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we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与控制,能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的一种信息技术。它具有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两者的优势。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的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1、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示出的优势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价值已经逐渐的显示出来,因此,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青睐。
  1.1通过多媒体来充分显示语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很多时候,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且难度较大的知识在老师的讲解之后,学生仍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以及生搬硬套。如果借助多媒体的使用,很多知识将会变得更加系统化和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问题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最终的接受和吸收效果也会更好。老师在进行课堂讲解之前,必须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对于电教媒体资料的合理优化选择是最重要的事情,这个工作的顺利完成包括以下举措:首先,需要非常熟悉教材本身的内容,这就决定了老师必须对教材做一个充分深入调查与研究,并且进一步明确教学最终需要达到的效果以及教材当中的一些重要且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其次,确定解决上述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教材中的那些重要且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最终能够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最后,多媒体材料以及教学方法确定以后,对于多媒体的选择成为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只有选择好电教媒体,才能确保教学的最终效果。通过上述的举措,最终才能使得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1.2多媒体对于教材中情景模式的形象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追求的热情,进而促使他对于这一事物保持永恒的探索与研究。人们制作出许多媒体资料都非常全面而且多彩,内容极其的丰富,形式也很多样化,通过影像以及图片的主体功效,使得教学环境显得生动形象和灵活多变,从而克服了课本知识枯燥无味的弊端。因为多媒体资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内心对于知识探索的激情和兴趣,不仅使得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很显然,心情愉悦地进行知识的接受和吸收与枯燥乏味地死记硬背相比较,前者不仅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的轻松,进一步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1.3多媒体的使用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教学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很多时候,课本上的一些东西都很抽象,这就给基础薄弱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理解困难,进而对学习形成不小的阻碍。通过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在加强教学直观性的基础上,很多抽象的东西都变得形象化了,使得教学环境更加的灵活生动,这一工具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最终效果。进行资料的编制工作时,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掘,并且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朗诵及情感分析能力。
  2.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在展示的同时渲染了浓浓的气氛,加上教师的指导性讲述和激励性评价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同时,音乐也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课文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文章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韵律,达到了“入境始于情”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3.多媒体可以扩大语文课堂内的信息容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需要大容量、大面积、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内的内容,而是应该开展横向、纵向的联系,由浅入深、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从而发展智力、激发创造力、形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學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恰当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美妙的情境,提供丰富的信息素材,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从而锻炼了思维能力、表達能力,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确有它独具的优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将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它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它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以前,一些优秀艺术作品,往往缺乏相关的配套掛图,使准备工作变得复杂而烦琐,使我们在选择教材时不得不忍痛割爱,使孩子失去了感受和欣赏优秀作品,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现在幼儿园里我们每个班都配备了电脑,教师通过学习也掌握了现代技术教育的基础知识,为了使我们的教育手段真正现代化,我们尝试着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各科教学中,尤其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
期刊
类别:微课、数字故事;学段/学科:幼儿园;文件格式:ppt;播放時长(分钟):4分钟  一、作品简介  有时经常在想,我们这些受过专业教育和专业训练的人比之普通的父母会有什么不同呢?背得出更多的儿童教育理论?知道更多玄乎的名词概念?因为这些专业知识和长期观察的积累会让我们比父母在看待儿童时会更客观、更宽容也更有耐心。因为我们知道孩子这样的表现是多么正常,而有些时候他们的潜力是会多出乎成人的期待和想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②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
期刊
【内容摘要】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学科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担此重任,数学教师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在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 德育 教师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素质教育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
期刊
【内容摘要】当前情况下,无论从实际应用还是从高考应试来看,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都十分重要。为此,应该从课内课外两方面入手,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课堂上,应改逐字逐句的讲解为整体教学。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在课堂教学上,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课前预习,提高能力(2)围绕中心,整体教学(3)基础知识,精讲多练。当然,在课文精读的基础上,也要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教师应掌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大大提高。但如果真正实现教学改革,以促进教學效果的提升,则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努力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对于小学生个人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十分有益。探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构建高校数学课堂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3)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4)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2)初步体会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期刊
一、教学目标: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深切感悟作者的思乡情,羁旅愁;2、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美,结构美,理解意象,深刻领会“秋思”意境美;3、结合音画创造性的解读诗文,感受画面美,培养创造思维;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1、朗读、背诵、品味《天净沙·秋思》;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  三、教学设
期刊
一、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引发幼儿艺术天性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的图画、咏唱、各种形体表演无不充溢着童真之美。教育家斐斯泰洛奇認为,艺術教育要注意人的天性和人的天然能动性而投其所好,要以人的本能来引导他。斐斯泰洛奇的这一主张将艺术教育的主要价值放置于人格建构之中。因为一旦艺术教育成了成人强加于幼儿的事情,那么幼儿艺术的天性就会遭受抑制,幼儿和谐的人格基础就会受到摧残。  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