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提出的“先行纽织者”策略与语文阅读在认知结构认识上存在共通之处,能够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本文以“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促进意义。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阅读;语文教学
一、“先行组织者”策略概述
1.概念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介绍给学生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先行组织者应该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同时能为学生所掌握,且以其熟悉的语言来陈述。”
而“先行组织者”策略则是基于“先行组织者”这一材料,针对意义学习内部条件中的认知维度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指学习新知识材料时呈现出一种起组织作用的、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材料,把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组织要学习的材料,从而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2.分类
根据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熟悉程度,奥苏贝尔将“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当学生不熟悉学习材料时宜用陈述性组织者,它会为新的学习材料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并与学习材料产生一种上位关系;当学生较为熟悉学习材料时宜用比较性组织者,从而通过对比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类似的材料,来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3.原则
为了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帮助教师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奥苏贝尔根据“先行者组织”策略提出了两条安排教学内容的原则,即渐进分化原则与综合贯通原则。
二、“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是读者以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与文本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阅读过程中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主要包含阅读文本的特征,阅读任務的难易和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有研究表明:当读者的知识经验中缺乏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知识时,他们会认为文本是无趣的。由此可见,原有认知结构在阅读与“先行组织者”策略中均处于重要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接受与同化新的学习材料是两者的共同点。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借鉴与学习“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基本理念与教学原则,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调动与认知重组,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与阅读能力。
1.实现“本文”与“非本文”的统一
根据符号论美学的观点:作家创作一个作品,不仅仅限于我们所看到的文字符号部分(即“本文”),而是“本文”与“非本文”的统一。所谓“非本文”,是指本文产生的现实背景、文学观念、文学传统等等。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环节的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2.运用陈述性材料,促进认知逐渐分化
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他们的认知结构缺乏适当的、包容范围比较广的上位知识观念,此时应该呈现陈述性组织者,为其学习新知识提供一个参考框架,为其纳入新的概念和要领奠定基础。当代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便曾提出建立“语文知识树”,将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分为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和阅读写作四大方面,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对“知识树”进行填充,进而促使学生在语文知识框架的引领下形成对语文知识性内容的整体认知,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性、层次性的语文知识认知结构,并在教学过程中促进认知的不断分化。
3.运用比较性材料,实现认知综合贯通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综合贯通原则较多体现在比较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具有相似性的文本材料,并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达到深化文本理解的目的。比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通过《范进中举》文本材料的比较阅读,帮助学生深化对旧式知识分子形象特征的理解,进而进一步领悟《孔乙己》批判封建社会的文章主题。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尚待开发的是阅读情境创设方面的“先行组织者”策略运用。比如,教师在进行《社戏》(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调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似的情感认知,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四、“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搭建了脚手架。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工作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当新知识与“最近发展区”存在一定距离时,教师可以运用“先行组织者”为两者搭建起互通的桥梁;其次,“先行组织者”策略促进了学生阅读知识与能力的系统与稳定构建。通过在阅读教学中贯彻逐层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学生从纵向与横向两个不同方向不断扩展与深化自己的阅读认知系统,避免了机械阅读,无序积累的弊端;最后,“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良好阅读习惯。“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已知中寻找固着点,并以此固着点探究未知的学习模式能够对学生产生阅读方法的指引,培养学生以已知为基础探索未知的阅读习惯,促成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由于“先行组织者”策略与阅读在认知结构方面的共通之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而灵活地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成为可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呈现“先行组织者”材料时应注意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特点实现“本文”与“非本文”的统一,通过陈述性材料逐层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比较性材料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贯通。总之,探索“先行组织者”策略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对于促进语文阅读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发展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阅读;语文教学
一、“先行组织者”策略概述
1.概念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介绍给学生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先行组织者应该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同时能为学生所掌握,且以其熟悉的语言来陈述。”
而“先行组织者”策略则是基于“先行组织者”这一材料,针对意义学习内部条件中的认知维度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指学习新知识材料时呈现出一种起组织作用的、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材料,把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组织要学习的材料,从而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2.分类
根据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熟悉程度,奥苏贝尔将“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当学生不熟悉学习材料时宜用陈述性组织者,它会为新的学习材料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并与学习材料产生一种上位关系;当学生较为熟悉学习材料时宜用比较性组织者,从而通过对比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类似的材料,来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3.原则
为了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帮助教师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奥苏贝尔根据“先行者组织”策略提出了两条安排教学内容的原则,即渐进分化原则与综合贯通原则。
二、“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是读者以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与文本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阅读过程中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主要包含阅读文本的特征,阅读任務的难易和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有研究表明:当读者的知识经验中缺乏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知识时,他们会认为文本是无趣的。由此可见,原有认知结构在阅读与“先行组织者”策略中均处于重要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接受与同化新的学习材料是两者的共同点。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借鉴与学习“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基本理念与教学原则,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调动与认知重组,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与阅读能力。
1.实现“本文”与“非本文”的统一
根据符号论美学的观点:作家创作一个作品,不仅仅限于我们所看到的文字符号部分(即“本文”),而是“本文”与“非本文”的统一。所谓“非本文”,是指本文产生的现实背景、文学观念、文学传统等等。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环节的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2.运用陈述性材料,促进认知逐渐分化
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他们的认知结构缺乏适当的、包容范围比较广的上位知识观念,此时应该呈现陈述性组织者,为其学习新知识提供一个参考框架,为其纳入新的概念和要领奠定基础。当代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便曾提出建立“语文知识树”,将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分为基础知识、文言文、文学常识和阅读写作四大方面,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对“知识树”进行填充,进而促使学生在语文知识框架的引领下形成对语文知识性内容的整体认知,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性、层次性的语文知识认知结构,并在教学过程中促进认知的不断分化。
3.运用比较性材料,实现认知综合贯通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综合贯通原则较多体现在比较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具有相似性的文本材料,并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达到深化文本理解的目的。比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通过《范进中举》文本材料的比较阅读,帮助学生深化对旧式知识分子形象特征的理解,进而进一步领悟《孔乙己》批判封建社会的文章主题。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尚待开发的是阅读情境创设方面的“先行组织者”策略运用。比如,教师在进行《社戏》(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调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似的情感认知,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四、“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先行组织者”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搭建了脚手架。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工作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当新知识与“最近发展区”存在一定距离时,教师可以运用“先行组织者”为两者搭建起互通的桥梁;其次,“先行组织者”策略促进了学生阅读知识与能力的系统与稳定构建。通过在阅读教学中贯彻逐层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学生从纵向与横向两个不同方向不断扩展与深化自己的阅读认知系统,避免了机械阅读,无序积累的弊端;最后,“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良好阅读习惯。“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已知中寻找固着点,并以此固着点探究未知的学习模式能够对学生产生阅读方法的指引,培养学生以已知为基础探索未知的阅读习惯,促成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由于“先行组织者”策略与阅读在认知结构方面的共通之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而灵活地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成为可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呈现“先行组织者”材料时应注意根据阅读教学的实际特点实现“本文”与“非本文”的统一,通过陈述性材料逐层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比较性材料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贯通。总之,探索“先行组织者”策略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对于促进语文阅读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发展均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