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适当运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益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f2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时俱进,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逐渐普及。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使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多媒体的运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并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而是恰当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好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原则,将多媒体的运用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完美结合,也是笔者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适当运用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益处。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情境,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我们一直说要让学生乐学,但实际上数学学习相对来说是枯燥、难懂的,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找到了一条通往乐学的途径。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直观生动地将要学习的内容描述出来,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背土豆》一课,教材创设了“小老鼠背土豆”的童话故事情境,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学习7的加减法计算,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如果运用语言魅力配合在黑板上粘贴情境图,当然也可以创设出情境,但是课堂上会耗时多一些,不如多媒体切换快。而我们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娓娓动听的语言配上多媒体播放的情境图,小老鼠饿时挖土豆,吃不完背土豆回去的数学故事更让人觉得自然生动,画面就像活了一样自然切换,学生更明白我在说什么。当我边播放情境图边讲述故事的时候,学生都听得很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运用多媒体既生动形象地呈现了知识,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一步步理解并掌握知识,从而达到乐学。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重复播放教学内容,有益于学生自学与复习。
  多媒体的运用有一个特别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一些教学电子材料反复播放,便于学生自学与复习。以近年来兴起的微课为例,微课时长大约7、8分钟,例如在讲授二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时,可以先将算理的演变过程录制成微课,再播放给学生看,然后再让学生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上完课后,学生如果还是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可以反复观看,教师也省去了反复讲解的工夫。数学知识中有适于学生自学的知识,可以先将知识点上传至网络,学生在家通过反复播放预习、自学新知识,课堂上再通过提问检查学习效果,教师适时解惑。另外,讲解一些数学历史知识,例如《圆周率的历史》,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反复播放,让学生深入了解。
  三、运用多媒体展示题意中不好理解的内容,有益于学生直观理解题意。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除了动手操作、实物演示、作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等方法外,有时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精彩生动的讲述,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教师所描述的画面,从而达到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一些内容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即便教师觉得自己说的很清楚明白,学生也还是搞不懂,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引导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题意。
  例如圆的面积(二)的例题:喷水头半径是3m,喷水头转动一周,能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学生在生活中是有见过喷泉的,知道喷水头能喷水,但很少有学生能想到喷水头转动一周恰好是一个圆,聪明的学生教师点拨一下就明白,但有很多学生仍然一知半解,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根本想象不出来。这个时候如果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喷水头浇灌农田一周,就算老师不说,学生也能领悟出这道题是求一个半径为3m的圆的面积。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节约上课时间,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授新版的北师大教材中,以前老师每每上到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统计与概率等涉及图形方面的内容时,就觉得相当麻烦。例如在讲授方向与线路的有关知识时,要先将线路图画在黑板上,不仅作图时间长,有时画的还不是很精确,教师花时间画,学生也需要等,如果连续讲好几题,连续作图,教师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而且黑板的大小有限,有时还得擦了再画。引入多媒体后,教师就轻松多了。方法一:可用投影仪将线路图展示出来;方法二:教师可以课前通过电脑操作,事先准备好有关线路图知识点的PPT,上课时重点将时间花费在教学生画线路图或看线路图上。不难看出,多媒体帮助教师节约了课堂时间,使课堂时间的使用更合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容量,有益于拓展学生思维。
  一节课的教学容量过大或过小都不行,我们这所说的丰富课堂教学容量,不是单纯地指增加教学内容,而是指教学内容广度与深度的展开,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课堂上的例题、习题的选择,不用像以前那样查阅大量的书籍,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baidu”轻轻松松就可以找到许多相关资料,这些相关资料拓展了教师的思维,教师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资料进行整合,选择并设计出较合理的例题与习题。而这些整合出来的例题、习题,在内容的广度上相对比较全面,不会有遗漏,在内容的深度上既有阶梯性又有挑战性,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但能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能运用发散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总之,多媒体的运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益处很多,我们应当坚持多媒体是数学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的运用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只要教师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那么必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帮助。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学科属于基础学科之一,和语文、英语并称为三大主科。可以说,三大主科中,语文、英语都属于语言学科,偏向文科的范畴,而数学学科比较特殊,则属于偏向理科的学科。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得知,很多同学在升入初中后,感到数学学科的难度加大,学起来困难。实际上,难不难是一个主观感知的问题,并非是数学学科本身的问题。之所以造成了这样的感觉,很可能与教师的授课习惯有着很大的关联。  关键词: 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在城市建筑区的基坑施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新形势下,城市建筑区深基坑施工的变形监测工作变得极为重要。本文将从实践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此,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经过研究、论证,最终确立了《小集体创优
经典Nazarov环化反应是构建多官能团取代的五元碳环的周环反应,但因其区域选择性与立体选择性的控制等问题,使得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课题组发展了具有广泛底物适用性的多种类型的还原oxy-Nazarov电环化新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立体专一性的构筑多取代、多官能团化的羟基环戊烯酮;(2)通过在环化底物中引入C2对称的手性二醇为辅基,可有效实现不对称的还原oxy-Naza
摘 要: 情感,是高级动物——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与态度,它与人的行为活动相辅相成,来源于人的行为活动,同时也会影响着人的行为活动。情感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例如,对事物的喜悦之情即为积极的情感,同理,对事物的憎恶厌烦则是一种消极情感。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有促进作用,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人的行为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因而情感教育在
自主练习是指学生在练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包括练习的活跃程度、情感的兴奋水平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教师往往只注重新课中学生的自主性,忽略练习中的自主性,其实练习需要学生的自主性。那如何让“自主”的气息在数学练习中体现呢?  一、精心设计练习内容,让学生进入积极、主动参与的心理状态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分成,是一种带趋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联时期,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懂得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运用多元化、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对于各种新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符合这个阶段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手段,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针对游戏化教学在
1.探究的形式化和庸俗化  新课改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试验、推理等实践活动”。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表现之一是不适合探究的问题而让学生探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探究性学习,那些关于数学名称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逻辑性比较强,部分学生学习很吃力,跟不上全班的学习进度,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较差,我们称之为学困生。由于受不同因素影响,小学数学学困生已成为学校的一个弱势群体。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分析学生学困的形成原因,制定相应的转化措施,对症下药,逐步转化,让其自信、自立,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人。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摘 要: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进行,教育部对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在教学中可采用导学教学法,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效果。本文就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导学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