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数学学科来说,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指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有能力通过数学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越是接近现实情境的问题,越能反映出思维能力的水平。不过,数学思维能力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以良好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为基础的。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一个人就算发现了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也不可能正确解决。小学是学生系统化学习数学知识的开始,要在此时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奠定基础。从基础知识教学、问题有效探究和实践应用检验三个方面展开相关讨论,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门来自生活的学科,也必然要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科学技术、军事研究、经济发展等领域都离不开数学,这使得很多人已经将数学作为社会各领域创新发展所必需的学科资源,也是一个人想要在这个社会立足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这种形势下,除了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外,还必须有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实现在各领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有效应用。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正处于大脑快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大都以直观和简单的方式体现出来,比如加法知识,可以用实物来加以体现和解释。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也是同样的思路,有很多有趣的图片。但是,简单知识的背后是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比如“加”的概念和应用,就是抽象出来的,现实中并没有具体的形象能够表示“加”。对于简单的概念,学生是通过生活中的知识积累来完成认识和理解的,从而奠定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基础。比如得到一个东西后,又得到了一件完全相同的东西,这个经验就是知识,然后产生了解“加”这个概念的需求,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
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完全以抽象的形式进行,而是要同时注重經验等各种类别的数学知识积累。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学生才能有提升数学思维的需要,利用数学思维完成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小数的加减法练习,并在练习中鼓励学生去分析和理解小数的概念。在取得良好效果后,再引入涉及小数的各种现实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解决,在学生应用小数加减法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完成对其思维的锻炼。
二、问题探索驱动思考
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无数思考过程导致的结果。根据各种现代的学习与认知理论,人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在面对一个新事物的时候,人要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去加以理解,然后使之成为自己新的认知体系的一部分,为自己今后的思考所用,思维能力也因此得到增强。所以,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有没有进行大量积极有效的思考。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多提出能够引起学生探索兴趣的问题,去吸引学生思考,带领学生去体验思考的过程,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学生以往的经验中其实有类似的部分。比如学习加法的时候,有的教师会用教具来进行直观化的教学,以问号来代表加法的和,这个问号就可以用字母代替。如果将这个加法算式转化为减法,那么这种方式与用字母表示数就更为相似。教师可以从以往的教学资源中寻找一部分内容,改编成问题,以开展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帮助学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进而掌握一种新的数学思维方式。
三、积极实践检验成果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果要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思维活跃,但是遇到需要运用数学思维的实践活动时很难有良好的表现,那么说明教师在教学中一定存在某些失误,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出现了明显短板。教师可以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及时处理好此类问题,从而保证教学效果,这就是实践的重要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充足的实践机会,做好对学生在实践中的引导,激发学生持续参与实践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与信心,以有效推动思维能力培养效果的不断
改善。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数学有奖竞赛的情境,教室就是比赛场地,大家需要对场地进行布置。为此,要计算各种物料的价格,设计物料具体应该如何放置,由此涉及小数、分数及多边形面积等要素的计算,创造出一个非常丰富的实践场景。学生可以自由结组,解决不同的具体问题,然后互相检查,保证结果正确,竞赛能够顺利开展。这样学生又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实现了知识的互动和思维上的“切磋”。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又可以从中看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际水平并据此制定后续的教学计划。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但不能止步于此,要将基础知识作为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基础。在教学策略方法上,则要抓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去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效率,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这样才能得到足够牢靠的培养
成果。
参考文献:
[1]严隆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J].求知导刊,2019(52):59-60.
[2]赵福蓉.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19(36):51.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门来自生活的学科,也必然要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科学技术、军事研究、经济发展等领域都离不开数学,这使得很多人已经将数学作为社会各领域创新发展所必需的学科资源,也是一个人想要在这个社会立足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这种形势下,除了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外,还必须有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实现在各领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有效应用。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正处于大脑快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大都以直观和简单的方式体现出来,比如加法知识,可以用实物来加以体现和解释。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也是同样的思路,有很多有趣的图片。但是,简单知识的背后是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比如“加”的概念和应用,就是抽象出来的,现实中并没有具体的形象能够表示“加”。对于简单的概念,学生是通过生活中的知识积累来完成认识和理解的,从而奠定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基础。比如得到一个东西后,又得到了一件完全相同的东西,这个经验就是知识,然后产生了解“加”这个概念的需求,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
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完全以抽象的形式进行,而是要同时注重經验等各种类别的数学知识积累。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学生才能有提升数学思维的需要,利用数学思维完成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小数的加减法练习,并在练习中鼓励学生去分析和理解小数的概念。在取得良好效果后,再引入涉及小数的各种现实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解决,在学生应用小数加减法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完成对其思维的锻炼。
二、问题探索驱动思考
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无数思考过程导致的结果。根据各种现代的学习与认知理论,人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在面对一个新事物的时候,人要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去加以理解,然后使之成为自己新的认知体系的一部分,为自己今后的思考所用,思维能力也因此得到增强。所以,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有没有进行大量积极有效的思考。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多提出能够引起学生探索兴趣的问题,去吸引学生思考,带领学生去体验思考的过程,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学生以往的经验中其实有类似的部分。比如学习加法的时候,有的教师会用教具来进行直观化的教学,以问号来代表加法的和,这个问号就可以用字母代替。如果将这个加法算式转化为减法,那么这种方式与用字母表示数就更为相似。教师可以从以往的教学资源中寻找一部分内容,改编成问题,以开展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帮助学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进而掌握一种新的数学思维方式。
三、积极实践检验成果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果要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思维活跃,但是遇到需要运用数学思维的实践活动时很难有良好的表现,那么说明教师在教学中一定存在某些失误,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出现了明显短板。教师可以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及时处理好此类问题,从而保证教学效果,这就是实践的重要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充足的实践机会,做好对学生在实践中的引导,激发学生持续参与实践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与信心,以有效推动思维能力培养效果的不断
改善。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数学有奖竞赛的情境,教室就是比赛场地,大家需要对场地进行布置。为此,要计算各种物料的价格,设计物料具体应该如何放置,由此涉及小数、分数及多边形面积等要素的计算,创造出一个非常丰富的实践场景。学生可以自由结组,解决不同的具体问题,然后互相检查,保证结果正确,竞赛能够顺利开展。这样学生又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实现了知识的互动和思维上的“切磋”。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又可以从中看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际水平并据此制定后续的教学计划。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但不能止步于此,要将基础知识作为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基础。在教学策略方法上,则要抓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去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效率,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这样才能得到足够牢靠的培养
成果。
参考文献:
[1]严隆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J].求知导刊,2019(52):59-60.
[2]赵福蓉.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19(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