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顾恺之人物绘画及艺术思想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416784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顾恺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绘画实践家和理论家,他的绘画技术与绘画理论都对后人有着极大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绘画美学理论,都是在顾恺之绘画美学观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本文通过对文献和史料的梳理,分析阐述了顾恺之的绘画艺术实践和绘画学术思想,以求研究和学习中国绘画艺术的目的。
  关键词: 顾恺之;绘画;传神
  从现存的古代画迹来看,中国画自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汉代之前的绘画作品,无论是画像石、画像砖,还是云台图、墓室帛画,或者是陶俑,具有美的形式,但并不是以审美作为原则,而是当时政治或者功利的附庸。直到汉末魏晋时期,绘画才摆脱政治和功利的附庸地位,有了美的自觉性,从而成为美的对象。这一自觉艺术的成熟标志是顾恺之提出的“传神论”。
  一、画家简介及时代背景
  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无锡人,出身世族家庭。曾先后做过参军和散骑常侍等官,善书画,精诗赋,一生主要从事绘画活动,画作多为人物、山水、鸟兽、飞禽。是中國绘画史上最早以绘画为职业的文人画家,主要绘画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此外,流传下来的三篇画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已成为魏晋时期美术史上最重要的著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即是一个大混战的时代,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既是外来文化源源输入和科技、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学艺术不依附于诠释而进入自觉的时代;同时也是宗教迷信大泛滥的时代,艺术正处在传统需要发展、外来艺术需要吸收融化的阶段。顾恺之正是活动于中国这样一个绘画艺术的重要发展阶段之中,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理论家、评论家,顾恺之对后世画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顾恺之绘画艺术实践
  在人物画方面,他的绘画摆脱了汉代的古朴、夯实以及画作中繁复严谨的构图,要求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遗憾的是,顾恺之的流传于世的作品并未发现真迹,大多为唐宋摹本,现在已知的顾恺之作品的摹本,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和《列女仁智图》。
  《洛神赋图》现存有不少摹本,而以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卷宋代摹本最接近原作。横572厘米,纵27厘米,画中总共有61个人,构图精致,色彩典雅、笔墨细致。《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洛神赋》创作的。描写的是曹植与甄氏相遇相知却又相离的故事。全图共分为四段场景。第一段描写了在鲜花满开的傍晚,洛神在碧水之间,而曹植在岸边散步,他们之间的思慕之情油然而生。第二段描绘的是曹植与洛神人神殊途的哀伤与无奈,而画面中,还描绘了另一边河神女娲在嬉戏的场景与之相对。第三段绘出的则是曹植与洛神惜别的场景,画面催人泪下。第四段则描绘了曹植在洛神离去之后感慨伤怀,夜不能眠的悲伤情景,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在技法方面,图中以中锋线为主,线条匀称流畅,笔法沉稳有力,使人物形象灵动飘逸,造型传神,也使得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又带有苍凉之感。在情感表达方面,《洛神赋图》以眼神的交汇作为主线来贯穿画面,这体现了魏晋画家超凡的艺术智慧,也使得“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入人心。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为西晋张华“女史箴”所做的插图,该作品宣扬封建社会中的女性道德,唐人摹本,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馆,全图按照题材分为12段,现存9段,每段画一个故事及小楷书写箴文。第一段是冯婕妤以身挡熊,第二段是班婕妤辞谢与汉成帝同辇的故事。第三段是物无盛而不衰,第四段是修容饰性,第五段师神听无响,第六段是比心螽斯,第七段宠不可专,第八段恭敬自思,第九段敢告庶姬。全画人物刻画细致,用笔遒劲有力“如春蚕吐丝”。
  《列女仁智图》,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宋人摹本,原画应为15变,49人。现仅存8变28人。计男15人、女9人、童子4人。所谓列女仁智,即指富有贤德智慧的妇女。现存各段故事内容依次为:楚武邓曼,许穆夫人,曹僖氏妻,孙叔敖母,晋伯宗妻,卫灵夫人,齐灵仲子,鲁漆室女,晋羊叔姬,晋范氏母等。全图用线较粗,风格劲健,衣褶处用晕染强调质感。画家通过人物的眉眼嘴的微妙差别及身姿动态地表现了复杂的性格特点,根据对人物的神态,身份恰如其分的描绘。
  三、绘画学术思想
  顾恺之善书画,能诗赋,除了绘画之外,顾恺之在理论上的建树也是突出的,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的顾恺之的三篇画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可以说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绘画美学理论,都是在顾恺之绘画美学观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1.以形写神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中的主要观点是“以形写神”,在他看来,要先确立“形”的准确度,才能使得“神”充分发挥,需要将精神融合在外形上,如果不考虑外形而只谈情感,那么将会失去“传神”的效果,从这方面来看,顾恺之认为,形与神之间,需要相统一,在达到神态兼备的同时,又能做到外形准确,这是《论画》中的观点,外形可以表现出各式各样的神态、气质,通过外形,能将精神很好的传达到。
  2.迁想妙得
  “迁想妙得”是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所指出的观点,他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秒得也。”绘画需要人们拥有充分的想象力,不能仅仅依靠着简单的环境,并且需要根据画面结构等自行调整位置,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加美好的效果。“迁想”是指将作者的思维进行扩散,在描绘对象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因而从中得到灵感。“妙得”即把握了一个人的风神、神韵,就突破了有限的形体,而可以通向无限的“道”。这个思想充分说明了,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情感,这样才能将作品完美的呈现出来,才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四、小结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最伟大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在绘画实践和绘画理论方面均取得了伟大的艺术成就,顾恺之的理论主张和艺术实践,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首先,他为历代职业画家树立了榜样,提高了绘画的身价。此前,绘画一向是工匠的职业,为统治者美化环境之用,被看做是雕虫小技,为上层所不齿。顾恺之不仅以绘画为职业,而且取得巨大成就,博得统治者称赞和社会崇敬。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绘画不再被视为低贱的职业。大政治家谢安称赞“卿画,自生人以来未有也”。其次,在绘画中他把表现对象神韵作为艺术追求的目标,从而把绘画境界提到一个新水平,使得汉代绘画中动态。重外形生动的情况发生质变,进而转向重内心、中神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贡献。再次,奠定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基础。顾恺之流传至今的三篇画论,论述的问题虽不同,但都强调表现对象之神。“以形写神”就是这样提出来的。此外,顾恺之还成功地创造了“密体”画派,影响深远。
