他们认为的好方法,就应该鼓励。尤其是在学生学习一部分知识之初,对不同的学生来说,方法只有特点上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好”、“更好”。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比较这些算法,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思维的主动权,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找到最一般、最基本的方法。如果对此学生有困难,教师有责任推荐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然后,教师作为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的一员,参与到对各种算法的讨论中,让他们知道、了解一些算法的局限性,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基本方法。应由学生主动的去选择,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
二、过分强调生活中的数学:忽视是否该与“生活”攀太近的亲
我想说:“结合实际不要太牵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对儿童来说,是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把数学教学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如在教学中,有的通过调查商品标价引入小数,调查一亩田一季度的收入計算多位数加减法,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但是,在课改实践中,我们有时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数学问题是不是都必须从儿童的生活实际中提出?”“教三角形内角和怎样从生活实际引入?”“循环小数又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正因如此,有的课已上了十几分钟,还停留在大量的情境渲染之中,丝毫没有涉及到所学知识的内容,犹如皮厚的“沙田柚”剥不开也吃不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邱学华老师《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一文中第一条就明确说明了开门见山式教学的优势。
?应该看到,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就如前面所说,不能硬套生活,如让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不会差。我这里有几条愚建,可供大家参考:1、及早出示课题,让学生一目了然。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时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要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自己说:“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2、先让学生尝试,将学生推到主动的位置上。先练后讲,先学后教,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方法。3、让学生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学的重要形式。……前面提到的“三角形内角和”,如果采用由学生看标题说想法的方法,三言两语,就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看问题必须全面,不能绝对化,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须认清,我们反对的是过度的形式化,而不是不要形式。数学的形式化是数学固有的特点,我们既要注重应用,又要注重抽象、概括、推理,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提炼出数学知识,利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所以,重要的数学概念、规律应加以概括,常见的数量关系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仍要揭示,在重视直觉思维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