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不断面临新课题,在当今电子产品风靡之时,某些学生在享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时,沉迷其中迷失自我。如何让学生在高科技产品面前获得自由?本文从浅显的生活常识的角度破解如何让孩子不被电子产品迷失心智这个难题。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 破解难题 电子产品
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语文知识千千万万,德育内容万万千千,如何把它们有机结合,使学生“乐”“学”相容,需要不断尝试,推陈出新。
当今社会,让孩子喜欢的莫过于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小到常见的电视,大到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产品市场真可谓“乱花‘已然’迷人眼”。孩子们对他们更是喜爱有加,课余时间谈论的、玩耍的莫不与之有关。这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更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呢?这是语文思想教育中绕不过的一个槛。
为什么孩子们如此喜爱这些电子产品?如何把他们从中拯救出来呢?
孩子们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原因有多种,从客观上分析,是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工作忙,缺少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等。从主观上来说,是孩子在玩电子产品时,隐私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独生子女缺少儿童时代最需要的玩耍的伙伴。孩子们玩耍时,合作意识、谦让的品德等优秀品质能得到极大培养。玩耍的意义对于孩子来说,毋庸置疑。这些在独子家庭里,在现代,每个人一回家就关上防盗门,不与邻居相往来,一切都已是“明日黄花”。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很少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家长无非条件反射性地问问孩子“作业做完没有”“吃饱没有”“穿暖没有”。很少家长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这在香港电影《岁月神偷》里就生动地表现出来。做皮鞋的父亲总在儿子放学时,一边做皮鞋,一边头也不抬地问:“儿子,今天学的什么呀?”“语文。”
“语文学的什么呀?”“语文。”
“还学了什么呀?”“数学。”
“数学学的什么呀?”“数学。”
见每次父亲问话都不看着他,终于,有一天,懵懂的儿子耍了一个心眼。
“语文学的什么呀?”“数学。”
“还学了什么呀?”“数学。”
“数学学的什么呀?”“语文。”
做皮鞋的父亲丝毫没有觉得有不对。观众看到这里,除了微微一笑外,就是淡淡的苦涩,还有对剧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细腻表现的钦佩。语文老师更应该从中发现教育的良机。
家庭生活情景是一家人有的看电视,有的玩电脑,有的玩手机……各自在低头忙碌,成为时髦的“低头族”,彼此没有语言的交流,那么亲情焉在?
以上客观因素,我们如果意识到了,就可以想办法克服。比这更让人头疼的是让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的主观因素。这就是每个人都害怕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弱点的心理。
孩子们在玩电子游戏时,失败了,可以重来。一遍又一遍,没有人知道他失败过多少次,更无需为失败付出任何代价——至少在孩子们看来是这样的。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做的每一件事总要与别人进行无休无止的比较:谁长得高,谁长得漂亮,谁的家底如何,最让人头疼的是谁的成绩优秀。因为这是最直接、最具可比性、效果最显著的比较。当比不过别人时,无论哪个人都会郁闷、不高兴,严重的还会自卑。语文老师需要洞察孩子们这些微妙的心思。
如何避免这类消极情绪的出现呢?语文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摒弃这些不良习惯呢?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活生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生活。让孩子多与伙伴玩耍,多接触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喜怒哀乐,在玩耍中,体会到自己的优劣,找到自己的长处,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不二途径。
有些家长很在意孩子在玩耍时是否表现最突出,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最优秀。这种担心毫无意义,还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更严重的会影响他与伙伴的友好关系。孩子们本身并不在意玩耍时的表现,反而让旁观的家长忧心如焚,岂不怪哉?
生活中离不开竞争,每次竞争中,必然有输有赢,每个人不可能每次都胜利。这个简单的道理却让人不明白。“在地上有多少不结果实的植物,在天空有多少不降雨水的浮云”(《情与思——纪伯伦》)。在优美的诗中、散文里,类似的道理比比皆是。语文老师为何要放过这么好的教育机会呢?
