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高质量的化学教学工作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同时也要强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必须尝试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本文简单分析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互动式教学的应用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201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融入互动式教学,以此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课堂互动不够重视
当前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环节习惯以口头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通常只是对教材中体现的知识进行讲解,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与学生互动交流时,教师习惯提出封闭式的问题,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缺乏表达观点的空间。此外,在教师对课堂互动不够重视的情况下,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教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记笔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不均等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带有加强的功利心,教师偏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课堂互动时,教师习惯优先点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以此来获得教学方面的成就感,而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则缺乏自我表达的机会。课堂互动本身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参与互动机会不均等的情况下,课堂互动无法直观地反映班级整体的学习状况,暂时无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最终影响到班级整体的教学效果。
3.课堂互动时机把握不准确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部分教师开始意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并且尝试在课堂中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但是由于教师对互动式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采用的互动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准确地把握课堂互动的时机。教师习惯在讲解理论知识过后通过提问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但是没有预留缓冲期,许多学生在刚接触新知识后需要内化吸收,并转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教师如果只是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开展互动,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策略
1.结合生活内容组织课堂互动
化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教师必须在结合生活内容的基础上组织课堂互动活动,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有效将生活情境还原到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的化学学习素材,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最终引入化学知识。举个例子,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水的净化》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中常见的净水器结构展示在学生面前,借助净水器的剖面图帮助学生直观地学习如何净化水,并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要求学生思考不同材料的净水层各自的作用。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影响下,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开展互动式教学的效果更为明显。
2.组织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之间互动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一方面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结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讨论,按照教师提出的学习方向进行深度思考,从而解决化学学习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以3~5人为单位组成化学学习小组,并由学生推选一位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在确定小组成员过后,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化学知识布置相应的讨论任务。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我所知道的酸和碱”为主题进行互动讨论,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知识积累分享化学知识,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在化学实验中组织课堂互动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化学实验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实验的看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次系统性学习化学知识的时期,许多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方面经验不足,对于一些具有难度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还原到课堂。在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结合课本中的实验流程,由学生“指挥”教师完成实验,教师还可以故意在实验中出现错误动作,考验学生是否能够及时纠正教师。
总结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教师必须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充分重视课堂互动的作用,结合生活内容组织课堂互动,在合作探究中鼓励学生之间互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互动式教学的价值,促進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采学.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中).2018(03)
[2] 倪道荣.初中化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12)
[3] 浦文娟.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数理化学习.2014(12)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201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融入互动式教学,以此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课堂互动不够重视
当前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环节习惯以口头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通常只是对教材中体现的知识进行讲解,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与学生互动交流时,教师习惯提出封闭式的问题,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缺乏表达观点的空间。此外,在教师对课堂互动不够重视的情况下,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教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记笔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不均等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带有加强的功利心,教师偏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课堂互动时,教师习惯优先点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以此来获得教学方面的成就感,而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则缺乏自我表达的机会。课堂互动本身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参与互动机会不均等的情况下,课堂互动无法直观地反映班级整体的学习状况,暂时无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最终影响到班级整体的教学效果。
3.课堂互动时机把握不准确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部分教师开始意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并且尝试在课堂中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但是由于教师对互动式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采用的互动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准确地把握课堂互动的时机。教师习惯在讲解理论知识过后通过提问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但是没有预留缓冲期,许多学生在刚接触新知识后需要内化吸收,并转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教师如果只是按照预设的教学流程开展互动,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策略
1.结合生活内容组织课堂互动
化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教师必须在结合生活内容的基础上组织课堂互动活动,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有效将生活情境还原到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的化学学习素材,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最终引入化学知识。举个例子,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水的净化》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中常见的净水器结构展示在学生面前,借助净水器的剖面图帮助学生直观地学习如何净化水,并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要求学生思考不同材料的净水层各自的作用。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影响下,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开展互动式教学的效果更为明显。
2.组织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之间互动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一方面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结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讨论,按照教师提出的学习方向进行深度思考,从而解决化学学习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以3~5人为单位组成化学学习小组,并由学生推选一位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在确定小组成员过后,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化学知识布置相应的讨论任务。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我所知道的酸和碱”为主题进行互动讨论,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知识积累分享化学知识,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在化学实验中组织课堂互动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化学实验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实验的看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次系统性学习化学知识的时期,许多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方面经验不足,对于一些具有难度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还原到课堂。在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结合课本中的实验流程,由学生“指挥”教师完成实验,教师还可以故意在实验中出现错误动作,考验学生是否能够及时纠正教师。
总结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教师必须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充分重视课堂互动的作用,结合生活内容组织课堂互动,在合作探究中鼓励学生之间互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互动式教学的价值,促進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采学.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中).2018(03)
[2] 倪道荣.初中化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12)
[3] 浦文娟.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数理化学习.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