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外戚问题始终是汉代政治史研究中的一大重要课题。汉武帝在施政时有意利地用外戚势力来加强皇权并达到“有为”的目的,但有鉴于前朝外戚势力尾大不掉的情况,便始终在朝局上力求维持一种平衡的关系。对此时的外戚问题研究进行梳理,将对后续的继续研究产生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汉武帝;外戚;皇权;巫蛊
外戚是中国封建皇权专制的衍生产物。纵观上自秦汉下至明清的二千余年历史,外戚政治几乎贯穿始终。其中西汉中期正是外戚政治得以大力发展的时期。学者对此时外戚的研究大多瞩目于霍光专权,而对此前汉武一朝的外戚则研究相对较少。《史记》卷十九《外戚世家》所言的“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却恰恰在上承窦氏外戚下接霍氏家族的汉武帝一朝得到了极为明显的体现。清代乾嘉学派的学者们已在他们的著述中提出了一些相关看法。此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汉代外戚政治的研究成果出现井喷现象。本文即拟对九十年代以来有关汉武帝时期外戚政治的研究进行简要回顾梳理,以备后续研究。
一、著述
近世专著于汉武外戚乃至汉代外戚方面研究的成书并不多。多数评述散见于外戚领域的通史性专著。
對汉武外戚史实方面的记载可从朱雷所作的《外戚传》、汪高鑫所著的《外戚秘录》等书中查阅到。李禹阶、秦学颀合著的《外戚与皇权》则是着重从外戚政治特点与专制皇权制度的分析,探讨了二者间相互的影响。而杨生民所著的《汉武帝传》和庄春波的《汉武帝评传》则各自从汉武帝的视角对外戚与皇权运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此外,杨友庭著的《后妃外戚专政史》以叙述性的语言反映了各时期外戚集团在政治上的表现,描绘出了汉武朝外戚整体的框架性面貌,但惜未作更深入的讨论。岳庆平所著的《汉代家庭与家族》中也对汉代家族的裙带、株连以及宗室外戚与皇家的关系有所涉猎。
二、论文
对汉代外戚的各种研究论文较多,而其撰文角度和所研究分析的侧重点又多有不同。故而以下将对其进行分类。
(一)外戚人物研究
汉武一朝比较活跃的外戚家族主要有文帝皇后窦氏家族、景帝皇后王(田)氏家族、武帝皇后卫氏家族和武帝宠妃李氏家族。相关代表人物中卫青、霍去病、窦婴与李广利都有学者撰文研究,但致力于研究田蚡的成果几不可见。
1.卫青
近20年来有关卫青的研究较少。吕方的《大将军卫青的人生轨迹》从卫青的身世与生活时代,战绩以及家族的衰落和历史启迪等方面着手简要地展现了他的一生。
2.霍去病
刘家钰和宋秀秀的相关研究都是立足于《史记》。前者重于分析司马迁在刻画霍去病时的个人态度。后者以《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本传所引用的诏书为依据透过细节和语言描述展现了霍去病的形象。杨婷的《霍去病与匈奴的战争》则是从对匈奴战争的角度剖析了霍去病的人生和军事地位。
3.窦婴
陈曦以窦婴的际遇影射武帝尊儒“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实质,揭示了封建社会集权政治的残暴。刘丽红的《汉朝名臣窦婴》追溯了窦婴一生的主要经历,以史为鉴从中探寻能够古为今用的经验教训。李仁守则重点分析了司马迁之所以认为窦婴不知时变的缘由,并肯定了窦婴刚烈的性格,否定了认为他“不自知”说法。
4.李广利
研究李广利文章较少主要是围绕征伐大宛事件来略论他在此战中的作用,究其根本还是在探讨此战本身。如郝树声的《浅论李广利伐大宛的功过是非》便是在研究事件的前提下略微对李广利的作用稍作分析。
(二)外戚政治的形成
有关外戚的形成与皇权之关系的问题,李禹阶认为封建国家官僚政治为外戚干政创造了历史条件,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外戚政治的兴起。朱子彦则认为西汉外戚政治的形成是受汉初政治格局影响。
(三)外戚与后妃相关研究
秦学颀以卫青为例,说明了西汉外戚进身路阶之一即“是由朝廷或皇帝召选姿色艳丽的女子为后妃,其家族攀龙附凤而跃居掖庭之亲”。卫广来更是认为西汉的纳妃制度导致了外戚势力膨胀。杭苏红从皇室家庭与政治的联系着手指出“西汉外戚通过‘以亲受爵’的方式广泛地占有社会身份等级中的上层地位,并占有三公九卿、‘大司马***将军’等官职中相对大的比重,影响着整个西汉政治的发展。”而对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与卫广来《论西汉的宫闱政治》的观点相近,即与“推亲亲以显尊尊”的汉家之制有关。卞直甫认为外戚依靠裙带关系骄横跋扈,挥霍无度是汉代后妃在历史上的一大消极影响。