其他文献
摘 要: 互联网+教育的模式,给教育了带来更多可能性和创造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拓宽学生视野,对于加强学生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很大便利。在中职院校,将互联网+应用到有关德育教育的领域,能有效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但同时也为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要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优秀的社会工作者,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帮助学生,
期刊
摘 要: 德育是素质教育之根本,实行德育教育是新课改趋势之下的必然。本文立足于我国德育教学现状,提出了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措施,希望能够实现素质教育,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德育教育;全面发展  一、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德育教育在新课改推动下一改往日教学方向,开始朝着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方向发展。过去对知识的盲目重视已成为过去,如今人们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与态度,加强
期刊
摘 要: 在幼儿时期开展武术教学,符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幼儿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幼儿园阶段开展体育教学能够增强幼儿体质,进一步促进其身体机能。同时,还能培养幼儿勇敢自信乐观坚强的品质,促进其致力发展。因此,在幼儿阶段开展武术教学,符合早期教育的思想,开展幼儿武术教学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积极健康发展,使儿童终身受益。  关键词: 幼儿园;武术教学;思考  一、明确幼儿武术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期刊
摘 要: 傳统民间舞蹈形成于乡土文化繁衍发展的过程中,它是以身体为媒介表情达意的一种较为古老的艺术行为,根植于广袤的乡土大地,联结着人们的精神寄托,承载和延续着文化的记忆,其中汉族民间舞蹈尤为典型。然而,随着文化多元化现象的显现,传统民间舞蹈的根基虽未改变,但也受到巨大的影响,坚持用唯物史观分析这一特殊现象,有助于唤醒和激发传统民间舞,包括汉族民间舞蹈在内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活力。  关键词: 传统民
期刊
摘 要: 班主任老师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要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努力排除不利育人因素,树立新型德育观念,创新德育方法,关注学生心理需求,为学生营造良好德育环境。  关键词: 班主任;德育;方法  老师对孩子们要加强日常常规教育和训练,教育孩子们要时刻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利用各种渠道,各种途径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一、业精于勤——注重平
期刊
摘 要: 随着国家教育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从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概念和理论的基本概述入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初中体育课堂发展现状和问题,总结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力求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课程育人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
期刊
摘 要: 体育一直都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和具体落实过程中,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尊重学生们个体差异性的同时,能够逐渐帮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良好素质。因此,本文针对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各种促进措施,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体育教学;教学活动;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对素质教育
期刊
摘 要: 田沁鑫作为当下中国极富创造力的戏剧导演,她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北京法源寺》《聆听弘一》《青蛇》以其浓郁的禅学色彩被观众称为“禅意三部曲”。 在田沁鑫的禅意戏剧中试图打破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界限,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和思想内涵方面建立起某种联系,通过在舞台上庄谐共生,空灵极简的空间设计及舞台布景等叙事策略去营造诗化般的禅境诠释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成就了禅意戏剧的思想高度和美学内涵。  关键词: 田
期刊
摘 要: 陶瓷与国画在我国的传统艺术领域中历史悠久,同时又是我国艺术中的瑰宝,它们的结合从一定层面上讲,叙述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光辉一页,本文尝试通过研究传统陶瓷艺术中的国画语言,从中得到一种传统艺术上的新思维概念,并通过几个部分对传统陶瓷艺术领域中的国画装饰进行了梳理、分析和研究,为研究传统陶瓷中的国画艺术语言打基础。  关键词: 陶瓷;国画;工笔;写意;艺术语言  引言  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
期刊
摘 要: 剔红工艺是我国漆器制作中重要的技艺,“剔红”又叫“雕红漆”、“雕红漆”北京雕漆与湖南湘绣、景德镇瓷器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三长。中国人对红色有着特殊的情感,它不仅象征着国家民族的昌盛,更寄寓着人们对吉庆、红火的愿景。这也是剔红工艺自古至今不断流传发展的原因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剔红工艺的发展特征和价值意义。繁复绚丽的剔红雕漆艺术犹如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充分折射出了民族文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