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非遗”粤剧 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un_we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精神,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罗边小学立足地域资源特色,开创性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引进校园,起步探索阶段先成立粤剧社团,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将粤剧学习推广至全校,并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粤剧校本课程,邀请名师、能师到校指导。经过多年不懈探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体艺素养发展,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使粤剧学习成为学校一大特色和品牌,产生了良好的艺术辐射效应。
  关键词:传统文化;粤剧;学生素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为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罗边小学立足岭南文化,结合“培贤育雅”的办学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引进校园,在继承粤剧文化的同时,发挥粤剧独特的文化浸润作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优雅的气质。
  一、将粤剧引进校园的实践探索
  (一)成立社团,组织专业训练
  2012年3月,学校成立培兰艺苑社团,聘请锣鼓音乐师傅和粤剧演员担任指导老师,开设锣鼓音乐队(民乐队)和粤剧队,形成整台粤剧全套训练的体系,将广东大戏系统完整地引进校园。
  1. 组建梯队,配备训练室场
  学校组建了高年段和低年段训练梯队,每周一、三、五下午第三节进行训练;为保障训练质量,在设立考勤制度的基础上,专门安排粤剧教育专用室场,设置粤剧乐队教学室、粤剧女队训练室、粤剧男队训练室,并购置粤剧表演训练专用地垫,配合高难度动作的训练。
  2. 强化训练,苦练基本功
  在锣鼓民乐队方面,规范姿势、手法,吹打弹拨反复示范,反复练习;在粤剧队训练方面,讲解粤剧知识,介绍粤曲唱腔板式,组织唱腔练习。在组织学生视唱、记谱、节奏、演唱训练的基础上,强化身段、发声、唱、做、练、打等教学和训练,苦练基本功。
  (二)推广至全校师生
  随着将粤剧引进校园的实践经验日渐丰富,学校于2016年开始向高品粤剧发展并引导外地生、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粤剧文化,创造性地采取“本地生与外地生同招”的策略,重视民族教育。招生上,一方面积极践行教育公平思想,招录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并引导他们参加锣鼓音乐队(民乐队)和粤剧队的学习;另一方面实施倾斜招录少数民族的随迁儿童入读公办学校,并安排少数民族的学生参加粤剧班学习和训练(近两年先后安排贵州仡佬族的谢子皓和穿青人的贺宇杰参加粤剧班学习,其中贺宇杰同学在2019年9月到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让少数民族的随迁儿童也接受高雅传统文化(粤剧)的教育,提升少数民族随迁儿童的艺术素养,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进步。在这一基础上,将粤剧的基本动作推广至全校师生,全员学习粤剧基本动作,形成良好的粤剧学习氛围。
  (三)编制粤剧校本课程
  我校秉承“粤剧曲艺传承从娃娃抓起”的宗旨,为让学生更科学、规范学习粤剧及曲艺文化,2018年10月,在7年探索少儿学习粤剧的经验和方法基础上,学校组织人员编制,邀请专业老师指导和校对,编制了《罗边小学粤剧身段基本动作教学校本课程》。
  该校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特点,以本校学生的标准粤剧身段动作为基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而规范地学习粤剧,使学生“根正苗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艺术素养的发展。
  《罗边小学粤剧身段基本动作教学校本课程》的编制与使用,使学生学习粤剧有章有法,有曲有序,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是校园学习粤剧的一大突破。
  (四)采取“名师到校、能师指导”策略
  为提升粤剧教育质量,打造高品粤剧,培养学生高雅艺术素养,我校采取“名师到校、能师指导”的策略。从2016年起,聘请国家梅花奖得主吴非凡和广州粤剧院的专业老师到校指导粤剧教学,除此之外,近年来到校指导的还有梁衡、陈觉、杨紫柔、谭胜华、张珠、李锐宝等粤剧名家。
  2019年,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深度合作,邀请优秀音乐老师到校指导锣鼓音乐,使粤剧教育向高品、高端发展。
  (五)开展粤剧课堂教学研究,促进粤剧教育发展
  我校還成立专门的粤剧传统教育领导小组,组建粤剧传统教育教研组,探索在艺术学科教学中渗透粤剧教育。经过艺术学科老师指导,取得较好成果。2019年4月18日,在南村镇的活动中,学校艺术科组陆英英老师的美术课《拓印的魅力》,黎嘉仪老师的音乐课《凤阳花鼓》,围绕“精讲精练,粤剧渗透”的特色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渗透粤剧元素,将粤剧带入课堂,获得同行的好评;笔者执教的课题《粤剧走进你我他》获得广州市中小学生戏曲优秀课例评选二等奖。
  二、粤剧进校园在实践与创新中结出硕果
  (一)有效促进体艺素养发展,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使粤剧后继有人
  在粤剧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了粤剧文化的熏陶,身姿、神韵、举止、气质均较未学习粤剧学生的要好,展现出一种优雅的气质和淡定的艺术素养。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粤剧基本功和乐器弹奏的技艺,更是形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遇到困难不轻易言弃,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都将产生重要影响。特别在舞台上,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粤剧学习产生了自信心,形成了较强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在八年的粤剧进校园探索实践中,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接触粤剧、学习粤剧、演出粤剧,使粤剧在校内得到传承与发扬,逐渐走出演员及观众以中老年人居多而年轻人参与较少的窘境。学校也被评为“番禺区戏曲传承基地”“番禺区杰出少儿戏曲基地学校”。
  (二)创造特色,塑造品牌,产生良好的艺术辐射效应
  学校注重粤剧的传承与传播,积极参加各类粤剧文化活动。近年来,参加各项比赛和演出逾50场(次),先后到番禺区罗边村、旧水坑村、南村镇新基村、大龙街新水坑等10多个村居及南方剧院、广州电视台、广东粤剧博物馆、北京国家大剧院等演出,深受各阶层群众的欢迎并在番禺区戏曲界有口皆碑。
  2018年,粤剧《穆桂英之渡河》《白龙关》到广州南方剧院参加首届广佛校园粤剧文化节汇演,获观众热烈好评并接受珠江电视台的采访;原创剧《览胜番禺》参加广州星海音乐季第十一届星海艺术节展演,获展演奖;粤剧《绣春花》参加广东地区第四届少儿题材粤剧曲艺作品展演获得“优秀节目奖”,参加2018广东小学生诗歌节作品音乐会演出,获省市与会领导好评;粤剧队学生参加广州市公益宣传片“不设寸功篇”的拍摄,向世界宣传广州;2019年,粤剧节目《岭南英才传绣·跷》参加第23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喜获“最佳集体节目”奖、“编排类小梅花集体节目第一名”;同年9月,粤剧班的9位小演员与星海音乐学院及附中的师生代表登上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演出粤剧古腔《传承》,向全国宣传了非遗“粤剧”和岭南(番禺)文化。
  培兰粤剧社团的队员,他们走出番禺,走出广州,走出广东,走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实现了“农村孩子走进国家艺术殿堂”的梦想,这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对学校的艺术教育、民族教育产生积极作用。
