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成为财富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s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与理念
  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自己费劲心思、绞尽脑汁设计好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一旦拿到课堂中实践时,自认为千思熟虑、百密无疏的教学流程,在40几个学生面前原来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学生总是会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想法,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这让很多老师感到无法适从。其实,细想一下也不难理解,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群有着不同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不同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有着自己对数学的认识、理解与表达,只是和成人有所不同罢了。因此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必然的。一般情况下,学生经过思考后的“错误”总是包含着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心理学家盖耶就曾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但在传统课堂中,我们教师却总是千方百计的避免或减少学生出现错误,习惯于用统一的答案去要求不同的学生,把一个个富有个性但又不乏创造性的想法(尽管有时是错误的)扼杀在萌芽状态,于是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仅事与愿违,处置不当还会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让学生轻灵善飞的思维翅膀,在陈旧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失去了翱翔的自由。因此,作为新课改春风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面对学生经过思考的错误回答时,如何做出正确的行为决策,让学生的创新火花在教师的引导下迸射出闪耀的光芒,让不同的人在不同数学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才是我们身处一线的数学教师所应深思的。以下是笔者在近一年的执教和听课活动中一些收获。
  二、情境描述
  教学片段一:
  这是本人于一年前执教的六年制四年级第7册求两商之和(差)应用题的教学片段,市教研室老师和本校的几位老师参加了这次听课活动。
  教学中当教师出示应用题:亦南同学5分钟共打字225个,老师3分钟共打字189个,两人平均一分钟共打字多少个?
  让学生尝试解答后,在汇报解题方法时,一位学生列出了算式225÷5 189÷3,并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这种想法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认同,当时在我的教案里也认为只有这样一种解法,正要进行下一环节‘试一试’练习时,一位叫吴勇的(以下简称“勇”)平时挺聪明好问的男同学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
  勇:老师,除了这种方法外,我还有一种方法,算式是(225 189)÷(3 5)意思是他们打字的总数除以他们共用的时间等于他们一分钟共打字的个数。
  师(知道是错的但还是问了一句):那他们共打字多少个呢?
  学生计算得出五十几个但除不尽,便叫着说:不可能的,哪有共打字51个多的,再说老师平均一分钟都打了63个了。
  师:那看来是错的,请坐。接下来,我们来求一下平均一分钟老师比亦南多打字多少个?
  勇一时想不出理由解释,只好看着自己的算式口里喃喃的坐下了。
  但在学生刚动笔计算不久,吴勇又举手示意站起来说:老师,刚才的算式是错的,应该是(225 189)÷3。看来他刚才根本没有听这里的教学内容,一心想着他自己的那道算法,可答案却还是错误的。
  此时师有点不耐烦地说:那你来说说理由。勇还是解释不清,话语非常含糊。师面带愠容:以后请你思考清楚后再举手回答。不要浪费时间,我们继续做下面的习题……
  事后,听其它听课的老师说,当时吴勇坐下后红着脸,埋着头,在剩下的半节多课时间里心不在焉。
  教学片段二:
  这是一节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9 几”的教学片段实录:当教师出示幻灯9盒饮料和4盒饮料,问学生共有几盒饮料?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出各种方法:
  生1:我是9、10、11、12、13一个一个接着数的。
  生2:我是把所有的小棒合在一起,再从1开始一个一个数的。
  生3:我是直接想出9 4=13的,我妈妈以前教过我。
