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如何让这颗 “美的种子”生根发芽的,茁壮成长,需要为之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这个环境则是成人的呵护、理解、欣赏和支持。教师则要转变观念,从幼儿兴趣入手,为幼儿营造充满创意艺术氛围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创意思维,为幼儿插上奇思妙想的翅膀。
【关键词】营造创意;美术环境;激发孩子的奇思妙想
1 从兴趣入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美术活动中,首先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氛围和多样的绘画形式,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创作欲望。并尝试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在一种安静、柔和的气氛中来进行绘画创作,宽松的作画环境扫除了幼儿绘画的心理障碍,也更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灵感。
区角美术活动中,我看见思思正在聚精会神的画雨伞,雨伞画的很漂亮,五颜六色。可是再过了一会我去看时发现雨伞上面涂满了黑乎乎的颜色,使整个画面看上去很糊,我刚想去批评他,但我看见他一双天真的大眼睛正看着我。于是,我耐下心来,轻轻地问他:“思思,你刚才画的那么好看的雨伞怎么不见了?他笑着说:“哈哈哈……,老师,你不知道了吧!因为刚才打雷刮风了,下起了大雨,把小花伞都吹的东到西歪了,小花伞在雨中了。” 听了他的话,我恍然大悟。瞧!孩子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呀!孩子会把画面想象成这样,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在成人眼里画面干净,颜色丰富才是好画,而接受不了黑乎乎的画面。我真庆幸自己当时多了一份耐心,也为孩子没有死板地去模仿老师的作品,而是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孩子的思维不受定式所限,常常是异想天开,而智慧的火花也就在这异想天开中迸射出来。作为孩子心灵的启蒙者,不应将孩子的世界囿于成人的思维定势之中,而应适时引导,点拨,那样就会收到许多孩子的“奇思妙想”。通过这件事件的发生,让我懂得身为孩子的启蒙老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有机会表达,将天分发挥到极致!
2 充满艺术氛围的教育环境对孩子们的创作有重要的意义
2.1 多种表现形式,激发创作热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的兴趣。”歌曲、律动、舞蹈、节奏乐等音乐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是幼儿接触最广泛、最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形式。色彩鲜艳的油画棒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起他们想画画的欲望,水粉、水墨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毛笔蘸颜料作画既快又省,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而手工制作既能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又能锻炼手的小肌肉群能力的发展。
例如:折纸活动《会变的钢琴》,我创设情景,让孩子们觉得钢琴真好,跟着钢琴唱歌真好听,想有一架自己的钢琴带回家的愿望。我在黑板上事先画好了图示,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用正方形纸折钢琴,要求边与边对齐,角与角对齐,折痕压平。从而培养幼儿手脂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具体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范例。
(2)引导幼儿认识步骤图:图上的虚线表示折的线,箭头表示折的方向。
(3)引导幼儿按图示跟老师一步一步折,教师重点指导打开角的折法。
(4)钢琴折好后,幼儿边弹折好的钢琴,边跟着教师的琴声唱歌。幼儿到了中班后,要求一下子提高了,请他们看图示折纸,虽然很感兴趣,但看起来很困难,虽然老师反复讲解,但我发现大多数幼儿还是听老师在讲解,不会自己边看边听老师折,但经过这次活动后,我发现幼儿对于折纸活动感兴趣了,你会发现,在课余活动时,他们会自己讨论折纸的方法呢!
