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备好课是其必要的前提。高三教师如何做到有效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1.制定周详的计划。依据教学规律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时间安排,从宏观上对高三教学内容作整体安排。措施具体,并将任务落实到每一周,当然至少要留一周左右机动时间,以确保三轮复习循序渐进、有条不紊。防止出现前松后紧,第一轮复习时间过长,第二、三轮复习讲、练、评时间不够。
2.把握考纲与考题。研究高考,不能仅停留在收集和整理近年的高考试题层面,对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所表述的考试性质、考核目标与要求等,要进行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对高考试题的形式及特点,如难度升、降趋势,卷面长、短变化等,要能透过现象,善于思考其动向及规律,使高三复习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3.掌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课程最基本、最规范的要求,它规定了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与要求。教师应掌握课程标准(老教师还可以注意对比其与原教学大纲强调不一致的地方),以便明确学科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与结构,了解教学的重、难点,从而为吃透课程资源指明方向、奠定基础。此外,要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体会如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树立新的教学意识,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4.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复习课既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简单重复旧知识,无论是运用教材还是辅助资料,皆要注意对学科体系的提炼、归纳、重组。师生可以以同一本资料为主,但现今对于教师与学生的要求,已不仅是满足一杯水与一桶水的理念,而是要求教师能博采众长、吐故纳新,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不断、清澈新鲜的长流水。教师可充分根据对专业教材(特别是大学教材,便于拓宽知识面)、教辅资料(教师需要拥有不同视角、多种版本的参考资料)、专业性期刊、网络信息的有效探求,加深对课程标准和学科体系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知层次,提高驾驭课程资源的能力。
5.深入了解学生。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及其个性差异。要多想想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教学贴近学生的需求。真正走入学生心灵的教学,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我们常常会发现,同一教师,所教授不同班级的学生对其评价的差异很大,甚至出现所教授的平行班学生成绩有明显的差异,问题可能就出在是否按需施教,是否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教师要定期主动地征求学生意见,最大限度地求得教与学的统一,这对教与学都是很有好处的。对待学生的建议要进行细致的梳理、分析,区别对待。可有三种态度:其一是认为正确的,教师不要回避,明确表示虚心接受;其二是感觉不确定,教师可在班级集体征求意见,尊重大部分学生的意愿;其三是认为不正确,教师可明确否定,但一定要说出理由,并与学生交流意见,允许学生陈述其看法。对重点生的变化要心中有数,紧盯不放,可建立学生成绩档案,对其在各次大型考试中成绩居班级或年级的位次变更,用示意图或统计表显示。
6.注意教法研究。新课改后,各地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屡屡出现,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理解能力等因素,切实吸纳改进。最好能在广泛借鉴、参考的基础上形成明晰的自我教学模式和方法,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7.加强学法指导。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高三学生不仅需要刻苦努力,更需要注意学习方法得当与否。如怎样读书,怎样处理好看书与练习的关系、做基础题与拔高题的关系,怎样认识读书、解题、应试三者间的联系与区别,怎样做好读书与解题、解题与应试之间的有效衔接等。教师要善于作点拨引导、典型示范。“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贯穿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以起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既不能完全依据自己的老教案,也不能照搬复习资料或优秀教案去实施教学,因为考情、学情不尽相同,教情也应有相应变化。当然,新、老教师的备课一般可以有区别地对待,新教师要规范,尽可能预设周全;老教师不求十分详尽,但教学设计要能明显地反映出每节课的教学轨迹。教师只有课前有效备课、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生成,才能从容构建高效的课堂。
(责任编辑 周侯辰)
1.制定周详的计划。依据教学规律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时间安排,从宏观上对高三教学内容作整体安排。措施具体,并将任务落实到每一周,当然至少要留一周左右机动时间,以确保三轮复习循序渐进、有条不紊。防止出现前松后紧,第一轮复习时间过长,第二、三轮复习讲、练、评时间不够。
2.把握考纲与考题。研究高考,不能仅停留在收集和整理近年的高考试题层面,对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所表述的考试性质、考核目标与要求等,要进行细致分析、准确把握。对高考试题的形式及特点,如难度升、降趋势,卷面长、短变化等,要能透过现象,善于思考其动向及规律,使高三复习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3.掌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课程最基本、最规范的要求,它规定了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与要求。教师应掌握课程标准(老教师还可以注意对比其与原教学大纲强调不一致的地方),以便明确学科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与结构,了解教学的重、难点,从而为吃透课程资源指明方向、奠定基础。此外,要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体会如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树立新的教学意识,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4.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复习课既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简单重复旧知识,无论是运用教材还是辅助资料,皆要注意对学科体系的提炼、归纳、重组。师生可以以同一本资料为主,但现今对于教师与学生的要求,已不仅是满足一杯水与一桶水的理念,而是要求教师能博采众长、吐故纳新,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不断、清澈新鲜的长流水。教师可充分根据对专业教材(特别是大学教材,便于拓宽知识面)、教辅资料(教师需要拥有不同视角、多种版本的参考资料)、专业性期刊、网络信息的有效探求,加深对课程标准和学科体系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知层次,提高驾驭课程资源的能力。
5.深入了解学生。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及其个性差异。要多想想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教学贴近学生的需求。真正走入学生心灵的教学,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我们常常会发现,同一教师,所教授不同班级的学生对其评价的差异很大,甚至出现所教授的平行班学生成绩有明显的差异,问题可能就出在是否按需施教,是否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教师要定期主动地征求学生意见,最大限度地求得教与学的统一,这对教与学都是很有好处的。对待学生的建议要进行细致的梳理、分析,区别对待。可有三种态度:其一是认为正确的,教师不要回避,明确表示虚心接受;其二是感觉不确定,教师可在班级集体征求意见,尊重大部分学生的意愿;其三是认为不正确,教师可明确否定,但一定要说出理由,并与学生交流意见,允许学生陈述其看法。对重点生的变化要心中有数,紧盯不放,可建立学生成绩档案,对其在各次大型考试中成绩居班级或年级的位次变更,用示意图或统计表显示。
6.注意教法研究。新课改后,各地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屡屡出现,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理解能力等因素,切实吸纳改进。最好能在广泛借鉴、参考的基础上形成明晰的自我教学模式和方法,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7.加强学法指导。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高三学生不仅需要刻苦努力,更需要注意学习方法得当与否。如怎样读书,怎样处理好看书与练习的关系、做基础题与拔高题的关系,怎样认识读书、解题、应试三者间的联系与区别,怎样做好读书与解题、解题与应试之间的有效衔接等。教师要善于作点拨引导、典型示范。“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贯穿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以起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既不能完全依据自己的老教案,也不能照搬复习资料或优秀教案去实施教学,因为考情、学情不尽相同,教情也应有相应变化。当然,新、老教师的备课一般可以有区别地对待,新教师要规范,尽可能预设周全;老教师不求十分详尽,但教学设计要能明显地反映出每节课的教学轨迹。教师只有课前有效备课、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生成,才能从容构建高效的课堂。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