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班工坊是职业教育领域国际化合作的品牌项目,自2015年以来已经在欧洲、非洲、亚洲在内的十几个国家揭牌建设,也将中国职业教育最前沿的授课标准与鲁班工坊建设国家共同分享。本文将深入分析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特点,为国内职业教育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鲁班工坊;课程标准;英语专业;启示
【作者简介】王翀(1987.08.02-),男,汉族,天津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高职教育国际化。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20年度课题“职业教育鲁班工坊建设模式与专业教学标准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2-4044)。
自2015年第一个鲁班工坊在泰国正式揭牌成立以来,中国高职院校已经在英国、葡萄牙、巴基斯坦等十几个国家建成鲁班工坊并启动运营。鲁班工坊作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化合作品牌,代表了中国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搭建了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领域沟通的桥梁,在建设过程中也形成了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显著特点。本文将主要分析鲁班工坊特殊的专业课程标准特点,将其与传统课程标准建设方式进行对比,为提高国内高职院校英語专业课程标准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一、 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特点
1. 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由多个建设主体合作共同完成,建设主体具备国际化特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的建设主体,普遍意义上讲,主要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职院校、相关合作企业共同设计和完成。每一个建设主体的组成部门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起到总体方向的指导作用,在整个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进行监督和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多年积累的数据和经验,为专业课程标准建设提供技术技能市场更为需要的方向性引导;高职院校主要负责专业课程内容本身的建设,其建设主体又主要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主,根据教学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的内容,一方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新要求,一方面满足学生发展的新要求;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产出人才的直接用人单位,主要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市场用人要求的动态需求,提高专业课程标准的时效性、实用性、可行性。
对标传统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主体及其发挥的作用,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主体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国外教育主管部门、外方合作院校或机构、外方合作企业。国内传统专业课程标准是高校及其紧密关联的相关单位之间纵向深入互动的成果,而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则将这一范围继续横向延伸,囊括了国外对应的相关单位,形成立体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体系。这种传统纵向互动与横向互动的延伸,是鲁班工坊建设项目“国际化”特点的集中体现,它的具体特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在建设过程中以中国高校为主导,同时吸取外国合作院校或机构的修改意见,在多轮讨论和磋商后形成最终的专业课程标准;其次,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把合作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具体需求作为重点参考内容,因此,在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也询问和接纳合作国参与鲁班工坊项目的企业建议,这些企业一定程度上也间接参与了标准的制定;最后,多个鲁班工坊所在国家教育部门对专业课程标准进行了认定并纳入本国教学体系,以官方正式认证的形式把鲁班工坊专业课程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组成部门。这种认证形式是中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走出去”的标准之一,也是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国际化水平提升的最突出体现。
2. 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紧贴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建设内容兼具实用性、时效性。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虽然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几个主要方面:(1)高职院校模仿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标准中更多地注重了学术化,而忽略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特色,即动手和实践能力,导致“去职业化”的倾向;(2)专业课程标准的内容缺乏时代性特征,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地进行更新,与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相比相对滞后;(3)专业课程标准内容的制定,更多以高职院校自身为主体,缺乏针对企业、市场需求的需求调研,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实践性知识较少。
鲁班工坊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合作项目,在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方面从建设之初就具备先天优势。合作建设的专业课程标准由中外双方合作完成,在供给侧和需求侧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够达成一致。换言之,中方高校提供的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是在对合作国具体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后筛选而来,同时,外方合作院校或机构也会根据本国国情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专业需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达成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内容能够将设计的合理性最大化,最终为当地提供最急需的职业技术技能教学与培训,满足最迫切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需求。这种专业课程标准建设方法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兼具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应该达到的实用性、时效性特征。更重要的是,随着鲁班工坊合作项目的不断推进,合作双方还会随时进行专业课程标准内容的动态修订和完善。鲁班工坊受训学生能够对鲁班工坊的专业课程标准内容进行主观意见反馈,授课教师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的教授过程检验专业课程标准内容是否存在欠缺,招聘鲁班工坊毕业生作为员工的企业在用工过程中把学生优势和不足进行反馈,从而以市场本身作为试金石,让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在检验和修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二、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对职业教育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启示
1.增强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主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鲁班工坊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可以看出,虽然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主体增加了外国的政府部门、教育部门、院校、机构,但是它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却体现出高度的协调性:中国政府部门能够对合作方向和目标进行宏观指导,外国政府部门能够提出合理的专业需求;中方高校能够起到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主体作用,积极发挥院校在教学经验方面的优势,外方院校能够积极配合中方院校进行学生需求调研,准确把握专业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 在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几个建设主体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与互动,虽然分别都提出了对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在建设之前缺乏信息的沟通,建设完成后缺少共同研究漏洞并提高完善的环节,导致最终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要增强各个建设主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企业、院校应当形成一个机构完善的组织架构,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统一协调;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能够把握英语专业的最新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指导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大方向;企业能够提出市场为导向的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相对于院校自己的判断更加准确、可靠;院校能够吸纳多年来英语教学的经验,鼓励一线教师献计献策,为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建设提供经验支持和参考。
