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了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及学校的发展,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英语作业问题尤为突出,怎样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这些一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系统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英语作业
【作者简介】王珠佳,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龙奔小学。
家庭作业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进一步的巩固而布置给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较差的人数中,留守儿童占了很高的比例。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成因:
一、留守儿童自身约束力差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儿童来说,无论多大的孩子对于父母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这种依赖不一定就是坏事,是亲情与心灵的寄托。但是他们却被父母留守在家乡,无法享受到父母在学习、生活、思想认识、品德行为、情感认知、交流交流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和引导,加上社会、家庭等环境的影响,极易产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和认识、价值判断上的偏离。
二、家庭监管不力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由双亲变成了“单亲”(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有的甚至只有父亲或母亲),更多的是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叔伯舅姑,不是监护人年迈体衰文化程度不高,就是家里农活繁重;不是家教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就是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来监管;不是家庭溺爱娇生惯养,就是孩子缺少較好的教导。
三、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少
由于我校的学生全部是走读生,因种种原因,家长很少走进学校,就造成教师和家长零距离接触的时间少,共同管理学生脱节,通常是开学报名来到学校(有的还是其他的家长代报),和班主任(含任课教师)简单的交流几句,然后就把一切希望寄托于任教他们的老师。即使有学生家长来到学校,只是和自己的子女简单的交流几句就离校而去,从来不利用好的机会和教师谈谈。
四、激励机制缺乏、方式单一
我们面对的孩子都来自农村,交通闭塞、视野相对狭小、接收信息来源少,就是进城逛逛,一学期最多也只是两三次,对孩子的激励机制更是缺乏,方式也比较单一。比如在很多家庭中,激励方式大致就是物质或金钱奖励为主:一两元钱、一套衣服、一个玩具等看得见而只能满足学生心理暂时的欲望。很多时候缺乏精神上的鼓励。正是这样,使得孩子在动手、实践等很多方面的兴趣、能力下降了许多,逐渐养成了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以及各方面能力表现的惰性。
五、家庭作业样式死板单一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作业布置缺乏灵活性,机械的、重复的、单一的家庭作业使学生也感觉枯燥,失去了完成的积极性。在家中,孩子每天完成的家庭作业中,没有太多的创新性、实践性、挑战性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完成兴趣。
鉴于此,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
1.多关心多沟通。首先是老师要积极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通过家访或者电话、短信交流,与监护人一道共同管理孩子。通过沟通,交流一些管理孩子的具体方法,促成家庭、学校、教师三位一体共同管理,扬长避短、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注意多赞扬多鼓励……
2.作业要用心营造,精心设计。首先,对于农村孩子的家庭作业问题,应多调整:一是少布置需要家长辅导才能完成的作业。尽量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第二天由教师检查,或者组织学生之间互相检查。二是改变作业形式,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实践性的作业),不一定都布置成书面或本子作业。
3.作业要及时检查和评价。精心的设计、布置并不能说作业就大功告成了,要想孩子充分完成以达到训练而提高的目的,还需要我们及时的检查、评价。教师在检查家庭作业时,要把检查与评价融为一体。既要充分捕捉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做到发现问题或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时,及时处理,还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以鼓励为主,表扬促进,注重过程的评价,大力表扬自觉性高、作业习惯好的学生,并树立为全班学习的榜样。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攀比竞争的心理,激励学生去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生活上的照顾,促成情感交流。教师可以利用下午放学或节假日,走进基层、走进村子、走进农户(学生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家访。只有深入到学生家庭,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照顾,促成有效交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积极探索研究,教育好“特殊”儿童。这里的“特殊”,是指学生在很多方面受到制约而特殊。比如班里的单亲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孤儿等。像这些儿童,在心灵里蒙受了很深的一层阴影,作为教师,要努力教育好这些儿童,以点带面,促成班级学习氛围、学习榜样朝较好的方向发展。
6.融汇集体力量,建立留守学生成长机制。各项留守儿童工作要充分开展,深入到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灵: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确立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留守儿童图书室、亲情电话、聊天室、留守儿童帮扶机制、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并深入到留守儿童心中,让学校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并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
总之,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就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家,教师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从人格上: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从师生关系上:让他们在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里弥补心灵上、情感上亲情上的暂时缺失,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柳晓霞.农村留守儿童英语学习习惯养成初探[J].吉林教育, 2016,03,01.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英语作业
