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我在一档知名综艺节目中,看到一青年慷慨激昂地说道:“要是题海战有用的话,还要老师干什么?”当时,台下一片掌声、赞同声,主持人也连声叫好。看得出,这位青年的一袭话将大家心中积累已久的怨气一并发泄了。对谁的怨气?对考试的怨气;对谁发泄?对教师发泄。作为教师中的一员,突然觉得自己很可悲,可惜当时我不在场,否则定要反驳一番。要知道,没有一个老师愿意搞题海战,因为搞题海战老师要比学生累得多,学生做一份,老师要改几十份,改完还要讲解要订正,累上加累。从学生踏进学校开始,一直陪伴在学生身边,和他们并肩作战直到最后的是老师啊,而现在,学生却把老师当成是最大的敌人,这是教育的悲哀!既然如此,老师们又为何要吃力不讨好的运用“题海战”?“题海战”真的不用老师吗?我想,这一切还得从一千四百多年来,紧揪着读书人心的二个字“考试”说起。
一、千年“考试”情结,“题海战”存在的前提
“题海战”为什么会出现,说穿了就是为了考试。倘若没有了考试制度,也就不存在让学生痛恨,让老师痛苦的“题海战”了。但是,如果真要取消考试制度,想必第一个跳起来抗议的也是学生。早在隋朝以前,官位都是世袭制的,平民永远是平民,再有才能再刻苦,也无法进入政治权利中心,施展自己的抱负。直到隋朝科举制的产生,再到唐朝科举制的确立,等了一千年,百姓们终于有了一个翻身的机会,无关乎背景,展示才能的机会,怎能不重视?一朝殿试定终身,于是便有了十年寒窗苦读,有了头悬梁、锥刺股,有了范进中举后的癫狂,这一切,都是为了通过考试改变自身的命运。后来,科举制虽被废除,但这千年以来的考试情结却深深埋在读书人的血液里。多少人想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记得有段时间在讨论是不是该取消高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持反对态度,高考取消了,普通人拿什么跟富二代、官二代拼?既然考试仍然存在,而考试又是以答题为形式,分数为标尺,想要通过考试改变人生,那么你就要追求分数,想要追求分数,就要能做对试卷上的题,那么题海战也就“应运而生”了。反之,哪天要是没了这样的考试制度,“题海战”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二、学生的学情,“题海战”实施的内因
上文提过,没有老师愿意采用“题海战”的,“题海战”实非高明战术,大家都知道,授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予渔,教学生自然是教方法、教能力。老师也希望学生都能够学会方法,举一反三,教得轻松,又有成就感,何必搞“题海战”?苦了自己,还要遭怨恨?只是,能够学会方法的学生又有多少?该听的时候不听,该练的时候不练。老师在课堂上用嘶哑的嗓音一遍又一遍的讲着,下面真正听进去,记住并学会的学生又有几人?现今社会娱乐多多,诱惑多多,又有多少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的?该学的时候偷偷地玩,该玩的时候又装模作样地学,学也没学好,玩也没玩好,更有很多孩子都没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为老师学习,爸妈逼的,甚至还有学生告诉我,为了长大以后不用扫大街而学习。现在的学生,连目的都不明确,又怎么能够学好?末了,考试近在眼前,说我愿意好的,我想要进步的,我要考个好成绩。可是,你该学的都没学会,很多学习内容又是环环相扣,从头教起又不可能,怎么办呢?那就做题吧!反正你要的是分数,以老师多年的经验,你把这些个容易考到的题都做会了,便可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分数了。于是,“题海战”就成了短时间内提高分数的不二法则。
三、家长的推波助澜,“题海战”实施的外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学校的老师不停地在换,但是家长永远不会换。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重要的多,但这一点很多家长都不明白。除非生理有问题,其实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刚开始哪个学生不好学?不充满了求知欲?为什么后来学生间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就小学阶段而言,很多时候学生间的差距反应了家长间的差距。家长的性格、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对老师的態度、家长的自身素质,包括公民素质和文化素质以及家长对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等等,都可以形成孩子间的差距。