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从中体会到多数学生的异常行为表现,不是品行问题,而是由心理问题得不到
即时解决造成的。因此农村中学的政教处,特别是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必须肩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
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并做到及时的调整,做一个真正的"心理医生",这才能更好地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安
排,我们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通过我们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了很多的收获。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
递者,还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一、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从2002年9月到2005年7月,我对我校2005届451名学生的跟踪调查来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从2005年
7月起又对我校2009届441名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对农村初中生而言,普遍存在
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 情绪波动大,变化无常。
由于中学生还处于情绪极不稳定的年龄阶段,当情绪处在喜悦时,其表现为:学习积极性高涨,显得较
为活跃,和别人相处和睦:可当情绪处于忧郁时,其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低落,显得心事重重,很难和别
人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薄弱。
多表现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害怕困难,易受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往往在情感冲动时
,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从而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举动。
二、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
1、 过重的学习负担
学习负担问题是各类问题之首,尤其在初三年级,随着升学考试的逼近,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也
就特别突出。可见学习负担带给学生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压力来自多方面:首先,社会越来越重视高学
历,学习不好,靠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大学,没大学文凭的人以后就是"文盲"。特别是近年来的高中
招生,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上的学生就是一个宝。种种舆论导向使学生们不断给自己加压,学习自然就成
为一种负担。其次,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不容许子女学习有半点松懈,不许看电视,不许玩电脑
,更不许出去玩。再次,学生在学校中必须适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老师的高标准,尤其是农村中学的
学生,"优胜劣汰"时刻提醒着他们。还有,我们学校是农村初中,用我们的教师的话说,我们是一个"城
乡结合部"--城里有家教来填补学生的需要,农村有敬业的老师守候着,可是"城乡结合部"要家教没有家
教,老师放学后一会儿也不想呆就回到城里的地方。学校要提高自己的名气,那还不给学生加压吗?长
期处于这多方压力下,学生对学习成绩、分数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表现出来的即是学习焦虑、学习疲
劳、厌学症和考试焦虑等。
2、 紧张的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较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集中在与父母关系紧张、对父母有内疚心理
两方面。
1)、与父母关系紧张。中学生正值身心巨变时期,他们身体发育导致心理也开始逐渐成熟。他们意识到
自己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开始要求独立,要有个人的自由空问,不在像过去那样依恋父母;而父
母却会觉得孩子变的不听话了,自以为是了,而我们农村的家长们由于文化的欠缺,往往会采取简单粗
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使关系紧张,矛盾激化。
2)、对父母有内疚心理。有些学生尽管学习挺刻苦,但成绩就是不理想,父母也知道他尽力了,因此无
论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父母都不责备,而是尽心尽意地照顾好他的生活,变着法地鼓励他。但是父
母越体谅他,但他的成绩总是不见有起色,他却愈加内疚。
3、交往能力的缺乏
现在,有些学生的交往能力十分差,有些学生事事以我为中心,爱猜忌别人;有些学生拉帮结伙;还有
些胆小羞怯,不善与人沟通等等。这些不当方式都会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及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 青春期的影响
初中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其心理随着生理特征的变化而变化,一部分学生情感极不稳定,情绪上变
得焦虑不安,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便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特别是女生,
到了青春期,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的关爱,情绪的变化更大,成绩的变化
也比较明显。
根据初中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尽管以上这些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
,但只要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纠正和调整。 在我们学
校,由于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在我们班主任的努力工作中,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在班主任作的心理
健康工作中,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首先,班主任除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除平时的教学工作外,更主要的工作是"育人"。我们面对的是纯洁、
活泼的学生,如果教师本身就没有健康的心理,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如果教师本身性格暴躁
乖戾,情绪喜怒无常,对待学生冷漠无情、尖酸刻薄,这如何能使学生的情绪趋于正常,保持良好的心
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呢?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决不次于其教学能力
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班主任除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谈得上教书育人。 再次,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为轻松愉快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是通过集体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也
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同时,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
除其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活动中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
问题,从而帮助其解决问题。利用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主题班会:
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采用
开展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们充分讨论,帮助其制定好"学习计划表"、 "不良行为登记表"、再制定监
督机制,这样做,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另外,在活动中,非智力的因素对智力因素起
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两极分
化的局面。
2、 具体活动:
针对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对人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从开展具体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班集体
中的很多故事,如在本班开展朗读比赛,和兄弟班开展篮球赛,献爱心活动等。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学
生慢慢地变得主动热情、团结活泼、同学之间也开始变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既转变了学生不良
的心理特点,又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3、 笔谈:
针对部分学生害羞、腼腆的心理特点,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面谈
更能行之有效。针对2005届一班的具体情况,很多学生不愿意和老师面对面的谈心,我选择了这种方式
。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上,生活上同,感情上的许多秘密告诉了我。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坚守了心理辅
导的原则--保守秘密。通过师生一段时间的笔谈后,学生就能大胆与教师说悄悄话、知心话了,这样的
交流实属一种心与心的对话,只要长期坚持,还愁不了解学生吗?
