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外显层面之一,其目的是将精神文化价值渗透到物质环境氛围之中,打造出承载学校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如何突出农村学校物质文化的特色,将精神文化内隐价值更好地体现在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之上,形成具有较强教育力的物质文化氛围,是物质文化建设的基本着眼点。鉴于我县农村中心学校体制涵盖了校本部、完小、村小和幼儿园等多层次多类型办学实体,且各办学实体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尽相同,但普遍存在文化氛围差、资金缺乏等现状,对此,笔者提出以下物质文化建设思路。
一、完善硬件设施,彰显内隐价值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根据学校现状和当前需要,前瞻教育发展远景,先宏观规划,再分步建设。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要以学校精神文化内涵价值为指导,以有效承载和彰显学校的精神价值。
1.优化全镇校点布局
优化全镇校点布局,应综合考虑学生上学和教育发展的整体需要,先是停办部分生源少的村校,将全镇原有的七八所村校,按地理位置远近合并为三所,确保每隔5公里至少有一所学校。豹岭小学停办初中,将全镇初中集中到场镇中心地带的中心学校本部,充分发挥中心学校本部交通便利、人力和物力集中的优势。
2.调整各校内部布局
中心学校本部通过在南部新建运动场,中部调整教学和办公用房,北部新建学生宿舍和食堂,将教学集中于一号楼、二号楼,办公场所集中于三号楼,学生食宿集中于四号楼,基本改变了教学、办公、生活、活动四个功能区混杂拥挤、相互干扰的状况,使各功能区得以大体分隔,空间得到扩充和延展,基本形成了沿河自南至北依次为活动区、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的空间格局,构建了两横两纵的“井”字形建筑框架,使“井文化”的涵义在宏观形象层面得以传达。豹岭小学在进行灾后重建规划时,考虑到功能分区,重建后的学校分四级梯度依山而立,办公区位于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生活区的中部,便于领导和教师随时观察各个区位,及时反应和处置突发情况。
3.完善硬件设施
首先,在完善硬件设施时,在保证质量、安全和实用性的同时,考虑如何选择原料和设备的材质、色调、形态,并通过意向性的设计和施工来实现所希望打造的文化风格,以更全面地传达学校文化价值,对师生起到更好的教育、暗示和熏陶作用。其次,重点完善了中心学校本部的各项硬件设施,新建了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学生宿舍和师生食堂,还完善了新食堂和学生宿舍设施设备,改造设置了两个实验室以及体育活动场所等。
二、改造视听系统,突显文化氛围
改造视听系统,其目的是将潜在的精神文化价值渗透到所有感知层面,与一切形象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文化浓郁、个性鲜明、和谐统一的视听环境,为师生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精神建构和行为养成。改造视听系统工作,包括对建筑设施、活动场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各方面进行文化装饰,大到一幢教学楼,小到一面桌旗或一个胸牌,都要按照学校精神文化的价值指向,尽可能进行系统化的改造和完善。
1.建设主题景观,打造文化地标
学校的文化地标不仅由所有的物质载体来反映,也应由一些标志性建筑来作集中的凝炼突显,以此给全校师生和所有参观者以醒目、深刻的启示和教育。中心学校本部的文化地标是建筑在校园核心区的文化墙和主题雕塑。文化墙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介绍十大“文化”,第二层次是介绍具体的文化建设操作理念和模式。文化墙白墙红瓦,墙上每幅画面皆由彩色喷绘制成,各有“井泉”一眼作为暗影背景,画面四周有松竹梅兰写意图环绕,外围嵌以钢圈,然后再镶文化石,显得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气派。主题雕塑建筑在教学区中心地带,周围是一井口形状的花坛,中间立一形态流畅奔放的“井”字形不锈钢架,其上是一师两生,男生握笔,女生把书,女教师抚二人肩膀,三人相互扶持,昂首望天,表现出一种“淡泊居井志五岳,宁静眺远思四维”的文化主题。
2.落实理念上墙,突出办学追求