【作者简介】王珠佳,江苏省高邮市卸甲镇龙奔小学。
家庭作业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进一步的巩固而布置给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较差的人数中,留守儿童占了很高的比例。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成因:
一、留守儿童自身约束力差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儿童来说,无论多大的孩子对于父母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这种依赖不一定就是坏事,是亲情与心灵的寄托。但是他们却被父母留守在家乡,无法享受到父母在学习、生活、思想认识、品德行为、情感认知、交流交流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和引导,加上社会、家庭等环境的影响,极易产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和认识、价值判断上的偏离。
二、家庭监管不力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由双亲变成了“单亲”(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有的甚至只有父亲或母亲),更多的是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叔伯舅姑,不是监护人年迈体衰文化程度不高,就是家里农活繁重;不是家教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就是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来监管;不是家庭溺爱娇生惯养,就是孩子缺少較好的教导。
三、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少
由于我校的学生全部是走读生,因种种原因,家长很少走进学校,就造成教师和家长零距离接触的时间少,共同管理学生脱节,通常是开学报名来到学校(有的还是其他的家长代报),和班主任(含任课教师)简单的交流几句,然后就把一切希望寄托于任教他们的老师。即使有学生家长来到学校,只是和自己的子女简单的交流几句就离校而去,从来不利用好的机会和教师谈谈。
四、激励机制缺乏、方式单一
我们面对的孩子都来自农村,交通闭塞、视野相对狭小、接收信息来源少,就是进城逛逛,一学期最多也只是两三次,对孩子的激励机制更是缺乏,方式也比较单一。比如在很多家庭中,激励方式大致就是物质或金钱奖励为主:一两元钱、一套衣服、一个玩具等看得见而只能满足学生心理暂时的欲望。很多时候缺乏精神上的鼓励。正是这样,使得孩子在动手、实践等很多方面的兴趣、能力下降了许多,逐渐养成了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以及各方面能力表现的惰性。
五、家庭作业样式死板单一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作业布置缺乏灵活性,机械的、重复的、单一的家庭作业使学生也感觉枯燥,失去了完成的积极性。在家中,孩子每天完成的家庭作业中,没有太多的创新性、实践性、挑战性的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完成兴趣。
鉴于此,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
1.多关心多沟通。首先是老师要积极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通过家访或者电话、短信交流,与监护人一道共同管理孩子。通过沟通,交流一些管理孩子的具体方法,促成家庭、学校、教师三位一体共同管理,扬长避短、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注意多赞扬多鼓励……
2.作业要用心营造,精心设计。首先,对于农村孩子的家庭作业问题,应多调整:一是少布置需要家长辅导才能完成的作业。尽量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第二天由教师检查,或者组织学生之间互相检查。二是改变作业形式,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实践性的作业),不一定都布置成书面或本子作业。
3.作业要及时检查和评价。精心的设计、布置并不能说作业就大功告成了,要想孩子充分完成以达到训练而提高的目的,还需要我们及时的检查、评价。教师在检查家庭作业时,要把检查与评价融为一体。既要充分捕捉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做到发现问题或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时,及时处理,还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以鼓励为主,表扬促进,注重过程的评价,大力表扬自觉性高、作业习惯好的学生,并树立为全班学习的榜样。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攀比竞争的心理,激励学生去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生活上的照顾,促成情感交流。教师可以利用下午放学或节假日,走进基层、走进村子、走进农户(学生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家访。只有深入到学生家庭,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照顾,促成有效交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积极探索研究,教育好“特殊”儿童。这里的“特殊”,是指学生在很多方面受到制约而特殊。比如班里的单亲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孤儿等。像这些儿童,在心灵里蒙受了很深的一层阴影,作为教师,要努力教育好这些儿童,以点带面,促成班级学习氛围、学习榜样朝较好的方向发展。
6.融汇集体力量,建立留守学生成长机制。各项留守儿童工作要充分开展,深入到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灵: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确立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留守儿童图书室、亲情电话、聊天室、留守儿童帮扶机制、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并深入到留守儿童心中,让学校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并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
总之,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就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家,教师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从人格上: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从师生关系上:让他们在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里弥补心灵上、情感上亲情上的暂时缺失,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柳晓霞.农村留守儿童英语学习习惯养成初探[J].吉林教育, 2016,03,01.