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志愿者”是一个无国界的称呼,指的是那些提供没有任何物质奖励的服务、贡献时间和精神而改善社会的人。2000年,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决定确定3月5日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由于其志愿服务、公共福利和多样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志愿者队伍。高中学生处于成长的后期阶段,这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它已成为高中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他们成长的有效途径。那么,高中生的志愿者服务有什么问题呢?如何深化高中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本文将讨论这个问题。
关键词:志愿服务;组织形式;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政府的振兴和鼓励,本着“奉献、友谊、互助、进步”的精神,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扶贫教育、社区发展、应急救灾等领域的志愿服务。、危机缓解、城市文明创造、环保、大型体育运动会等,如南京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等。许多学生志愿者参加了这次活动,包括来自作者学校的学生。志愿行动已成为动员青年学生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高中志愿者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志愿者服务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中志愿者服务活动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因此,研究高中志愿者服务的特点非常重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克服这些不足,提高志愿服务的有效性。
一、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可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加深他们对自己和社会的理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但中国高中生的志愿活动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认识不足,使志愿者活动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生是“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有些学生甚至将志愿服务活动视为“苦差事”,所以高中生往往迷失措,成为参与自愿活动的纯粹形式。在高中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活动范围较窄,学校及周邊地区较有限,活动的辐射范围也较窄,不仅能清洁校园,还能在街上捡垃圾。要么去养老院提供爱,要么去孤儿院看福利。由于缺乏理解,许多志愿者活动只是正式的。在国外,志愿活动已扩大到除社会福利以外的其他领域,如学龄前儿童的日托、难民安置、社会正义、文化、教育和保健。
(二)活动组织自上而下,组织形式单一
目前,高中生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是由学校共青团委员会组织和发起的,以班级或志愿服务队为单位。据2013年3月25日《上海中学学生日报》报道,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中有74.3%主要参加学校组织下的志愿服务,12.3%参加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服务。其中13.4%的人采取了个人行为,这表明学校组织是目前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方式。作为志愿服务的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学校的优势是可以通过管理能力在短时间内告知每个学生志愿服务的要求,使活动更加高效、有序。同时,采用自上而下的学校组织形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参与活动中的安全责任风险。
(三)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足
尽管教育部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要求进一步促进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并要求高中生的综合质量评价应包括志愿者活动的内容,作为学生评价和深造的重要参考因素。然而,在实际的过程中,我们鼓励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形式,学校最终决定根据冬暑假接待单位的印章和活动总结,对高中生的志愿者服务进行评估。因此,高中生志愿服务评价人人都能通过,使得志愿服务难以发挥,成为高中生综合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三、加强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创造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
目前,志愿服务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的认可,但也有一些观点和理解。志愿服务是在雷锋开展清洁或重要学校活动等志愿工作,甚至认为志愿者为“自愿劳动力”。因此,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进一步向学生推广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在新生招生、特殊节日和重大活动中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吸引更多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储备足够的人才开展持续健康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学校要明确志愿服务的功能取向,激发高中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机结合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实现个人价值观。
(二)依托校内外服务项目,推进志愿者服务平台建设
学校应积极扩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内外资源,依托内外服务平台向学校和社会扩大志愿者服务。。
在学校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引导学生参与绿化清洁、文明监督、节能环保、图书馆图书、材料、实验设备、实验室、实验室、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等大型学校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同时,学校应积极与周边社区、政府部门、文化场所等建立共建关系,积极探索校外职位,引导高中生找到学校领域的服务内容。健康、环境、卫生等,如围绕公共文明交通、交通文明说服志愿者服务;围绕环境保护、爱护自然、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开展志愿服务、垃圾收集;围绕照顾孤独老人,开展老年人志愿服务;围绕公共场所文明秩序,为维护旅游景点、文化博物馆秩序提供志愿服务。
(三)适应移动互联的发展,提倡“碎片化”志愿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微博、微信等应用程序的兴起,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社交性和交互性,使高中生拥有丰富的理解信息、获取信息和参与评论的渠道和方式。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结合传统组织形式,建立实时互动的志愿者服务信息传递和反馈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功能,我们应该增加志愿服务的形式,提高志愿服务的便利性,使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比如,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开展在线公益性调查,通过“随机照片”查找标准化不用汉字的地方,发布不文明社会现象,不断丰富新时代的志愿服务形式。
四、结论
学校应该结合当前高中生的身心特征和行为习惯,打破传统的集中式志愿者服务,提倡“分散”的志愿者服务,引导学生从周围的小事开始,为他人和学生服务。并鼓励学生“每个人都是志愿者,随时从事公益事业”。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如捡垃圾、外出关灯、休会打扫黑板、匆忙捐款,排队等。我们应该真正和内在地将帮助他人的精神纳入我们的个人道德原则,并采取自愿的行动作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曾燕波.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与喜好因素调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33):9-14.