为让师生时时感受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并遵循这些理念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将重要的理念、标语、口号以各种形式安放到位置醒目的墙上。校训“井淘金、哺桃育李”,镶嵌在行政办公楼顶楼的阳台上,特别醒目,办学目标“办优质教育,育多样人才,树文化品牌,创县域名校”竖立在一号教学楼顶上,格外显眼。校风、教风、学风等则分别以喷绘小字的形式,张贴在行政办公楼底层的正面墙壁上。教师办公室前墙大字正中悬挂喷绘国旗,后墙大字正中悬挂喷绘校徽,分别寓意“祖国在我心中”和“学校在我心中”。豹岭小学将校训“如豹奋勇,越岭建功”八个字做成铁皮红字,镶嵌在行政办公楼二楼的阳台上,同时将“岭上黉门服务乡梓,学中豹子腾跃四方”十六个大字做成铁皮字悬于教学楼正面墙上,很有气势,十分醒目。正门两边还悬挂对联“岭上黉门薪火相传福泽桑梓,豹子精神学养无穷铸就俊杰”。
3.命名班级楼宇,彰显文化气息
为彰显各场所的文化气息,增强文化感染力和隐性教育力,我镇各校还对班级、主要建筑和部分道路进行文化命名,例如中心学校本部及幼儿园,全面契合“井文化”。幼儿园命名为“畅爱园”——扣“善良之井”,意为“铭善良之井,歌美好童真,畅温暖爱心”;中心学校本部为了与“井文化”的意象和内涵相契,将一号教学楼命名为“掘井楼”,等等,以增强该学校的教育力和感染力。
4.规范标识指示,统一外在形象
规范形象标识。要规范学校形象标识,一是校徽。中心学校本部的校徽设计为圆形,上半圈环缀“金李井镇中心学校”的汉语拼音,下半圈环缀“金李井镇中心学校”八个汉字,图案主体由“金李井”的汉语拼音开头三个字母“JLJ”以流线型变体形式构成一个“井”字,同时字母两头略为变化,形成上有山和太阳、下有溪流的模样。校徽“井”字寓意学校“井文化”;山和溪流分别寓意学校所处圣灵山、井溪河;太阳寓意希望和朝气蓬勃。二是校旗。中心学校本部的校旗是绿色为底,象征圣灵山、井溪河的绿水青山,旗帜中部缀校徽,作为金李井镇中心学校的标志;豹岭小学的校旗仍是绿色为底,象征豹岭的山山水水,旗帜中部仍缀豹岭小学的校徽,作为豹岭小学的标志。三是校服。身着规范统一、个性鲜明的校服,可以提高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誉感。教师制服呈现自信、高雅、大方的教师形象;门卫制服显得严肃亲切;学生校服分冬夏两套,色彩搭配和谐。四是安全文明提示语。规范安全文明提示语体现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如楼梯间贴“上下楼道靠右行,你谦我让脚步轻”等,卫生间贴“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等。五是校歌和作息信号。中心学校本部和豹岭小学新谱校歌,将歌词印制分发各班,校歌每天早晨朝会前定时在广播室自动播放。作息信号请县内音乐家谱曲制作成光盘,每天上下课即播放音乐代替传统的铃声,学生大课间活动的配乐也选取自制音乐。
5.师生动脑动手,完善校园文化
完善校园文化,首先是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大家齐动手,努力促进校园的园林化和常绿化,为师生营造优美宜人、空气清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如教学区是绿化的主体部分,侧重观赏性,选种了一批高矮结合、造型美观、四季常绿的树种;办公楼四周多种常绿灌木,如黄杨、栀子、冬青等;运动场则栽种很多被称为“绿色吸尘器”的泡桐树。此外,师生们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农村常见的麦秆柳条、木刻垒石、布艺编织等,组合成一些造型放在教室、寝室和各功能室中,增加学校的乡土文化气息,并定时清理校园墙壁上的垃圾和卫生死角,使校园更整洁。其次是共建文化宣传载体。文化宣传载体是学校物质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是完善校园网络,开办学校网站,建立教师博客圈,与全县兄弟学校和部分其他川南丘区中心学校链接,方便相互学习借鉴,也有利于全校师生借助网站学习;二是建立红领巾广播站,由学生自任编辑、记者、主播,每天中午和放学后各播放半小时;三是设立《 井溪灵韵 》《 豹山流翠 》等校刊,由团支部和少先队大队部主办,各班提供稿件,每半月一期,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四是行政办公楼外建两个钢质宣传栏,除张贴各种报刊外,还由学校各部门每月各办一期板报;五是各班每周办一期黑板报,团委少先队每半月办一期黑板报。
