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广大社会群众和相关教育部门对教育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大,素质教育也被推上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成绩好已经不是评价学生是否是一个“好学生”的唯一标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那么,对学生的品行思想教育逐步成为了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0-0088-01
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不可以将成绩的提高作为评定学生优劣高低的唯一标准,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面对这样的要求,这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的一次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建立优良的人品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1.尊重与被尊重的相辅相成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发育期,高度的自我意识和想要展现自我魅力的思想正处于扩张期。虽然现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但还有大部分的家庭仍然是“4-2-1”模式,也就是两个家长一个孩子外加四个长辈,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可以说是从小便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情况,他们的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十分强烈,大部分孩子都不懂得什么叫做“尊重”,什么叫做“被尊重”。
例如,在教学《尊重他人》一节时,我问学生们:什么是尊重?尊重的行为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们进行了短暂的思考,一位学生说:尊重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古语是指将对方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重视的心态及其言行,现在已逐渐引伸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尊重表现在问好和礼让。还有一位学生说:尊重就是我们常说的“尊老爱幼”,尊敬老人,爱护比我们小的孩子。有一位学生不同意他们的意见,说:前两位同学说的“尊重”的范围有些大,其实尊重就是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尤其是这个社会,大人都很“忙”,我们的学习压力都很大,教师的教学压力十分繁重,这时候尊重就是理解父母,理解老师,然后礼貌对待同学,发生小摩擦时候的“会心一笑”,乘坐公交时的给“老弱病残”让座,打扰他人时候的一句对不起,这就是尊重。听了最后一位学生的发言,我夸奖了他,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其实,尊重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很简单一件事情,在写作业时候不在本子上乱写乱划就是对练习本制作工人的尊重,只要我们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2.心系社会维护公共利益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和行为两方面的可塑性都很强,他们正处于培养社会意识的最佳时期,具备良好意识的初中生将在改善社会公共道德和维护公共秩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由此可见,我们在道德与法治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地培养学生公共意识,教导他们心系社会的学习生活态度。
例如,在教学《服务社会》一课时,我拿出来一些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卡片,并将它们打乱放在一堆,问学生们看到这堆小卡片有什么感觉。学生们有的说:花花绿绿的挺好看的。更多数的学生则认为有些混乱,感觉在一起就像街边的垃圾桶里面的垃圾没有分类,然后混乱的堆放在一起,有些眼晕。听了之后,便邀请几位同学上来,将这堆彩色小卡片分别按照颜色堆放起来,收拾完后再次问学生感受。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分类起来感觉很好,需要什么颜色的也好拿。随后我追问他们:如果我们全部人都不注意将垃圾分类管理这点,会变成什么样。学生们说:很乱,很脏,脏乱不堪。然后我说:就像现在国家和社会所提倡的;垃圾分类,在日常生活中,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分类收集,一方面方便环卫工人整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环境看起来整洁有序。学生们听了纷纷赞同。随后回归到教材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服务社会。
3.爱国护国坚决拥护祖国
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各个教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更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且,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教学因素,通过爱国教育让学生形成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感,并逐步让学生明白国家利益至上的道理,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坚实的中流砥柱。我们可以结合课本教材为学生们播放一些为了祖国的发展而无私付出的视频,例如,《守岛卫士王继才》、《初心永恒—张富清》等,让学生们在观看中感受时代楷模爱国护国的先进事迹和伟大精神,在电影观看的笑与泪中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渗透,从而引导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的情感和行为。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结合学科思想教育的优势积极在日常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让他们不止成绩好,更要品行好,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努力,成为新时期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少年。
参考文献
[1]孙天兴.谈美育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J].名师在线,2019(24)
[2]王明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
关键词: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0-0088-01
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不可以将成绩的提高作为评定学生优劣高低的唯一标准,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面对这样的要求,这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的一次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建立优良的人品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1.尊重与被尊重的相辅相成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发育期,高度的自我意识和想要展现自我魅力的思想正处于扩张期。虽然现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但还有大部分的家庭仍然是“4-2-1”模式,也就是两个家长一个孩子外加四个长辈,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可以说是从小便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情况,他们的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十分强烈,大部分孩子都不懂得什么叫做“尊重”,什么叫做“被尊重”。
例如,在教学《尊重他人》一节时,我问学生们:什么是尊重?尊重的行为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们进行了短暂的思考,一位学生说:尊重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古语是指将对方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重视的心态及其言行,现在已逐渐引伸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尊重表现在问好和礼让。还有一位学生说:尊重就是我们常说的“尊老爱幼”,尊敬老人,爱护比我们小的孩子。有一位学生不同意他们的意见,说:前两位同学说的“尊重”的范围有些大,其实尊重就是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礼貌待人,尤其是这个社会,大人都很“忙”,我们的学习压力都很大,教师的教学压力十分繁重,这时候尊重就是理解父母,理解老师,然后礼貌对待同学,发生小摩擦时候的“会心一笑”,乘坐公交时的给“老弱病残”让座,打扰他人时候的一句对不起,这就是尊重。听了最后一位学生的发言,我夸奖了他,然后对全班学生说:其实,尊重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很简单一件事情,在写作业时候不在本子上乱写乱划就是对练习本制作工人的尊重,只要我们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2.心系社会维护公共利益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和行为两方面的可塑性都很强,他们正处于培养社会意识的最佳时期,具备良好意识的初中生将在改善社会公共道德和维护公共秩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由此可见,我们在道德与法治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地培养学生公共意识,教导他们心系社会的学习生活态度。
例如,在教学《服务社会》一课时,我拿出来一些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卡片,并将它们打乱放在一堆,问学生们看到这堆小卡片有什么感觉。学生们有的说:花花绿绿的挺好看的。更多数的学生则认为有些混乱,感觉在一起就像街边的垃圾桶里面的垃圾没有分类,然后混乱的堆放在一起,有些眼晕。听了之后,便邀请几位同学上来,将这堆彩色小卡片分别按照颜色堆放起来,收拾完后再次问学生感受。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分类起来感觉很好,需要什么颜色的也好拿。随后我追问他们:如果我们全部人都不注意将垃圾分类管理这点,会变成什么样。学生们说:很乱,很脏,脏乱不堪。然后我说:就像现在国家和社会所提倡的;垃圾分类,在日常生活中,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分类收集,一方面方便环卫工人整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环境看起来整洁有序。学生们听了纷纷赞同。随后回归到教材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服务社会。
3.爱国护国坚决拥护祖国
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各个教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更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且,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教学因素,通过爱国教育让学生形成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感,并逐步让学生明白国家利益至上的道理,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坚实的中流砥柱。我们可以结合课本教材为学生们播放一些为了祖国的发展而无私付出的视频,例如,《守岛卫士王继才》、《初心永恒—张富清》等,让学生们在观看中感受时代楷模爱国护国的先进事迹和伟大精神,在电影观看的笑与泪中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渗透,从而引导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的情感和行为。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结合学科思想教育的优势积极在日常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让他们不止成绩好,更要品行好,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努力,成为新时期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少年。
参考文献
[1]孙天兴.谈美育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J].名师在线,2019(24)
[2]王明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