2.2 家长的引导,另辟展示舞台。
首先,调动涂鸦期孩子的积极性。家长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铅笔、圆珠笔、粉笔、彩笔、蜡笔等等,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其接触多彩的绘画工具。其次是帮助象征期的孩子坚定想法。在幼儿绘画中家长尽可能地细心观察孩子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孩子跨上更高的阶梯。第三是适时引导激发孩子的表现力。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引导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提炼美、表现美。孩子在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之后才能画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图案。
3 挖掘生活中多元化的材料,大胆尝试创作。
丰富的绘画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既然是多元表现创意活动,那材料的多元是无疑的。
3.1 收集材料,激发参与兴趣。
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更贴近幼儿生活的、更有效创作的素材,可以调动幼儿和父母的积极性,共同去发现日常生活中有用的果壳、废旧衣物布料、毛线、酒瓶盖、饮料瓶和盖、包装盒、一次性纸杯和旧报纸等废旧物品。在美术课中,教師可通过生活材料的特性,引导幼儿对这些废旧物品进行再次创造,从而制造出千奇百怪的、有趣的物品。例如幼儿在收集废旧品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改造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各异和大小不同的纸盒,有的幼儿使用酸奶盒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有的幼儿利用纸盒做出了小火车。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带动幼儿对美术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启发幼儿主动发现和体验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美。另外,大自然能够包罗万象,为幼儿艺术创作提供了树叶、蔬菜、种子、贝壳、沙子、石头等许多美术题材,这些都是幼儿熟悉常见的事物,教师可通过亲近自然,收集自然材料方式进行。
3.2 循循善诱,激发创新意识。
幼儿在收集生活材料后,进行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可通过生活材料举例说明,同一种材料能够制作出不同物品,从点到面,循循善诱启发幼儿充分利用材料颜色、材质和形状进行大胆创作,从而创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例如矿泉水瓶,可以按照需求进行剪切,也可使用不同颜料进行涂鸦、绘画,让色彩、图案丰富起来,也可以用线条来绘画,来装饰瓶子。又如废旧毛线,可以按照颜色不同拉直、卷曲,制作出不同国家小朋友的头发、狮子的鬃毛,也可以糅合成一个团做成装饰物品,也可以将白色毛线连接起来制作成云朵,或者是将绿色毛线做成小草,制作成毛线绒团等,还可以创造出可爱的小动物、人物等手工制品……让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联想能力,创作出意想不到的美术作品。
3.3 动手操作,提升创造能力。
幼儿收集生活材料后,接下来就是动手操作。在利用生活材料进行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幼儿观察比较,启发引导,帮助幼儿完成美术作品,以此丰富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机关幼儿园 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如何让这颗 “美的种子”生根发芽的,茁壮成长,需要为之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这个环境则是成人的呵护、理解、欣赏和支持。教师则要转变观念,从幼儿兴趣入手,为幼儿营造充满创意艺术氛围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创意思维,为幼儿插上奇思妙想的翅膀。
【关键词】营造创意;美术环境;激发孩子的奇思妙想
1 从兴趣入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美术活动中,首先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氛围和多样的绘画形式,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创作欲望。并尝试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在一种安静、柔和的气氛中来进行绘画创作,宽松的作画环境扫除了幼儿绘画的心理障碍,也更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灵感。
区角美术活动中,我看见思思正在聚精会神的画雨伞,雨伞画的很漂亮,五颜六色。可是再过了一会我去看时发现雨伞上面涂满了黑乎乎的颜色,使整个画面看上去很糊,我刚想去批评他,但我看见他一双天真的大眼睛正看着我。于是,我耐下心来,轻轻地问他:“思思,你刚才画的那么好看的雨伞怎么不见了?他笑着说:“哈哈哈……,老师,你不知道了吧!因为刚才打雷刮风了,下起了大雨,把小花伞都吹的东到西歪了,小花伞在雨中了。” 听了他的话,我恍然大悟。瞧!孩子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呀!孩子会把画面想象成这样,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在成人眼里画面干净,颜色丰富才是好画,而接受不了黑乎乎的画面。我真庆幸自己当时多了一份耐心,也为孩子没有死板地去模仿老师的作品,而是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孩子的思维不受定式所限,常常是异想天开,而智慧的火花也就在这异想天开中迸射出来。作为孩子心灵的启蒙者,不应将孩子的世界囿于成人的思维定势之中,而应适时引导,点拨,那样就会收到许多孩子的“奇思妙想”。通过这件事件的发生,让我懂得身为孩子的启蒙老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有机会表达,将天分发挥到极致!