4、 家访:
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沟通,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家访学生最担心的就是告状。在家
访中,我把以前的告状式家访改为了观察,分析,成为了解学生的一种途径。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家庭
中:①、其摆设凌乱、无序,父母文化水平有限;②有的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关心教育甚少;③、
有的教育方法不当。这些无疑会使孩子产生懒惰、散漫的习惯以及不健康的心理。为此,充分做好学生
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转变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如:对于外出打
工的学生父母,经常于他们保持电话联系要求他们:①、每周与子女进行一次电话交流。②、控制子女
的生活费用。③、老人不能过分溺爱小孩等等。让每位家长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明确培
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每位家长的基本职责,能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努力使孩子达到德、智、体全面
发展。
5、 家庭化:
把班级仿制成温馨的家庭,在保证教室清洁卫生,桌椅摆放整齐的基础上,和学生共同努力,布置美化
教室,要充分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和心愿。在教室里挂上舒心的窗帘,贴上学生自己的书画作品、拼图、
名人警句等。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找到了自信,学会了合作,懂得在同
学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从而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但在这些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赚麻烦,应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
即时解决造成的。因此农村中学的政教处,特别是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必须肩负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
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并做到及时的调整,做一个真正的"心理医生",这才能更好地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安
排,我们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通过我们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了很多的收获。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
递者,还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一、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从2002年9月到2005年7月,我对我校2005届451名学生的跟踪调查来看,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从2005年
7月起又对我校2009届441名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对农村初中生而言,普遍存在
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 情绪波动大,变化无常。
由于中学生还处于情绪极不稳定的年龄阶段,当情绪处在喜悦时,其表现为:学习积极性高涨,显得较
为活跃,和别人相处和睦:可当情绪处于忧郁时,其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低落,显得心事重重,很难和别
人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薄弱。
多表现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害怕困难,易受外界"新鲜"事物的影响。往往在情感冲动时
,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从而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举动。
二、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
1、 过重的学习负担
学习负担问题是各类问题之首,尤其在初三年级,随着升学考试的逼近,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也
就特别突出。可见学习负担带给学生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压力来自多方面:首先,社会越来越重视高学
历,学习不好,靠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大学,没大学文凭的人以后就是"文盲"。特别是近年来的高中
招生,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上的学生就是一个宝。种种舆论导向使学生们不断给自己加压,学习自然就成
为一种负担。其次,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不容许子女学习有半点松懈,不许看电视,不许玩电脑
,更不许出去玩。再次,学生在学校中必须适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老师的高标准,尤其是农村中学的
学生,"优胜劣汰"时刻提醒着他们。还有,我们学校是农村初中,用我们的教师的话说,我们是一个"城
乡结合部"--城里有家教来填补学生的需要,农村有敬业的老师守候着,可是"城乡结合部"要家教没有家
教,老师放学后一会儿也不想呆就回到城里的地方。学校要提高自己的名气,那还不给学生加压吗?长
期处于这多方压力下,学生对学习成绩、分数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表现出来的即是学习焦虑、学习疲
劳、厌学症和考试焦虑等。
2、 紧张的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较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集中在与父母关系紧张、对父母有内疚心理
两方面。
1)、与父母关系紧张。中学生正值身心巨变时期,他们身体发育导致心理也开始逐渐成熟。他们意识到
自己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开始要求独立,要有个人的自由空问,不在像过去那样依恋父母;而父
母却会觉得孩子变的不听话了,自以为是了,而我们农村的家长们由于文化的欠缺,往往会采取简单粗
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使关系紧张,矛盾激化。
2)、对父母有内疚心理。有些学生尽管学习挺刻苦,但成绩就是不理想,父母也知道他尽力了,因此无
论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父母都不责备,而是尽心尽意地照顾好他的生活,变着法地鼓励他。但是父
母越体谅他,但他的成绩总是不见有起色,他却愈加内疚。
3、交往能力的缺乏
现在,有些学生的交往能力十分差,有些学生事事以我为中心,爱猜忌别人;有些学生拉帮结伙;还有
些胆小羞怯,不善与人沟通等等。这些不当方式都会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及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 青春期的影响