但是,不管是何种家长,对于分数的追求,恐怕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位家长,听到自己的孩子考了个高分,都会雀跃不已,引以为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能考高分,为了能考高分,弥补平时学习的不足,自动接收“题海战”。而家长们也是乐见其成的。比起每天花时间教育孩子,陪读陪练,买些练习给孩子做确实要省力得多。我也不是鼓励家长陪读陪练,只是,孩子刚起步时,家长责无旁贷,需要陪伴,再放手。一开始基础就没打好,习惯没养成,以后又怎么学呢?家长的过分在乎考试成绩,就是“题海战”实施的最有力推动者。之前班上有个男孩,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有次考试考砸了,学生的母亲心急如焚,说:“这下完了,希望破灭,心都碎了。”老师安慰她:“没事的,你孩子平时听讲认真,学习自觉,做事又细心,习惯培养得很好,孩子还小,偶尔一次没考好,也是正常的,他该学的还是学会的。”可是孩子的母亲还是悲痛万分,至此之后,买了很多练习给孩子做。老师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我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管孩子,你就多给他布置点作业。”要是考试前,老师不发些试卷给孩子们做,家长还会有意见,认为老师不负责。老师们也就只能遂了这些家长的愿,做吧做吧,做了题目大家安心。正是有了这些认为“分数是希望,做题是保障”的家长,让“题海战”的实施更有力,就算老师不运用,家长自己也会运用。
四、教师的无奈,“题海战”——熟能生巧的变异
从古至今,再聪明的人,想要掌握一门技能,除了凭借自身天赋外,少不了反复的练习。而没有天赋的人,就要练习的更多,以达到熟练,从而掌握。正所谓“孰能生巧”“勤能补拙”。学习也是如此。其实“题海战”,说到底,就是熟能生巧,有天赋的学生,练习可相对少些,天赋不够的学生,练习就相对多些;自觉的学生,练习在平时,不自觉、没天赋,又想追求高分的学生,练习积累,变成“题海”。而为了达到孰能生巧,要练多少,练什么,这就需要教师来把握了。“题海战”,不是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的。“题海战”不光是学生做题,教师还要批改、讲评、指导学生改正。如果用了“题海战”,而没有教师,谁来选题,世界上那么多题,学生自己选行吗?家长选行吗?做完以后谁来批改?家长还是学生自己?家长有时间吗?对照着答案批改吗?如果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呢?中间的过程呢?错的题目自己能明白错在哪吗?当你不明白的时候谁来讲解?考试的时候还是不会。所以,有用的“题海战”一定要有老师,没有老师的“题海战”一定不成功。虽然,“题海战”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千年“考试”情结,“题海战”存在的前提
“题海战”为什么会出现,说穿了就是为了考试。倘若没有了考试制度,也就不存在让学生痛恨,让老师痛苦的“题海战”了。但是,如果真要取消考试制度,想必第一个跳起来抗议的也是学生。早在隋朝以前,官位都是世袭制的,平民永远是平民,再有才能再刻苦,也无法进入政治权利中心,施展自己的抱负。直到隋朝科举制的产生,再到唐朝科举制的确立,等了一千年,百姓们终于有了一个翻身的机会,无关乎背景,展示才能的机会,怎能不重视?一朝殿试定终身,于是便有了十年寒窗苦读,有了头悬梁、锥刺股,有了范进中举后的癫狂,这一切,都是为了通过考试改变自身的命运。后来,科举制虽被废除,但这千年以来的考试情结却深深埋在读书人的血液里。多少人想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记得有段时间在讨论是不是该取消高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持反对态度,高考取消了,普通人拿什么跟富二代、官二代拼?既然考试仍然存在,而考试又是以答题为形式,分数为标尺,想要通过考试改变人生,那么你就要追求分数,想要追求分数,就要能做对试卷上的题,那么题海战也就“应运而生”了。反之,哪天要是没了这样的考试制度,“题海战”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二、学生的学情,“题海战”实施的内因
