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提问机制刍议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许多学者有过重要的论述:孔子很早就提出过“每事问”的主张,强调提出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对学习中提出问题非常科学而辨证的阐述。许多年过去了,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提问能力怎么呢?
   为此,我进行了一项调查,在80人的调查中10%的学生提的问题较多,并且问题的质量相对较高,一般都经过分析和思考;75%的学生提的问题较少,并且问题的质量相对较低,大多是看书和做题时不懂的地方;15%的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理由是,不喜欢提问这种方式。在关于学生为何不喜欢提问的问卷调查中,近50%的学生回答:怕同学笑话和老师责难。这便是我所了解到的学生提问的状况,何以改变这样的情形昵?如下是笔者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营造氛围,做好铺垫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问的保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提问的保障。实践证明,如果学生仅是把你看做是至高无上的老师,那么无形之中就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学生将失去挑战权威的勇气,不利于学生提问;相反,如果教师不把自己当做权威的象征,而是也会犯错的普通人,那么就在无形之中缩短了和学生的距离。同时老师应该用微笑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实验表明,98%的学生喜欢微笑着的老师,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聪明的老师应始终保持微笑。当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至少会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敢于提问。
   (二)课堂中有意识的鼓励是提问的前提
   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提问,讲一大堆的道理,很容易就把学生吓退了。在正式指导学生如何提问前,老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孩子提问,这种鼓励应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勇于对课文提出异议,不管有没有价值,老师都应给予肯定,肯定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用以向其他学生树立标榜,让提问的意识深入学生的内心。进入高年级后,很多学生甚至都不愿意回答问题,那么如何保证学生有提问的意识呢?这还是要以鼓励为主。对愿意提问的孩子大力表扬,对善问的学生甚至可以减免一些作业。因为能够有效提问的孩子他们大多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研究,这才可以问出问题。鼓励的方法是多样的,老师只有因材施教,把握住每个学生的兴趣点,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去思考,去质疑。
   二、多重角度,有效提问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已经有意识地进行提问之时,那么时机就到了,这时候老师应该着手指导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提有價值的问题,在提问之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能力,奠定学习语文的基础以及语文素养。这里,我主要从三个时间段来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提问的。
   (一)预习中提问,初步了解课文
   课堂40分钟的时间总是显得比较紧凑,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地预习,熟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这为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预习中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通过提问,学生能够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铺路。预习中的提问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对课文题目的提问。比如说《灰椋鸟》,这是篇写鸟的文章,一读题目,学生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些问题:这鸟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个鸟的?为什么要写这种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有目的地了解课文,解读文本。像这些写事物的文章,不外乎这些问题。时间久了,学生一读到这类文章,就会想到这些问题,对课后阅读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在写到这样的作文的时候也会有目的、有条理地围绕这几个部分去写。
   2.对课文内容的提问。初读课文后,我们总会在某个点上有疑问,学生把自己困惑的地方进行标注,那么在课堂就有目的地倾听,以更好地学习课文。比如学生在预习完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后就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要杀骡子?这是对整篇文章的困惑,也有的孩子提出疑问:在杀骡子的过程中,为什么彭德怀要连续下三次命令,而且态度坚决?又比如《螳螂捕蝉》,读完课文后,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少年连续三次在花园转悠,是碰巧碰到大王的吗?”这样的问题就很有价值,学生有这样的疑惑就会在课堂上关注老师是如何讲评的,而这又是课文的重点。所以学生在质疑中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得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预习是学习的前奏,预习的深度能够保证学习的有效性,预习中的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学习。因此,在预习中我会设计一张导学单,导学单上有两个问题是不变的:(1)通过预习,我读懂了什么?(2)课文中我还有哪些问题是没有弄明白的?在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收上来检查,从中了解学生的预习程度。我们常说要教在学生“学”的起点上,这样的预习就能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学”的起点,更好地学习文本,把握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中提问,深入领悟课文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看到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是缺少活力的,老师虽然尽可能地从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但是老师毕竟不是学生,据一项调查显示,课堂上老师80%的提问都是无效的或是低效的,当学生不动脑筋就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就是无效的,甚至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教于不教学生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考虑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提问的时间,让学生问,学生答,而老师则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而课堂上的质疑往往从以下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
