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习作的目的是为了抒发其真实的心理情感,表达其内在诉求和期待。同时,小学生习作也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人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及表达的逻辑性。笔者认为,依托成功的习作设计策略作为有效的前提,给予小学生习作以正确的指导,有利于实现小学生习作的主要目标,进而提高学生们整体的习作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习作作业;设计策略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习作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实现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关键。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策略,结合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习作能动性,引导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最终达到爱上习作、提高语文习作能力的目的。
通过对现行习作作业设计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习作设计策略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 强化选题意识,题目设计丰富化
优秀成功的习作作业设计,选题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基于以下两点,树立正确的习作作业设计观念,最终使习作选题丰富化。
第一,习作选题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教师设计的题目,不要过于单一,尽可能提供给小学生多个开放式的题目。因为题目虽然不同,但是本质相同,形式却更加丰富。学生们有一定选择余地的同时,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从而发扬他们的优点,提高习作质量和能力。习作选题进行开放性设计,首先,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每次习作的主要目的,从而确定本次习作的重点,进而设计过程才可以突破难点;其次,教师习作选题的思路务必清晰、有条理,选题之前要整理材料,收集的资料要做到充分、广泛,同时结合学生们的实际习作水平,进行整体的考虑和规划;最后,设计恰当数量的备选题目,题目不同,习作的主旨并没有改变,但却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习作创作热情。
第二,习作选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习作题目设计不要过于具体,要具有一定的宽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习作设计过程中,选题时结合学生的个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设计符合学生个性的习作作业题目。例如,可以给予多个个性化的习作题目,如“我认识到了……”“我体会到了……”“最真实的……”等让学生自由选择,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习作乐趣。
二、 多元深入解读,习作目的明确化
教师习作设计成功的关键是提高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对习作设计目标的正确解读,是习作设计成功的关键,可以较大提高习作设计的有效性。教师以本身的阅读能力为依托,对习作选题加以正确的解读,对习作设计目的进行精心的思考,可以使习作目的清晰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习作设计目的要具备较强的针对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具备不同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习惯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设计习作时不能让学生陷入机械的训练当中,应赋予习作特定的“使命”。同时,尽量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现有基础,发掘其可提升的空间,深入仔细品味习作目标,考虑习作要达到的效果后,设计出“针对性”的专项作业。例如,学习了关联语,教师就可以布置使用关联语造句的课堂练习,或者锻炼学生使用关联语写一个小片段的习作作业,习作作业的目的性就比较明确了,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第二,习作设计目的要具备良好的引导作用。习作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基础和知识素养是不同的,期望实现的学习目标也是不同的。例如,低学段的学生,习作的目的主要是让他们乐于书面表达,乐于观察周围的世界,学习着把新奇有趣,印象深刻的内容写下来,写清楚,同时,加强标点符号的使用。中高学段的学生,则要引导他们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积累写作素材,努力做到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段落规整,语句通顺等等。因此,习作设计的“引导性”要求教师反复斟酌习作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整体习作水平和能力的实际情况。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习作综合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基础待提高型、水平中游待强化型、表达能力较高可优化型。针对第一种类型的学生,其写字、组词、造句能力比较弱,有时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期望表达的意思,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训练题目引导他们回顾以前的学习知识,从而强化基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对于后两种类型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完整通顺地表达出自我的意识,段落安排、习作结构也基本符合逻辑要求,习作设计就要引导他们强化自我亮点,灵活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从而提高语文的习作能力。
三、 重视基础理论培养,习作内容生活化
教师需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基础理论培训,灵活运用教育理论因材施教,保证习作设计的内容更加生活化。据此,首先,习作设计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习作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教师也可以以此作为突破口,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全方位了解孩子们,无论课上还是课下,进而关注孩子们的思想变化,从而使习作作业设计具备学生生活化的特点。学生们能够更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次,教育理论要与实际习作设计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陶行知老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就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师们在其理论指导下,让习作设计更好的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创设的作文情境尽可能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甚至可以激发他们活跃的思维,迅速呈现一幕幕生活中的往事。它们可能是让自己感动的、幸福的,也可能是沉重的、难忘的……在练习中,习作一步步成为孩子们快乐的自我表达,习作水平也自然会有明显和较大的提升。
总之,教师提供有效的习作作业设计策略,使习作作业不再成为老师、学生的负担,而是成为老师学生表现自我,肯定自我的最好方式。同时,笔者还认为保证习作设计策略有效的前提下,需要正确的习作评价来关注学生个体作文的发展过程,重视动态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给予学生习作以正确的指引。
参考文献:
[1]吴冬昊.小学语文习作作业设计策略研究[D].錦州:渤海大学,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361.
