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86岁的老爷爷,患糖尿病25年。3年前发现蛋白尿和双下肢水肿,1年前发现血肌酐升高,因下肢水肿加重住院治疗。
老人家比较胖,体重82千克;血压高;空腹血糖11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21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9.2%;血肌酐高,肾小球滤过率54毫升/分,已经是中度肾功能不全了。给予降压、调脂、改善循环等治疗后,一切都很顺利,唯独在降糖治疗上出现了问题。
他入院前一直用门冬胰島素 甘精胰岛素 倍欣(伏格列波糖)治疗,胰岛素日用量为50单位。他从不控制饮食,血糖控制得非常不理想。医生一直要求他控制饮食,可他根本不听,为此,儿女们经常跟他生气。
我第一次查房时,他的小儿子为此事向我“控诉”,他不服,父子俩又争论了起来。孩子们的意思是,他应该听医生的话,按要求严格控制饮食。他则不以为然,他虽然能理解孩子们的爱,但自己都这么大年纪了,就美食这点爱好,一辈子都这么过来了,如果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他受不了。如果严格控制饮食只为延长生命,这样毫无生活乐趣的长寿,他宁可不要。
这位老人的想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普遍性,确实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想法。
我问他:“你不想控制饮食,那你想控制血糖吗?”他说,自己知道高血糖的危害,当然想控制。我说:“那就好,你可以不控制饮食,但是,你的胰岛素必需加量,这样可以吗?” 父子俩一听,同时问:“胰岛素的量不小了,还能加吗?”
我告诉他,加大胰岛素的用量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胰岛素的用量,以血糖值和体重等为依据,每日的用量可以用到每千克体重0.8单位或更多。根据他的体重,他可以每天用到64单位或者更多,还有很大的加量空间。
父子俩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我的方案。此后,老人家的胰岛素逐渐加量,加至每日用量70单位时,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约7毫摩/升,餐后血糖约10毫摩/升,没有出现低血糖反应。
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三驾马车”。饮食控制得好,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药物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很好地进行饮食控制当然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措施。但是,饮食控制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很多病人无法安全按照医生的要求做。此外,因为过度控制饮食而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并不少见。
对于患者的认识误区,家人和医生有义务进行科普指导,晓以利害关系,尽量去纠正。但患者了解情况后如果仍不想改变自己,有时也应该尊重患者的选择。千万不要认为“我这是为你好”,就给患者实施生硬的治疗,如果这样,就算医生给患者付出了全部心血,可能也得不到患者的理解。
临床医疗,我们面对的是病人,而不只是疾病。医学没有绝对的治疗标准,每一个治疗方案的实施,除了遵从诊疗规范之外,还应该考虑患者的感受,甚至有时候患者的感受要高于治疗目标。正是因为医学除了医疗技术之外,还需要人文关爱,所以医学是科学,又高于科学。
老人家比较胖,体重82千克;血压高;空腹血糖11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21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9.2%;血肌酐高,肾小球滤过率54毫升/分,已经是中度肾功能不全了。给予降压、调脂、改善循环等治疗后,一切都很顺利,唯独在降糖治疗上出现了问题。
他入院前一直用门冬胰島素 甘精胰岛素 倍欣(伏格列波糖)治疗,胰岛素日用量为50单位。他从不控制饮食,血糖控制得非常不理想。医生一直要求他控制饮食,可他根本不听,为此,儿女们经常跟他生气。
我第一次查房时,他的小儿子为此事向我“控诉”,他不服,父子俩又争论了起来。孩子们的意思是,他应该听医生的话,按要求严格控制饮食。他则不以为然,他虽然能理解孩子们的爱,但自己都这么大年纪了,就美食这点爱好,一辈子都这么过来了,如果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他受不了。如果严格控制饮食只为延长生命,这样毫无生活乐趣的长寿,他宁可不要。
这位老人的想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普遍性,确实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想法。
我问他:“你不想控制饮食,那你想控制血糖吗?”他说,自己知道高血糖的危害,当然想控制。我说:“那就好,你可以不控制饮食,但是,你的胰岛素必需加量,这样可以吗?” 父子俩一听,同时问:“胰岛素的量不小了,还能加吗?”
我告诉他,加大胰岛素的用量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胰岛素的用量,以血糖值和体重等为依据,每日的用量可以用到每千克体重0.8单位或更多。根据他的体重,他可以每天用到64单位或者更多,还有很大的加量空间。
父子俩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我的方案。此后,老人家的胰岛素逐渐加量,加至每日用量70单位时,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约7毫摩/升,餐后血糖约10毫摩/升,没有出现低血糖反应。
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三驾马车”。饮食控制得好,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药物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很好地进行饮食控制当然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措施。但是,饮食控制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很多病人无法安全按照医生的要求做。此外,因为过度控制饮食而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并不少见。
对于患者的认识误区,家人和医生有义务进行科普指导,晓以利害关系,尽量去纠正。但患者了解情况后如果仍不想改变自己,有时也应该尊重患者的选择。千万不要认为“我这是为你好”,就给患者实施生硬的治疗,如果这样,就算医生给患者付出了全部心血,可能也得不到患者的理解。
临床医疗,我们面对的是病人,而不只是疾病。医学没有绝对的治疗标准,每一个治疗方案的实施,除了遵从诊疗规范之外,还应该考虑患者的感受,甚至有时候患者的感受要高于治疗目标。正是因为医学除了医疗技术之外,还需要人文关爱,所以医学是科学,又高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