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字是小学生学好语文学科的基础,不仅关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汉字量大约为2500个左右,而小学低段学到的汉字就占1800个以上,由此可见,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本文将探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原则
(1)情景化原则
小学生在认知事物中运用的主要是感性思维,教师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需要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有效创设识字教学的场景,让小学生能够在特定环境中认字和识字。例如:教师在进行象形字教学时,比如:“人”、“口”、“手”等字,教师可以借助与图片构建识字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通过具体事物理解象形字的间架结构,例如:在学习“人”字的时候,教师呈现出一个双手下垂,双腿分开站立的人的图片,这是学生很容易将“人”字与现实生活中的人联系起来,加以直观化、形象化的记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2)趣味化原则
在以往的小学低段识字练习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比较单一的训练方式,让孩子将同一个字书写5遍甚至10遍,这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采用趣味化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小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在书写训练中融入游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汉字书写比赛,在单位时间里看哪个学生数学的数量最多、字迹最工整。从而让教学形式趋于趣味化,调动低段小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生活化原则
教育源于生活,教师需要对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认知,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识字教学水平。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需要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文字、积累文字。例如:学生在到超市购物中,就会遇到“大”、“小”、“多”、“少”等常用汉字,教师可以在课堂让孩子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学到了哪些汉字,让孩子将识字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小学生识字的自觉意识,增加小学低段学生的文字积累。
二、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1)加强小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小学生识字动力的源泉,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需要注重小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从而达到识字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小学生识字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以文化渗透的方式激发小学生识字兴趣尤为有效。例如:教师在进行“木”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图片中的树的外观形态,联想到“木”字,从而掌握“木”字的结构。之后,教师可以在“木”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引申。一棵树为“木”,树多了就会成为“林”,而树木的数量再增多,就会成为“森”林。教师在“木”字的教学中渗透了汉字演变方面的文化教育,学生会在识字教学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此外,教师还可以以“木”进行横向拓展,实现由此及彼式的识字教学,比如:通过“木”字,学习“桃”、“扬”、“松”等形声字,让小学生初步接触形声字的构成。
这种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体会中國汉字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识字过程的趣味性,唤醒小学生对汉字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小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
(2)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小学低段各学科教学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有效利用游戏教学法能够让小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迎合小学低段学生“喜爱游戏”的心理,改善识字教学氛围,提升小学生汉字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汉字强化练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孩子学到的汉字进行归类,利用Flash软件制作成教育游戏。在游戏开始后,还在电脑屏幕上飘出许多各种色彩的气球,有的气球上带有一个汉字,有的气球上带有与汉字相对应的拼音,学生可以用鼠标点击汉字后再点击对应的拼音,两只气球就会爆裂,进行加分处理。学生在突破游戏的第一关后,会重新出现下一批汉字,游戏所设定的时间会随着小学生渐进性的熟练过程而缩短,从而提高小学生对汉字的快速识别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字音。
通过这种利用教育游戏进行识字教学强化练习的方式,能够让识字训练变得富有趣味性,提高小学生对识字训练的参与,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认字识字效率。
(3)加强小学生识字教学中的评价
小学生的识字兴趣需要不断进行强化,以便能够让小学生识字兴趣更加稳定、持久。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提升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成就感,让学生获得愉悦体验。例如: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对生活中汉字积累的结果进行分享时,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让他们将教师的赞扬变成识字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生识字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小学低段是学生实现文字积累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识字教学的基本原则,丰富自身识字教学方法,注重小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和强化,从而促进识字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德吉央宗.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J]. 真情(6):1.
[2]王海.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J]. 学园(12):1.
[3]魏瑞芬.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J]. 福建教育研究:综合版, 2011(2):64-65.
关键词: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原则
(1)情景化原则
小学生在认知事物中运用的主要是感性思维,教师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需要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有效创设识字教学的场景,让小学生能够在特定环境中认字和识字。例如:教师在进行象形字教学时,比如:“人”、“口”、“手”等字,教师可以借助与图片构建识字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能够通过具体事物理解象形字的间架结构,例如:在学习“人”字的时候,教师呈现出一个双手下垂,双腿分开站立的人的图片,这是学生很容易将“人”字与现实生活中的人联系起来,加以直观化、形象化的记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2)趣味化原则
在以往的小学低段识字练习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比较单一的训练方式,让孩子将同一个字书写5遍甚至10遍,这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采用趣味化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小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在书写训练中融入游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汉字书写比赛,在单位时间里看哪个学生数学的数量最多、字迹最工整。从而让教学形式趋于趣味化,调动低段小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生活化原则
教育源于生活,教师需要对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一定的认知,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识字教学水平。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需要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文字、积累文字。例如:学生在到超市购物中,就会遇到“大”、“小”、“多”、“少”等常用汉字,教师可以在课堂让孩子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学到了哪些汉字,让孩子将识字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小学生识字的自觉意识,增加小学低段学生的文字积累。
二、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1)加强小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小学生识字动力的源泉,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需要注重小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从而达到识字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小学生识字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以文化渗透的方式激发小学生识字兴趣尤为有效。例如:教师在进行“木”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图片中的树的外观形态,联想到“木”字,从而掌握“木”字的结构。之后,教师可以在“木”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引申。一棵树为“木”,树多了就会成为“林”,而树木的数量再增多,就会成为“森”林。教师在“木”字的教学中渗透了汉字演变方面的文化教育,学生会在识字教学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此外,教师还可以以“木”进行横向拓展,实现由此及彼式的识字教学,比如:通过“木”字,学习“桃”、“扬”、“松”等形声字,让小学生初步接触形声字的构成。
这种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体会中國汉字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识字过程的趣味性,唤醒小学生对汉字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小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
(2)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小学低段各学科教学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方法。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有效利用游戏教学法能够让小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迎合小学低段学生“喜爱游戏”的心理,改善识字教学氛围,提升小学生汉字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汉字强化练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孩子学到的汉字进行归类,利用Flash软件制作成教育游戏。在游戏开始后,还在电脑屏幕上飘出许多各种色彩的气球,有的气球上带有一个汉字,有的气球上带有与汉字相对应的拼音,学生可以用鼠标点击汉字后再点击对应的拼音,两只气球就会爆裂,进行加分处理。学生在突破游戏的第一关后,会重新出现下一批汉字,游戏所设定的时间会随着小学生渐进性的熟练过程而缩短,从而提高小学生对汉字的快速识别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字音。
通过这种利用教育游戏进行识字教学强化练习的方式,能够让识字训练变得富有趣味性,提高小学生对识字训练的参与,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认字识字效率。
(3)加强小学生识字教学中的评价
小学生的识字兴趣需要不断进行强化,以便能够让小学生识字兴趣更加稳定、持久。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提升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成就感,让学生获得愉悦体验。例如: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对生活中汉字积累的结果进行分享时,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让他们将教师的赞扬变成识字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生识字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小学低段是学生实现文字积累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识字教学的基本原则,丰富自身识字教学方法,注重小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和强化,从而促进识字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德吉央宗.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J]. 真情(6):1.
[2]王海.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J]. 学园(12):1.
[3]魏瑞芬.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J]. 福建教育研究:综合版, 2011(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