总之,农村物质文化建设一定要遵循先摸底后规划再建设的原则,要与该校的精神价值相契合,要在精心设计完成好精神文化内隐价值体系后再实施。还应努力突出本地的农村特色,发动师生就地取材,既可节约资金,又可培养师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建构学校文化品牌。此外,还要使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自然景观人文化,人文景观精致化,要集中突显学校的精神价值,增强其文化气息。
(作者单位:资中县金李井镇中心学校,四川 内江,641200)
一、完善硬件设施,彰显内隐价值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根据学校现状和当前需要,前瞻教育发展远景,先宏观规划,再分步建设。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要以学校精神文化内涵价值为指导,以有效承载和彰显学校的精神价值。
1.优化全镇校点布局
优化全镇校点布局,应综合考虑学生上学和教育发展的整体需要,先是停办部分生源少的村校,将全镇原有的七八所村校,按地理位置远近合并为三所,确保每隔5公里至少有一所学校。豹岭小学停办初中,将全镇初中集中到场镇中心地带的中心学校本部,充分发挥中心学校本部交通便利、人力和物力集中的优势。
2.调整各校内部布局
中心学校本部通过在南部新建运动场,中部调整教学和办公用房,北部新建学生宿舍和食堂,将教学集中于一号楼、二号楼,办公场所集中于三号楼,学生食宿集中于四号楼,基本改变了教学、办公、生活、活动四个功能区混杂拥挤、相互干扰的状况,使各功能区得以大体分隔,空间得到扩充和延展,基本形成了沿河自南至北依次为活动区、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的空间格局,构建了两横两纵的“井”字形建筑框架,使“井文化”的涵义在宏观形象层面得以传达。豹岭小学在进行灾后重建规划时,考虑到功能分区,重建后的学校分四级梯度依山而立,办公区位于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生活区的中部,便于领导和教师随时观察各个区位,及时反应和处置突发情况。
3.完善硬件设施
首先,在完善硬件设施时,在保证质量、安全和实用性的同时,考虑如何选择原料和设备的材质、色调、形态,并通过意向性的设计和施工来实现所希望打造的文化风格,以更全面地传达学校文化价值,对师生起到更好的教育、暗示和熏陶作用。其次,重点完善了中心学校本部的各项硬件设施,新建了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学生宿舍和师生食堂,还完善了新食堂和学生宿舍设施设备,改造设置了两个实验室以及体育活动场所等。
二、改造视听系统,突显文化氛围
改造视听系统,其目的是将潜在的精神文化价值渗透到所有感知层面,与一切形象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文化浓郁、个性鲜明、和谐统一的视听环境,为师生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精神建构和行为养成。改造视听系统工作,包括对建筑设施、活动场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各方面进行文化装饰,大到一幢教学楼,小到一面桌旗或一个胸牌,都要按照学校精神文化的价值指向,尽可能进行系统化的改造和完善。
1.建设主题景观,打造文化地标
学校的文化地标不仅由所有的物质载体来反映,也应由一些标志性建筑来作集中的凝炼突显,以此给全校师生和所有参观者以醒目、深刻的启示和教育。中心学校本部的文化地标是建筑在校园核心区的文化墙和主题雕塑。文化墙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介绍十大“文化”,第二层次是介绍具体的文化建设操作理念和模式。文化墙白墙红瓦,墙上每幅画面皆由彩色喷绘制成,各有“井泉”一眼作为暗影背景,画面四周有松竹梅兰写意图环绕,外围嵌以钢圈,然后再镶文化石,显得古朴典雅又不失现代气派。主题雕塑建筑在教学区中心地带,周围是一井口形状的花坛,中间立一形态流畅奔放的“井”字形不锈钢架,其上是一师两生,男生握笔,女生把书,女教师抚二人肩膀,三人相互扶持,昂首望天,表现出一种“淡泊居井志五岳,宁静眺远思四维”的文化主题。
2.落实理念上墙,突出办学追求
为让师生时时感受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并遵循这些理念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将重要的理念、标语、口号以各种形式安放到位置醒目的墙上。校训“井淘金、哺桃育李”,镶嵌在行政办公楼顶楼的阳台上,特别醒目,办学目标“办优质教育,育多样人才,树文化品牌,创县域名校”竖立在一号教学楼顶上,格外显眼。校风、教风、学风等则分别以喷绘小字的形式,张贴在行政办公楼底层的正面墙壁上。教师办公室前墙大字正中悬挂喷绘国旗,后墙大字正中悬挂喷绘校徽,分别寓意“祖国在我心中”和“学校在我心中”。豹岭小学将校训“如豹奋勇,越岭建功”八个字做成铁皮红字,镶嵌在行政办公楼二楼的阳台上,同时将“岭上黉门服务乡梓,学中豹子腾跃四方”十六个大字做成铁皮字悬于教学楼正面墙上,很有气势,十分醒目。正门两边还悬挂对联“岭上黉门薪火相传福泽桑梓,豹子精神学养无穷铸就俊杰”。