初中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其心理随着生理特征的变化而变化,一部分学生情感极不稳定,情绪上变
得焦虑不安,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便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特别是女生,
到了青春期,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的关爱,情绪的变化更大,成绩的变化
也比较明显。
根据初中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尽管以上这些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
,但只要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纠正和调整。 在我们学
校,由于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在我们班主任的努力工作中,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在班主任作的心理
健康工作中,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首先,班主任除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除平时的教学工作外,更主要的工作是"育人"。我们面对的是纯洁、
活泼的学生,如果教师本身就没有健康的心理,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如果教师本身性格暴躁
乖戾,情绪喜怒无常,对待学生冷漠无情、尖酸刻薄,这如何能使学生的情绪趋于正常,保持良好的心
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呢?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决不次于其教学能力
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班主任除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谈得上教书育人。 再次,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为轻松愉快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是通过集体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也
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同时,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
除其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活动中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
问题,从而帮助其解决问题。利用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主题班会:
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采用
开展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学生们充分讨论,帮助其制定好"学习计划表"、 "不良行为登记表"、再制定监
督机制,这样做,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另外,在活动中,非智力的因素对智力因素起
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两极分
化的局面。
2、 具体活动:
针对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对人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从开展具体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班集体
中的很多故事,如在本班开展朗读比赛,和兄弟班开展篮球赛,献爱心活动等。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学
生慢慢地变得主动热情、团结活泼、同学之间也开始变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既转变了学生不良
的心理特点,又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3、 笔谈:
针对部分学生害羞、腼腆的心理特点,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面谈
更能行之有效。针对2005届一班的具体情况,很多学生不愿意和老师面对面的谈心,我选择了这种方式
。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上,生活上同,感情上的许多秘密告诉了我。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坚守了心理辅
导的原则--保守秘密。通过师生一段时间的笔谈后,学生就能大胆与教师说悄悄话、知心话了,这样的
交流实属一种心与心的对话,只要长期坚持,还愁不了解学生吗?
4、 家访:
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沟通,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家访学生最担心的就是告状。在家
访中,我把以前的告状式家访改为了观察,分析,成为了解学生的一种途径。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家庭
中:①、其摆设凌乱、无序,父母文化水平有限;②有的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关心教育甚少;③、
有的教育方法不当。这些无疑会使孩子产生懒惰、散漫的习惯以及不健康的心理。为此,充分做好学生
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转变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如:对于外出打
工的学生父母,经常于他们保持电话联系要求他们:①、每周与子女进行一次电话交流。②、控制子女
的生活费用。③、老人不能过分溺爱小孩等等。让每位家长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明确培
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每位家长的基本职责,能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努力使孩子达到德、智、体全面
发展。
5、 家庭化:
把班级仿制成温馨的家庭,在保证教室清洁卫生,桌椅摆放整齐的基础上,和学生共同努力,布置美化
教室,要充分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和心愿。在教室里挂上舒心的窗帘,贴上学生自己的书画作品、拼图、
名人警句等。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找到了自信,学会了合作,懂得在同
学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从而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但在这些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赚麻烦,应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