  如今,我校先后被评为广州市粤剧传统教育特色学校、番禺区杰出戏曲传承基地、番禺区音乐家协会培训基地。在粤剧进校园的探索路上,我们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课程体系和经验成果,推动艺术教育高品位发展,促进了学生素养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推进了学校公平教育和民族教育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产生了良好的艺术辐射效应。
其他文献
摘 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机械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严重脱节,从而使得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感到无趣并产生了厌学现象。文章对当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尝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等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问题探讨  教学生活化能够实现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
期刊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以东莞某中职学校为例,根据中职家长的分层需求,文章提出中职家长学校课程设置五大理念构想及“S+2+n”模块化课程开发,建立从“自然家长”“合格家长”再到“优秀家长”的成长路径,实现“普及”“发展”“提升”三重功能。  关键词:中职学校;“双减”;“S+2+n”模块化课程;家长学校课程  长期以来,国内教育文化的短视化和功利化倾向严重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影响了社会教
期刊
摘 要: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你知道吗”栏目是很好的数学阅读材料,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这些阅读资源不重视,甚至忽略带过,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发挥这些阅读材料的功能?教师应以“读”促“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文章主要阐述以“读”促“学”的四个策略:情境创设,加入阅读,激发兴趣;新课讲授,引入阅读,加深理解;课后延伸,拓展阅读,实现迁移;单元整理,推广阅读,形成系统。以“读”促“学”,加强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和发展,其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启蒙部分,要求教学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出发,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低年级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当中,采取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且有价值的,既符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贴合小学生的生活,又能有效帮助小学生创建立体化、丰富化、全面化的教学环境。基于此,文章深入探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期刊
摘 要: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缺乏写作素材的问题,教师可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在一起,实现以读促写,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阅读教学;以读促写  众所周知,要想学生的作文出色,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写。“读”是指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报纸、杂志。“写”
期刊
摘 要: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繁杂的管理工作,班主任更要肩负起职责,除对学生的学业负责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紀律、健康、安全以及心理发展等的状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对待学生要细心、耐心、有爱心,努力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并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赞扬与批评,努力做到细小处见真情。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学生成长  一、细心、耐心、爱心要做到  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一件最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小学音乐教师改变和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将葫芦丝引进课堂。在葫芦丝吹奏教学中,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吹奏出简谱中各种音符,掌握节奏、力度与速度、装饰音等,还能提高对音乐的表达和创造力等音乐素养。通过葫芦丝读谱吹奏,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读谱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  关键词:葫芦丝吹奏教学;小学生读谱能力;策略研究  读谱是学生学习音
期刊
摘 要:学困生是学校内的特殊群体,他们往往因为学业成绩不理想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产生许许多多的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不仅严重地干扰到学困生的正常学习,还极大地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有时甚至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团结。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困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探索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问题的方法,大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未来接班人。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问题;
期刊
摘 要:知识可视化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传授知识,让学生容易理解,打破了传统课堂依赖文字传授知识的局限性。教师借助智慧课堂、钉钉平台、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运用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种手段和策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可视化教学,可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知识可视化;教学策略  一、思维可视化  思维本是看不清摸不着的,但是如何使思维可视化呢?这就需要借
期刊
摘 要: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是学生的起点,如何提高习作教学质量,一直都是教师探讨的重点话题。文章尝试把劳动体验与习作教学融合起来,通过具体的课例操作:调查为引,激发欲望;动手操作,有话可说;堂上交流,有话要说;笔尖若试,有话要写。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笔,乐在其中;体验、积累、交流、运用,进行综合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了习作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习作教学;劳动体验;《中华传统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