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使命。学风建设作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工程,党建工作是其重要推力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探索学风与党建良性互动的思路和模式,以及构建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学风建设;良性循环机制
一、研究背景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要“品德信念”、“志存高远”、“真才实学”和“知行合一”。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和专业素质的同步提升。党建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风建设分别处于高校育人和育才工作的关键位置。
通过对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党建和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发现,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是“两种努力,一个方向”,两者在工作对象、培养目标、工作方法上都有很多共通之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共同指向当代大学生最終能够成长成才的培养目标。
目前,高校学风情况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挂科率居高不下、延长学制人数增多等问题突出。面对当前现状,如何更清晰明确地开展工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为例,通过对依托学生党建开展学风建设的效果开展全面的总结、分析、研究,形成具有一定体系的理论成果,作为日常教育管理的参考和依据,并对陕西省不同高校近五年来相应理论成果进行调研,总结优秀经验形成分析报告,进而归纳普适性的规律。主要的学风和党建的关系:
(1)党建与学风互为抓手
就党建来说,学风是抓手和切入点,是党建工作做到有形、有物、有实效的体现,党支部和党员应该在素质养成、学业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积极发挥自身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普通学生会真实的看到身边党员、党组织的先进性,激发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为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就学风来说,党建是抓手也是途径,注重发展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党员重视个人素质提升,在关心学生未来发展的综合素质养成、学习成绩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发挥模范作用,对后进学生、问题学生实实在在的精准帮扶,可以较快的、全方位的优化学院学风,加以巩固完善,就会彻底提升学院学风,进而帮助、影响广大学生成长成才,即“以学风建设为契机开展高效的大学生党建工作,以大学生党建工作为助手推进优良学风建设”。
(2)党建与学风相互促进
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本质特征都是激励学生奋发拼搏、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是大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党建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立志成才;学风建设可以在精神上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勤奋自强,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和育人质量稳步提高。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层的联系、渗透和促进。因此,以党建工作中的思政教育、组织发展程序、先锋模范作用等要素为抓手,培养学生学习内在积极性、组织纪律性和学生骨干的标榜作用,必将能从多方位促进学风的良好转变。
三、工作机制
(1)搭建良性循环机制结构
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互影响与促进,使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互动机制,如上图所示。通过党建“双一流”(一流党支部、一流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并紧密结合不同阶段、年级学生的具体特征,建立以“学习型”和“创新型”为特征的学生党支部,进而带动学风“双一流”(一流学风、一流大学生),让学生成为有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爱国爱校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探索构建以“素质养成”“学业提升”“创新创业”三大模块为核心的学风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把学生入校后安全稳定、心理健康、文化素养提升融入到素质养成中,把知识学习、学业指导等融入到学业提升中,把创新实践、就业指导等纳入创新创业中。党建“双一流”围绕这三个模块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在学生中形成辐射,不断优化学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最终实现“党支部强,则学生党员强;学生党员强,则学生强;学生强,则学风正;学风正,则党支部强”的良性循环机制。
(2)整合学风建设和党建工作
学风建设是学校治学态度、学习风气和教育状况等方面的整体映射,是学校师生在学习方面的综合表现,学校形成良好学风也会对大学生党建产生极大促进作用。
学风建设方面:在措施上,以帮助困难学生为契机,通过“精准帮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党员的自我修养。作为学生中的先进部分,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众中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学风建设平台,让学生党员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可以通过“一名学生党员对应一名学习困难学生”的“点对点”方式实现帮扶;通过“一个党小组对接一个宿舍”的方式,实现党支部完全进宿舍,通过改变生活和学习方式,实现帮扶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党员不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重要的是能认识到自己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不断加强自身的整体素质和党性修养。在重点工作上,结合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紧紧围绕“素质养成”、“学业提升”、“创新创业”三个核心,努力实现建设“一流党支部”的目标。针对大一大二学生注重专业能力的积累,侧重建设“学习型”党支部。针对大三大四学生指向专业能力的应用,侧重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型”党支部的建设。
