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帮助孩子写他想说的话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rgdg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年级学生已经进入抽象思维发展阶段,如果一个孩子能够用语言将思想表达清楚,抽象思维发展水平就会相对成熟。文字作为第二信号系统,是很好的思维的表征。而作文是用文字符号系统来表述的过程,所以才会用写作文的方式来强化发展抽象思维。作为初学写作的学生,作文不需要用高深的、复杂的词汇来表达,而是写想说的话。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把活跃的、混乱的、模糊的思维清晰化的过程。
  【关键词】自由表达;回忆口述;调整润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经过思维过程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或中心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口头作文,思维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便可以用文字表达思想。作文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孩子思维发展表征的形式,加强作文表达能力是可以促进孩子思维发展的。在行文过程中,将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是需要有逻辑性的,作文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训练这种逻辑。作为初学写作的学生,作文不需要用高深的、复杂的词汇来表达,而是将自己想说的话流畅、清晰地表达清楚。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把活跃的、混乱的、模糊的思维清晰化的过程,指导学生将一段或几段文字清晰表达出来,促进思维条理性发展。
  以下是我对三年级学生初学写作的几点教学感悟:
  一、创设情境,自由表达
  语言表达涉及情境性。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的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沟通,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表达。
  教学片段一:指导学生写一种水果
  课堂上,我创设一个情境:
  准备了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让学生分组观察,自由表达,可以谈谈苹果,也可以说说香蕉。可以说看到苹果想到什么,拿到香蕉想到什么,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可以想到各种各样的情景,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要愿意说,想到什么都可以,但要记住说的内容。
  这样的分组体验,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想一想这样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方法,进入情境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有了这样具体的体验,大家说的内容也是独一无二、精彩纷呈的。有的孩子说香蕉小姐笑弯了腰,有的则说香蕉先生正在弯腰鞠躬行礼;这组说他们的苹果穿着绿袍子,那组说他们的苹果脸上长着小雀斑……同学间相互点评,相互补充,大家在这样的亲身实践中获得正确的感知,形成完整的认识,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教学片段二:编童话
  我请学生将自己喜爱的玩偶拿来,分组放好,各小组成员分配角色,可以想象故事情节,可以亲身体验表演故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可以做任何表达。
  学生能够说出来的话都是源于生活的,他们在愿意说的环境里编故事、演故事,亲身体验,“情动而辞发”,学生不吐不快,在生活情境下进行表达,产生了“我要说”的强烈愿望。精彩的故事情节逐渐清晰、流畅,活跃的思维逐渐富有条理性、逻辑性。
  二、回忆口述,写我所说
  三年级的孩子不见得会说多么复杂的词汇,能够将自己所说的话用文字流畅地表达出来,并在写的过程中注意前后逻辑就已经很了不起。怎样在孩子有限的识字量里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完整?首先,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作文不是表达很高深的东西,而是写你想说的话。其次,加入意识复述,回忆口述。将自己说过的内容再复述一遍,尽可能还原。在这样回忆口述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思维的梳理过程。最后,把想到的写下来,写完了再来念一念,这就是你的作文。
  教学片段三:
  在指导学生观察水果后,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说所看、所闻、所尝、所想的内容,大家说得热火朝天之后,师生间再进行沟通、补充、梳理,再复述所说内容,并趁热打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怎样说的就怎样写,写完之后自己再读一读,看看和自己说的有什么不一样。这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行文流畅、妙笔生花。
  优秀片段赏析:“我手上的苹果穿着一身绿色的长袍,圆溜溜的,像一个没长刺的小仙人掌。它的柄大约有两厘米长。用水果刀横着切,你会发现里面有两个用苹果籽拼成的小花,闻起来香香的,像一个身体喷了香水的小花仙子朝我们飞来。吃起来香喷喷的,真想吃了一口再吃一口。”
  三、调整润色,行文流畅
  (一)内容的润色
  在学生完成习作后,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看一看书面呈现出来的和说的有什么不同。有一些标点、错别字、段落、标题需要调整,一些口语化的表达要有意识地运用书面文字表述出来。
  教学片段四:
  作文题目是——写一个人。有一个同学这样描述同桌的外貌特点:琪琪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还有一双乌黑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她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这位同学抓住了同桌“卷卷的黄头发”“高高的鼻子”这两个特点,但在外貌描写中用了四个“有”,口语化的语言过多地用于习作中显得有些重复和单调。师生间相互溝通、补 充,最后形成这样一段文字:
  “琪琪可漂亮了,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大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的,像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再配上红红的樱桃小嘴,看上去像个混血儿。”
  (二)标题的润色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整个文章的概括提炼。标题是可以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用什么样的题目来概括习作,也是概括能力的一种训练。好的题目要确切、简洁,能引起读者阅读正文的强烈愿望,又可以使读者在读完之后,获得总印象,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的学生能说会道、行文流畅,只是读到题目时有点黯然失色、美中不足。习作题目不仅要准确,更要讲究生动、凝练、含蓄、新奇,要有美感。