(四)外戚与帝室皇权研究
张芙蓉单独将两汉的窦氏家族作为研究对象,剖析了皇权与窦氏的相互关联,并由此推论出皇权与外戚及官僚机构的关系,认为“在通常情况下,皇帝可以绝对支配整个官僚阶层为其服务,通过官僚阶层维持官僚机器的正常运转”。
崔锐指出外戚在依赖皇权的同时却又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并会产生极强的反作用。此前田旭东已提出大司马之职是否专有军权与皇帝和外戚的权力之争有着密切的联系。赵亮的《论卫霍外戚集团与西汉中期政治》则是对卫霍外戚的发家史做了较为仔细的梳理。
(五)巫蛊之狱专题研究
巫蛊之狱作为汉武帝晚年触及外戚集团的一大政治事件受到了广泛关注。阎步克认为太子身后除卫氏家族外还聚集了一种受儒道思想影响的政治势力。这就印证了田余庆先生有关卫太子代表“守文”势力的观点。张小锋的《卫太子冤狱昭雪与西汉武、昭、宣时期政治》也持类似看法。而徐卫民和刘江伟却认为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在深恐后妃和外戚势力危害皇权后采取的镇压后妃的势力手段。二人认为汉武帝的出发点并不是针对卫太子本人。秦学颀也提出过巫蛊案是针对卫氏外戚的大屠杀,但不同的是,他认为武帝早有废太子立刘弗陵的意思,因而要消灭太子背后的卫氏外戚势力。其后,韩树峰和陈啟喆分别撰文提出不同看法。二者都认为汉武帝非但没有更换太子的想法,反而有意地对其加以培养和保护,甚至铲除卫氏外戚更是为太子日后的执政清扫障碍。前者还提出了“从公孙贺案到卫太子案,刘屈氂可能都是幕后黑手之一”。此外,孙景坛在思路上独树一帜。他提出巫蛊之狱的根本是苏文欲效仿赵高而欲除去戾太子集团和昌邑王的羽翼,拥立幼帝以掌权。 与主流研究巫蛊案案件本身的方法不同,辛德勇对巫蛊案研究中通常征引的《资治通鉴》史料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出于政治需要,有意识地加入了并非信史的《汉武故事》的内容,因此对汉武帝与卫太子治国路线的分歧的记载和《通鉴》史料的可信性以及利用其研究西汉史事的合理性应该另行商榷。这无疑是研究巫蛊案专题的另一种新思路。
三、结语
90年代以来针对汉武帝时期外戚研人物的文章不少,但仍有漏网之鱼。对汉武朝早年王氏外戚如田蚡的相关研究还是比较鲜见,甚至于对窦田外戚间突出的政治斗争也很少有人着笔。写作视野较窄。在研究卫青时,军事方面的文章意外地并不多见。在外戚与帝室问题上,多数文章偏重于对汉室后妃制度的讨论,由此涉及到一些外戚发展的线索,但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比较少见。对于外戚与皇权问题研究上的观点却比较单一,多数文章最基本地都认可外戚对皇权有着强烈的依附性。最后在巫蛊之祸的专题研究上,因为此案是汉武帝与外戚间所产生的最激烈的一次冲突,故而研究者最多。在本专题的研究中各类看法林立,百家争鸣。除却以上几类研究外,不同后妃家族外戚间的斗争很少有人涉及。实际上窦王两家的斗争作为汉武帝平衡外戚势力以及朝堂势力的帝王手段十分值得讨论。而很有可能是引起武帝晚年动荡一大原因的卫李两家的斗争也仅仅是较多地见于巫蛊案相关论文中,几乎不见单独的研究。但这两家的斗争实则牵涉到帝位的传承,因此值得深究。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外戚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朱雷.外戚传[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3]汪高鑫.外戚秘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李禹阶,秦学颀.外戚与皇权[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5]杨生民.汉武帝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庄春波.汉武帝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杨友庭.后妃外戚专政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8]岳庆平.汉代家庭与家族[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
[9]吕方.大将军卫青的人生轨迹[J].文史天地,2014,11:35-39.
