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当地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状况,确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举措,对建设有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任务驱动;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O42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39-0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莱芜職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科并举的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示范专业。近年来,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
一、当地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状况
由于莱芜市确立了“钢铁立市”的发展战略,加大了钢铁冶炼与自动化方面的人才需求,人才需求方面出现结构失调状况。
1.在知识结构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这一行业中,掌握传统加工方法的人很多,而掌握新技术的人却很少,既懂传统的加工方法又掌握现代新技术的人就更少了。
2.综合能力方面:有理论知识,能阅读英文资料、懂电脑、会维修进口设备的复合型人才非常抢手,而一般科室管理人员基本饱和。
3.在人才结构方面:企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奇缺,虽然我市引入部分人才,但面向基层的仍很缺乏,仅莱芜市近4年内将新增机械加工方面的从业人员6000人。
二、建设目标
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购置设备、培训师资,达到如下建设目标。
1.使本专业实训基地成为具有教学、科研、生产等功能的多功能实训基地,使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
2.使本专业实训基地成为我市各职业学校、企业和再就业培训的资源共享型教学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3.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即服务于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学,又通过对外开展技术服务、产品生产加工,把教育的投入变为产出化投入。
三、建设思路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要为本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相关专业服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机电一体化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建设实训基地。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要实现资源共享和发挥示范作用。以服务本校为主,与全市职教中心、职业学校和周边市县职业学校及相关企业共享资源,向社会、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产品加工、职业技能鉴定等内容。
3.为了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效果与水平,通过培养、引进、兼职等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管理规范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主要举措
1.组织保障。 成立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加快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进程。由院领导担任组长,设立实训基地管理办公室,加强实训基地常规化管理。
2.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实训基地正常运行
(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技术指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严格审核基地建设方案,在技术上保证落实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规定的建设内容。
(2)学院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强基地建设资金的管理,加快实训楼的建设步伐。
(3)建立基地建设验收制度。设备购置、安装后要及时进行设备的验收和管理,保证设备的完好。
(4)加强实训基地的运作和设备维护、维修和保养工作,以保证实训基地的设备正常运行。
(5)为了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在严格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的前提下,按市场价格收费,用于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在资源共享时对共享单位和个人收取适当费用,收费标准以基地使用成本计算。
3.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1)成立校企合作公司。 与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如果条件成熟,与合作企业合资成立校企合作公司,本专业相关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企业运行,以法律形式保证合作双方的责、权、利。制订相应的公司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与激励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与生产效益。
(2)鼓励教师与企业密切联系。 学院出台鼓励文件,促进本专业与企业分厂或车间、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结对子”活动,为教师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创造条件。
(3)继续完善“订单培养”模式。 实训基地建成后,增加合作企业数量,进一步发挥职教集团在本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4)完善生产任务驱动模式。 引入企业长线产品的生产任务,将产品加工作为生产实践教学典型教学项目,在实训指导教师带领下完成生产加工任务,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目标。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
(5)强化本专业服务企业的能力。 提高本专业为企业提高利益的能力,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轮训,接受企业委托的项目研究与开发,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确保实训基地高效正常运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科研和技术服务水平。为此每年将派出3-5名专职教师或实验实训管理员,围绕实训和教学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按照上述思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已基本建设完成,陆续开展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参观实习等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还辐射了相关的中专学校,为其进行职业技术培训。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占顺.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1)
[2]马连华.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 2009,(29)
[3]周玲. 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11)
[4]罗怀晓.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07)
【关键词】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任务驱动;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O42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39-0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莱芜職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科并举的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示范专业。近年来,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索。
一、当地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状况
由于莱芜市确立了“钢铁立市”的发展战略,加大了钢铁冶炼与自动化方面的人才需求,人才需求方面出现结构失调状况。
1.在知识结构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这一行业中,掌握传统加工方法的人很多,而掌握新技术的人却很少,既懂传统的加工方法又掌握现代新技术的人就更少了。
2.综合能力方面:有理论知识,能阅读英文资料、懂电脑、会维修进口设备的复合型人才非常抢手,而一般科室管理人员基本饱和。
3.在人才结构方面:企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奇缺,虽然我市引入部分人才,但面向基层的仍很缺乏,仅莱芜市近4年内将新增机械加工方面的从业人员6000人。
二、建设目标
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购置设备、培训师资,达到如下建设目标。
1.使本专业实训基地成为具有教学、科研、生产等功能的多功能实训基地,使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
2.使本专业实训基地成为我市各职业学校、企业和再就业培训的资源共享型教学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3.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即服务于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学,又通过对外开展技术服务、产品生产加工,把教育的投入变为产出化投入。
三、建设思路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要为本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相关专业服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机电一体化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建设实训基地。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要实现资源共享和发挥示范作用。以服务本校为主,与全市职教中心、职业学校和周边市县职业学校及相关企业共享资源,向社会、行业提供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产品加工、职业技能鉴定等内容。
3.为了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效果与水平,通过培养、引进、兼职等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管理规范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主要举措
1.组织保障。 成立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加快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进程。由院领导担任组长,设立实训基地管理办公室,加强实训基地常规化管理。
2.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实训基地正常运行
(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技术指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严格审核基地建设方案,在技术上保证落实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规定的建设内容。
(2)学院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强基地建设资金的管理,加快实训楼的建设步伐。
(3)建立基地建设验收制度。设备购置、安装后要及时进行设备的验收和管理,保证设备的完好。
(4)加强实训基地的运作和设备维护、维修和保养工作,以保证实训基地的设备正常运行。
(5)为了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在严格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的前提下,按市场价格收费,用于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在资源共享时对共享单位和个人收取适当费用,收费标准以基地使用成本计算。
3.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1)成立校企合作公司。 与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如果条件成熟,与合作企业合资成立校企合作公司,本专业相关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企业运行,以法律形式保证合作双方的责、权、利。制订相应的公司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与激励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与生产效益。
(2)鼓励教师与企业密切联系。 学院出台鼓励文件,促进本专业与企业分厂或车间、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结对子”活动,为教师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创造条件。
(3)继续完善“订单培养”模式。 实训基地建成后,增加合作企业数量,进一步发挥职教集团在本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4)完善生产任务驱动模式。 引入企业长线产品的生产任务,将产品加工作为生产实践教学典型教学项目,在实训指导教师带领下完成生产加工任务,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目标。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
(5)强化本专业服务企业的能力。 提高本专业为企业提高利益的能力,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轮训,接受企业委托的项目研究与开发,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确保实训基地高效正常运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科研和技术服务水平。为此每年将派出3-5名专职教师或实验实训管理员,围绕实训和教学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按照上述思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已基本建设完成,陆续开展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参观实习等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还辐射了相关的中专学校,为其进行职业技术培训。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占顺.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1)
[2]马连华.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 2009,(29)
[3]周玲. 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11)
[4]罗怀晓.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