  教学片段五:
  在指导学生写自我介绍一文时,看到很多同学的习作题目便是“自我介绍”,这样的题目听起来索然无味,毫无新意。于是我给出几个题目,让大家一起商讨哪个题目让你的文章更有趣味。“嗨,这就是我!”“假小子闯天下”“洒脱派掌门人”“人人叫我小书虫”……有的题目一出现,大家便哈哈大笑,已经猜到写的是谁了。这样的题目深受同学们追捧,一看到题目便有了想读下去的冲动。
  (三)结构的润色
  习作结构是指整个行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例如在写人物介绍时,有的同学可以很清晰地分两三段来介绍,一段写外貌、一段写性格特点,一段写具体事例,写的时候强调归纳性,段落清晰,正确概括。而有的同学则通篇一段文字,表述模糊。在调整润色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整理的过程即是使其活跃的、混乱的、模糊的思维清晰化的过程。仍以写人的习作为例,在调整润色的过程中,教师给出具体框架,外貌、性格、事例,一段一段表达出来,把一段内容清晰呈现。这样的过程是促进思维条理性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富有条理性、逻辑性。
  作文是训练学生思维表达的一种形式。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在作文指导中,我尝试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写“我”所说,感“我”所感。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散文是什么?  我的意見是:没法说它是什么,只可能说它不是什么。因此它存在于一切有定论的事物之外,准确说,是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定论之外。在白昼筹谋已定的种种规则笼罩不到的地方,若仍漂泊着一些无家可归的思绪,那大半就是散文了——写出来是,不写出来也是。但它不是收容所,它一旦被收容成某种规范,它便是什么了。可它的本色在于不是什么,就是说它从不停留,唯行走是其家园。它终于走到哪儿去谁也说不清。我甚至有个近
【摘要】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论文主要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从把握教材,挖掘教材的美感特征;颐趣养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读促写,内化主体的创美能力等三个方面来论述培养初中生语文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下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摘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作者应该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更新理念,探求语文教学的本质,努力寻找用“读、说、写”构建原生态语文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转变课堂结构,实现教学的优化,构建训练模式,促使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读;说;写;原生态;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
王兴之墓志  此墓志在1965年出土于南京郊區,刻于公元341年。墓主是晋代王羲之的叔伯兄弟,与王羲之是同时代人。墓志上的字体是带有隶意的楷书,与南朝的《 宝子》碑类似,用笔多方,结体奇拙,富有趣味性。郭沫若先生据此判断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王羲之书风也应似此墓志,而不会写出差异性很大的《兰亭序》。1965年,他将此观点写成文章,发表在《文物》杂志上,一时附和者甚多。南京高二适先生针锋相对,在《光明日报
【摘要】如何管理好中职生的课堂是一个难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试着从心理层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获得了一些个人经验和体会,以下是我的浅薄之见。  【关键词】心理;语文 ;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接纳学生是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四到十八岁,这一时期是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
明星乔任梁的离世,让“抑郁症”再一次成为被科普的对象。现在,终于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心情不好”,不是劝患者看开一点、多出去走走就可以痊愈的。它需要去正规的医院看病,并严格遵医嘱服药。  近些年来,我们在媒体或网络当中,甚至在自己的身边,已听闻过一些抑郁症患者选择了自杀离开人世。那些年轻而美好的生命,就这样在盛年的时候凋谢了,令人遗憾。想起就在去年,中国媒体上在报道一位比利时
希望意味著,当你相信  地球不是梦,而是活的肌体。  视觉、触觉和听觉都不骗人,  你在这里看到的所有东西,  就像你站在门口看到的花园。  你不能进去,但它确实存在,  如果我们看得更清楚、更聪明,  我们就能在世界的花园中看到  一种新奇的花和不止一颗的星星。  有些人说:眼睛蒙骗了我们,  什么也没有,只是一种假象,  他们正是一些没有希望的人。  他们认为,当一个人转过身去,  整个世界就
我很小。我坐在窗台上,身边尽是乱扔一气的玩具、被推倒的积木高塔、眼珠凸出来的洋娃娃。屋里很黑,房间里的空气慢慢冷下来,暗下来。这里没别人;他们都走了,不见了,但你仍可以听到他们的言语声渐渐消失,踢踢踏踏的脚步的回音,几声遥远的笑声。窗外的庭院里空无一人。黑暗从天而降,轻柔地弥漫开来,像黑色露水般落在一切物事上。   那种寂静是最让人难受的,稠密,几乎肉眼可见——阴寒的暮光、钠蒸气灯的昏暗灯光都已
【摘要】提升语文学科素养要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策略有步骤的阅读《史记》,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并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以期实现对学生的终极人文关怀。  【关键词】核心素养;传统文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教师关注更多的是知
【摘要】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应尽可能让浮躁的灵魂静居一隅,读读《论语》,问问自己,让“立天地心,养浩然气”等修身立德的操行时刻成为我们的必修课。《论语》作为人类思想皇冠上的璀璨宝石,我很期待它能在我们这个喧嚣闹腾的时代里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关键词】论语;读后感;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诗经》有云: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我认为孔子就有如此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