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教之道,德为先”,大量的事实证明:“有知识,并不等于有德行”。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德育是重中之重。其中,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寓学习与思想道德教育于教学过程中,发挥各种因素的感染、陶冶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习惯。可以这样说,一本语文教材,就是蕴含着丰富思想教育材料的宝库。然而,现在教学中却存有两个误区,影响了对这一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是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纪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
语文具有现实的社会性,它连接着社会,与其他学科共同具有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而且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精神。语文教学的思想离不开这样的目标,必须努力实现这样的目标。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
从语文教学的目的上来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包含着相依相存的两个方面,他们互为前提,互为因果,互为表里。思想教育作为目的,离不开语文训练;而语文训练作为目的也同样离不开思想教育,这两个目的,是一个统一体。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是一条历史规律,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从语文教学的内容来看,现行《大纲》在“教材内容”中规定:“语文要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还要求教材要思想内容好,入选的作品,要符合教学目的中提出的思想教育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选取古代作品,要体现批判继承的原则,入选的外国作品,要有进步的思想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可以选少量并带有消极因素而艺术性较高的名篇。教材的选用兼顾思想性、艺术性、文和质。这就是贯彻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精神,确保语文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目的。
无论对一个生命个体还是对一个民族整体而言,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战略全局的需要出发,近几年来我们努力推行的素质教育,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对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不断发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通知。网络游戏使学生迷失自我,跳楼殒命;或是为了金钱,或是不堪外界压力,青少年对父母亲人屠刀相向;羡慕物质浮华,崇拜丑陋低俗,是非观念、美丑意识混乱颠倒。这一系列现象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从反面提醒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强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那么怎样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发挥具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我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教研活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可以概括为“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五结合”。
一、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在物化,情动辞发;欣赏文章时,应该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恨,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样他们就乐于接受作者所讲的道理,就自然地受到文章主题思想的影响。
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的认知以感性认识为出发点,小学语文教材中则蕴含着真挚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节课堂教学都成为学生的一次情感体验过程。而有情就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去寻根求源,探索情感产生的原因,由情悟理,由情明理,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而也成为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
公民意识、爱国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决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德育教育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是对一个人行为习惯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而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取决于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所负载的德育功能,抓住教学中的一点一滴,抓住学生的一言一行,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
四、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思维活跃;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全家宠爱集于一身。长于温家暖房,少经风吹雨打,又大多比较自私,依赖性强,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相处。教学中我结合这种情况,增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五、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语文教学改革相结合
以往,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畸形变异,教师不是主导而是主演,学生不是主体而成了学习的“奴隶”,以致陷于费时低效的窘况,渗透德育多流于空泛,成了一句空话。如今,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努力探索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新方式、新方法,大胆改革,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重要性,自觉学习知识,主动接受教育。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是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纪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
语文具有现实的社会性,它连接着社会,与其他学科共同具有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而且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精神。语文教学的思想离不开这样的目标,必须努力实现这样的目标。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
从语文教学的目的上来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包含着相依相存的两个方面,他们互为前提,互为因果,互为表里。思想教育作为目的,离不开语文训练;而语文训练作为目的也同样离不开思想教育,这两个目的,是一个统一体。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是一条历史规律,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从语文教学的内容来看,现行《大纲》在“教材内容”中规定:“语文要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还要求教材要思想内容好,入选的作品,要符合教学目的中提出的思想教育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选取古代作品,要体现批判继承的原则,入选的外国作品,要有进步的思想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可以选少量并带有消极因素而艺术性较高的名篇。教材的选用兼顾思想性、艺术性、文和质。这就是贯彻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精神,确保语文教学活动实现其教学目的。
无论对一个生命个体还是对一个民族整体而言,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战略全局的需要出发,近几年来我们努力推行的素质教育,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对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不断发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通知。网络游戏使学生迷失自我,跳楼殒命;或是为了金钱,或是不堪外界压力,青少年对父母亲人屠刀相向;羡慕物质浮华,崇拜丑陋低俗,是非观念、美丑意识混乱颠倒。这一系列现象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从反面提醒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强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那么怎样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发挥具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我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教研活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可以概括为“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五结合”。
一、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在物化,情动辞发;欣赏文章时,应该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恨,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样他们就乐于接受作者所讲的道理,就自然地受到文章主题思想的影响。
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的认知以感性认识为出发点,小学语文教材中则蕴含着真挚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节课堂教学都成为学生的一次情感体验过程。而有情就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去寻根求源,探索情感产生的原因,由情悟理,由情明理,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而也成为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
公民意识、爱国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决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德育教育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是对一个人行为习惯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而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取决于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所负载的德育功能,抓住教学中的一点一滴,抓住学生的一言一行,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
四、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思维活跃;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全家宠爱集于一身。长于温家暖房,少经风吹雨打,又大多比较自私,依赖性强,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相处。教学中我结合这种情况,增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五、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语文教学改革相结合
以往,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畸形变异,教师不是主导而是主演,学生不是主体而成了学习的“奴隶”,以致陷于费时低效的窘况,渗透德育多流于空泛,成了一句空话。如今,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努力探索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新方式、新方法,大胆改革,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重要性,自觉学习知识,主动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