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难度以及教学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属于教学组织者与引导者,同时也是为学生提供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初中教育中数学属于非常重要的教学课程,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定式习惯,导致初中数学也是学习难度相对较高的课程,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能够掌握公式理论,但是无法应用的现象,思维活跃度不足。所以,为了使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得到跨越式的发展,文章简要阐述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养成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提问;教学实践与研究
  一、 引言
  在初中生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属于提高学生思维积极性以及活跃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导致目前许多学生都存在提问意识欠缺的现象,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维主动性,无法去主动思考并发现问题,促使许多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都无法积极有效的思考,整个学习过程相对被动。对此,探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有效提问具备显著教育价值。
  二、 初中数学有效提问现状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问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是确保学生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路径,在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显著。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意识的培养效果普遍较差,所以有效提问也是需要积极改进的教学环节。在具体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教师提问过于形式化。许多教师对于有效提问的理解就是“问答”,一问一答的形式属于目前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的提问形式。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的有效提问虽然看似热闹,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经常会出现“是”“对”等肤浅的回答,这种提问方式显然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问价值不明显。2. 缺乏有效提问。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的各种问题普遍缺乏实际出发意义。在教学期间,许多教师并不考虑学生的思考问题特征与习惯,仅仅是教师自己进行讲解教学,缺乏对于学生的思维重视度。在新课程当中要求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但是真正课堂中并不能达到这一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目前来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意识的培养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对此,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提问意识显得非常重要。
  三、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有效提问养成策略
  (一)借助问题导入有效提问
  对于学生的有效提问培养的核心与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思维、思考能力,促使学生可以正确地掌握问题导学的方式、方法以及思维的技巧。在初中数学教育期间,教师可以有效地改进与优化问题的导入方式,借助简单明了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积极性,并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促使学生在问题分析与思考过程中保持高度注意力,从潜意识层面上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思考,促使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更近,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主动性,促使学生可以正确地意识到问题本身及其培养的重点策略。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问题的烘托,激发学生的思考悬念之后设置问题,或者是对已经存在的问题作为基础再次提问,提问中采用幽默趣味的语言为主,将学生的思维激发到活跃状态,从而提高提问效果。例如,在《反比例函数》这一知识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设计下列问题:1. 已知点A(2,y1),B(5,y2)属于反比例函数y=4x图像上两个点,对比y1与y2的大小。与此同时,学生会提出不同的答案,例如图像计算、函数增减性计算以及数据代入后的计算
  方程式。此时教师可以再提出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已知点A(2,y1),B(5,y2),C(-3,y3)属于反比例函数y=4x图像上的三个点,对比y1、y2、y3的大小。教师此时可以借助问题增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借助层次性问题的提出,可以促使学生可以保持更加活跃且广泛的思维,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问题教学效果。
  (二)强化提问思考价值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思考探讨意识,教师需要在提问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设计。借助探究性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自主思维意识。在提问过程中,以往教师都是以记忆性的问题为主,不仅要求学生按照书本回顾分析,同时还需要按照具体的事实进行扩大,这样的提问教学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对此,便可以在提问中突出探究性这一内容,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思考并提出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效率。另外,在初中数学教育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也非常重要,这也是有效提问的重要教育目标,可以借助问题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激发,促使学生可以围绕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思考探討,这要求教师有意识地体现学生个体性差异,突出提问的最佳形式以及重点,并结合学生的思维形式、规律,设计出系列性问题,保持问题的逻辑严密性与层次性,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设计系列性问题:1. 假设每人手上有20cm长铁丝,把它的头和尾连接做出正方形,做出的正方形只有一种吗;2. 利用这根铁丝再把它的头和尾连接做成一长方形,这样的长方形也只有一种吗;3. 假设长方形长和宽的长度分别设为x和y,那么x和y是什么样的数量关系;4. 在做成正方形时,相邻的两边符合x y=10,那么做成的长方形是不是确定的,构成的正方形是否为唯一确定呢;5. 尝试一下给长方形的两个相邻边添加一个条件,判断在条件增加时是否可以确定长方形为唯一;6. 如果20cm的铁丝裁剪成为20根长度1cm的小铁丝,并且把它的头和尾连接创建一个长方形,这样的长方形有无数个吗;7. 再增添一个新条件,例如2x-3y=5,此时长方形是否能够确定。借助这样的提问方式,因为该课程重要的常识比较多,可是重点的知识点有三个,它们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和应用列表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整数解。借助问题的设计方式围绕着20cm的铁丝进行思考,借助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围绕过程,让学生逐渐理解一个条件无法明确两个变量,这一知识的掌握相对快速。同时,借助20cm长度的铁丝截成20根长度为1cm的小铁丝时,围成一个长方形,此时可以让学生自然的形成对方程组列表求解的意识,此时思维活跃度相对较高,从而顺利地解决课本难点与重点。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更好地提高知识理解效果,思考问题怎样形成的、怎么解决,从而实现知识教学目的。   (三)优化有效提问培养环境
  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价值之一便是在于对学生表达思维的培养。在教学期间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应当积极构建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的好问习惯逐渐形成。为了更好地改善提问环境,教师需要注重发问时的态度,鼓励学生和教师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在对学生提出不明确问题的同时,应当与学生一同思考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考的方向与路径,抓住关键词进行提问,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在问题提出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问题的特征,促使学生可以独立地思考与学习,促使学生可以保持一个成长性的发展,真正将自己所发现与形成的问题转变成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促使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主体内容,促使学生可以逐渐形成独立的思考与学习习惯,从而保持一个高质量、稳定性学习成长发展状态。
  例如,在《有理数》教学期间,教师应当习惯性的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告诉学生,提供10分钟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并尝试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去对比有理数与自然数的区别,并判断有理数的分类,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四)合理的追问