   在教授《爱如茉莉》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把父母之间的爱与茉莉联系起来,这两者有什么共同点?”这同时也是课文的重难点,在课堂中我就引用了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从整体角度进行思考,通过学生的不断补充,这个答案变得越来越厚重了,学生几乎讨论了一节课,到下课的时候,虽然老师没有说什么,但是学生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原来父母之间的爱是平淡的就像茉莉也是平淡无奇的,但是他们的爱又是真挚的,让人深深地感动,而茉莉那种沁人心脾的香味也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堂上,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嚼课文,但是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就解决了问题所以我觉得学生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是解决目前老师提问无效的重要手段。
   (三)课后提问,拓展所学知识
   提问不单是可以在课前或课中,还可以延伸到课后,比如在学习了《秦兵马俑》后,对课文内容没有什么疑问的了,但是学生依然可以进行拓展性的提问,比如有的学生就提出自己的问题:世界其他七大奇迹各是什么样的?又有什么特点呢?我鼓励学生借助多媒体进行自主性地学习、研究,从而拓展知识面。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学习一篇课文,会写几个生字词,就如《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那样,语文课程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
   三、坚持提问,长久发展
   提问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是长久地观察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堂好课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不应是读书的机器,老师的应声虫,而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语文课堂的心脏是问题,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的起点。赞可夫曾经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教育 下半月》,2009年第5期,《浅谈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的重要性》,齐玉玲;
   [2]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深度学习的7种有效策略》 (美)Eric Jensen LeAnn Nickelsen 著 温暖 译;
   [3]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钱美丹,江苏太仓市老闸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现代性文化方案与现代性经济方案、政治方案之间应当是相向而行、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现代性文化方案必须观照人的内在价值结构秩序,即观照人的信仰与终极价值、道德人格
“大学英语综合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研究(2014DSJX021)”是一项针对长期以来困扰东北师范大学、乃至全国大学外语教学现存问题开展的系列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项目。该项目既是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课题,也是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课题,得到学校建设经费近400万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关于读书的成功经验。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语文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语感,更能巩固所学知识,再者,语文学习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但是语文的知识面又太广,如果只靠课堂当中的学习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的,因此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博览群书,拓展自己的视野,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阅
语文学科具有人物美、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就高中语文而言,基础教材中编入的许多作品更是文质兼美、丰富多彩,融知识性与思想性、智慧性与情感性、实践性与创造性等于一体,既是引领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需品”,又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营养品”。然而,由于应试教学及其惯性力量等因素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正失去应有的活力和魅力。如何切实显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力和魅力呢?笔者结合自身体验与思考,
大量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雷夫·艾斯奎斯说,“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那么,阅读兴趣与习惯、品位与能力是如何培养起来的?成人在其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知名儿童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在1991年出版的《打造儿童的阅读环境》一书中,提出了令人
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导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笔者从传播学的视角对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特征,控制和调节等因素做了分析,以便能够从传播学的视角来探讨和研究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本质规律,能够为我们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服务。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对话载体,利用问题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思维发展,进行深入解读。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提出过多内容肤浅、没有顺序的问题,这导致学生思维被零碎的问题所阻碍,对于课文反而很难有深入的探究。学者王荣生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要用有聚焦性的问题进行提问,才能构筑有效的阅读课堂。教师在初中教学中也要注意这一点,要尝试改变单一琐碎的提问方式,转而使用聚焦文本核心的问题,通过精心设
专家指出,腰椎间盘膨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运用中医推拿疗法治疗有独到之处,再配合中药、理疗及功能锻炼,均能收到较好疗效。
期刊
当我们品读《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这篇文章时,是否对孩子的世界有了一个重新的定位,同时也受到了诸多的启发呢?   一、孩子并不是一无所知的   “现在的孩子怎么什么也不懂?”   “像我们那个年代,不管家里有几个孩子都非常好管,现在的孩子真是操心!”   ……   想必以上这些都是家长经常抱怨的话题。回头想一想,教育是什么呢?通俗的讲,教育就是一个从自我认知过渡到自我引导的过程。由此可见,家长是孩子
卡西莫多是极端的丑,他的整个形体就是一副怪相,像大卸八块而又胡乱拼凑起来的巨人。人人都厌恶他,他的人生中有两个人很重要,一个是养父,一个是艾斯美拉达。如果说他的养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