[2]周霁.关于全面推进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思考[J].神州,2019,000(002):72-72.
关键词:志愿服务;组织形式;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政府的振兴和鼓励,本着“奉献、友谊、互助、进步”的精神,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扶贫教育、社区发展、应急救灾等领域的志愿服务。、危机缓解、城市文明创造、环保、大型体育运动会等,如南京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等。许多学生志愿者参加了这次活动,包括来自作者学校的学生。志愿行动已成为动员青年学生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高中志愿者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志愿者服务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中志愿者服务活动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因此,研究高中志愿者服务的特点非常重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克服这些不足,提高志愿服务的有效性。
一、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可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加深他们对自己和社会的理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但中国高中生的志愿活动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认识不足,使志愿者活动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生是“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有些学生甚至将志愿服务活动视为“苦差事”,所以高中生往往迷失措,成为参与自愿活动的纯粹形式。在高中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活动范围较窄,学校及周邊地区较有限,活动的辐射范围也较窄,不仅能清洁校园,还能在街上捡垃圾。要么去养老院提供爱,要么去孤儿院看福利。由于缺乏理解,许多志愿者活动只是正式的。在国外,志愿活动已扩大到除社会福利以外的其他领域,如学龄前儿童的日托、难民安置、社会正义、文化、教育和保健。
(二)活动组织自上而下,组织形式单一
目前,高中生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是由学校共青团委员会组织和发起的,以班级或志愿服务队为单位。据2013年3月25日《上海中学学生日报》报道,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中有74.3%主要参加学校组织下的志愿服务,12.3%参加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服务。其中13.4%的人采取了个人行为,这表明学校组织是目前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方式。作为志愿服务的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学校的优势是可以通过管理能力在短时间内告知每个学生志愿服务的要求,使活动更加高效、有序。同时,采用自上而下的学校组织形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参与活动中的安全责任风险。
(三)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足
尽管教育部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要求进一步促进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并要求高中生的综合质量评价应包括志愿者活动的内容,作为学生评价和深造的重要参考因素。然而,在实际的过程中,我们鼓励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形式,学校最终决定根据冬暑假接待单位的印章和活动总结,对高中生的志愿者服务进行评估。因此,高中生志愿服务评价人人都能通过,使得志愿服务难以发挥,成为高中生综合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三、加强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创造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
目前,志愿服务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的认可,但也有一些观点和理解。志愿服务是在雷锋开展清洁或重要学校活动等志愿工作,甚至认为志愿者为“自愿劳动力”。因此,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进一步向学生推广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在新生招生、特殊节日和重大活动中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吸引更多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储备足够的人才开展持续健康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学校要明确志愿服务的功能取向,激发高中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机结合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实现个人价值观。
(二)依托校内外服务项目,推进志愿者服务平台建设
学校应积极扩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内外资源,依托内外服务平台向学校和社会扩大志愿者服务。。
在学校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引导学生参与绿化清洁、文明监督、节能环保、图书馆图书、材料、实验设备、实验室、实验室、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等大型学校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同时,学校应积极与周边社区、政府部门、文化场所等建立共建关系,积极探索校外职位,引导高中生找到学校领域的服务内容。健康、环境、卫生等,如围绕公共文明交通、交通文明说服志愿者服务;围绕环境保护、爱护自然、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开展志愿服务、垃圾收集;围绕照顾孤独老人,开展老年人志愿服务;围绕公共场所文明秩序,为维护旅游景点、文化博物馆秩序提供志愿服务。
(三)适应移动互联的发展,提倡“碎片化”志愿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微博、微信等应用程序的兴起,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社交性和交互性,使高中生拥有丰富的理解信息、获取信息和参与评论的渠道和方式。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结合传统组织形式,建立实时互动的志愿者服务信息传递和反馈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功能,我们应该增加志愿服务的形式,提高志愿服务的便利性,使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比如,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开展在线公益性调查,通过“随机照片”查找标准化不用汉字的地方,发布不文明社会现象,不断丰富新时代的志愿服务形式。
四、结论
学校应该结合当前高中生的身心特征和行为习惯,打破传统的集中式志愿者服务,提倡“分散”的志愿者服务,引导学生从周围的小事开始,为他人和学生服务。并鼓励学生“每个人都是志愿者,随时从事公益事业”。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如捡垃圾、外出关灯、休会打扫黑板、匆忙捐款,排队等。我们应该真正和内在地将帮助他人的精神纳入我们的个人道德原则,并采取自愿的行动作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曾燕波.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与喜好因素调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33):9-14.
[2]周霁.关于全面推进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思考[J].神州,2019,000(002):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