让孩子全方位地接触活生生的社会生活,让孩子明白文学作品就是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像朱自清一样有忧愁,像李白一样会被流放,像柳永一样会怀才不遇……生活就是在起起伏伏中度过,人生就是在跌跌荡荡中前行,理想就是在曲曲折折中破灭。这一切都很正常,这一切都与虚拟的游戏无关。人,生来不是一定享受成功的。人,不是永远都是笑着的。这,就是生活,是需要语文老师教会学生面对的生活。只有面对现实生活,才能把孩子从虚拟的游戏世界中拯救出来。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 破解难题 电子产品
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语文知识千千万万,德育内容万万千千,如何把它们有机结合,使学生“乐”“学”相容,需要不断尝试,推陈出新。
当今社会,让孩子喜欢的莫过于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小到常见的电视,大到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产品市场真可谓“乱花‘已然’迷人眼”。孩子们对他们更是喜爱有加,课余时间谈论的、玩耍的莫不与之有关。这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更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呢?这是语文思想教育中绕不过的一个槛。
为什么孩子们如此喜爱这些电子产品?如何把他们从中拯救出来呢?
孩子们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原因有多种,从客观上分析,是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工作忙,缺少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等。从主观上来说,是孩子在玩电子产品时,隐私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独生子女缺少儿童时代最需要的玩耍的伙伴。孩子们玩耍时,合作意识、谦让的品德等优秀品质能得到极大培养。玩耍的意义对于孩子来说,毋庸置疑。这些在独子家庭里,在现代,每个人一回家就关上防盗门,不与邻居相往来,一切都已是“明日黄花”。
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很少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家长无非条件反射性地问问孩子“作业做完没有”“吃饱没有”“穿暖没有”。很少家长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这在香港电影《岁月神偷》里就生动地表现出来。做皮鞋的父亲总在儿子放学时,一边做皮鞋,一边头也不抬地问:“儿子,今天学的什么呀?”“语文。”
“语文学的什么呀?”“语文。”
“还学了什么呀?”“数学。”
“数学学的什么呀?”“数学。”
见每次父亲问话都不看着他,终于,有一天,懵懂的儿子耍了一个心眼。
“语文学的什么呀?”“数学。”
“还学了什么呀?”“数学。”
“数学学的什么呀?”“语文。”
做皮鞋的父亲丝毫没有觉得有不对。观众看到这里,除了微微一笑外,就是淡淡的苦涩,还有对剧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细腻表现的钦佩。语文老师更应该从中发现教育的良机。
家庭生活情景是一家人有的看电视,有的玩电脑,有的玩手机……各自在低头忙碌,成为时髦的“低头族”,彼此没有语言的交流,那么亲情焉在?
以上客观因素,我们如果意识到了,就可以想办法克服。比这更让人头疼的是让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的主观因素。这就是每个人都害怕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弱点的心理。
孩子们在玩电子游戏时,失败了,可以重来。一遍又一遍,没有人知道他失败过多少次,更无需为失败付出任何代价——至少在孩子们看来是这样的。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做的每一件事总要与别人进行无休无止的比较:谁长得高,谁长得漂亮,谁的家底如何,最让人头疼的是谁的成绩优秀。因为这是最直接、最具可比性、效果最显著的比较。当比不过别人时,无论哪个人都会郁闷、不高兴,严重的还会自卑。语文老师需要洞察孩子们这些微妙的心思。
如何避免这类消极情绪的出现呢?语文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摒弃这些不良习惯呢?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活生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生活。让孩子多与伙伴玩耍,多接触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喜怒哀乐,在玩耍中,体会到自己的优劣,找到自己的长处,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不二途径。
有些家长很在意孩子在玩耍时是否表现最突出,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最优秀。这种担心毫无意义,还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更严重的会影响他与伙伴的友好关系。孩子们本身并不在意玩耍时的表现,反而让旁观的家长忧心如焚,岂不怪哉?
生活中离不开竞争,每次竞争中,必然有输有赢,每个人不可能每次都胜利。这个简单的道理却让人不明白。“在地上有多少不结果实的植物,在天空有多少不降雨水的浮云”(《情与思——纪伯伦》)。在优美的诗中、散文里,类似的道理比比皆是。语文老师为何要放过这么好的教育机会呢?
让孩子全方位地接触活生生的社会生活,让孩子明白文学作品就是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像朱自清一样有忧愁,像李白一样会被流放,像柳永一样会怀才不遇……生活就是在起起伏伏中度过,人生就是在跌跌荡荡中前行,理想就是在曲曲折折中破灭。这一切都很正常,这一切都与虚拟的游戏无关。人,生来不是一定享受成功的。人,不是永远都是笑着的。这,就是生活,是需要语文老师教会学生面对的生活。只有面对现实生活,才能把孩子从虚拟的游戏世界中拯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