2 充满艺术氛围的教育环境对孩子们的创作有重要的意义
2.1 多种表现形式,激发创作热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的兴趣。”歌曲、律动、舞蹈、节奏乐等音乐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是幼儿接触最广泛、最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形式。色彩鲜艳的油画棒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起他们想画画的欲望,水粉、水墨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毛笔蘸颜料作画既快又省,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而手工制作既能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又能锻炼手的小肌肉群能力的发展。
例如:折纸活动《会变的钢琴》,我创设情景,让孩子们觉得钢琴真好,跟着钢琴唱歌真好听,想有一架自己的钢琴带回家的愿望。我在黑板上事先画好了图示,引导幼儿学习看图示用正方形纸折钢琴,要求边与边对齐,角与角对齐,折痕压平。从而培养幼儿手脂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具体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范例。
(2)引导幼儿认识步骤图:图上的虚线表示折的线,箭头表示折的方向。
(3)引导幼儿按图示跟老师一步一步折,教师重点指导打开角的折法。
(4)钢琴折好后,幼儿边弹折好的钢琴,边跟着教师的琴声唱歌。幼儿到了中班后,要求一下子提高了,请他们看图示折纸,虽然很感兴趣,但看起来很困难,虽然老师反复讲解,但我发现大多数幼儿还是听老师在讲解,不会自己边看边听老师折,但经过这次活动后,我发现幼儿对于折纸活动感兴趣了,你会发现,在课余活动时,他们会自己讨论折纸的方法呢!
2.2 家长的引导,另辟展示舞台。
首先,调动涂鸦期孩子的积极性。家长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铅笔、圆珠笔、粉笔、彩笔、蜡笔等等,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其接触多彩的绘画工具。其次是帮助象征期的孩子坚定想法。在幼儿绘画中家长尽可能地细心观察孩子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孩子跨上更高的阶梯。第三是适时引导激发孩子的表现力。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引导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提炼美、表现美。孩子在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之后才能画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图案。
3 挖掘生活中多元化的材料,大胆尝试创作。
丰富的绘画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既然是多元表现创意活动,那材料的多元是无疑的。
3.1 收集材料,激发参与兴趣。
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更贴近幼儿生活的、更有效创作的素材,可以调动幼儿和父母的积极性,共同去发现日常生活中有用的果壳、废旧衣物布料、毛线、酒瓶盖、饮料瓶和盖、包装盒、一次性纸杯和旧报纸等废旧物品。在美术课中,教師可通过生活材料的特性,引导幼儿对这些废旧物品进行再次创造,从而制造出千奇百怪的、有趣的物品。例如幼儿在收集废旧品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改造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各异和大小不同的纸盒,有的幼儿使用酸奶盒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有的幼儿利用纸盒做出了小火车。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带动幼儿对美术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启发幼儿主动发现和体验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美。另外,大自然能够包罗万象,为幼儿艺术创作提供了树叶、蔬菜、种子、贝壳、沙子、石头等许多美术题材,这些都是幼儿熟悉常见的事物,教师可通过亲近自然,收集自然材料方式进行。
3.2 循循善诱,激发创新意识。
幼儿在收集生活材料后,进行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可通过生活材料举例说明,同一种材料能够制作出不同物品,从点到面,循循善诱启发幼儿充分利用材料颜色、材质和形状进行大胆创作,从而创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例如矿泉水瓶,可以按照需求进行剪切,也可使用不同颜料进行涂鸦、绘画,让色彩、图案丰富起来,也可以用线条来绘画,来装饰瓶子。又如废旧毛线,可以按照颜色不同拉直、卷曲,制作出不同国家小朋友的头发、狮子的鬃毛,也可以糅合成一个团做成装饰物品,也可以将白色毛线连接起来制作成云朵,或者是将绿色毛线做成小草,制作成毛线绒团等,还可以创造出可爱的小动物、人物等手工制品……让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联想能力,创作出意想不到的美术作品。
3.3 动手操作,提升创造能力。
幼儿收集生活材料后,接下来就是动手操作。在利用生活材料进行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幼儿观察比较,启发引导,帮助幼儿完成美术作品,以此丰富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机关幼儿园 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