  学生说出了几种不同方法,但始终没有出现利用‘凑十法’计算的方法,于是教师继续追问还有其它方法吗?这时一位害羞的小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是用减法计算的。这让执教老师和听课老师都愣了一下,学生也哄堂大笑说:错的错的,应该用加法计算。这位学生一看这反应,顿时低下头不敢言语。但执教老师没有立即让她坐下,而是弯下腰,摸者她的小脑袋微笑着说:你的方法很独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在老师的抚摸之下,小女生慢慢的抬起头说:我是从4里面减去1给9,9 1是10,4-1是3,合起来是13。
  这不正是教师所期待的“凑十法”吗?只不过起先的意思表达有点不清楚,引起了学生的误解,一听她说完,在场听课的老师和起初还哄堂大笑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当场那位老师就以这位小女生的名字命名了这种方法,而小女生也自豪的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脸上洋溢着成功的笑容……
  当时或许那群“小不点”的掌声中只是出于对小女孩的敬意和得到好方法的欣喜,但在我们听课老师的掌声中,我想更多的还是对上课老师的那份用心和那种智慧的钦佩。
  三、反思
  同样是在教师教案设计之外,出乎意料的两个“错误”。在片段一中,由于教师不敢越案半步,生怕由此造成课堂局面的“一发不可收拾”,匆匆的对学生“错误”做出草率的评价,这样做不仅丧失了一种富有创意的解题方法,更可怕的是将可能导致学生丧失那种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片段二中,当面对学生令人吃惊的回答时,教师则是延迟评价然后给学生表白、辩解的机会,让信任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助学生重拾丧失的信心,最终做出了精彩的回答。两种不同形式的机制处理取得的了两种有着天壤之别教学效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究竟如何才能让学生的“错误”转化为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财富呢?笔者认为涉及的因素很多,但以下两点至关重要。   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犯错”。
  传统课堂中教师总是扮演着课堂活动的主宰者、权威者,总是希望课堂的每一环节都要照着自己的思路走下去,就连提问也是教师领导的一场有计划有组织的猜谜活动,答对时教师面露喜色,表扬一番;答错时,要么稍加判断,一带而过;要么毫不客气的训斥一顿,怪其不认真听讲。如此长久下去,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还有几许学生愿意冒着“犯错受批”的风险去回答问题呢?于是就出现了现实教学中越到高年级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的这样一种怪现象。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时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在学生答错时,用信任的目光,真诚的微笑允许学生重答;答得不完整时允许学生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放飞自己的思维,敢于在课堂上“犯错”……
  2、机智引导巧妙点拨,让“错误”成为财富 。
  学生犯了错误并不一定都能成为教学的财富,上面两个片段教学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关键是在学生犯错时还需要教师慧眼识真金,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激活思路中的“合理成分”,让智慧光芒喷薄而出,这样“错误”才可变成财富。如在片段一教学后,笔者及时听取了评课老师的建议,对学生吴勇做了深入访谈,访谈的结果让我对教师点拨作用的举足轻重更加深信不疑。以下是这次访谈的经过:
  师:上课时,你提出的方法,老师细想一下觉得有点道理,你能再讲一遍吗?
  这时勇一反常态,嘴里只知道说:我知道了,是错的。但在我的再三鼓励下,勇才开口再说了一遍。
  勇:(225 189)÷3是老师和亦南打字的总数除以打字的时间,等于一分钟共打字的个数。
  师:为什么除以3呢?难道225 189是他们3分钟共打的字数吗?
  勇:不是,一个是5分钟打的字数,一个是3分钟打的字数……“哦!”(勇好象发现了什么,眼里仿佛重新透出一丝亮光)一会儿他说:应该是(225÷5×3 189)÷3
  师:什么意思呢?
  勇:225÷5×3 189是他们两人三分钟共打字的个数,再除以3就是一分钟共打字的个数。
  师:你验算一下是否正确。
  勇认真的计算了一遍高兴的说:对的!对的!
  正当我也为此沉浸在快乐和些许的内疚之中时,吴勇又叫着:老师,还可以是(189÷3×5 225)÷5,意思是他们5分钟打字的个数除以5就是一分钟打字的字数和。还可以是(189×5 225×3)÷15……
  师(愣了一下):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勇:189是老师三分钟共打字的个数,乘以5就是15分钟共打字的个数,225是亦南5分钟打字的个数乘以3也就是他15分钟共打字的个数,这样两个加起来,再除以15,也就是一分钟两人共打字多少个?
