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职能和权力有多大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lilan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有过分夸大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职能和权力的倾向,如认为校长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竞争力的强弱,并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管理执行力的有效性如何,关键取决于校长,主要依据“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名言。这话固然没错,但细细分析也不甚准确。如果把一所学校的好坏,过分地维系在校长一个人身上,未免“事业风险”过大了点。尤其在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今天,校长的领导决策和计划执行都受到较多制约或约束,这是民主制度和管理机制所决定的。平心而论,许多校长觉得自己的职能和权力是十分“有限的”,而责任和压力却是“无限的”。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定位确实需要重新认识。
  前不久,中纪委在其官方网站刊文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适当分解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上述精神是针对反腐倡廉来说的,也道出了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即“分工负责”。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在权力运行中必须按照“分工负责”原则来确定其分管的事项、掌握的权力以及应负的责任,减少校长对具体事务的插手干预,降低校长在学校重大决策时的权重。该文还指出,要适当分解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内部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权力运行闭环系统,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形式。一些地方推行主要领导干部不直接分管具体事务的制度,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值得借鉴。
  这是不是降低了校长领导权威?会不会削弱校长的执行力?当然不可就事论事地简单回答。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出现了“动车组”列车后,显然颠覆了全靠“车头带”的传统观念。现代管理也由传统的“车头带”向全新的“动车组全动力”转轨。那么,校长在此“转轨”中,其职能和权力是否发生变化了呢?很明显,“车头带”的职能改变了,其作用也减弱了,与之相对应的是,强化了“动车组合”的牵引作用和推动作用,凸显了“动车”运行需要的保障条件和控制机制等。“动车组全动力”能否成为学校权力运行的新模式,须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速度问题,关键是解决“动力源”。“动车组全动力”的每节车厢就是一个“动力源”。这要求校长采用灵活自主的管理方式,选好中层和骨干,即选好每节车厢的“动力源”,要建立科学的选聘机制,让那些能谋事、能干事、能成事的人脱颖而出。要变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为扁平化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要通过系统培训和过程指导,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力,特别是提升中层干部的理解力,加强中层干部的角色指导,避免其在角色认知上的偏差,克服执行过程中的“向下”错位和“向上”错位。强化中层干部之间的协调,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防止出现“内耗”。
  二是方向问题,关键是解决运行“轨道”。规则就像轨道,当你尊重它、遵循它的时候,它就尊重你,给你以想象的速度;当你蔑视它、偏离它的时候,它就蔑视甚至颠覆你,这就是规则的力量,动车只能沿着“轨道”才能高速高效运行。真正有效管理必然要靠规则来运行,靠体制机制保障,学校发展亦然。校长应在学校运行的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制度是保障学校良性发展的生命线,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培育传统,传统积淀文化,文化塑造灵魂。
  三是能源问题,关键是解决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这新鲜血液就是学校每个教职员工。像海尔企业一样,将每个员工变成SBU(战略事业单位),即每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立作战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工作目标,自主制定自己的专业成长规划和行动计划,以较快速度去创造新的机会、新的领域。校长要设计好教职员工的“骨干层”“流动层”和“提升层”,保证学校发展“能源”不会枯竭,保持“流水不腐”和源源不断的“教育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当今中国教育教学的客观现状引发了中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推动了我国中小学教育与管理的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一名特殊学生的案例分析,通过实践研究,使得特殊学生在小班化教学中获得学习的信心。  一、特殊学生的案例  我的课堂有一名学生,课上不学,课下捣乱,可谓是让老师和同学都感到头痛。我作为他的英语教师,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摆事实、讲道理中失败。面对这样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学生,我该怎么办?据我的
一、前言  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可以增强其心理健康意识,改变本校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树立热爱科学、勤学的精神,使低年级学生养成认真书写、专心听讲、友爱同学、关心集体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中高年级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  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的各种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母祖辈都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都因为家长的溺爱、高期盼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基于问题上的“想”俗称思维,它表面上看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如何要把无形的思维转化成有形的方式,研究发现,在小学科学实验探究中往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具体体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
【关键词】市场需求;中职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8-0080-01  调查发现,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缺乏与市场的对接,中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人才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中职计算机学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普遍不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在教学实践、实训设施、师资队伍、教学观念等方面实现转变。由于
小学科学课程主要是从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性的一门学科,适当接触科学知识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来说都是具有很大帮助的。但是小学科学课这一学科对于小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孩子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如何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阅读呢?有效果地阅读呢?通过一段时间对“六步阅读教学法”课题研究,结合本班实际,有点小小的收获。  首先要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多媒体手段的使用等等。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
随着我国对小学生在校园中德育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任务中的必修内容。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不但有助于
回归自然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教育回归自然的有效方式。正确地看待自然,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念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前提。自然观作为学生世界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生观、科学观、价值观等一起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过程和人生选择。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然观是科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自然观形成的关键来源则是学校的教学活动。学校开设的自然科学课程能够系统地向传授学生关于自然
计算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保证学习质量,还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不容忽视。没有从教时我认为:学生的年级越高,计算就应该越准确。在从教的几年中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反而年级越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越慢,正确率越低。本文以我所教的六(3)班为调查对象,对计算失误的原因
陆丽华老师在执教《认识米》一课时,设计了让学生量黑板的活动。学生体验用学生尺来量黑板的活动后,感受到测量时费时又费力,这时,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这样的设计,学生虽有学习新知的需求,但不是很强烈。  怎么办呢?几经思量,她安排了一场师生比赛:学生拿学生尺,老师拿米尺比赛量黑板的长度,全班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结果教师利用米尺测量轻而易举赢得比赛。学生在挫败不服中,强烈激发起学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