学生党建方面:首先,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以“一流党支部”促进“一流学风”形成。党支部开展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紧紧围绕学生的素质养成、学业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三大模块,服务学风建设。其次,明确学生党员“双重角色”,以“一流学生党员”引领“一流学风”形成。大学生党员兼有学生和党员的两种角色,学生党员发展要以质量为本,注重先进性,注重综合素质,注重入党后的再教育,努力做到“ 发展一名党员,树立一个榜样,带动一片学生”,以形成优良的的学风。引导学生做到真正的思想入党,从内在思想到行为表现均是一位合格共产党员,在行动中升华思想境界,锤炼党性意识。以学风建设为平台,通过党员带动寝室、辐射班级、联系任课教师等模式,建立覆盖面广泛的学风建设“党员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带头开展学风建设,形成“党员示范个人进步,支部带动整体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实践成效
1.学风建设明显好转
学院以本科生党支部作为试点,分别开展了以“创新创业”、“精准帮扶”、“双一流”为特色的党建工作,目前四个年级的党建工作特色显著,学风明显提高。以本科生第四党支部为例,其所在的大二大三年级,学生更加注重专业能力的积累,围绕学风建设形成了“学霸微课堂”、“异语暖心”、“陋室德馨”等特色鲜明的活动。学习成绩上,同比自动化类专业C语言挂科率下降3%,高等数学1下降37%,工程制图下降10%;四级通过率提高一倍,第二学期提高62.5%,大一第二学期首次参加英语六级通过率提高一倍。
2.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
实现“双一流”党支部,不仅要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也要在学生成长成才实际上下功夫。学院本科第四党支部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站在学风建设阵地的最前沿,通过开展“学霸微课堂”、“异语暖心”、“陋室德馨”等活动,不仅磨练了党员意志、提升了党员素质,也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推动了学校教育方针的贯彻。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党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相较往年,学院学生主动递交入党志愿书的人数同比上涨19%,活动出勤率同比上涨33%。
3.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凸显
针对学生基层党组织的特点——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众中的先进性。第四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在学生党员培养方面,紧扣学生学习主业,截至目前16名学生党员平均学分绩点达3.5以上,其中专业排名前三5人,获得国家级奖学金6人,占比为37.5%,较15,16级党支部同期增长4.5%。自2017年9月“双一流”特色项目开展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仅“学霸微课堂”模块举办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电机与拖动基础》等8次考前辅导活动中,吸引了约1600人次参加,“学霸微课堂”已成为学生中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活动,解决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收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在“异语暖心”模块,建立的每日微信打卡群,主动参加人数182人,截至到4月初,累计记忆单词总量约为4867760余个,此外还定期举办英语角,邀请外国友人一起交流,两次特色突出的外语角活动,吸引了262人次主动参加。
4.“双一流”项目逐渐形成
一是提升了学生党员培养质量。与往年相比,第四党支部学生党员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各类省级校级奖助学金、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获奖人数显著增加。其中国家级奖助学金获得人数,相对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同期增加3人,各类省级、校级奖助学金增加5人次,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人数增加4人。截至目前,第四党支部存档学生党员各类学习心得约80余篇,思想汇报约96篇,学习笔记约480篇。通过定期的理论学习课上对党史、党章等党的理论知识进行面对面提问,或通过笔试的方式进行考察,学生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正稳步提升。
二是加深了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一年来,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员联系学习优秀生、联系学习困难生、联系残疾学生等实践活动,使党支部一心一意服务学生的良好形象深入到每位学生的心中。以“双一流”项目中的“陋室德馨”模块为例,党支部自成立以来,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积极主动联系对应一个在学习或者生活上需要帮扶的宿舍,帮助引导该宿舍积极参加学习生活,先后开展的“读书知心”、“暖心英语听力”、“宿舍考前小灶头”等活动被同学们视为“最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学生党员送爱到家”特别行动小组被广大同学评为“最有爱的支部”。
第三,加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第四党支部结合学院专业优势,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的号召,在学校草堂校区创建了第一个针对学生党员创立的创新创业基地—“党员创新创业中心”。学生党支部针对创新创业竞赛提出了“普通竞赛有参与,重点竞赛有突破”的具体要求。对于重点竞赛,如“互联网+”、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等,参与度达100%。目前,党支部成员参加科研训练(SSRT)3 项,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约38项,获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1项,校级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獎4项、三等奖2项。
参考文献:
1.党建工作服务于大学生创业的路径研究,朱剑平、陈琦,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年6月
2.高校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卢建飞、赖浩明,高教论坛,2016年11月
3.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赵悦,党政干部学刊,2016年5月
4.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苗红霞、王志华,教育研究,2016年9月
5.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实现路径,杨涛,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2月
6.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研究,朱玲利,学理论,2016年3月
7.浅议基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张晓霞,科学教育,2013年8月