2.提高英語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主体的深入参与程度,为课程建设提供更为丰富的参考意见。作为拥有国际化背景的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之处。一方面,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参与主体数量更多、层次更广泛。因为传统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参与主体只涉及国内的各单位,而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参与主体涉及中外双方的同类型单位。另一方面,所有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单位的参与积极性都被高度调动起来,因为只有紧密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搭建好合作国家、院校、企业之间都满意的合作平台。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应当不断提高参与建设主体的深入参与程度。首先,高职院校是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建设主体,也是标准制定完成后主要的实施前沿阵地,因此,高职院校在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要激发教师、学生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站在不同的角度为标准的建设提供全方位意见和建议。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是专业课程标准的直接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体会到课程标准的优点和缺陷,在长期且连续的使用过程中能够系统地记录专业课程标准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重新修订时及时提出,为专业课程标准内容的完善和提高提供参考。例如,英语课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各行业的代表性人物,利用他们的故事背景来进行英文课文的叙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行业代表人物也有更迭,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人物的不熟悉,并不能在英语课文的学习当中深切地体会到课文想要表达的精神,难以产生思想上和认识上的共鸣。因此,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时效性,鼓励教师和学生为英语专业课程标准提供使用感受和质量反馈。
其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全过程。英语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特殊,它的实际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科技型创新企业和技术型生产企业当中。但是有很多企业在招聘和使用新员工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英语能力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而需要增加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也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因此,企业要积极地参与到英语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过程中,在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源头就增加企业对未来员工的具体要求,减少员工在初步进入企业后的“二次学习”给企业带来的培训压力。
参考文献:
[1]唐小俊.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 2009(4):132-134.
[2]叶宏权.天津市高职院校“鲁班工坊”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0(4):37-41.
[3]程宜康,吴景松.对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8(4):213-217.
[4]孟瑜方,徐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21(2):42-46.
[5]王健朴.论高职教育实践课课程标准的制定[J].职教论坛,2010 (12):76-79.
【关键词】鲁班工坊;课程标准;英语专业;启示
【作者简介】王翀(1987.08.02-),男,汉族,天津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高职教育国际化。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20年度课题“职业教育鲁班工坊建设模式与专业教学标准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2-4044)。
自2015年第一个鲁班工坊在泰国正式揭牌成立以来,中国高职院校已经在英国、葡萄牙、巴基斯坦等十几个国家建成鲁班工坊并启动运营。鲁班工坊作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化合作品牌,代表了中国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搭建了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领域沟通的桥梁,在建设过程中也形成了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显著特点。本文将主要分析鲁班工坊特殊的专业课程标准特点,将其与传统课程标准建设方式进行对比,为提高国内高职院校英語专业课程标准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一、 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特点
1. 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由多个建设主体合作共同完成,建设主体具备国际化特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的建设主体,普遍意义上讲,主要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职院校、相关合作企业共同设计和完成。每一个建设主体的组成部门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起到总体方向的指导作用,在整个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进行监督和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多年积累的数据和经验,为专业课程标准建设提供技术技能市场更为需要的方向性引导;高职院校主要负责专业课程内容本身的建设,其建设主体又主要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主,根据教学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的内容,一方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新要求,一方面满足学生发展的新要求;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产出人才的直接用人单位,主要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市场用人要求的动态需求,提高专业课程标准的时效性、实用性、可行性。
对标传统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主体及其发挥的作用,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主体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国外教育主管部门、外方合作院校或机构、外方合作企业。国内传统专业课程标准是高校及其紧密关联的相关单位之间纵向深入互动的成果,而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则将这一范围继续横向延伸,囊括了国外对应的相关单位,形成立体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体系。这种传统纵向互动与横向互动的延伸,是鲁班工坊建设项目“国际化”特点的集中体现,它的具体特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在建设过程中以中国高校为主导,同时吸取外国合作院校或机构的修改意见,在多轮讨论和磋商后形成最终的专业课程标准;其次,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把合作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具体需求作为重点参考内容,因此,在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也询问和接纳合作国参与鲁班工坊项目的企业建议,这些企业一定程度上也间接参与了标准的制定;最后,多个鲁班工坊所在国家教育部门对专业课程标准进行了认定并纳入本国教学体系,以官方正式认证的形式把鲁班工坊专业课程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组成部门。这种认证形式是中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走出去”的标准之一,也是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国际化水平提升的最突出体现。