3.命名班级楼宇,彰显文化气息
为彰显各场所的文化气息,增强文化感染力和隐性教育力,我镇各校还对班级、主要建筑和部分道路进行文化命名,例如中心学校本部及幼儿园,全面契合“井文化”。幼儿园命名为“畅爱园”——扣“善良之井”,意为“铭善良之井,歌美好童真,畅温暖爱心”;中心学校本部为了与“井文化”的意象和内涵相契,将一号教学楼命名为“掘井楼”,等等,以增强该学校的教育力和感染力。
4.规范标识指示,统一外在形象
规范形象标识。要规范学校形象标识,一是校徽。中心学校本部的校徽设计为圆形,上半圈环缀“金李井镇中心学校”的汉语拼音,下半圈环缀“金李井镇中心学校”八个汉字,图案主体由“金李井”的汉语拼音开头三个字母“JLJ”以流线型变体形式构成一个“井”字,同时字母两头略为变化,形成上有山和太阳、下有溪流的模样。校徽“井”字寓意学校“井文化”;山和溪流分别寓意学校所处圣灵山、井溪河;太阳寓意希望和朝气蓬勃。二是校旗。中心学校本部的校旗是绿色为底,象征圣灵山、井溪河的绿水青山,旗帜中部缀校徽,作为金李井镇中心学校的标志;豹岭小学的校旗仍是绿色为底,象征豹岭的山山水水,旗帜中部仍缀豹岭小学的校徽,作为豹岭小学的标志。三是校服。身着规范统一、个性鲜明的校服,可以提高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誉感。教师制服呈现自信、高雅、大方的教师形象;门卫制服显得严肃亲切;学生校服分冬夏两套,色彩搭配和谐。四是安全文明提示语。规范安全文明提示语体现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如楼梯间贴“上下楼道靠右行,你谦我让脚步轻”等,卫生间贴“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等。五是校歌和作息信号。中心学校本部和豹岭小学新谱校歌,将歌词印制分发各班,校歌每天早晨朝会前定时在广播室自动播放。作息信号请县内音乐家谱曲制作成光盘,每天上下课即播放音乐代替传统的铃声,学生大课间活动的配乐也选取自制音乐。
5.师生动脑动手,完善校园文化
完善校园文化,首先是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大家齐动手,努力促进校园的园林化和常绿化,为师生营造优美宜人、空气清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如教学区是绿化的主体部分,侧重观赏性,选种了一批高矮结合、造型美观、四季常绿的树种;办公楼四周多种常绿灌木,如黄杨、栀子、冬青等;运动场则栽种很多被称为“绿色吸尘器”的泡桐树。此外,师生们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农村常见的麦秆柳条、木刻垒石、布艺编织等,组合成一些造型放在教室、寝室和各功能室中,增加学校的乡土文化气息,并定时清理校园墙壁上的垃圾和卫生死角,使校园更整洁。其次是共建文化宣传载体。文化宣传载体是学校物质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是完善校园网络,开办学校网站,建立教师博客圈,与全县兄弟学校和部分其他川南丘区中心学校链接,方便相互学习借鉴,也有利于全校师生借助网站学习;二是建立红领巾广播站,由学生自任编辑、记者、主播,每天中午和放学后各播放半小时;三是设立《 井溪灵韵 》《 豹山流翠 》等校刊,由团支部和少先队大队部主办,各班提供稿件,每半月一期,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四是行政办公楼外建两个钢质宣传栏,除张贴各种报刊外,还由学校各部门每月各办一期板报;五是各班每周办一期黑板报,团委少先队每半月办一期黑板报。
总之,农村物质文化建设一定要遵循先摸底后规划再建设的原则,要与该校的精神价值相契合,要在精心设计完成好精神文化内隐价值体系后再实施。还应努力突出本地的农村特色,发动师生就地取材,既可节约资金,又可培养师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建构学校文化品牌。此外,还要使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自然景观人文化,人文景观精致化,要集中突显学校的精神价值,增强其文化气息。
(作者单位:资中县金李井镇中心学校,四川 内江,64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