8.大学生党建促进学风建设的实现路径,解书华、唐治、王婷,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11月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学风建设;良性循环机制
一、研究背景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要“品德信念”、“志存高远”、“真才实学”和“知行合一”。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和专业素质的同步提升。党建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风建设分别处于高校育人和育才工作的关键位置。
通过对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党建和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发现,高校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是“两种努力,一个方向”,两者在工作对象、培养目标、工作方法上都有很多共通之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共同指向当代大学生最終能够成长成才的培养目标。
目前,高校学风情况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挂科率居高不下、延长学制人数增多等问题突出。面对当前现状,如何更清晰明确地开展工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为例,通过对依托学生党建开展学风建设的效果开展全面的总结、分析、研究,形成具有一定体系的理论成果,作为日常教育管理的参考和依据,并对陕西省不同高校近五年来相应理论成果进行调研,总结优秀经验形成分析报告,进而归纳普适性的规律。主要的学风和党建的关系:
(1)党建与学风互为抓手
就党建来说,学风是抓手和切入点,是党建工作做到有形、有物、有实效的体现,党支部和党员应该在素质养成、学业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积极发挥自身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普通学生会真实的看到身边党员、党组织的先进性,激发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为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就学风来说,党建是抓手也是途径,注重发展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党员重视个人素质提升,在关心学生未来发展的综合素质养成、学习成绩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发挥模范作用,对后进学生、问题学生实实在在的精准帮扶,可以较快的、全方位的优化学院学风,加以巩固完善,就会彻底提升学院学风,进而帮助、影响广大学生成长成才,即“以学风建设为契机开展高效的大学生党建工作,以大学生党建工作为助手推进优良学风建设”。
(2)党建与学风相互促进
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本质特征都是激励学生奋发拼搏、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是大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党建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立志成才;学风建设可以在精神上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勤奋自强,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和育人质量稳步提高。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层的联系、渗透和促进。因此,以党建工作中的思政教育、组织发展程序、先锋模范作用等要素为抓手,培养学生学习内在积极性、组织纪律性和学生骨干的标榜作用,必将能从多方位促进学风的良好转变。
三、工作机制
(1)搭建良性循环机制结构
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相互影响与促进,使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互动机制,如上图所示。通过党建“双一流”(一流党支部、一流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并紧密结合不同阶段、年级学生的具体特征,建立以“学习型”和“创新型”为特征的学生党支部,进而带动学风“双一流”(一流学风、一流大学生),让学生成为有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爱国爱校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在这一过程中,探索构建以“素质养成”“学业提升”“创新创业”三大模块为核心的学风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把学生入校后安全稳定、心理健康、文化素养提升融入到素质养成中,把知识学习、学业指导等融入到学业提升中,把创新实践、就业指导等纳入创新创业中。党建“双一流”围绕这三个模块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在学生中形成辐射,不断优化学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最终实现“党支部强,则学生党员强;学生党员强,则学生强;学生强,则学风正;学风正,则党支部强”的良性循环机制。
(2)整合学风建设和党建工作
学风建设是学校治学态度、学习风气和教育状况等方面的整体映射,是学校师生在学习方面的综合表现,学校形成良好学风也会对大学生党建产生极大促进作用。
学风建设方面:在措施上,以帮助困难学生为契机,通过“精准帮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党员的自我修养。作为学生中的先进部分,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众中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学风建设平台,让学生党员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可以通过“一名学生党员对应一名学习困难学生”的“点对点”方式实现帮扶;通过“一个党小组对接一个宿舍”的方式,实现党支部完全进宿舍,通过改变生活和学习方式,实现帮扶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党员不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重要的是能认识到自己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不断加强自身的整体素质和党性修养。在重点工作上,结合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紧紧围绕“素质养成”、“学业提升”、“创新创业”三个核心,努力实现建设“一流党支部”的目标。针对大一大二学生注重专业能力的积累,侧重建设“学习型”党支部。针对大三大四学生指向专业能力的应用,侧重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型”党支部的建设。
