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节是活的,它体现在不同的情境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体现在处理活的情景中,这些活的情景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力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平静?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和发现的惊喜?”对于这些,也许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至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细节关注之一:课前预测
备课是为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心理反应所做的准备,它不仅仅要确立该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课内外训练内容等,而且还要考虑到课堂上在学生身上有可能发生的事。备课把立足点切切实实地放在学生身上,比如:教材的可读性以及可理解性如何?学生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心理反映如何?备课既要积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又要对学生有偏差的观点进行适时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这也是一种有效的人文关怀。
《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在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下,青年男女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全诗情节结构严谨自然,学生在理解方面并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在讨论人物形象时却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分歧。对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很多同学应该是以肯定为主的。而对焦仲卿的看法则有所不同,有的同学会认为他是个勇者,忠于爱情,最后为爱情而牺牲,有的同学则会对他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他是一个懦夫。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准备相应的教学程序,如:设置讨论环节、文字评价、教师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焦仲卿这一人物形象等。
细节关注之二:吃透课文
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作为教材的语文课本一定要含有深刻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人文内涵是显而易见的,如《美腿与丑腿》的主旨是“劝告那些性情苛刻、怨愤不平和郁郁寡欢的人,如果他们希望能受人敬爱而自得其乐,他们就不可再去注意人家的丑腿了。”一个人如果能发现身边的美,自己就会活得很开心。《我为什么而活着》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课文的人文内涵是隐性的,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
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中有一篇文章题目为《我的呼吁》,此文开头点题:“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文章接着又叙述了“要爱护生命”、“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希望世界能够维持和平”、“实现人道主义和尊重生命的理想”等,应该说,全文给人一种震憾。但是如果不认真体会文章,这种力量就会显得软弱无力了。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选择了课文中的一些较有内涵的语句让学生讨论,其中有一句就是课文第四段中的一句话:“从事这些工作时应带着感谢和奉献的心情”。我引导同学们讨论并且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段开头,作者已经告诉我们:“尊重生命的信念要求我们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别人,应该是被帮助的人来感谢提供帮助的人,为什么我们提供帮助的人还要带着感谢的心情呢?当同学们谈到这个问题时,都陷入了沉思,这似乎有悖常理。但是仔细考虑不难发现:我们要感谢上帝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感谢上帝让我们有了帮助别人的能力,与很多人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也是幸福的。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时时抱着一种感谢的心情,感谢父母让我们健康地成长,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如此良好的教学环境。人只有学会知足,才会是快乐的。这样一分析,就能够把文章内在的、能够触动学生内心的东西更全面地挖掘出来,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启示。
细节关注之三:积极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次我去听一位老师的诗歌鉴赏课,因为听说有老师听课,所以同学们都表现得特别积极。在分析秦观的《春日》一诗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有人认为“含”、“卧”二字最富有表现力,请谈谈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以下是学生和老师的一段对话:
生:“含”字是一个动词,用“含”表现春雨过后,雨水仍然依附在芍药的身上,使芍药显得苍翠欲滴,晶莹剔透。“卧”有卧倒的意思,写出了蔷薇被春雨打弯后的姿态,形象而生动。
师:这位同学给出了她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花含着春泪,就像女子含着眼泪一样,想哭而眼泪又没有掉下来的状态,好像很受委屈。那么,这是不是也预示着春天的芍药也很委屈呢?
师:这位同学由花含泪联想到了女子含泪,然后推测出诗中花草所包含的感情,不知道这样的推测大家同不同意?
生:同意。(全班学生齐声回答)
师:但是我觉得她回答得还不够到位……
师:下面我就给出标准答案:诗人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不是客观地描摹,而是将它赋予了人的情态。“含”和“卧”这两个字不仅仅写出了花的娇弱状态,也透露出了它们满腔的愁怨,让人喜爱,惹人怜惜。
在这堂课上,学生比较生动地解释了“含”和“卧”这两个字在文中所表达的含义,但是老师的评价并没有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解释。学生的理解是对还是错?是不完整或是其他?教师根本就是在逃避学生给出的答案。诗歌学习本身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它是古文,让现代的人去读懂古人的文章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一旦学生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就会产生更高的热情,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诗歌学习中去。
细节关注之四: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单一,使语文课失去了本应该有的活力。而要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让语文课堂其乐融融,让语文不再是学生的负担,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如:在诗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学习诗歌有信心,我挑选了一首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让学生仔细品读:“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其中给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二是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问题一提出,学生便开始默默地朗诵着诗歌,很快他们便开始动笔了。
生: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因丈夫出远门而日益思念丈夫的妇女形象。
师:嗯,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注意在概括的时候要全面,最好把每句诗都概括进去,这样答案才能够完整。
生:除了刚才所说的外,我觉得这个女子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因为想念,自己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做了。
师:很好,又增加了一点,而且从诗歌中也能找到依据。那还有没有同学补充呢?
师:那“夜夜减清辉”又能说明什么呢?
生:那是指月亮。
师:是呀,说的是月亮,但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呢?