  追问的含义便是追根究底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追问属于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基于方向、系列的方式,促使学生去思考不断提出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持续深入地思考,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掌握,促使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对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提问,同时,还需要学会对学生回答的及时追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另外,在课堂中采取追问的方式,可以将课堂中、书本内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经历以有效结合方式处理,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并应用相关知识。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判断平行四边形的定理有哪几条,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四边形的边、角和对角线三个要点去思考,如“应用一根木条制作平行四边形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促使学生思考前一问题有答案后及时追问,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形成准确的理解与掌握,还可以进一步接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知识利用的才能。
  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的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有效提问的同时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借助引导,激发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提问习惯,尽可能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水平,从而保障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得到支持,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水平,为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宏心.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J].数学教学通讯,2020(2):23-24.
  [2]毛兴明.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17):68-69.
  [3]刘永艳.农村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4]杨洪建.有效提問 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0):86.
  [5]苏兴爱.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5(4):161.
  作者简介:刘丽萍,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新塬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只是为了学习新的学科知识、提升学习成绩,同样,也需要养成文明、良好的礼仪举止,从而树立起更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小学生通过文明的礼仪举止、行为习惯,能够去礼貌待人、尊重他人,为其今后的健康、文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对小学生文明礼仪举止的培养、行为习惯的约束格外重视,促使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提升。而通过过
摘 要: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越来越深,学习难度加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对小学高段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数学教师能够意识到易错题管理和干预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的数学逻辑以及思维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以六年级教学为例,对小学高段数学易错题的管理与干预方法进行探究,可以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解题的准确率。  关键词:高段数学,易错题的管理;干
摘 要:看图写话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点,也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停课不停学”期间,教师利用简单的网络条件,脚踏实地引导学生掌握看图写话的基本技巧,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看图写话的能力。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远程指导;看图写话  近几年,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得语文者得天下”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作文分值也在语文考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毋庸置疑,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在
摘 要:小学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是端正学生品格的关键阶段。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德育不断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体育课堂虽注重户外锻炼,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亦是十分必要的。将德育行之有效地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拥有强健体魄时,兼具优良的意志品质。基于此,文章深度透视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以实际教学中的事例为抓手,探讨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德育;小学体育
摘 要:文章以前人的相关研究为参考,依托于物理这一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探究了在初中科学性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当下这一结合中显示出的相关问题,依据相关实例,向读者介绍了实验教学应该怎样具体的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结合中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怎样的助力,从上述这些方面,综合阐述了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现实,为现实情况提供一些建议,同时为
摘 要: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性、有创造性、有目的性地选择阅读书目,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阅读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鉴赏书面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思想与心灵的交流,由此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体验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将着重阐述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自主阅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式”教学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学生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当中,尤其是对于理论和生活实践联系比较大的学科,情境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达到老师的教学目标。文章主要分析了情境教学对初中物理课堂的重要意义,当前初中物理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初中物理课堂;多媒体手段  一、 引言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一个纲领性的重要文献,它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使我们对政治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可以说,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政治文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另一方面,和谐社会又是政治文明追求的重要目标和政治文明发展的社会基础。因此,要构建
摘 要: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程度,教师应正视学生之间真实存在的差异,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基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转化:用爱燃起希望之火,亲其师而信其道;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唤起自信心;细心关爱,耐心帮助;容忍错误,人生新起点;发挥尖子生的车头作用,结对帮扶;降低学习难度,持之以恒,保持转化成果。只要你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学困生的思维总有一天会豁然开朗。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花
摘 要: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培养的萌芽时期和关键阶段,因此应该重点关注和探索小学时期语文科目的教学策略。对语文学科来说,在较长时期的实践与探索中,人们发现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两者的结合存在难度,并且未能引起教师足够的注意。因此,文章将从“读写交融”“读写共生”角度分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