[10]刘家钰.略说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4:58-60.
[11]宋秀秀.《史记》霍去病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
[12]杨婷.霍去病与匈奴的战争[D].西北大学,2011.
[13]陈曦.窦婴之死与汉武帝尊儒——《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探微[J].管子学刊,2009,2:105-108 123.
[14]刘丽红.汉朝名臣窦婴[J].党史博采,2011,5:36-37.
[15]李仁守.项羽·韩信·窦婴命运试论[J].海南师院学报,1997,4:95-98.
[16]郝树声.浅论李广利伐大宛的功过是非[J].甘肃社会科学,2002,4:98-100.
[17]李禹阶.论中国外戚政治的起源及形成的历史条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3-51 88.
[18]朱子彦.汉代外戚集团的形成与擅权[J].历史教学问题,1996,4:4-9.
[19]秦学颀.西汉外戚何以出身微贱[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111-115.
[20]卫广来.论西汉纳妃制度[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26-32.
[21]杭苏红.帝室与外家:西汉政治中的家族伦理[J].社会,2012,4:24-49.
[22]卫广来.论西汉的宫闱政治[J].文史哲,1995,1:27-32.
[23]卞直甫.汉代后妃的历史作用[J].历史教学,1990,10:5-8.
[24]张芙蓉.皇权下两汉窦氏家族研究[J].沧桑,2008,2:22-23
[25]崔锐.论西汉三大外戚豪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55-158.
[26]田旭东.西汉时期的大司马与外戚专权——读《汉书》札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3-96.
[27]赵亮.论卫霍外戚集团与西汉中期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2005.
[28]阎步克.汉武帝时“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120-123.
[29]张小锋.卫太子冤狱昭雪与西汉武、昭、宣时期政治[J].南都学坛,2006,3:12-17.
[30]徐衛民,刘江伟.西汉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6-22.
[31]秦学颀.汉武帝与外戚政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97-102.
[32]陈啟喆.“巫蛊之祸”中外戚、权臣势力消长的考证——以《史记》《汉书》为中心[J].西南古籍研究,2011:162-174.
[33]韩树峰.论巫蛊之狱的性质——以卫太子行巫蛊及汉武帝更换继嗣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15,9:78-89.
[34]孙景坛.苏文应是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的元凶[J].南京社会科学,2008,10:49-54.
[35]辛德勇.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5-50 178.
关键词:汉武帝;外戚;皇权;巫蛊
外戚是中国封建皇权专制的衍生产物。纵观上自秦汉下至明清的二千余年历史,外戚政治几乎贯穿始终。其中西汉中期正是外戚政治得以大力发展的时期。学者对此时外戚的研究大多瞩目于霍光专权,而对此前汉武一朝的外戚则研究相对较少。《史记》卷十九《外戚世家》所言的“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却恰恰在上承窦氏外戚下接霍氏家族的汉武帝一朝得到了极为明显的体现。清代乾嘉学派的学者们已在他们的著述中提出了一些相关看法。此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汉代外戚政治的研究成果出现井喷现象。本文即拟对九十年代以来有关汉武帝时期外戚政治的研究进行简要回顾梳理,以备后续研究。
一、著述
近世专著于汉武外戚乃至汉代外戚方面研究的成书并不多。多数评述散见于外戚领域的通史性专著。
對汉武外戚史实方面的记载可从朱雷所作的《外戚传》、汪高鑫所著的《外戚秘录》等书中查阅到。李禹阶、秦学颀合著的《外戚与皇权》则是着重从外戚政治特点与专制皇权制度的分析,探讨了二者间相互的影响。而杨生民所著的《汉武帝传》和庄春波的《汉武帝评传》则各自从汉武帝的视角对外戚与皇权运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此外,杨友庭著的《后妃外戚专政史》以叙述性的语言反映了各时期外戚集团在政治上的表现,描绘出了汉武朝外戚整体的框架性面貌,但惜未作更深入的讨论。岳庆平所著的《汉代家庭与家族》中也对汉代家族的裙带、株连以及宗室外戚与皇家的关系有所涉猎。
二、论文
对汉代外戚的各种研究论文较多,而其撰文角度和所研究分析的侧重点又多有不同。故而以下将对其进行分类。
