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简介】在聋童康复教育教学中,我们很注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专注聋童的语言的开发,但是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康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造成预速则不达的结果.本文主要是根据非智力因素的概念,简要地介绍了它对我们进行康复教育,提高康复教育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聋童 言语康复教育 效果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与认识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聋儿由于年龄小、听力损失导致的言语障碍,语言的自然习得能力差,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缺乏。因此我们在进行聋儿言语康复训练中要提高聋童的语言能力和康复效果,我们在康复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和开发自己的智力因素(如重视聋幼儿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达到提高孩子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培养聋童的良好品质,增强聋儿言语的康复效果,让聋童早日开口说话。因此,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非智力因素对聋儿言语康复的作用
1、兴趣是聋儿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
聋儿的学习初期兴趣能提高对这门学科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一旦对某些活动或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学习,促使他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去学习。比如,蒋璐茗由于父母都常年在外打工,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因为听力障碍,祖孙之间很少交流.这样养成了她孤僻、内向、固执的性格,从不开口。去年下半年,其父亲把她放入我校康复班。来康复班有两个多月不管教师上课怎么样教她发音说话,她总是金口难开,对人不理不问,独自一人做手工、折纸。老师通过观察,发现这个现象后,从她的兴趣入手。引导她认识手工工具、纸的颜色再到所做的小动物、食品、日常生活用品等。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她不仅能开口说话了,而且还能说出很多简单的生活用语、动植物的名称。从而促进了她的言语发展。因此,激发和培养聋儿的学习兴趣,是使其得到言语康复的前提和保证。所以我们在进行聋儿言语康复中,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善于观察,掌握并充分利用聋儿的学习兴趣,以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2、良好的情感是聋童学习的催化剂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叫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特别是理智感,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美好的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条件,能使人产生学习兴趣。良好情感的培养对幼小儿童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情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将爱与合理要求相结合,不仅使儿童充分得到爱,还能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如蒋璐茗在进行人物的专题学习时,由于她孤僻、内向见到陌生人就躲,有时叫老师也不敢。这时利用她的亲情感,从她最亲近的父亲入手,对照她父亲的相片引导她叫“爸爸”,经过多次反复,她就能比较清晰地发出“爸爸”这个词的音了。在得到到老师的表扬后,她自已主动地找出了“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的相片要老师教她发音。当期末父亲来接她时听到自已五岁的女儿第一次叫“爸爸”时,激动得哭了。
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生, 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如:对祖国的爱,是建立在对祖国的认识上,对父母、老师的爱更是如此。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探索、去思考。通过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陶冶孩子的情操,为聋儿智力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背景。
3、坚强的学习意志是聋儿康复的保证学好知识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比如在聋儿言语康复中,鼻音、擦音、塞音、塞擦音、边音等辅音在教学时是最难的,这要求我们老师和聋儿都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急躁,要注意启发学生,多给聋儿练习的机会,让聋儿在练习中经受锻炼。或者创设情景,使聋儿意识到学习的道路上也会有困难和喜悦,只有接受磨练才能成才。从而培养学生一股钻劲,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的毅力。
总之,我们在聋儿康复教育中不能死钻牛角尖,要有一种灵活机智的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因素的同时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聋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不断完善自已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努力提高言语康复水平,同心协力促进我校言语康复教育事业超常规发展。
参考资料
1、《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美)柯克?加拉赫 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2、《课堂教育心理学》林格伦(美:H.C.Lindgren)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3、《助听器》主编 张华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
(作者单位:412001湖南省株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聋童 言语康复教育 效果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与认识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聋儿由于年龄小、听力损失导致的言语障碍,语言的自然习得能力差,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缺乏。因此我们在进行聋儿言语康复训练中要提高聋童的语言能力和康复效果,我们在康复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和开发自己的智力因素(如重视聋幼儿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达到提高孩子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培养聋童的良好品质,增强聋儿言语的康复效果,让聋童早日开口说话。因此,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非智力因素对聋儿言语康复的作用
1、兴趣是聋儿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
聋儿的学习初期兴趣能提高对这门学科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一旦对某些活动或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学习,促使他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去学习。比如,蒋璐茗由于父母都常年在外打工,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因为听力障碍,祖孙之间很少交流.这样养成了她孤僻、内向、固执的性格,从不开口。去年下半年,其父亲把她放入我校康复班。来康复班有两个多月不管教师上课怎么样教她发音说话,她总是金口难开,对人不理不问,独自一人做手工、折纸。老师通过观察,发现这个现象后,从她的兴趣入手。引导她认识手工工具、纸的颜色再到所做的小动物、食品、日常生活用品等。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她不仅能开口说话了,而且还能说出很多简单的生活用语、动植物的名称。从而促进了她的言语发展。因此,激发和培养聋儿的学习兴趣,是使其得到言语康复的前提和保证。所以我们在进行聋儿言语康复中,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善于观察,掌握并充分利用聋儿的学习兴趣,以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2、良好的情感是聋童学习的催化剂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叫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特别是理智感,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美好的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条件,能使人产生学习兴趣。良好情感的培养对幼小儿童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情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将爱与合理要求相结合,不仅使儿童充分得到爱,还能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如蒋璐茗在进行人物的专题学习时,由于她孤僻、内向见到陌生人就躲,有时叫老师也不敢。这时利用她的亲情感,从她最亲近的父亲入手,对照她父亲的相片引导她叫“爸爸”,经过多次反复,她就能比较清晰地发出“爸爸”这个词的音了。在得到到老师的表扬后,她自已主动地找出了“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的相片要老师教她发音。当期末父亲来接她时听到自已五岁的女儿第一次叫“爸爸”时,激动得哭了。
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生, 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如:对祖国的爱,是建立在对祖国的认识上,对父母、老师的爱更是如此。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探索、去思考。通过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陶冶孩子的情操,为聋儿智力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背景。
3、坚强的学习意志是聋儿康复的保证学好知识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比如在聋儿言语康复中,鼻音、擦音、塞音、塞擦音、边音等辅音在教学时是最难的,这要求我们老师和聋儿都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急躁,要注意启发学生,多给聋儿练习的机会,让聋儿在练习中经受锻炼。或者创设情景,使聋儿意识到学习的道路上也会有困难和喜悦,只有接受磨练才能成才。从而培养学生一股钻劲,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的毅力。
总之,我们在聋儿康复教育中不能死钻牛角尖,要有一种灵活机智的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因素的同时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聋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不断完善自已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努力提高言语康复水平,同心协力促进我校言语康复教育事业超常规发展。
参考资料
1、《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美)柯克?加拉赫 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2、《课堂教育心理学》林格伦(美:H.C.Lindgren)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3、《助听器》主编 张华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
(作者单位:412001湖南省株州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