生:(齐声)比喻。
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课堂文化的再创造,是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手段、思维活动相互合作的总和,是师生行为和心灵对话的过程,也是人文课堂的主要基地。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尝试着从课堂中的细节出发。因为课堂是由一个个小小的细节组成的,但是上课的过程却是一个多变的系统,即使我们无法穷尽这个系统中的所有细节,我们也需要从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出发,去关注我们认为应该关注的细节,从而实现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
细节关注之一:课前预测
备课是为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心理反应所做的准备,它不仅仅要确立该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课内外训练内容等,而且还要考虑到课堂上在学生身上有可能发生的事。备课把立足点切切实实地放在学生身上,比如:教材的可读性以及可理解性如何?学生在面对一些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心理反映如何?备课既要积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又要对学生有偏差的观点进行适时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这也是一种有效的人文关怀。
《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在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下,青年男女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全诗情节结构严谨自然,学生在理解方面并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在讨论人物形象时却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分歧。对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很多同学应该是以肯定为主的。而对焦仲卿的看法则有所不同,有的同学会认为他是个勇者,忠于爱情,最后为爱情而牺牲,有的同学则会对他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他是一个懦夫。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准备相应的教学程序,如:设置讨论环节、文字评价、教师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焦仲卿这一人物形象等。
细节关注之二:吃透课文
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作为教材的语文课本一定要含有深刻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人文内涵是显而易见的,如《美腿与丑腿》的主旨是“劝告那些性情苛刻、怨愤不平和郁郁寡欢的人,如果他们希望能受人敬爱而自得其乐,他们就不可再去注意人家的丑腿了。”一个人如果能发现身边的美,自己就会活得很开心。《我为什么而活着》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课文的人文内涵是隐性的,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
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中有一篇文章题目为《我的呼吁》,此文开头点题:“我要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文章接着又叙述了“要爱护生命”、“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希望世界能够维持和平”、“实现人道主义和尊重生命的理想”等,应该说,全文给人一种震憾。但是如果不认真体会文章,这种力量就会显得软弱无力了。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选择了课文中的一些较有内涵的语句让学生讨论,其中有一句就是课文第四段中的一句话:“从事这些工作时应带着感谢和奉献的心情”。我引导同学们讨论并且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段开头,作者已经告诉我们:“尊重生命的信念要求我们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别人,应该是被帮助的人来感谢提供帮助的人,为什么我们提供帮助的人还要带着感谢的心情呢?当同学们谈到这个问题时,都陷入了沉思,这似乎有悖常理。但是仔细考虑不难发现:我们要感谢上帝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感谢上帝让我们有了帮助别人的能力,与很多人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也是幸福的。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时时抱着一种感谢的心情,感谢父母让我们健康地成长,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如此良好的教学环境。人只有学会知足,才会是快乐的。这样一分析,就能够把文章内在的、能够触动学生内心的东西更全面地挖掘出来,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启示。
细节关注之三:积极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次我去听一位老师的诗歌鉴赏课,因为听说有老师听课,所以同学们都表现得特别积极。在分析秦观的《春日》一诗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有人认为“含”、“卧”二字最富有表现力,请谈谈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以下是学生和老师的一段对话:
生:“含”字是一个动词,用“含”表现春雨过后,雨水仍然依附在芍药的身上,使芍药显得苍翠欲滴,晶莹剔透。“卧”有卧倒的意思,写出了蔷薇被春雨打弯后的姿态,形象而生动。
师:这位同学给出了她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花含着春泪,就像女子含着眼泪一样,想哭而眼泪又没有掉下来的状态,好像很受委屈。那么,这是不是也预示着春天的芍药也很委屈呢?
师:这位同学由花含泪联想到了女子含泪,然后推测出诗中花草所包含的感情,不知道这样的推测大家同不同意?
生:同意。(全班学生齐声回答)
师:但是我觉得她回答得还不够到位……
师:下面我就给出标准答案:诗人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不是客观地描摹,而是将它赋予了人的情态。“含”和“卧”这两个字不仅仅写出了花的娇弱状态,也透露出了它们满腔的愁怨,让人喜爱,惹人怜惜。
在这堂课上,学生比较生动地解释了“含”和“卧”这两个字在文中所表达的含义,但是老师的评价并没有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解释。学生的理解是对还是错?是不完整或是其他?教师根本就是在逃避学生给出的答案。诗歌学习本身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它是古文,让现代的人去读懂古人的文章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一旦学生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就会产生更高的热情,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诗歌学习中去。
细节关注之四: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单一,使语文课失去了本应该有的活力。而要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让语文课堂其乐融融,让语文不再是学生的负担,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如:在诗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学习诗歌有信心,我挑选了一首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让学生仔细品读:“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其中给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二是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问题一提出,学生便开始默默地朗诵着诗歌,很快他们便开始动笔了。
生: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因丈夫出远门而日益思念丈夫的妇女形象。
师:嗯,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注意在概括的时候要全面,最好把每句诗都概括进去,这样答案才能够完整。
生:除了刚才所说的外,我觉得这个女子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因为想念,自己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做了。
师:很好,又增加了一点,而且从诗歌中也能找到依据。那还有没有同学补充呢?
师:那“夜夜减清辉”又能说明什么呢?
生:那是指月亮。
师:是呀,说的是月亮,但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呢?
生:(齐声)比喻。
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课堂文化的再创造,是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手段、思维活动相互合作的总和,是师生行为和心灵对话的过程,也是人文课堂的主要基地。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尝试着从课堂中的细节出发。因为课堂是由一个个小小的细节组成的,但是上课的过程却是一个多变的系统,即使我们无法穷尽这个系统中的所有细节,我们也需要从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出发,去关注我们认为应该关注的细节,从而实现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