[4]温茹.优化语文作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快乐阅读,2012.
作者简介:
蔡静娟,江苏省苏州市,通安中心小学校。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习作作业;设计策略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习作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实现小学语文学习目标的关键。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策略,结合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习作能动性,引导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最终达到爱上习作、提高语文习作能力的目的。
通过对现行习作作业设计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习作设计策略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 强化选题意识,题目设计丰富化
优秀成功的习作作业设计,选题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基于以下两点,树立正确的习作作业设计观念,最终使习作选题丰富化。
第一,习作选题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教师设计的题目,不要过于单一,尽可能提供给小学生多个开放式的题目。因为题目虽然不同,但是本质相同,形式却更加丰富。学生们有一定选择余地的同时,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从而发扬他们的优点,提高习作质量和能力。习作选题进行开放性设计,首先,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每次习作的主要目的,从而确定本次习作的重点,进而设计过程才可以突破难点;其次,教师习作选题的思路务必清晰、有条理,选题之前要整理材料,收集的资料要做到充分、广泛,同时结合学生们的实际习作水平,进行整体的考虑和规划;最后,设计恰当数量的备选题目,题目不同,习作的主旨并没有改变,但却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习作创作热情。
第二,习作选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习作题目设计不要过于具体,要具有一定的宽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习作设计过程中,选题时结合学生的个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设计符合学生个性的习作作业题目。例如,可以给予多个个性化的习作题目,如“我认识到了……”“我体会到了……”“最真实的……”等让学生自由选择,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习作乐趣。
二、 多元深入解读,习作目的明确化
教师习作设计成功的关键是提高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对习作设计目标的正确解读,是习作设计成功的关键,可以较大提高习作设计的有效性。教师以本身的阅读能力为依托,对习作选题加以正确的解读,对习作设计目的进行精心的思考,可以使习作目的清晰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习作设计目的要具备较强的针对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具备不同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习惯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设计习作时不能让学生陷入机械的训练当中,应赋予习作特定的“使命”。同时,尽量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现有基础,发掘其可提升的空间,深入仔细品味习作目标,考虑习作要达到的效果后,设计出“针对性”的专项作业。例如,学习了关联语,教师就可以布置使用关联语造句的课堂练习,或者锻炼学生使用关联语写一个小片段的习作作业,习作作业的目的性就比较明确了,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第二,习作设计目的要具备良好的引导作用。习作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基础和知识素养是不同的,期望实现的学习目标也是不同的。例如,低学段的学生,习作的目的主要是让他们乐于书面表达,乐于观察周围的世界,学习着把新奇有趣,印象深刻的内容写下来,写清楚,同时,加强标点符号的使用。中高学段的学生,则要引导他们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积累写作素材,努力做到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段落规整,语句通顺等等。因此,习作设计的“引导性”要求教师反复斟酌习作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整体习作水平和能力的实际情况。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习作综合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基础待提高型、水平中游待强化型、表达能力较高可优化型。针对第一种类型的学生,其写字、组词、造句能力比较弱,有时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期望表达的意思,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训练题目引导他们回顾以前的学习知识,从而强化基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对于后两种类型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完整通顺地表达出自我的意识,段落安排、习作结构也基本符合逻辑要求,习作设计就要引导他们强化自我亮点,灵活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从而提高语文的习作能力。
三、 重视基础理论培养,习作内容生活化
教师需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基础理论培训,灵活运用教育理论因材施教,保证习作设计的内容更加生活化。据此,首先,习作设计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习作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教师也可以以此作为突破口,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全方位了解孩子们,无论课上还是课下,进而关注孩子们的思想变化,从而使习作作业设计具备学生生活化的特点。学生们能够更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次,教育理论要与实际习作设计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陶行知老先生生活教育理论就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师们在其理论指导下,让习作设计更好的联系孩子们的生活,创设的作文情境尽可能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甚至可以激发他们活跃的思维,迅速呈现一幕幕生活中的往事。它们可能是让自己感动的、幸福的,也可能是沉重的、难忘的……在练习中,习作一步步成为孩子们快乐的自我表达,习作水平也自然会有明显和较大的提升。
总之,教师提供有效的习作作业设计策略,使习作作业不再成为老师、学生的负担,而是成为老师学生表现自我,肯定自我的最好方式。同时,笔者还认为保证习作设计策略有效的前提下,需要正确的习作评价来关注学生个体作文的发展过程,重视动态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给予学生习作以正确的指引。
参考文献:
[1]吴冬昊.小学语文习作作业设计策略研究[D].錦州:渤海大学,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361.
[4]温茹.优化语文作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快乐阅读,2012.
作者简介:
蔡静娟,江苏省苏州市,通安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