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bue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动手操作可以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感知的数学知识,形成的深刻表象。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尽量不要错过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案例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动手操作的引导。
  关键词:动手操作;引导;思维
  “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做”就是让学生实践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皮亚杰曾说过,动手是智慧的根源。加强操作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中,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这是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一、操作要有明确的要求
  组织学生的操作活动,教师事先要有周密的计划。即帮助或布置学生准备好操作的材料。是个人操作还是小组合作完成;本节课要组织几次操作活动,先后顺序怎样安排;怎样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预计在操作中会出现哪些必要的问题,怎样预防,哪些问题是可能发生的,怎样进行引导;怎样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等问题都要考虑到偶发事件,才能正确处理。
  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教师要有必要的指导语。对低年级儿童的指导语要具体明确。随着年级的升高,操作经验逐渐丰富,指导语可以逐渐笼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进行探索和思考,因此必须组织交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心里怎样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只要想得来,才能说得明。我们想不要用统一的语言,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的准确和简练,要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
  二、操作要有教师有效的指导
  理想的课堂是师生真实自然的互动过程,是动志生成的教学推进,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有效的操作活动更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对学生操作活动中进行实现调握和原则性指导,能确保活动的顺序进行和实际效果。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抓住教学对象的特征进行判断说理。使学生在积极的自我感悟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操作要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当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用学具摆一摆,就会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三、操作要给学生合理的空间
  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为学生的开放性操作活动奠定了基础。教学时我们不能以自己个人的理解,无意识的限定学生的操作范围,剥夺学生的思考机会。应该让每一类学生按照同一个要求操作,从而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尤其是把合作的、探究的、自主的外在形式与思维和方法、习惯和态度、情感和体验的内在本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更需要时间。到底要给学生多大的探索空间,才能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概括为:
  (1)问题的空间。
  (2)过程的空间。
  (3)思考的空间。
  (4)交流的空间。
  (5)体验的空间。
  在一堂操作课中,学生有很多研究成果需要展示。有很多想法需要解释说明。但时间不允许,怎么办?我认为,一方面要尽快建立新型课堂下的课堂常规,从科学的,规范的课堂常规中挤出时间。如果这些常规不到位的话,那是很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因为40分钟会在热热闹闹中流失。我认为,需要时可以变一课时为两课时;必要时,也可以变两课时为一课时。只要是学生思考的需要、表达的需要、争辩的需要,最终都是发展的需要,是允许的。教师可以在学生数学思维最需要的时候给予足够的探索时间与高度的个体关爱,让学生去表达、争辩,去经历、体验数学的“再创造”。
  四、操作要把握好教学契机
  操作的目的是解决学生在学习途中的思维受阻现象。所以操作活动不是随意进行的,应该是有组织。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把握契机,提供学生操作的机会,给学生动手操作提供一种心理期待,让他们比较明确自己的操作目的。
  操作要适时、适量和适度。适时就是要注意把握好最佳时机,当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用学具摆一摆,就会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适量是指控制使用的次数,活动的次数不是搞的越多越好。适度是指当学生的感性认识已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概念,掌握火候,使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即使到了高年级,抽象思维成分多一些了,也还离不开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撑。动手操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是一种实践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数学活动中来。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識,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数学教学应该让儿童动用学具或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动手活动,帮助儿童获得直接感知,再通过首脑并用,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点。生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指尖上”。小学生在操作时,手指尖的触觉引起的刺激能迅速传递给大脑,在大脑皮层兴奋的前提下,产生积极的思维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其他文献
摘 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了。但是,识字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加上小学生贪玩、好动,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显然并非易事。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际,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
研究目的:该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苯丙酸诺龙在大面积深度烧伤的病理情况下对烧伤大鼠靶器官(肝脏、性腺)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为蛋白同化激素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亚致死性脑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可使神经元免受随后的严重缺血性损伤,该现象称之为脑缺血耐受(ischemic tolerance,IT)。这一现象无疑为我们研究脑缺血预
摘 要: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要求一是调动学生的主動性;二是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自主学习。  关键词:启发式;参与式;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启发式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参与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课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进行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为了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多种教学方式引入教学课堂,分層教学法便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科学教学方式。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也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现成功的喜悦,这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  初中数学引入分层教学法,旨在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胎儿血液淋巴细胞表型、肝脏功能及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旨在了解米非司酮对胎儿的安全性.结论:米非司酮可影响胎儿血液淋巴细胞CD分子的表达,导致抑制性T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为学生打造出一个他们喜欢的语文课堂,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去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如何为学生构建出一个他们所喜欢的语文课堂,并让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就是本文需要重点阐述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快乐学习;教学模式  一、当前小学语
分析无综合征性遗传性聋家系遗传特征和听力学特点.提供遗传性聋诊断依据.筛查耳聋基因研究的对象,探讨非综合征性聋的发病机理,为遗传性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和途径.A、B
很多年轻艺术家关注宏大叙事的历史、关注社会事件,也有为数众多的艺术家喜欢用卡通的方式来表达,而周燕觉得那些大事她并没有经历过,没有那么多的感触,所以她选择生活中最常
摘 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重视程度,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被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所替代,想要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就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基础知识的练习为前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策略,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状态,积极地为培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做好准备工作。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在我国新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