学生党建方面:首先,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以“一流党支部”促进“一流学风”形成。党支部开展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紧紧围绕学生的素质养成、学业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三大模块,服务学风建设。其次,明确学生党员“双重角色”,以“一流学生党员”引领“一流学风”形成。大学生党员兼有学生和党员的两种角色,学生党员发展要以质量为本,注重先进性,注重综合素质,注重入党后的再教育,努力做到“ 发展一名党员,树立一个榜样,带动一片学生”,以形成优良的的学风。引导学生做到真正的思想入党,从内在思想到行为表现均是一位合格共产党员,在行动中升华思想境界,锤炼党性意识。以学风建设为平台,通过党员带动寝室、辐射班级、联系任课教师等模式,建立覆盖面广泛的学风建设“党员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带头开展学风建设,形成“党员示范个人进步,支部带动整体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实践成效
1.学风建设明显好转
学院以本科生党支部作为试点,分别开展了以“创新创业”、“精准帮扶”、“双一流”为特色的党建工作,目前四个年级的党建工作特色显著,学风明显提高。以本科生第四党支部为例,其所在的大二大三年级,学生更加注重专业能力的积累,围绕学风建设形成了“学霸微课堂”、“异语暖心”、“陋室德馨”等特色鲜明的活动。学习成绩上,同比自动化类专业C语言挂科率下降3%,高等数学1下降37%,工程制图下降10%;四级通过率提高一倍,第二学期提高62.5%,大一第二学期首次参加英语六级通过率提高一倍。
2.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
实现“双一流”党支部,不仅要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也要在学生成长成才实际上下功夫。学院本科第四党支部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站在学风建设阵地的最前沿,通过开展“学霸微课堂”、“异语暖心”、“陋室德馨”等活动,不仅磨练了党员意志、提升了党员素质,也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推动了学校教育方针的贯彻。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党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相较往年,学院学生主动递交入党志愿书的人数同比上涨19%,活动出勤率同比上涨33%。
3.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凸显
针对学生基层党组织的特点——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众中的先进性。第四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在学生党员培养方面,紧扣学生学习主业,截至目前16名学生党员平均学分绩点达3.5以上,其中专业排名前三5人,获得国家级奖学金6人,占比为37.5%,较15,16级党支部同期增长4.5%。自2017年9月“双一流”特色项目开展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仅“学霸微课堂”模块举办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电机与拖动基础》等8次考前辅导活动中,吸引了约1600人次参加,“学霸微课堂”已成为学生中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活动,解决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收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在“异语暖心”模块,建立的每日微信打卡群,主动参加人数182人,截至到4月初,累计记忆单词总量约为4867760余个,此外还定期举办英语角,邀请外国友人一起交流,两次特色突出的外语角活动,吸引了262人次主动参加。
4.“双一流”项目逐渐形成
一是提升了学生党员培养质量。与往年相比,第四党支部学生党员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各类省级校级奖助学金、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获奖人数显著增加。其中国家级奖助学金获得人数,相对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同期增加3人,各类省级、校级奖助学金增加5人次,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人数增加4人。截至目前,第四党支部存档学生党员各类学习心得约80余篇,思想汇报约96篇,学习笔记约480篇。通过定期的理论学习课上对党史、党章等党的理论知识进行面对面提问,或通过笔试的方式进行考察,学生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正稳步提升。
二是加深了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一年来,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员联系学习优秀生、联系学习困难生、联系残疾学生等实践活动,使党支部一心一意服务学生的良好形象深入到每位学生的心中。以“双一流”项目中的“陋室德馨”模块为例,党支部自成立以来,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积极主动联系对应一个在学习或者生活上需要帮扶的宿舍,帮助引导该宿舍积极参加学习生活,先后开展的“读书知心”、“暖心英语听力”、“宿舍考前小灶头”等活动被同学们视为“最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学生党员送爱到家”特别行动小组被广大同学评为“最有爱的支部”。
第三,加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第四党支部结合学院专业优势,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的号召,在学校草堂校区创建了第一个针对学生党员创立的创新创业基地—“党员创新创业中心”。学生党支部针对创新创业竞赛提出了“普通竞赛有参与,重点竞赛有突破”的具体要求。对于重点竞赛,如“互联网+”、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等,参与度达100%。目前,党支部成员参加科研训练(SSRT)3 项,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约38项,获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1项,校级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獎4项、三等奖2项。
参考文献:
1.党建工作服务于大学生创业的路径研究,朱剑平、陈琦,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年6月
2.高校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卢建飞、赖浩明,高教论坛,2016年11月
3.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赵悦,党政干部学刊,2016年5月
4.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苗红霞、王志华,教育研究,2016年9月
5.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实现路径,杨涛,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2月
6.高校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研究,朱玲利,学理论,2016年3月
7.浅议基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张晓霞,科学教育,2013年8月
8.大学生党建促进学风建设的实现路径,解书华、唐治、王婷,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