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课程是一门各高等教育院校普遍开设的课程,但由于军事院校本身有浓厚的任职教育导向且学员毕业后方向基本是确定的,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写作》课程在这类型院校具有比较特殊的一面,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也有特殊性。
【关键词】《写作》课程;教学;特殊之处;实践
1.《写作》课程的制度设计
(1)课程地位。《写作》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属于专业背景课程,面相指挥类的专业开设。从地位属性看,它从属于背景专业模块,在院校整体教学体系中地位并不高,也只是在少数专业中开设,与重要性并不相称。因为写作能力是公认的任职需要的能力,用人单位普遍比较重视。从地方大学的实践看来,清华大学已开设全校都要修的写作课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一点在军事院校还没有凸显出来。
(2)课程内容。这个课程使用的《写作》教材由于地位不高,没有高标准的大纲规定,基本处于各大单位和院校自主探索的阶段,各院校有的侧重于写作理论的讲授,有的侧重于公文写作,基本依次设计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具体实施。第一部分是理论篇,具体内容包括聚材论,讲如何收集写作材料;构思论,讲如何组织材料;表达论,讲如何将写作材料呈现出来。第二部分是文体论,具体讲各类文体,如文学文体,诗歌、小说等;公文文体,计划、总结、函、通告等;应用文体,如论文写作、微信公众号等。
(3)授课实践。从效果来看,学员普遍可以学会各类文体的写作,字数很多的问题可以完成草稿和框架的搭建工作,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学写作上想象力比较缺乏,中规中矩,像公文;公文写作上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文体分不清主送是谁,特别是函;应用文写作上满足于照猫画虎,格式正确,层次有待提高,特别是新媒体相关的内容由于学员根据相关规定不能随意使用新媒体,学员基本无法练习,尽管兴趣比较大,但效果有待提高。
(4)作业情况。从作业情况来看,这门课程教师会要求学员写训练计划、调查报告、前三年学习总结、上级组织的学术论文、想定情况的通告。从作业完成情况看,学员完成比較认真,大面积相互借鉴情况没有出现。
2.几点经验
(1)要培养兴趣营造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门实用性的课程来说,学生学习没兴趣,根本谈不上有好的学习效果。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因此在内容设计上不能过于讲究理论方法的讲授。对于部分内容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选一些学生感兴趣话题导入新课,当然,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哪些感兴趣;要不知不觉把话题引到“正题”上来。设置一个“课堂拓展”或“教学延伸”这个环节,以巩固教学成果。
(2)因材施教,因班施策 在我们专业,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有;即使在同一个班,战士本科和青年学员乃至民族学员的年龄层次和学历层次也有很大的差异,若采用相同教法,效果可想而知,肯定能好到哪里去。对于青年学员等,老师采用“讲授法”,精讲多练,效果不错。对于进学校有一段时间,又经历了当兵经历的学生,他们比较成熟,再加上又有人陆续担任模拟骨干上岗或毕业离开了学校,他们不免有些思想波动,情绪不稳,在这样得班级组织教学,教师可采用“案例法”或“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行动为导向--让他们“动起来”,还能收到较好得教学效果。
(3)结合练习,安排教程。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首先根据课后给出的材料或某组练习题,下达“学习任务”并提问:会不会写或做这些练习题?接着让学生试写或试做。提问: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你们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精讲“理论知识”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最后一个环节是要求学生再做或一次,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根据课后练习,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安排教学进程并组织教学,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更清楚教学重难点在哪里,并找到突破重难点方法:就能增强课堂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概言之,写作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因班施策;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改进学生成绩评分方法。这样,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几点反思
(1)文种知识没有理解透彻。从测试反馈来看,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掌握的程度,试卷的难度并不大,试卷题型多样,方式灵活,能较全面地了解和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虽如此,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基础知识,学生未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文种及概念界限模糊,部分学生未能按要求进行写作——这与《写作》课程教学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了解学习写作的意义与作用,特别是应用文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以及常用应用文的特点、写作格式与要求,特别是公文写作这种硬要求必须满足。
(2)学员练习太少,写作速度缓慢。只尽管课堂布置了大量的作业,要求学员课后完成并适时点评,但仍然有部分学员表示构思缓慢,下笔更慢,甚至考试卷都没有写完。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学员日常缺乏写作训练,单纯依靠完成作业的少量练习,这个训练量不足以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员处在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但茶壶里煮饺子的情况。应该鼓励他们日常多写,否则水平难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金鑫.新时代打造高职应用文写作金课的策略探索[J].高教学刊.2020(22).
[2]朱媛.高校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汉字文化.2020(15).
[3]丁安英.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实践途径探析——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6):51-56.
[4]萨仁图雅.关于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3):66-67.