上文提过,没有老师愿意采用“题海战”的,“题海战”实非高明战术,大家都知道,授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予渔,教学生自然是教方法、教能力。老师也希望学生都能够学会方法,举一反三,教得轻松,又有成就感,何必搞“题海战”?苦了自己,还要遭怨恨?只是,能够学会方法的学生又有多少?该听的时候不听,该练的时候不练。老师在课堂上用嘶哑的嗓音一遍又一遍的讲着,下面真正听进去,记住并学会的学生又有几人?现今社会娱乐多多,诱惑多多,又有多少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的?该学的时候偷偷地玩,该玩的时候又装模作样地学,学也没学好,玩也没玩好,更有很多孩子都没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为老师学习,爸妈逼的,甚至还有学生告诉我,为了长大以后不用扫大街而学习。现在的学生,连目的都不明确,又怎么能够学好?末了,考试近在眼前,说我愿意好的,我想要进步的,我要考个好成绩。可是,你该学的都没学会,很多学习内容又是环环相扣,从头教起又不可能,怎么办呢?那就做题吧!反正你要的是分数,以老师多年的经验,你把这些个容易考到的题都做会了,便可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分数了。于是,“题海战”就成了短时间内提高分数的不二法则。
三、家长的推波助澜,“题海战”实施的外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学校的老师不停地在换,但是家长永远不会换。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重要的多,但这一点很多家长都不明白。除非生理有问题,其实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刚开始哪个学生不好学?不充满了求知欲?为什么后来学生间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就小学阶段而言,很多时候学生间的差距反应了家长间的差距。家长的性格、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对老师的態度、家长的自身素质,包括公民素质和文化素质以及家长对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等等,都可以形成孩子间的差距。但是,不管是何种家长,对于分数的追求,恐怕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位家长,听到自己的孩子考了个高分,都会雀跃不已,引以为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能考高分,为了能考高分,弥补平时学习的不足,自动接收“题海战”。而家长们也是乐见其成的。比起每天花时间教育孩子,陪读陪练,买些练习给孩子做确实要省力得多。我也不是鼓励家长陪读陪练,只是,孩子刚起步时,家长责无旁贷,需要陪伴,再放手。一开始基础就没打好,习惯没养成,以后又怎么学呢?家长的过分在乎考试成绩,就是“题海战”实施的最有力推动者。之前班上有个男孩,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有次考试考砸了,学生的母亲心急如焚,说:“这下完了,希望破灭,心都碎了。”老师安慰她:“没事的,你孩子平时听讲认真,学习自觉,做事又细心,习惯培养得很好,孩子还小,偶尔一次没考好,也是正常的,他该学的还是学会的。”可是孩子的母亲还是悲痛万分,至此之后,买了很多练习给孩子做。老师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我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管孩子,你就多给他布置点作业。”要是考试前,老师不发些试卷给孩子们做,家长还会有意见,认为老师不负责。老师们也就只能遂了这些家长的愿,做吧做吧,做了题目大家安心。正是有了这些认为“分数是希望,做题是保障”的家长,让“题海战”的实施更有力,就算老师不运用,家长自己也会运用。
四、教师的无奈,“题海战”——熟能生巧的变异
从古至今,再聪明的人,想要掌握一门技能,除了凭借自身天赋外,少不了反复的练习。而没有天赋的人,就要练习的更多,以达到熟练,从而掌握。正所谓“孰能生巧”“勤能补拙”。学习也是如此。其实“题海战”,说到底,就是熟能生巧,有天赋的学生,练习可相对少些,天赋不够的学生,练习就相对多些;自觉的学生,练习在平时,不自觉、没天赋,又想追求高分的学生,练习积累,变成“题海”。而为了达到孰能生巧,要练多少,练什么,这就需要教师来把握了。“题海战”,不是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的。“题海战”不光是学生做题,教师还要批改、讲评、指导学生改正。如果用了“题海战”,而没有教师,谁来选题,世界上那么多题,学生自己选行吗?家长选行吗?做完以后谁来批改?家长还是学生自己?家长有时间吗?对照着答案批改吗?如果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呢?中间的过程呢?错的题目自己能明白错在哪吗?当你不明白的时候谁来讲解?考试的时候还是不会。所以,有用的“题海战”一定要有老师,没有老师的“题海战”一定不成功。虽然,“题海战”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