(一)外戚人物研究
汉武一朝比较活跃的外戚家族主要有文帝皇后窦氏家族、景帝皇后王(田)氏家族、武帝皇后卫氏家族和武帝宠妃李氏家族。相关代表人物中卫青、霍去病、窦婴与李广利都有学者撰文研究,但致力于研究田蚡的成果几不可见。
1.卫青
近20年来有关卫青的研究较少。吕方的《大将军卫青的人生轨迹》从卫青的身世与生活时代,战绩以及家族的衰落和历史启迪等方面着手简要地展现了他的一生。
2.霍去病
刘家钰和宋秀秀的相关研究都是立足于《史记》。前者重于分析司马迁在刻画霍去病时的个人态度。后者以《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本传所引用的诏书为依据透过细节和语言描述展现了霍去病的形象。杨婷的《霍去病与匈奴的战争》则是从对匈奴战争的角度剖析了霍去病的人生和军事地位。
3.窦婴
陈曦以窦婴的际遇影射武帝尊儒“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实质,揭示了封建社会集权政治的残暴。刘丽红的《汉朝名臣窦婴》追溯了窦婴一生的主要经历,以史为鉴从中探寻能够古为今用的经验教训。李仁守则重点分析了司马迁之所以认为窦婴不知时变的缘由,并肯定了窦婴刚烈的性格,否定了认为他“不自知”说法。
4.李广利
研究李广利文章较少主要是围绕征伐大宛事件来略论他在此战中的作用,究其根本还是在探讨此战本身。如郝树声的《浅论李广利伐大宛的功过是非》便是在研究事件的前提下略微对李广利的作用稍作分析。
(二)外戚政治的形成
有关外戚的形成与皇权之关系的问题,李禹阶认为封建国家官僚政治为外戚干政创造了历史条件,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外戚政治的兴起。朱子彦则认为西汉外戚政治的形成是受汉初政治格局影响。
(三)外戚与后妃相关研究
秦学颀以卫青为例,说明了西汉外戚进身路阶之一即“是由朝廷或皇帝召选姿色艳丽的女子为后妃,其家族攀龙附凤而跃居掖庭之亲”。卫广来更是认为西汉的纳妃制度导致了外戚势力膨胀。杭苏红从皇室家庭与政治的联系着手指出“西汉外戚通过‘以亲受爵’的方式广泛地占有社会身份等级中的上层地位,并占有三公九卿、‘大司马***将军’等官职中相对大的比重,影响着整个西汉政治的发展。”而对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与卫广来《论西汉的宫闱政治》的观点相近,即与“推亲亲以显尊尊”的汉家之制有关。卞直甫认为外戚依靠裙带关系骄横跋扈,挥霍无度是汉代后妃在历史上的一大消极影响。
(四)外戚与帝室皇权研究
张芙蓉单独将两汉的窦氏家族作为研究对象,剖析了皇权与窦氏的相互关联,并由此推论出皇权与外戚及官僚机构的关系,认为“在通常情况下,皇帝可以绝对支配整个官僚阶层为其服务,通过官僚阶层维持官僚机器的正常运转”。
崔锐指出外戚在依赖皇权的同时却又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并会产生极强的反作用。此前田旭东已提出大司马之职是否专有军权与皇帝和外戚的权力之争有着密切的联系。赵亮的《论卫霍外戚集团与西汉中期政治》则是对卫霍外戚的发家史做了较为仔细的梳理。
(五)巫蛊之狱专题研究
巫蛊之狱作为汉武帝晚年触及外戚集团的一大政治事件受到了广泛关注。阎步克认为太子身后除卫氏家族外还聚集了一种受儒道思想影响的政治势力。这就印证了田余庆先生有关卫太子代表“守文”势力的观点。张小锋的《卫太子冤狱昭雪与西汉武、昭、宣时期政治》也持类似看法。而徐卫民和刘江伟却认为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在深恐后妃和外戚势力危害皇权后采取的镇压后妃的势力手段。二人认为汉武帝的出发点并不是针对卫太子本人。秦学颀也提出过巫蛊案是针对卫氏外戚的大屠杀,但不同的是,他认为武帝早有废太子立刘弗陵的意思,因而要消灭太子背后的卫氏外戚势力。其后,韩树峰和陈啟喆分别撰文提出不同看法。二者都认为汉武帝非但没有更换太子的想法,反而有意地对其加以培养和保护,甚至铲除卫氏外戚更是为太子日后的执政清扫障碍。前者还提出了“从公孙贺案到卫太子案,刘屈氂可能都是幕后黑手之一”。此外,孙景坛在思路上独树一帜。他提出巫蛊之狱的根本是苏文欲效仿赵高而欲除去戾太子集团和昌邑王的羽翼,拥立幼帝以掌权。 与主流研究巫蛊案案件本身的方法不同,辛德勇对巫蛊案研究中通常征引的《资治通鉴》史料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出于政治需要,有意识地加入了并非信史的《汉武故事》的内容,因此对汉武帝与卫太子治国路线的分歧的记载和《通鉴》史料的可信性以及利用其研究西汉史事的合理性应该另行商榷。这无疑是研究巫蛊案专题的另一种新思路。
三、结语
