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在教学实践中,“讲读辩行写”五字教学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五字教学法
[作者简介]高建红(1968- ),女,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概论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柳州 54500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2-0102-02
我院2007年组织开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始终围绕“讲读辩行写”五字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使教学效果明显好转,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一、讲——紧扣学生最关心、最热点的问题,紧扣社会发展的脉搏
讲授是一个主要的教学形式,主要以专题形式讲授。在讲授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专题讲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以信息量大、紧密结合现实的讲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课题小组在对每一章教材内容进行集体备课讨论后,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紧扣学生最关心、最想解决的问题,及时补充一些相关材料。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讲授中,指导学生通过理论分析,形成正确认识,包括对邓小平理论中“共同富裕”观点的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论断的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内容的理解。在讲授教材第四章“一化三改”经验中补充“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使学生结合历史,更懂得珍惜改革取得的成果。教学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了教学效果。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课题小组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并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及时将“十七大”的最新理论成果补充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例如,我们在讲授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就结合“十七大”报告中的“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内容,解释报告中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的区别,向学生说明新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人均”则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发展更具科学性,为的是让老百姓尽可能分享发展的成果。让学生明白党的“十七大”在“翻番”问题上的理论创新,凸显了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理念上的飞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也能体会到与时俱进。
总之,在讲授教材时,教师在认真领会“十七大”报告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以“十七大”精神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十七大”精神;通过改革教学方式,结合学院和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兴趣,引导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注、分析现实问题,自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二、读——增强学生的阅读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平时的阅读面比较窄。一些同学由于专业課学习任务重,几乎很少看其他方面的书。从我们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中发现,有些同学虽然也有课外阅读,但都以小说、报纸杂志为主,并且大多集中于言情、武侠小说和报刊的新闻版面。我们引导学生制订一个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结合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原著原文,也选择一些专家学者的论文,让学生阅读。并且对要读的资料,提出读的要义、目的,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连续不断地读。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对所读内容提出要求,设计导读,让学生知道读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去读,如何领会要点,增强学生的理论阅读能力。通过教师安排的资料,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读。对理论资料的阅读更需要合理安排,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一下子安排一些理论性强的文章,会让学生兴趣骤减,要恰当选择趣味性、知识性、理论性相穿插的内容。贪多贪全地列出一系列阅读书目,最后也只会不了了之。
为了更好地领会“十七大”精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讲授中补充“十七大”精神的内容外,还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有关“十七大”的文件和文章,并且结合课堂教学专门举办读书活动,召开读书心得经验交流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发表看法,相互交流,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同学间的互相激励。
由于高职学生阅读能力不是很强,而且利用课余时间自觉阅读的学生比较少,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能起到实效性,笔者在制订授课计划时就将读书活动列入其中,每学期开学初就告知学生,让学生知道不仅要读,而且读后还要写出读后感,并且作为作业成绩纳入期末总评。对于写得好的文章,让学生在班上进行宣读,教师进行点评,给予表扬。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更多知识。一位电气班学生写道:“读完《反对本本主义》后,我不但明白了‘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的危害性,还明白了为什么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怎样去实事求是地研究解决问题,将对今后学习、工作十分重要。”
三、辩——明辨是非,通过争辩加深理解,统一观点
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理论与现实始终有距离。如我们提倡“坚持科学发展观”,但现实中许多非科学发展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总是存在,个别地方政府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仍无动于衷,这就是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在教学中,这种距离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只有用理论引导学生一分为二来看待问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原因,才会让学生信服,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果一遇到敏感问题就回避,学生的困惑或心中迷茫始终没有理清,这样的教学就只是完成记忆阶段、取得学分阶段。有些问题要辩,要开展师生辩论、专题辩论、热点辩论等多种形式。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视野和思路较狭窄的问题,通过讨论可以拓宽他们的思路,使其得到更多新的感悟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选出题目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早准备。一般来说课堂讨论、辩论的题目,都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是学生特别关心的国家大事、社会热点问题,如“如何看待剥削?如何消除两极分化?你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看法?”等等。所选的讨论内容与现实联系紧密,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十七大”精神的学习,我们专门举办专场辩论赛,在一年级各班中开展班级辩论赛,辩论题目内容涉及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各班级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正反方,然后班级选出4名辩手集中准备,代表班级参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好辩论提纲,教师给予指导。辩论时,从班级中选出主持人,请学生辅导员参加,整个辩论赛模仿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模式,用秒表计时,整个过程严谨规范、紧张激烈、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学生参与性、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在知识的获取、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无论是开展讨论还是辩论,都必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安排好内容,选好题目提前布置给学生,让班委组织学生分好小组,并让每一个学生写好发言提纲,讨论结束后必须上交提纲作为考核成绩,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准备,以免流于形式。在让学生发言时,尽量不点名发言,而是激励学生自发主动发言,营造和谐的氛围,以免造成学生紧张和被动。笔者在让学生讨论和辩论时,由于准备充分,激励措施得当,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的感受是教师除了要理论功底深厚、知识渊博外,还要有激情。只有教师有激情,学生才会有激情。对学生发言中的观点,应以鼓励为主,以正面引导为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情与尊重。在电气5、6班辩论赛后的总结中,学生写道:“通过辩论赛,电气5、6两个兄弟班加深了友谊,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富有挑战性,让我们懂得了团队力量的重要性,更关心集体荣誉。”
