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阅读的精华即是名著,尤其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名著阅读教学更是重点内容之一。初中学生的识字量已经较为丰厚,思维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而适量的名著阅读对于他们而言大有裨益。文章以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为例,分析了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名著,并爱上名著阅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策略
顾名思义,文学名著即指全国乃至全世界公认的优秀而又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文学史上有定评的、经过专家反复筛选和实践检验的艺海明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它们都非常的出类拔萃,思想底蕴博大精深,艺术特色精湛卓绝,有助于加深读者的认识,教育作用巨大,更有着高度的审美作用。现如今,初中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节选自各大名著的经典片段,如《水浒传》《西游记》《昆虫记》等。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提高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 激发兴趣,走进名著阅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在名著阅读方面,依然还是以自身兴趣为主。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名著书目进行合理选择,充分发挥名著阅读的“发酵”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
现在,很多初中学生喜欢玩以三国为背景的游戏,喜欢看经典版的《西游记》,但如果让他们去阅读纸质版的名著经典,几乎就是翻不了几页就没兴趣了。初中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玩游戏等方式,更多的是从画面中获得更多的刺激和欢乐,很难保证他们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影视作品和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某本名著的兴趣,但是否能真正引领学生深入名著本身,并主动走进名著呢?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名著时,必须要讲究原则:首先,名著的趣味性越强,越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兴趣是学生阅读名著的基础因素。其次,教师在选择名著作品的时候,其内容必须难度适中。难度过高,容易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甚至还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压力;难度过低,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则会无法获得有效提升,不利于名著阅读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师在选择名著作品时,还要注重其自身的思想教育意义,重视文学指导作用的发挥,语文知识浓厚的同时,兼具丰富的人生哲理,既能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积累,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由白话书写而成的,易读易懂,引人入胜的曲折情节,独到形象的人物刻画,非常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因此,笔者让学生通过观看央视版的《水浒传》来梳理其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尤其是书中的经典故事片段,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风雪山神庙”等,都可以让学生先看视频,再进行书籍阅读,以此引领学生走进名著大门,结合脑海中的声色光影展开自主阅读,有效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记忆,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教学目标。
二、 不同体裁,展开引导式阅读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的名著并不仅限于某一种体裁,而是各种体裁都有。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名著体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切忌一概而论,导致学生出现阅读差异,一知半解,而不是真正理解和读懂名著。一般,初中语文课本中通常会涉及以下几种名著。
(一)小说体裁
小说体裁的名著是最为常见的、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一类。小说体裁的名著通常以故事情节为主要表现内容。学习此类名著,既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小说内容的中心思想,也是为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手法。换言之,小说体裁的名著引导阅读主要就是针对以上两点展开的。以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为例,首先,笔者让学生明白了鲁迅笔下的“狂人形象”,旨在表达旧中国封建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这也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其次,学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所了解之后,笔者会挑选一些代表性较强的段落,从中分析鲁迅先生在本篇小说中所使用的写作技巧,以及其所表达出来的效果。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掌握了如何阅读小说体裁的名著的技巧,并从中获取到知识。
(二)散文体裁
在名著作品中,散文体裁居于多数,且大多是抒情类的小品文。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应该教给学生如何辨别散文体裁,明确散文概念。首先,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什么样的文体形式?其次,散文与杂文、小说文体之间的差别是什么?以此为前提,教师再展开进一步的细致教学,帮助学生在明确区分文体的前提下,对各种文体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熟练掌握散文的学习技巧,深入了解散文主旨。
散文所抒发的情感通常都较为强烈,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不仅要默读,更要让学生大声朗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到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切实感受到散文的独特之美。
(三)诗歌体裁
诗歌既是指现代诗歌,也指我国古代的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诗歌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明确其中思想感情,且记忆较为经典的诗歌语句。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诗歌体裁的文学名著时,除了要注重诗歌本身独有的韵律之外,还要给学生介绍诗歌作者的个人信息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重点理解经典语句,深化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记忆和掌握。
以经典诗歌《长恨歌》为例,笔者首先引领学生对整首诗歌的文体进行了分析,明确该诗是七言古体诗歌;然后,介绍该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以唐朝的“安史之乱”为背景进行创作的。这样,学生很快就能进行诗歌学习状态,从而快速理解并背诵诗歌。
三、 落实理念,指导阅读方法
现行语文教材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改版与更新,因而在名著阅读板块与旧语文教材相比差别很大。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名著阅读方法更具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的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教给学生正确而又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有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获得切实、不断的提升。 (一)精读结合跳读
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名著阅读,而最为有效的阅读方法就是精读法和跳读法。学生可以结合书籍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其中,感受细腻、理解透彻、联想广泛即为精读;为提高阅读效率,选择主动舍弃有意义的内容,即为跳读。在阅读实践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方法,尤其是阅读文学名著时,这两种阅读方法的交替使用更为快速、有效。
在七年级的名著导读中,选取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一些经典片段。这时,在阅读该名著时,我们选择的阅读方法就是精读结合跳读。以《西游记》最具代表性情节之一——“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为例,作者用了三个章節来叙述这一故事,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这一章节需要精读。首先,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将芭蕉扇借给孙悟空?这就与之前观世音菩萨帮助孙悟空降服红孩儿有关。如若学生不肯精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根本就不能体会到孙悟空借芭蕉扇的艰难。此为细读。其次,在阅读过程中,笔者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内容。仍以该章节为例,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面对孙悟空借扇的艰难,唐僧、猪八戒以及沙僧各自体现了什么特点?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或者故事情节不够精彩的内容,我们可以选择跳过。此为跳读。如,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选择跳过对外貌和环境的描写部分,有效提高阅读效率。但是,在阅读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情节的不同而采取响应有效的阅读方法,将精读与跳读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实现阅读效率的提升。