90年代以来针对汉武帝时期外戚研人物的文章不少,但仍有漏网之鱼。对汉武朝早年王氏外戚如田蚡的相关研究还是比较鲜见,甚至于对窦田外戚间突出的政治斗争也很少有人着笔。写作视野较窄。在研究卫青时,军事方面的文章意外地并不多见。在外戚与帝室问题上,多数文章偏重于对汉室后妃制度的讨论,由此涉及到一些外戚发展的线索,但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比较少见。对于外戚与皇权问题研究上的观点却比较单一,多数文章最基本地都认可外戚对皇权有着强烈的依附性。最后在巫蛊之祸的专题研究上,因为此案是汉武帝与外戚间所产生的最激烈的一次冲突,故而研究者最多。在本专题的研究中各类看法林立,百家争鸣。除却以上几类研究外,不同后妃家族外戚间的斗争很少有人涉及。实际上窦王两家的斗争作为汉武帝平衡外戚势力以及朝堂势力的帝王手段十分值得讨论。而很有可能是引起武帝晚年动荡一大原因的卫李两家的斗争也仅仅是较多地见于巫蛊案相关论文中,几乎不见单独的研究。但这两家的斗争实则牵涉到帝位的传承,因此值得深究。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外戚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朱雷.外戚传[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3]汪高鑫.外戚秘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李禹阶,秦学颀.外戚与皇权[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5]杨生民.汉武帝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庄春波.汉武帝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杨友庭.后妃外戚专政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8]岳庆平.汉代家庭与家族[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
[9]吕方.大将军卫青的人生轨迹[J].文史天地,2014,11:35-39.
[10]刘家钰.略说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4:58-60.
[11]宋秀秀.《史记》霍去病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
[12]杨婷.霍去病与匈奴的战争[D].西北大学,2011.
[13]陈曦.窦婴之死与汉武帝尊儒——《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探微[J].管子学刊,2009,2:105-108 123.
[14]刘丽红.汉朝名臣窦婴[J].党史博采,2011,5:36-37.
[15]李仁守.项羽·韩信·窦婴命运试论[J].海南师院学报,1997,4:95-98.
[16]郝树声.浅论李广利伐大宛的功过是非[J].甘肃社会科学,2002,4:98-100.
[17]李禹阶.论中国外戚政治的起源及形成的历史条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3-51 88.
[18]朱子彦.汉代外戚集团的形成与擅权[J].历史教学问题,1996,4:4-9.
[19]秦学颀.西汉外戚何以出身微贱[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111-115.
[20]卫广来.论西汉纳妃制度[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26-32.
[21]杭苏红.帝室与外家:西汉政治中的家族伦理[J].社会,2012,4:24-49.
[22]卫广来.论西汉的宫闱政治[J].文史哲,1995,1:27-32.
[23]卞直甫.汉代后妃的历史作用[J].历史教学,1990,10:5-8.
[24]张芙蓉.皇权下两汉窦氏家族研究[J].沧桑,2008,2:22-23
[25]崔锐.论西汉三大外戚豪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55-158.
[26]田旭东.西汉时期的大司马与外戚专权——读《汉书》札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3-96.
[27]赵亮.论卫霍外戚集团与西汉中期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2005.
[28]阎步克.汉武帝时“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120-123.
[29]张小锋.卫太子冤狱昭雪与西汉武、昭、宣时期政治[J].南都学坛,2006,3:12-17.
[30]徐衛民,刘江伟.西汉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6-22.
[31]秦学颀.汉武帝与外戚政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97-102.
[32]陈啟喆.“巫蛊之祸”中外戚、权臣势力消长的考证——以《史记》《汉书》为中心[J].西南古籍研究,2011:162-174.
[33]韩树峰.论巫蛊之狱的性质——以卫太子行巫蛊及汉武帝更换继嗣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15,9:78-89.
[34]孙景坛.苏文应是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的元凶[J].南京社会科学,2008,10:49-54.
[35]辛德勇.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5-50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