四、行——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多渠道地开展“三进”工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行。“概论”课程的行,就是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总体设计和筹划,让学生深入农村、厂矿、社区,去接触社会,去感受社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体会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与区别,去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的需要而产生的,又是在这一进程中不断推进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和理论学习的结合将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每学期开学初,我们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围绕课程教学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收集整理学生关心的社会重大现实问题。除了在教学中通过讲授给予解释分析外,还要紧密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在重大问题上明辨是非。为了解决学生的疑惑,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途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笔者给学生列出社会调查内容,如“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类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其中之一开展社会调查,拟定调查提纲,走出校门,广泛去接触社会,去发现问题,学期结束时要写出调查报告。我們根据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评出一、二、三等奖,社科部拿出专项资金给予奖励。评奖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将来就业选择也是一种资历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多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轻视实践教学,没有突出实践特色,或者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只有让学生真正走出去,在社会实践中去体会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与区别,去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行动方案还可与团委工作、社团活动结合,形成教学方案,设计不同的侧重点。如:做一项调查,画一个图表,提一项举措。获得成功后,学生发现自己利用这个机会已查了很多资料,思考了很多问题,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强的自信。
五、写——以文字形式写出学习体会、读书心得,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写,就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写社会实践总结和报告,将传统的笔试形式转变到小论文的写作上来。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不高,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写作。如,讨论课后要求学生课前写好发言提纲;阅读书目后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社会调查后要求学生写调查报告,等等。通过对体会、学习心得、实践报告的评议,既给学生评成绩,也可以交流学生的学习经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曾国藩在总结他的学习方法时,提出“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也就是勤写、勤记。我们组织学生观看《航标》后,学生写道:“我为我们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感到骄傲和自豪,为我拥有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而感到庆幸,我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但历史赋予我们崇高的使命。我们既要学习前人的优秀文化,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我们才能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
通过一年来的教学改革,五字教学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效性,探索了一些有益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琦,等.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五字教学法
[作者简介]高建红(1968- ),女,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概论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柳州 54500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2-0102-02
我院2007年组织开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始终围绕“讲读辩行写”五字教学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使教学效果明显好转,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一、讲——紧扣学生最关心、最热点的问题,紧扣社会发展的脉搏
讲授是一个主要的教学形式,主要以专题形式讲授。在讲授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专题讲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以信息量大、紧密结合现实的讲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课题小组在对每一章教材内容进行集体备课讨论后,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紧扣学生最关心、最想解决的问题,及时补充一些相关材料。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讲授中,指导学生通过理论分析,形成正确认识,包括对邓小平理论中“共同富裕”观点的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论断的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内容的理解。在讲授教材第四章“一化三改”经验中补充“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使学生结合历史,更懂得珍惜改革取得的成果。教学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了教学效果。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课题小组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并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及时将“十七大”的最新理论成果补充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例如,我们在讲授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就结合“十七大”报告中的“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内容,解释报告中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的区别,向学生说明新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人均”则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发展更具科学性,为的是让老百姓尽可能分享发展的成果。让学生明白党的“十七大”在“翻番”问题上的理论创新,凸显了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理念上的飞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也能体会到与时俱进。
总之,在讲授教材时,教师在认真领会“十七大”报告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以“十七大”精神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十七大”精神;通过改革教学方式,结合学院和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兴趣,引导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注、分析现实问题,自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二、读——增强学生的阅读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平时的阅读面比较窄。一些同学由于专业課学习任务重,几乎很少看其他方面的书。从我们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中发现,有些同学虽然也有课外阅读,但都以小说、报纸杂志为主,并且大多集中于言情、武侠小说和报刊的新闻版面。我们引导学生制订一个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结合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原著原文,也选择一些专家学者的论文,让学生阅读。并且对要读的资料,提出读的要义、目的,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连续不断地读。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对所读内容提出要求,设计导读,让学生知道读的重点是什么,如何去读,如何领会要点,增强学生的理论阅读能力。通过教师安排的资料,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读。对理论资料的阅读更需要合理安排,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一下子安排一些理论性强的文章,会让学生兴趣骤减,要恰当选择趣味性、知识性、理论性相穿插的内容。贪多贪全地列出一系列阅读书目,最后也只会不了了之。