(二)整体阅读
现今,新课改要求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学会采用“整体感知—分节阅读—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学方法。首先,把握作品的整体内容;其次,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联系各个部分,形成对整部作品的认识。具体阅读步骤如下。
第一,浅读。首先,大致浏览整部作品,可以通过目录部分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在进行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把握整体文本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主题内容。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思维去阅读文本,有助于整体感知文章。这样,学生可以真正感知到文学作品,而不是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将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等简单地介绍给学生。在教师讲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整体感知作品,从而借助教师的讲解更为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该文学作品。
第二,研读。通过上一步的阅读,学生已经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学生的认识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名著阅读还是考试的必考题目,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原文进行阅读和理解,可以对文章内容有更好的把握,理解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从而快速掌握文章主旨,丰富自身知识储备,轻松自如地应对考试。当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面对名著阅读题目时,必须要根据名著阅读所涉及的方向去认真思考和研究题目,仔细研读相关的作品内容,并进行再一次的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答案。这是阅读教学中经常会涉及的两个最为常见的步骤,需要学生在阅读中灵活运用,长期坚持,即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会获得不断提升。
(三)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当前阅读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阅读方法。通过对两篇及以上的文章内容、文章形式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快速发现其中的异同,从而由浅入深地展开阅读活动,深入理解阅读内容,提高自身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传》为例,二者都被编入现行语文教材当中,我们在阅读学习中就可以采用比较阅读法。首先,两部小说都是在描写反抗,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作者通过小说来抨击社会。其次,两部小说的结局各不相同。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从宏观上理解两部作品,同时在对比阅读中,学生还可以从题材、内容及结构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文本,促进自身鉴赏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到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正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强化综合素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掌握丰富的阅读技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会获得整体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小伟.创新教法,激活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华夏教师,2019(11):37-38.
[2]冯小碧.小议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方法[N].发展导报,2019(17).
[3]肖庆红.初中语文统编本名著阅读指导策略探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杨娜,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桃林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策略
顾名思义,文学名著即指全国乃至全世界公认的优秀而又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文学史上有定评的、经过专家反复筛选和实践检验的艺海明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它们都非常的出类拔萃,思想底蕴博大精深,艺术特色精湛卓绝,有助于加深读者的认识,教育作用巨大,更有着高度的审美作用。现如今,初中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节选自各大名著的经典片段,如《水浒传》《西游记》《昆虫记》等。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提高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 激发兴趣,走进名著阅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在名著阅读方面,依然还是以自身兴趣为主。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名著书目进行合理选择,充分发挥名著阅读的“发酵”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
现在,很多初中学生喜欢玩以三国为背景的游戏,喜欢看经典版的《西游记》,但如果让他们去阅读纸质版的名著经典,几乎就是翻不了几页就没兴趣了。初中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玩游戏等方式,更多的是从画面中获得更多的刺激和欢乐,很难保证他们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影视作品和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某本名著的兴趣,但是否能真正引领学生深入名著本身,并主动走进名著呢?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名著时,必须要讲究原则:首先,名著的趣味性越强,越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兴趣是学生阅读名著的基础因素。其次,教师在选择名著作品的时候,其内容必须难度适中。难度过高,容易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甚至还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压力;难度过低,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则会无法获得有效提升,不利于名著阅读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师在选择名著作品时,还要注重其自身的思想教育意义,重视文学指导作用的发挥,语文知识浓厚的同时,兼具丰富的人生哲理,既能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积累,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由白话书写而成的,易读易懂,引人入胜的曲折情节,独到形象的人物刻画,非常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因此,笔者让学生通过观看央视版的《水浒传》来梳理其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尤其是书中的经典故事片段,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风雪山神庙”等,都可以让学生先看视频,再进行书籍阅读,以此引领学生走进名著大门,结合脑海中的声色光影展开自主阅读,有效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记忆,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教学目标。
二、 不同体裁,展开引导式阅读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的名著并不仅限于某一种体裁,而是各种体裁都有。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名著体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切忌一概而论,导致学生出现阅读差异,一知半解,而不是真正理解和读懂名著。一般,初中语文课本中通常会涉及以下几种名著。
(一)小说体裁
小说体裁的名著是最为常见的、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一类。小说体裁的名著通常以故事情节为主要表现内容。学习此类名著,既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小说内容的中心思想,也是为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手法。换言之,小说体裁的名著引导阅读主要就是针对以上两点展开的。以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为例,首先,笔者让学生明白了鲁迅笔下的“狂人形象”,旨在表达旧中国封建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这也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其次,学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所了解之后,笔者会挑选一些代表性较强的段落,从中分析鲁迅先生在本篇小说中所使用的写作技巧,以及其所表达出来的效果。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掌握了如何阅读小说体裁的名著的技巧,并从中获取到知识。