  师:这么多方法有什么规律吗?
  勇想了一下说:有,只要括号里是两人相同时间打字的字数和,再除以他们打字的时间,求出来就是两人一分钟打字的字数和。
  多么精辟的总结,多么有创意的想法啊!而这只是在教师适度的引导、点拨下,他的思维障碍才得以突破,创新火花得以迸发。如果这一幕发生在课堂,那将是多么完美啊!
  富兰克林曾说过:“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成了废物。”在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理念的新课程实施之际,在面对课堂中突然出现的有效教育资源时,教师必须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及时抓取,用一份宽容的心去细心呵护,让学生的错误在教师自身的专业智慧之下成为财富。
其他文献
我作为新课程改革浪潮中的一分子,几年来走过了许多布满荆棘的崎岖之路,真可谓是“几多茫然几多收获”。感悟最深的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地、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乐园。我也可在这乐园中神游一番,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
【摘要】音乐教学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不但要“以美育人”,还肩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立足课堂,拓展课外, 在音乐教学中潜移默化渗透德育,将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放在培育人才的首位,所谓德育,正表明了培育良好的品德的重大意义。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必要的情感体验。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求知欲望、个性化的求异思维以及和谐的探究合作体系的课堂特点。而这样的课堂氛围必然有利于学生提出更富想象力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次数,加大了应变难度。如果教师在困难面前一味地
【摘 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课的主要目的。如何合理设计阅读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正是我们每个初中英语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就自己的一节阅读课教学,谈一下反思和体会。  【关键词】激发兴趣 竞赛活动 合作学习 任务型教学 阅读技能  一、教材分析  (一)话题:本课时选择的是牛津9A Unit3 Read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心里总担心实验过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认为物理教学只要让学生会做题会考试就行了,一旦面对课时少的问题就一味地在实验上打折扣,即使有实验教学也基本以应试为基础,很少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做到演示实验,往往能省则省,或根据课本要求,通过演示某些实验,以讲解分析为主,从而使学生明白某些现象或掌握某些规律,为应试而做,那些一般考不到的实验往往就会漏掉不讲。而学生实验也
中共十八大春风吹拂着祖国大江南北,也温暖着亿万教师的心,广大教职工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立足本职,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求真务实,奋发工作,无私奉献。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丰富自己的常识和创新求实的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有极少数教师枉为人师,不求职业道德,玷污教师的人格,损害教师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生的称号。近年,中小学生在校被教师性侵的事屡有发生,如新疆一教育局官员性
一: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我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
足球运动以其本身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他普及于全世界,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开展的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项目,一场精彩的足球赛,往往吸引数以万计的在场观众的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更有很多人不惜花费重金,远涉重洋到现场观赏,很多国家对本国球队获得国际重大比赛的胜利彻城狂欢,犹如欢度民族节日。正因为如此,使得足球运动获得“国际体育三大项之首”和“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走球运动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和
【摘要】聋生句子写的如何,直接影响到他们构思段落篇章的能力,在句子训练中,不但要求把句子写得通顺、完整,还要把句子写得丰富多彩,既要努力去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还要全力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采取多种形式、手段去强化,从而更好地去开掘他们说、写的思维,为写好句子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看说读写背  聋童因为听觉障碍导致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和思维残疾,严重影响他们与主流社会的沟通交往和学习发展。聋
【内容摘要】通过反思当下农村小学家长会现状,针对农村小学家长的特点,对家长会的召开方式进行创新,寻找家校合作的新突破,充分发挥和利用学校及家庭的教育资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 家长会 创新模式 学生发展  一、农村小学家长会现状的反思  在农村小学中,一直以来,传统的家长会,会议目的太单一,会议场面太严肃,家长只有"听"的义务,没有"说"的权利,家长俨然成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