[5]周凤丽.情境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2):136-137.
[6]常丹菲. 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文写作训练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7]张海轮.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03):62-63+74.
【关键词】《写作》课程;教学;特殊之处;实践
1.《写作》课程的制度设计
(1)课程地位。《写作》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属于专业背景课程,面相指挥类的专业开设。从地位属性看,它从属于背景专业模块,在院校整体教学体系中地位并不高,也只是在少数专业中开设,与重要性并不相称。因为写作能力是公认的任职需要的能力,用人单位普遍比较重视。从地方大学的实践看来,清华大学已开设全校都要修的写作课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一点在军事院校还没有凸显出来。
(2)课程内容。这个课程使用的《写作》教材由于地位不高,没有高标准的大纲规定,基本处于各大单位和院校自主探索的阶段,各院校有的侧重于写作理论的讲授,有的侧重于公文写作,基本依次设计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具体实施。第一部分是理论篇,具体内容包括聚材论,讲如何收集写作材料;构思论,讲如何组织材料;表达论,讲如何将写作材料呈现出来。第二部分是文体论,具体讲各类文体,如文学文体,诗歌、小说等;公文文体,计划、总结、函、通告等;应用文体,如论文写作、微信公众号等。
(3)授课实践。从效果来看,学员普遍可以学会各类文体的写作,字数很多的问题可以完成草稿和框架的搭建工作,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学写作上想象力比较缺乏,中规中矩,像公文;公文写作上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文体分不清主送是谁,特别是函;应用文写作上满足于照猫画虎,格式正确,层次有待提高,特别是新媒体相关的内容由于学员根据相关规定不能随意使用新媒体,学员基本无法练习,尽管兴趣比较大,但效果有待提高。
(4)作业情况。从作业情况来看,这门课程教师会要求学员写训练计划、调查报告、前三年学习总结、上级组织的学术论文、想定情况的通告。从作业完成情况看,学员完成比較认真,大面积相互借鉴情况没有出现。
2.几点经验
(1)要培养兴趣营造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门实用性的课程来说,学生学习没兴趣,根本谈不上有好的学习效果。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因此在内容设计上不能过于讲究理论方法的讲授。对于部分内容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选一些学生感兴趣话题导入新课,当然,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哪些感兴趣;要不知不觉把话题引到“正题”上来。设置一个“课堂拓展”或“教学延伸”这个环节,以巩固教学成果。
(2)因材施教,因班施策 在我们专业,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有;即使在同一个班,战士本科和青年学员乃至民族学员的年龄层次和学历层次也有很大的差异,若采用相同教法,效果可想而知,肯定能好到哪里去。对于青年学员等,老师采用“讲授法”,精讲多练,效果不错。对于进学校有一段时间,又经历了当兵经历的学生,他们比较成熟,再加上又有人陆续担任模拟骨干上岗或毕业离开了学校,他们不免有些思想波动,情绪不稳,在这样得班级组织教学,教师可采用“案例法”或“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行动为导向--让他们“动起来”,还能收到较好得教学效果。
(3)结合练习,安排教程。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首先根据课后给出的材料或某组练习题,下达“学习任务”并提问:会不会写或做这些练习题?接着让学生试写或试做。提问: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你们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精讲“理论知识”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最后一个环节是要求学生再做或一次,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根据课后练习,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安排教学进程并组织教学,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更清楚教学重难点在哪里,并找到突破重难点方法:就能增强课堂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概言之,写作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因班施策;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改进学生成绩评分方法。这样,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几点反思
(1)文种知识没有理解透彻。从测试反馈来看,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掌握的程度,试卷的难度并不大,试卷题型多样,方式灵活,能较全面地了解和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虽如此,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基础知识,学生未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文种及概念界限模糊,部分学生未能按要求进行写作——这与《写作》课程教学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了解学习写作的意义与作用,特别是应用文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以及常用应用文的特点、写作格式与要求,特别是公文写作这种硬要求必须满足。
(2)学员练习太少,写作速度缓慢。只尽管课堂布置了大量的作业,要求学员课后完成并适时点评,但仍然有部分学员表示构思缓慢,下笔更慢,甚至考试卷都没有写完。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学员日常缺乏写作训练,单纯依靠完成作业的少量练习,这个训练量不足以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员处在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但茶壶里煮饺子的情况。应该鼓励他们日常多写,否则水平难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金鑫.新时代打造高职应用文写作金课的策略探索[J].高教学刊.2020(22).
[2]朱媛.高校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汉字文化.2020(15).
[3]丁安英.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实践途径探析——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6):51-56.
[4]萨仁图雅.关于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3):66-67.
[5]周凤丽.情境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2):136-137.
[6]常丹菲. 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文写作训练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7]张海轮.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03):62-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