(二)散文体裁
在名著作品中,散文体裁居于多数,且大多是抒情类的小品文。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时,应该教给学生如何辨别散文体裁,明确散文概念。首先,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什么样的文体形式?其次,散文与杂文、小说文体之间的差别是什么?以此为前提,教师再展开进一步的细致教学,帮助学生在明确区分文体的前提下,对各种文体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熟练掌握散文的学习技巧,深入了解散文主旨。
散文所抒发的情感通常都较为强烈,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不仅要默读,更要让学生大声朗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到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切实感受到散文的独特之美。
(三)诗歌体裁
诗歌既是指现代诗歌,也指我国古代的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诗歌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明确其中思想感情,且记忆较为经典的诗歌语句。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诗歌体裁的文学名著时,除了要注重诗歌本身独有的韵律之外,还要给学生介绍诗歌作者的个人信息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重点理解经典语句,深化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记忆和掌握。
以经典诗歌《长恨歌》为例,笔者首先引领学生对整首诗歌的文体进行了分析,明确该诗是七言古体诗歌;然后,介绍该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以唐朝的“安史之乱”为背景进行创作的。这样,学生很快就能进行诗歌学习状态,从而快速理解并背诵诗歌。
三、 落实理念,指导阅读方法
现行语文教材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改版与更新,因而在名著阅读板块与旧语文教材相比差别很大。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名著阅读方法更具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的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教给学生正确而又有效的阅读方法,只有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获得切实、不断的提升。 (一)精读结合跳读
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名著阅读,而最为有效的阅读方法就是精读法和跳读法。学生可以结合书籍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其中,感受细腻、理解透彻、联想广泛即为精读;为提高阅读效率,选择主动舍弃有意义的内容,即为跳读。在阅读实践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方法,尤其是阅读文学名著时,这两种阅读方法的交替使用更为快速、有效。
在七年级的名著导读中,选取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一些经典片段。这时,在阅读该名著时,我们选择的阅读方法就是精读结合跳读。以《西游记》最具代表性情节之一——“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为例,作者用了三个章節来叙述这一故事,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这一章节需要精读。首先,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将芭蕉扇借给孙悟空?这就与之前观世音菩萨帮助孙悟空降服红孩儿有关。如若学生不肯精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根本就不能体会到孙悟空借芭蕉扇的艰难。此为细读。其次,在阅读过程中,笔者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内容。仍以该章节为例,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面对孙悟空借扇的艰难,唐僧、猪八戒以及沙僧各自体现了什么特点?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或者故事情节不够精彩的内容,我们可以选择跳过。此为跳读。如,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选择跳过对外貌和环境的描写部分,有效提高阅读效率。但是,在阅读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情节的不同而采取响应有效的阅读方法,将精读与跳读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实现阅读效率的提升。
(二)整体阅读
现今,新课改要求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学会采用“整体感知—分节阅读—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学方法。首先,把握作品的整体内容;其次,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联系各个部分,形成对整部作品的认识。具体阅读步骤如下。
第一,浅读。首先,大致浏览整部作品,可以通过目录部分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在进行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把握整体文本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主题内容。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思维去阅读文本,有助于整体感知文章。这样,学生可以真正感知到文学作品,而不是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将作品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等简单地介绍给学生。在教师讲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整体感知作品,从而借助教师的讲解更为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该文学作品。
第二,研读。通过上一步的阅读,学生已经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学生的认识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名著阅读还是考试的必考题目,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原文进行阅读和理解,可以对文章内容有更好的把握,理解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从而快速掌握文章主旨,丰富自身知识储备,轻松自如地应对考试。当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面对名著阅读题目时,必须要根据名著阅读所涉及的方向去认真思考和研究题目,仔细研读相关的作品内容,并进行再一次的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答案。这是阅读教学中经常会涉及的两个最为常见的步骤,需要学生在阅读中灵活运用,长期坚持,即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会获得不断提升。
(三)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当前阅读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阅读方法。通过对两篇及以上的文章内容、文章形式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快速发现其中的异同,从而由浅入深地展开阅读活动,深入理解阅读内容,提高自身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传》为例,二者都被编入现行语文教材当中,我们在阅读学习中就可以采用比较阅读法。首先,两部小说都是在描写反抗,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作者通过小说来抨击社会。其次,两部小说的结局各不相同。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从宏观上理解两部作品,同时在对比阅读中,学生还可以从题材、内容及结构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文本,促进自身鉴赏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到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正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强化综合素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掌握丰富的阅读技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会获得整体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小伟.创新教法,激活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华夏教师,2019(11):37-38.
[2]冯小碧.小议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方法[N].发展导报,2019(17).
[3]肖庆红.初中语文统编本名著阅读指导策略探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杨娜,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桃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