为了更好地领会“十七大”精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讲授中补充“十七大”精神的内容外,还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有关“十七大”的文件和文章,并且结合课堂教学专门举办读书活动,召开读书心得经验交流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发表看法,相互交流,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同学间的互相激励。
由于高职学生阅读能力不是很强,而且利用课余时间自觉阅读的学生比较少,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能起到实效性,笔者在制订授课计划时就将读书活动列入其中,每学期开学初就告知学生,让学生知道不仅要读,而且读后还要写出读后感,并且作为作业成绩纳入期末总评。对于写得好的文章,让学生在班上进行宣读,教师进行点评,给予表扬。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更多知识。一位电气班学生写道:“读完《反对本本主义》后,我不但明白了‘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的危害性,还明白了为什么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怎样去实事求是地研究解决问题,将对今后学习、工作十分重要。”
三、辩——明辨是非,通过争辩加深理解,统一观点
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理论与现实始终有距离。如我们提倡“坚持科学发展观”,但现实中许多非科学发展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总是存在,个别地方政府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仍无动于衷,这就是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在教学中,这种距离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只有用理论引导学生一分为二来看待问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原因,才会让学生信服,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果一遇到敏感问题就回避,学生的困惑或心中迷茫始终没有理清,这样的教学就只是完成记忆阶段、取得学分阶段。有些问题要辩,要开展师生辩论、专题辩论、热点辩论等多种形式。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视野和思路较狭窄的问题,通过讨论可以拓宽他们的思路,使其得到更多新的感悟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选出题目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早准备。一般来说课堂讨论、辩论的题目,都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是学生特别关心的国家大事、社会热点问题,如“如何看待剥削?如何消除两极分化?你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看法?”等等。所选的讨论内容与现实联系紧密,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十七大”精神的学习,我们专门举办专场辩论赛,在一年级各班中开展班级辩论赛,辩论题目内容涉及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各班级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正反方,然后班级选出4名辩手集中准备,代表班级参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好辩论提纲,教师给予指导。辩论时,从班级中选出主持人,请学生辅导员参加,整个辩论赛模仿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模式,用秒表计时,整个过程严谨规范、紧张激烈、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学生参与性、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在知识的获取、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无论是开展讨论还是辩论,都必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安排好内容,选好题目提前布置给学生,让班委组织学生分好小组,并让每一个学生写好发言提纲,讨论结束后必须上交提纲作为考核成绩,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准备,以免流于形式。在让学生发言时,尽量不点名发言,而是激励学生自发主动发言,营造和谐的氛围,以免造成学生紧张和被动。笔者在让学生讨论和辩论时,由于准备充分,激励措施得当,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的感受是教师除了要理论功底深厚、知识渊博外,还要有激情。只有教师有激情,学生才会有激情。对学生发言中的观点,应以鼓励为主,以正面引导为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情与尊重。在电气5、6班辩论赛后的总结中,学生写道:“通过辩论赛,电气5、6两个兄弟班加深了友谊,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富有挑战性,让我们懂得了团队力量的重要性,更关心集体荣誉。”
四、行——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多渠道地开展“三进”工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行。“概论”课程的行,就是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总体设计和筹划,让学生深入农村、厂矿、社区,去接触社会,去感受社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体会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与区别,去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的需要而产生的,又是在这一进程中不断推进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和理论学习的结合将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每学期开学初,我们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围绕课程教学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收集整理学生关心的社会重大现实问题。除了在教学中通过讲授给予解释分析外,还要紧密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在重大问题上明辨是非。为了解决学生的疑惑,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途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笔者给学生列出社会调查内容,如“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类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其中之一开展社会调查,拟定调查提纲,走出校门,广泛去接触社会,去发现问题,学期结束时要写出调查报告。我們根据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评出一、二、三等奖,社科部拿出专项资金给予奖励。评奖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将来就业选择也是一种资历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多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轻视实践教学,没有突出实践特色,或者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只有让学生真正走出去,在社会实践中去体会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与区别,去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行动方案还可与团委工作、社团活动结合,形成教学方案,设计不同的侧重点。如:做一项调查,画一个图表,提一项举措。获得成功后,学生发现自己利用这个机会已查了很多资料,思考了很多问题,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强的自信。
五、写——以文字形式写出学习体会、读书心得,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写,就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写社会实践总结和报告,将传统的笔试形式转变到小论文的写作上来。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不高,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写作。如,讨论课后要求学生课前写好发言提纲;阅读书目后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社会调查后要求学生写调查报告,等等。通过对体会、学习心得、实践报告的评议,既给学生评成绩,也可以交流学生的学习经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曾国藩在总结他的学习方法时,提出“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也就是勤写、勤记。我们组织学生观看《航标》后,学生写道:“我为我们拥有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感到骄傲和自豪,为我拥有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而感到庆幸,我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但历史赋予我们崇高的使命。我们既要学习前人的优秀文化,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我们才能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
通过一年来的教学改革,五字教学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效性,探索了一些有益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琦,等.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