2. 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紧贴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建设内容兼具实用性、时效性。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虽然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几个主要方面:(1)高职院校模仿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标准中更多地注重了学术化,而忽略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特色,即动手和实践能力,导致“去职业化”的倾向;(2)专业课程标准的内容缺乏时代性特征,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没有及时地进行更新,与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相比相对滞后;(3)专业课程标准内容的制定,更多以高职院校自身为主体,缺乏针对企业、市场需求的需求调研,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实践性知识较少。
鲁班工坊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合作项目,在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方面从建设之初就具备先天优势。合作建设的专业课程标准由中外双方合作完成,在供给侧和需求侧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够达成一致。换言之,中方高校提供的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是在对合作国具体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后筛选而来,同时,外方合作院校或机构也会根据本国国情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专业需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达成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内容能够将设计的合理性最大化,最终为当地提供最急需的职业技术技能教学与培训,满足最迫切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需求。这种专业课程标准建设方法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兼具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应该达到的实用性、时效性特征。更重要的是,随着鲁班工坊合作项目的不断推进,合作双方还会随时进行专业课程标准内容的动态修订和完善。鲁班工坊受训学生能够对鲁班工坊的专业课程标准内容进行主观意见反馈,授课教师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的教授过程检验专业课程标准内容是否存在欠缺,招聘鲁班工坊毕业生作为员工的企业在用工过程中把学生优势和不足进行反馈,从而以市场本身作为试金石,让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在检验和修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二、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对职业教育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启示
1.增强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主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鲁班工坊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可以看出,虽然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主体增加了外国的政府部门、教育部门、院校、机构,但是它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却体现出高度的协调性:中国政府部门能够对合作方向和目标进行宏观指导,外国政府部门能够提出合理的专业需求;中方高校能够起到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主体作用,积极发挥院校在教学经验方面的优势,外方院校能够积极配合中方院校进行学生需求调研,准确把握专业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 在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几个建设主体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与互动,虽然分别都提出了对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在建设之前缺乏信息的沟通,建设完成后缺少共同研究漏洞并提高完善的环节,导致最终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要增强各个建设主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企业、院校应当形成一个机构完善的组织架构,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统一协调;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能够把握英语专业的最新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指导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大方向;企业能够提出市场为导向的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相对于院校自己的判断更加准确、可靠;院校能够吸纳多年来英语教学的经验,鼓励一线教师献计献策,为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建设提供经验支持和参考。
2.提高英語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主体的深入参与程度,为课程建设提供更为丰富的参考意见。作为拥有国际化背景的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之处。一方面,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参与主体数量更多、层次更广泛。因为传统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参与主体只涉及国内的各单位,而鲁班工坊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参与主体涉及中外双方的同类型单位。另一方面,所有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单位的参与积极性都被高度调动起来,因为只有紧密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搭建好合作国家、院校、企业之间都满意的合作平台。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应当不断提高参与建设主体的深入参与程度。首先,高职院校是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建设主体,也是标准制定完成后主要的实施前沿阵地,因此,高职院校在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要激发教师、学生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站在不同的角度为标准的建设提供全方位意见和建议。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是专业课程标准的直接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体会到课程标准的优点和缺陷,在长期且连续的使用过程中能够系统地记录专业课程标准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重新修订时及时提出,为专业课程标准内容的完善和提高提供参考。例如,英语课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各行业的代表性人物,利用他们的故事背景来进行英文课文的叙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行业代表人物也有更迭,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人物的不熟悉,并不能在英语课文的学习当中深切地体会到课文想要表达的精神,难以产生思想上和认识上的共鸣。因此,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时效性,鼓励教师和学生为英语专业课程标准提供使用感受和质量反馈。
其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全过程。英语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特殊,它的实际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科技型创新企业和技术型生产企业当中。但是有很多企业在招聘和使用新员工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英语能力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而需要增加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也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因此,企业要积极地参与到英语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过程中,在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源头就增加企业对未来员工的具体要求,减少员工在初步进入企业后的“二次学习”给企业带来的培训压力。
参考文献:
[1]唐小俊.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 2009(4):132-134.
[2]叶宏权.天津市高职院校“鲁班工坊”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0(4):37-41.
[3]程宜康,吴景松.对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8(4):213-217.
[4]孟瑜方,徐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21(2):42-46.
[5]王健朴.论高职教育实践课课程标准的制定[J].职教论坛,2010 (1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